5月16日,也是日本旅行筆會(日本旅のペンクラブ)制訂的「旅の日」。這個節日雖不具官方地位,但也很有歷史意義。1689年的這一天,也是元祿二年的3月27日,春末時節的日本,松尾芭蕉和他的弟子從江戶城下上路了,踏上他這一生路途最遠、長達2400公里的長途旅行:日後他這次旅行見聞所寫成的紀行,就是《奧之細道》(おくのほそ道)。
這一年,松尾芭蕉已經四十六歲,這在今日是正當壯年的年紀,在三百多年前的日本,卻已超過多數人的平均壽命,隨時死去也不奇怪。在那時,芭蕉可能也把這趟旅行視為他這一生最後的長途旅行吧?在《奧之細道》的序章中便寫道:「古人亦多死於旅途」(古人も多く旅に死せるあり)。
芭蕉此行,亦有緬懷鎌倉時期的西行(武士、僧侶、和歌詩人)之意。西行歿於1190年,1689年是西行離世五百年忌,芭蕉特意走訪西行和尚曾經歌詠過的名勝景點,西行在後世的歷史名聲某方面也是託芭蕉之福。松尾芭蕉被稱為俳聖、俳句文學地位的完成者,就是他在創作時以俳諧、俳句向日本的古典詩人如西行、宗祇乃至中國詩人李白、杜甫對話,使原本遊戲性、庶民性的文體得到提升的結果。《奧之細道》序章「月日者百代之過客,來往之年亦旅人也」(月日は百代の過客にして、行かふ年も又旅人也),便明顯是向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致敬。
芭蕉走訪過的日本各地,不少都留有芭蕉句碑。credit: Yuli Chua @filikr (CC BY-NC-ND 2.0)
由於松尾芭蕉出生於以忍者聞名的伊賀國,且在旅行中展現驚人的行進速度,有的學者懷疑他可能是德川幕府的密探。生活窮困須受弟子接濟的芭蕉為何能一再外出長途旅行,也是他受懷疑的原因之一吧。事實上,陪同芭蕉進行《奧之細道》之旅的弟子河和曾良(也就是《搞笑漫畫日和》中負責惡搞、吐槽芭蕉的那位)與幕府關係良好,後來的確成為正式的情報員,擔任九州的巡見使隨員。據說芭蕉與曾良旅行先至日光,便是因為這趟旅程中曾良受幕府資助,受命探查伊達藩與日光奉行因日光東照宮改修而發生齟齬的內情,乃至越後(芭蕉旅途後半行經之地)等地的情報。
河合曾良在這趟旅行中所寫的日記,對後世研究《奧之細道》有很大影響。在和曾良日記對照之下,可見松尾芭蕉寫作《奧之細道》並非全為紀實,而是揉雜了些許虛構,以使文章更為精彩有趣;根據曾良日記中的紀錄,也可一窺芭蕉創作俳句推敲、修改的過程。
各地也都立有芭蕉像。圖為酒田市的芭蕉像。credit: Shigemi.J @filikr (CC BY-NC-ND 2.0)
光是在《搞笑漫畫日和》中看到芭蕉師徒成為主角,就可明白松尾芭蕉在日本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而《奧之細道》在文學價值之外,也成為一種旅行指南,而有《奧之細道溫泉紀行》這類書籍出現(事實上芭蕉並沒有一直爽爽泡溫泉)。但《奧之細道溫泉紀行》也並非單純的旅遊書籍,作者嵐山光三郎是著作甚豐的旅遊作家,曾以《芭蕉の誘惑 全紀行を追いかける》獲得講談社隨筆獎,台灣引進的著作已多達六本;《奧之細道溫泉紀行》中除了紀行原文外,也穿插嵐山對芭蕉創作、旅途狀況的詮釋心得(在這位蕉迷看來,芭蕉忍者說乃無稽之談);此外也少不了大叔的泡湯照……理所當然本書泡湯入鏡的全是大叔和毆吉桑。不過最好的中文譯本,應該還是鄭清茂翻譯的《奧之細道:芭蕉之奧羽北陸行腳》,譯文主體採取淺易的文言文,較能貼近俳諧原文的風味。
時序五月中,在台灣已感如夏日,在日本則尚是春末。春末開始去旅行,寫到這句心就不在辦公室了啊(不對我現在就不在辦公室是宅在家寫稿……)。
追伸:奧之細道旅跡略圖
封面圖片:松尾芭蕉之像。維基共享 公有領域
撰文:宅編
文中《奧之細道》譯文均引自鄭清茂老師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