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文學季】台日女作家對話:扎根日常的柔韌之筆

2016/04/15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四月十日的星期天午後,台北下著大雨,雨中的空氣朝潮濕卻又比平時清新。走出捷運站,一把把雨傘竟有相同的目的地,漸往國家圖書館群集;傘下的人臉上從容,與一旁倏忽而過的車流構成對比。稍後,台北文學季的「日常生活與小說創作:台日女作家對話」講座就要開始。

 

這場講座由一手推展日系推理小說、策劃多種文學活動的陳蕙慧擔任主持人,講者包括前《自由時報》副刊主編、現任《自由時報》影藝中心副主任林榮三文化公益基金會執行長蔡素芬,以及聯合報副刊組主任宇文正;他們兩人在「職業婦女」的身份外,都是筆耕不輟的作家。引人期待的國際貴賓,則是著作已近百部、被譽為當今日本文壇三大女作家之一的角田光代,曾赴日留學的政大台文所副教授吳佩珍則協助逐步口譯。

 

0N4A9618

左起:蔡素芬、宇文正、角田光代、吳佩珍。文訊雜誌社提供。

 

 

日本職業作家與台灣職業婦女的職場考驗

 

一開場,焦點當然先集中在貴賓角田光代了,角田老師的發言則充分顯露出日本和台灣大多數作家的不同:身為一個職業作家,她是像公司職員一樣,朝九晚五地坐在工作室裡面對電腦埋頭苦寫,這種寫作生活在台灣作家中應該還是罕見的。角田光代提到,她每月有大約十篇散文要發表,另外還要在雜誌、報章上連載小說,最近小說的工作量減少很多,但卻是因為應出版社要求,「不得已」要翻譯《源氏物語》。主持人陳蕙慧則補充,在日本要翻譯這種古典名著,沒有一定程度的作家,出版社是不會找的;早期有很多知名作家翻譯過《源氏物語》,角田老師口中說的不得已,其實是一種謙虛。

 

不同於角田光代是專職寫作,蔡素芬和宇文正都是職業婦女,除了繁重的行政工作,還要讀很多稿件,主持人很好奇是從哪裡擠出時間創作的?

 

蔡素芬自認作品偏少,要寫到像角田光代的一本百書是非常困難的,她寫作步調慢,一方面也因為寫書介、授課等工作需要,一直以來花在閱讀的時間較多。寫作的過程對她來說很花時間,沒有完整的二、三小時,很難沉澱心情來寫作,尤其是寫長篇小說;但忙碌的她除了報社還有基金會執行長的工作,只能藉空隙、零碎的時間創作,像中午一小時的休息時間,不過,久了之後她也習慣這種生活模式。她從年輕時就喜歡寫小說,散文寫得很少,她點出台灣散文的主流是抒情,常圍繞在家人朋友這類題材,但她認為創作是自我的事,少寫涉及周遭親友的題材,更樂於寫作藝術評論等文章,這是她個人的偏好與堅持。

 

420789905_28bf8f66b8_b

瀨戶內寂聽的《源氏物語》譯本。Photo Credit: hiroooooki@filickr  CC BY-NC-ND 2.0

 

宇文正倒不覺得蔡素芬的作品算少了,她很佩服蔡素芬在這麼多工作之餘還可以寫長篇小說。雖然也寫散文,但本名鄭瑜雯的宇文正說,自己當初取筆名就是為了寫小說,還因為這個筆名,有人誤以為她是武俠小說家。宇文正表示,她最新出版的小說《台北卡農》其實是在擔任副刊主任之前的作品,之後的編務工作讓她很少有時間創作小說,下班之後往往腦袋裡裝的還是副刊的工作。她的另一本書《庖廚食光》則是緣由於為孩子做便當的散文集,在經過這本作品後,她也嘗試以小說來寫飲食,正在發展寫甜點的《微糖年代》及做料理的《微鹽年代》兩個系列。跟蔡素芬相比,顯然宇文正更願意在作品中表露自己的私人生活。

 

在聽了台灣「職業婦女」的創作經驗之後,角田光代感觸很深。之前她也聽說過,日本以外的作家,多是在本身繁忙的工作之餘再抽出時間寫作,也都以追求「藝術」的表現為主,而日本的狀況比較特殊,小說家是一種職業,她可以把所有的時間都用來寫作。但她形容,在日本不論寫小說或散文,常常像是一種「買賣」,寫出來的東西是作家用以賺錢的「商品」,也因此日本作家的工作量非常的大,她曾經在一個月之內就有三十篇要截稿的稿件,這在台灣恐怕是聞所未聞的。而在日本之外,應該很少出版社會讓作家接這麼多工作吧?其實她自己也一直希望能花個幾年來好好寫一個作品。角田光代並非日本文壇的罕例,主持人陳蕙慧說,東野圭吾宮部美幸等作家也是如此,更不用說從四十一歲才開始寫作、就寫了將近五百部作品的松本清張,驚人的創作量之下,工作量也可想而知。

 

 

因為失戀打拳擊,跑步可以治百病?

 

在談完職場與創作的景況之後,話題逐漸轉向作家們的日常生活,以及對生活的想法。陳蕙慧提起,是否是工作的壓力導致角田老師打拳擊的運動習慣呢?角田解釋,拳擊和寫作原本並沒有任何關係,純粹是自己在三十歲的時期失戀,為了讓自己變得更堅強而開始的;這個運動習慣也成為她放空、不讓腦子一直運轉的方法。雖然起因無關寫作,後來角田光代也寫了關於拳擊的書,可見日常生活果然是作家的創作根源吧。

 

而對其他兩位作家而言,運動是否也是「理想生活」的一部分呢?對已經跑步好幾年的蔡素芬來說,的確如此。她認為,理想生活就是「一種常態」,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懂得休息,能調節自己的節奏。她跑步已經持續好幾年了,最初開始跑步是因為工作壓力大、健康出狀況,還有二次被送進醫院急診室,後來發現跑步能治療一些醫生沒辦法治療的症狀,也能再次享受美食、喝茶、喝咖啡,循序漸進地調養身體後,現在她也跑十公里的輕量級馬拉松。她覺得這樣運動適量,跑步再加肚皮舞課程,全身都能動到;而這些運動也為閱讀、寫作的靜態活動帶來平衡,是她會一直維持下去的生活方式。

 

16215311021_e510c5c2b3_k

角田光代為了讓自己從失戀中「堅強」,以拳擊鍛鍊自己。Photo Credit: @mopictures@filickr  CC BY-NC-ND 2.0

 

宇文正則坦言,之前她沒有想過何謂「理想生活」,回想還沒當副刊主任時,她曾在桃園監獄寫作班教課,有個「偽鈔印刷業」的學生問她:「如果能印真假難辨的鈔票,你還會想做什麼?」她認真地思考後回答:「就算我能印鈔票,最想做的還是寫小說。」真的要說的話,她的理想生活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目前以編輯為業、閒餘時能創作,就是她想做的事了。宇文正生活的一大重心是家庭,照顧先生孩子:在孩子上大學之前,她維持每天早上六點起床做早餐的作息,送孩子上學後到中午上班前則用來閱讀、寫作,下班回家後再給家人做飯。生活難免需要放鬆,她會看韓劇等影集,這陣子對韓劇《太陽的後裔》的期待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此語一出馬上贏得聽眾理解的笑聲。至於運動,宇文正以前打羽毛球,想不到得了五十肩,此後與羽球無緣;但她維持做仰臥起坐的習慣,由於天生柔軟度好,意外發現自己一做可以做四百次。

 

而對角田光代而言,理想生活則是「能抓住自己的生活步調」,在工作量龐大的狀態下,調整好步調、做好生活管理就變得很重要;在工作之餘要有自己的生活,這也是近十年她給自己的課題。而運動方面除了拳擊,角田光代也跑步,一開始是陪朋友,後來跑著跑著也就變成習慣了,也跑過全馬(四十二公里),剛聽到蔡素芬說原來跑步有這麼多好處,她說要跟蔡老師多學習。陳蕙慧補充說,在文學雜誌的連載中紀錄了大量角田老師的日常生活,其中一便篇提到,她幾乎每年都會去沖繩參加馬拉松,但參賽後有個缺點,就是要吃十幾盤飯菜,才能滿足蔓延到腦袋的飢餓感。

 

 

不管貓派還是犬派,毛小孩都是最愛

 

除了運動,寵物、毛小孩也是作家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主持人請觀眾席的貓派和犬派擁護者各自舉手,開玩笑說其實開場前想先讓兩派人馬分開來坐。其實在正式開場前,三位講者閒聊時早就開始互相曬起毛小孩照片了。

 

角田老師談到她本來從來沒養過貓,是漫畫家西元理惠子送了小貓給她,才開啟貓奴之路。當時身為新手,她對貓的一切都存著未知,也就有了很多驚奇,她把這個經驗寫成散文集,七月份將在聯合文學出版。角田老師現場講得簡略,她養這隻貓已六年左右,貓的名字叫做托托(トト),從四年前起托托就有一個專屬部落格,天天更新貓照片,可見角田老師對牠的寵愛。

 

toto0

Photo Credit: トトほほ日記 角田光代

 

宇文正坦承自己是看到動物就會瘋狂的人,但先生不太能接受寵物,於是她從體型小的黃金鼠開始「培養」先生的容忍度,再進化到兔子,最後養了狗,而兒子後來撿回來的流浪貓現在則長得比小型馬爾濟斯還大了,家裡每天貓狗大戰,懂貓的人都稱她的貓是「武林高手」,她笑說有朝一日貓的武功一定會登峰造極的。

 

主持人陳蕙慧提到角田老師看過蔡素芬的《鹽田兒女》後非常喜歡,問到蔡老師的小說會不會加入她的愛犬?蔡素芬說現在寵物還沒有在她的小說內,自己雖然喜歡跟貓狗玩,但並沒有特別想要養寵物:因為她小時候養過一隻狗,後來走失,感覺實在太難過了。先前當小孩要求養寵物時,其實她內心天人交戰,但還是從烏龜開始一路養到了狗,談到家中那隻神經質的馬爾濟斯,蔡老師就像在談論家人一樣,言語中透露著感情。

 

陳蕙慧曾在蔡素芬的臉書看過一句話「旅行、美食、閱讀。」問起三位作家各自心中的排名,角田老師說旅行、美食與美酒都是在她人生中很前面的排名,酒的話比較喜歡紅酒和燒酒,因為不容易宿醉。陳蕙慧也提起角田光代最愛的日本作家開高健的喝酒哲學:「喝酒不是要一杯接著一杯,而是喝到一杯很棒的酒,覺得這樣就夠了。」看來角田光代的喝酒態度,也沒有偏離開高健的喝酒哲學吧!

 

宇文正回想起大學時期,到號稱千杯不醉的老師家裡作客,喝酒賞花讀詩,當時她第一次喝竹葉青就一口灌下,因而發現自己的好酒量。她偏好有甜味的酒,但有著輸人不輸陣的個性,要拚酒時也不會畏戰。蔡素芬則把閱讀擺第一位,至於喝酒,她自制力強不貪杯,喜歡富有創意的調酒;她的小說中也會用酒帶出情節,像《燭光盛宴》中的雞尾酒、《星星都在說話》裡的龍舌蘭。她覺得人就應該多嘗各種滋味,路邊攤的炒米粉或五星級飯店,不給自己設限,多去體驗。

 

Dazai_Osamu

 

太宰治是角田光代一再重讀的作家。Photo Credit: 田村茂 @維基共享資源  CC BY-SA 3.0

 

 

書是你的人生旅伴:在不同年紀重讀經典

 

不論愛不愛喝酒,對作家們來說閱讀一定是重要的。角田光代說自己在旅行時通常是獨自一人,旅伴就是書,來台灣時會帶以台灣為主題的書;由於平時很少有時間閱讀絕版的經典,所以這類書籍也經常是她的的旅伴。被問起想推薦什麼作家給台灣讀者,除了開高健和六月即將在台灣出版作品的東山彰良,角田也提到台灣並不陌生的日本文豪太宰治。她說,她在中學時讀太宰治的《人間失格》真的非常喜歡,因為當時能在作品裡找到自我的投射,但到了二十幾歲時變得不太好意思提到對太宰治的喜愛了,因為覺得太宰的作品自我意識過剩(SOS:簡單講就是「中二」吧?),但是過了三十歲後再讀,則又體會到太宰治在寫作技巧或作品特性上過人的優秀,再次喜歡上了太宰。

 

把閱讀擺第一位的蔡素芬也在旅行中讀書,她的閱讀涉獵廣泛,包括裁縫、藝術類等等,不過文學仍然排在前面。她提到這十多年來對她影響很深的土耳其作家、2006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慕克,帕慕克的小說開啟了她對於伊斯蘭宗教文化的興趣,也讀了魯西迪的《魔鬼詩篇》。另外她也推薦瑪格麗特.愛特伍的短篇集《死亡之手愛上你》,而在閱讀的過程中她會觀察作家各部作品間的差異。

 

宇文正不同於蔡素芬讀裁縫書籍,而是看各類食譜、比較各家料理做法,顯露飲食作家(家庭主婦)本色;她也推薦了角田老師的《角田光代×15個愛情的幸福料理》這本結合料理的小說集。最近常讀的作家則是加拿大諾貝爾獎得主艾莉絲.孟若,喜歡她沒有太多繁複描述的簡潔文字;而同樣以簡約風格著稱的美國作家瑞蒙.卡佛也深受宇文正喜愛。也許是聽到角田老師讀太宰治的故事,宇文正也提到自己很想再重讀少女時期熱愛的作家,例如赫曼.赫賽川端康成的作品,在不同的年紀閱讀一定會有不同的感覺和想法,也或許能重溫或能重拾過往的自己。

 

0N4A9613

爆滿的講座會場,會後排隊簽名的人數也為數眾多。文訊雜誌社提供。

 

職場、旅行、寵物、運動、美食、閱讀……就像是人生、生活中的樹葉與枝枒。各有生長姿態的一株株大樹小樹,在文學森林中呼吸著,兩小時的座談轉眼間結束,講者與讀者們在歡笑中留影,講台邊排起長長的人龍,各個眼中閃爍著期待,等著近距離一窺大樹風采。旁觀樹影,枝條搖曳,她們的柔韌之筆也會繼續寫下去:一如在講座問答時,角田光代說的:她認為「下一部作品」才是自己的代表作。這些生活離不開寫作的人,都有了扎根的柔韌之筆吧!

 


 

台北文學季

▲「2016台北文學季系列專題」由【閱讀最前線】x【SOS】聯合製作刊出

 

封面圖片來源:文訊雜誌社

延伸閱讀:正在上演,背後也有風景:台北文學季

撰文:蔡飴珊

編輯:陳大中

 

 

重讀者
重讀者
「改善閱讀風氣, 風靡萬千讀者, 提高書店收入,刺激出版市場。」傳說中,曾經有一群愛好閱讀、勇於嘗試的讀者與編輯們,為了對抗不景氣的內容出版環境,維持出版界與寫作的多元生態,嘗試以新的模式創造新選項,讓更多優質的創作者、內容及出版品被更多人看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