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王國發現了新大陸,殖民中南美;位在西班牙王國東北的加泰隆尼縱橫地中海西北,海域領土遠達義大利。在海上縱橫霸道的巴塞隆納人血液中必然流淌著海盜強悍狡詰堅韌不摧的精神。然而,風敲擊著巴塞隆納港口停泊的帆船桅桿上的繩索調侃說道這只是對已遠去的波瀾壯闊一個天真而無知的誤解,而中間該認識的故事,有太多了......
巴塞隆納是一個海岸城市,港口、 海岸、以平均八度傾斜角度面東,下走地中海的城市腹地和周邊山陵是這個城市最主要的地理型態, 整個城市面朝東南延海岸線向內開展,按照中國人風水的說法,可算是背山面海的福寶地。走在這裡,除了感受歐洲千年古都的風情之外,與海洋密不可分的氛圍和歷史始終在這城市的空氣中翻騰保存著,海風偶爾會把數百年前歷史氣味帶到鼻腔中,終年讓人睜不開眼的燦爛陽光,總會在一時炫目中映照出哥倫布大航海時期的海市蜃樓。
加泰隆尼亞的海岸線北起法爾科Falco南至瑟尼亞河El Rio de Senia,全長綿延580公里,共有76個沿海鄉鎮城市,沿海地區平均每公里海岸線就有一萬個居民,是西班牙全國海岸線長與居民比平均的兩倍,根據加泰隆尼亞航海企業工會的信息顯示加泰隆尼亞地區一共有五十個港口,此外,有十四個海事博物館和文化行政聯盟與航海博物館串連為加泰羅尼亞海岸海事博物館網絡,如此高密度海岸鄉鎮城市和海事文化機構反映了這個地區航海、海洋文化傳統。
巴塞隆納名字的由來有個美麗傳說,相傳希臘神話中赫庫勒斯Heracles 率領船隊在地中海尋找美麗而隱蔽的港灣,在暴風雨中,他的第九艘小船和船隊脫隊失蹤,漂流到了現在巴塞隆納Montjuïc山西南岸,他在這裏找到船的殘骸,因此命名這地方叫做Barkinona(小船 Barki,第九 nona)。這個古老傳說,在三千年前就為巴塞隆納、海洋以及地中海城市間海上交流密不可分的關係做了詮釋。
在古代,希臘人和腓尼基人就經常到巴塞隆納從事貿易,然而,一直到西元前五世紀,航海在巴塞隆納地區才成為尋常的活動,在羅馬時期的奧古斯都大帝Agusto決意在掌控的地中海海域中具有戰略重要性的地方建城,巴塞隆納古羅馬城於焉誕生,並被命名為Barcino。後來巴塞隆納城市的建築就一直圍繞羅馬舊城建設,不斷覆蓋加上,如今在巴塞隆納市中心舊城區裡,羅馬時期的古城遺跡鑲嵌在後期至現代的建築中,猶如岩縫中璀璨的水晶。
而身處這樣一個海港城市中,又怎麼能夠不去認識這個城市航海的歷史、不去體驗航海的樂趣呢?大家所熟悉的巴塞隆納市中心有三個主要的娛樂休閒航海港:巴塞隆納舊港、奧林匹克海港以及奧運論壇港,對「駕帆船航海」這個原本看似富人才能享受的航海活動,在很多單位的推廣下,漸漸成為普遍的休閒運動。採訪小組身邊好幾個在地朋友都有基本的駕帆船執照PER,可以在巴塞隆納十三海哩內的海域航行。為了了解航海,體驗航海精神,採訪小組請求一位朋友帶「土地的溫度」出海,終於在七月初如願成行。
七月十一日,星期六,天氣晴,這是採訪小組第一次的帆船航海體驗。這一天萬里無雲,太陽很曬,小組大約十一點到達巴塞隆納奧林匹克港,走下港池碼頭,大大小小不同的船隻按編號停泊,人挺多的,有些年輕人在船上放音樂開趴,有些曬到不能再黑的船東,坐在船上看報紙。一起同行的有臺灣朋友凱薩琳和巴塞隆納朋友大衛David 和東尼Toni,採訪小組攝影、文字和朋友一共六人,除了採訪小組以外的三人,都是經驗豐富的航海愛好者。一步步走近要搭乘的船,雖然事先吃了暈船藥,心裡頭還是怕怕的,未知即將到來,怕暈船、更怕萬一掉到水裡因為過度緊張而發生意外......眼見就要登船了,不再多想,縱身一躍,登上未知。船隻繞過一排排停靠的船隻,緩緩出港,很快的我們就入了近海,看著巴塞隆納的標誌建築緩緩遠去,漂浮在海上的巴塞隆納,另有一番面貌。
起風了!才入海,風帶勁地吹來,駕船的三人迅速分配工作,張開風帆、固定繩索、掌舵。「往哪裡去?」這時候,風拖著船帆,將船身拉成和海面大約四十五度傾斜,採訪小組都必須抓住船身固定的地方才不致落海。「我們到巴達隆納Badalona外海吧!」「那帆的方向要變喔!」「大家注意喔!」「那裏不能站,會被帆衍打海裡去的!」,就這樣船長一聲令下,三人同時鬆開繩索固定閥、拉繩、固定、轉舵,和桅杆垂直的帆衍轟然一聲甩到另一邊,船身頓時從向右傾斜四十五度變成向左傾斜四十五度,風力拖動整艘船以時速11至13公里的速度前進,採訪小組終於見識到風的力量,原來這就是風帆航海,悍得一夥人只得噤聲。
中間大衛一度讓小組成員嘗試掌舵,按著風向儀來操作,在海上駕船兜風比開車更加暢快,只要不觸礁是沒有路線的限制的,而風就是領導。我們一直都在巴塞隆納近海,試想在茫茫大海裡,發現島嶼,尋找陸地,和上頭沒見過的植被、動物和人,是何等的驚喜。駕帆船借助風力,不是順風讓風拖行,而是逆風,這是一般人想不透的原理。人類使用風帆航海歷史千年,其原理卻一直到1738年才由白努利以流體力學解釋出來。船帆必須有良好的弧度,才能迎風向前,因此,風帆迎風的角度、船身方向都是決定船隻行進路線的因素。浪和風是平行的,迎風行船必然會以某個角度穿越海浪,中國在航海方面也有輝煌成就並且反映在語言中,乘風破浪,正是駕駛帆船的原理,而見風轉舵,還真是必要的駕駛操作呢!這些零零碎碎的想法,都是在船身、海面不斷變換方向四十度在腦海搖晃出來的浪花,整整六個小時在船上,小組成員都像在樹林間吊來掛去的長臂猿。
「東尼,你為什麼喜歡航海呢?」想了一會東尼說,「可能是在到了海中,所有瑣事都留在城市裡了吧,什麼都不用想,只需要面對眼前的海,很放鬆。」大衛的說法也類似,似乎在海上,再沒有人事,只有海、天、船和自己。從海明威的《老人與海》到李安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海上的漂流竟成全了人類的自我面對。小組成員都沒有暈船,但是那天晚上睡覺躺在床上,床卻和船有著同樣的傾斜角度,並且上下晃動......這是體內的平衡系統還樂此不疲地玩著白日的航海遊戲吧。
人類早期航海是為了圖生計,後來的航海則是獲得經濟、軍事權利所得必要手段。我們知道,巴塞隆納的誕生和航海有絕對的關係。根據文獻記載,希臘和羅馬時期,皇家貴族們使用國庫支援造傳、修船廠的建立,造就許多地中海海岸城市的海航設施與交通。七世紀,阿拉伯人的造船技術隨著政治勢力延伸到地中海西岸,許多拉丁語系國家中的造船廠一詞,如加泰隆尼亞文的Drassana,西班牙文以及法文的Arsenal等,都源自阿拉伯語。例如,現在巴塞隆納市中心哥倫布紀念碑前的地鐵站就叫做Drassana,因為那裡就是千年來各個朝代在巴塞隆納修船、造船的所在地。在西元七世紀到十四世紀間,阿拉伯人在西班牙許多地中海海岸城市設置海軍基地,做軍事防衛同時控制地中海東岸、南岸和西岸用,期間,在九世紀左右,拜伊比利半島東北強大的卡洛琳哥王朝(今日法國位置)所賜,在西班牙東北的加泰隆尼亞的郡縣得以脫離伊斯蘭勢力獨立。
爾後,大約在11世紀左右,加泰羅尼亞郡縣和聯邦由於內部經濟蕭條的緣故,開始積極向東從事海上活動,向西與鄰近的阿拉貢王國結盟,後來成為阿拉貢王國的一部分。十三世紀期間,控制伊比利半島東北的阿拉貢王國Aragon 在地中海與當時海上強權熱那亞Geneva(義大利)和威尼斯Venisia爭奪勢力範圍,為了鞏固海上霸權的後盾,開始大力加強海岸城市的建設,地中海幾個中世紀航海大城面貌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逐漸成形。然而,當時使用的巴塞隆納港口卻一直都是天然港灣,直到1438年12月8日,掌控加泰隆尼亞地區政權的阿拉貢王室國王阿方索五世才頒布皇家命令在巴塞隆納建立人造港,由於暴風雨,一直到1477年才由同王室的奐二世重新建設,巴塞隆納這才算有了第一座人造的港灣。
哥倫布與大航海時代的時空背景呢?
十五世紀末,當時偏安、發展地中海霸權已久的阿拉貢王國和剛剛完成伊比利半島中部統一的卡斯提亞王國Castilla聯姻,各個王國在經濟、政治體制上各自獨立,但是在軍事上卻統一調度形成陸上、海上強大勢力,成為當時最強大的航海國家。哥倫布奔走多國,籌劃了數十年的亞洲探勘計畫,終於在1491年得到卡斯提亞皇室費爾南多國王的認可與支持,1492年,哥倫布展開了他偉大並且昂貴的航海計畫,從1492年到1505年之間,他一共來回西班牙和美洲四趟。
哥倫布的航海與巴塞隆納有關係嗎?
學者普遍認為,哥倫布四次大航海都是從西班牙的西南方啟程,然而加泰隆尼亞歷史學家艾娃森斯Eva Sans在2006年提出新的歷史論據,她從十八世紀的加泰羅尼亞年鑑中和其他許多文獻中發現不同的史料佐證新的立論—哥倫布的第二次航海是從巴塞隆納、赫羅那地區的Pals港出發的(尚需確認Pals港的確切位置)。當時擔任第二次航海艦隊軍事總指揮的,就是出生於赫羅那Gerona 的培拉沛爾特蘭依德瑪爾尬利特 Pere Bertran i de Margarit,一個道道地地的加泰隆尼亞人。年鑑指出,當時,哥倫布與培拉沛爾傳在巴塞隆納地區出發,到半島西南方的卡迪斯Cadiz再次裝滿補給後兩天隨即展開第二次大航海......儘管隱身地中海,航海事業盛極一時的巴塞隆納確實是發現美洲新大陸的重要舞台之一。
為了追尋哥倫布航海時代的航海體驗,採訪小組參加巴塞隆納燈塔聯盟Consorcio el Far 的百年古船航海之旅,除了親自體驗傳統帆船航海的不同,也希望藉此了解巴塞隆納官方航海文化推廣單位如何進行民眾文化體驗課程。這個活動所搭乘的百年古船是安娜朵爾西亞號,她來自挪威西部海岸的哈丹戈爾Hardanger峽灣,那裡是十八世紀整個歐洲重要的運輸船建造中心,而安娜朵爾西亞號的主要任務是從北海海域運送鹽巴醃漬的鯡魚到歐陸西岸太平洋地區的消費市場,此外,她一度也到北極獵過海豹,以及載送往來歐陸和北美洲之間的移民。而她最膾炙人口的履歷莫過於伴隨挪威著名極地探險家羅那德阿蒙森,在1903年到1906年之間完成了世界聞名、通行西北水道的壯舉。和她一同遨遊,猶如置身偉大的發現和探險,心情和跟著高聳的桅杆,一節節昂揚起來,霎時來風,船帆轟然一聲張開完美弧度,無懼地風浪裡來浪裡去。
和安娜朵爾西亞號出海的這一天,一開始天候有些灰暗,輔導員洽維爾Xavier在行前安全說明中也介紹了採訪小組和專欄。所有同行的船友不論男女老少,都必須扮演水手分組共同分擔航船工作,從船調頭離岸準備出港開始,每一個人都七手八腳的協助各種工作,撤防護橡皮球、撤船帆套、數十人齊心合力分組彼此配合的拉繩索揚帆、固定繩索等工作,而當三張船帆都揚起,在海上順暢地航行後,學員們輪番到船長室認識通訊設備以及各種航海儀器、認識巴塞隆納海岸線和參考座標建築及學習打基本常用的繩索結等,短短三個小時的活動,非常緊湊忙碌。
在報導刊登前,我們已經和讀者分享古船航海體驗影片,進入報導的第二部分前,小組希望和讀者們再分享一些照片。(待續,《巴塞隆納人的海盜魂:加泰隆尼亞航海的時光膠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