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遊記|貝加蒙興衰史|見證波斯和希臘的愛恨情仇(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貝加蒙被我列為土耳其旅行最喜歡的前三名!因為站在衛城之頂的景色啊......實在......難以言喻,遊客又出奇的少,沒有人聲喧囂只有大景圍繞。也可能是因為行程把貝加蒙排在特洛伊之後,終於出現看得出形狀的石頭,尤其那座大劇場的完整程度怎能相信已經存在兩千年呢?
保存完整度高的大劇場
但一樣,如果沒先了解貝加蒙的歷史和配置,到了現場也只看得懂那一座劇場和幾根柱子,因為,其他建物從地基以上都被搬去柏林放了啊。那還需要去嗎?當然,還有很多重點需要到現場才看得到,先來複習一下歷史吧!
貝加蒙遺址位在愛琴海東側
貝加蒙(Pergamon)位在土耳其安納托利亞高原西邊,臨近愛琴海。曾經是波斯帝國的領土,後來亞歷山大東征,被納入馬其頓王國版圖。亞歷山大死後,他打下的大片江山被群雄割據,進入希臘化時期。小小的貝加蒙夾在列強之中,靠著策略和資源迅速崛起成為一個偉大的城市。
貝加蒙城市發展的主要階段是在亞歷山大死後的「希臘化和羅馬時期」,但想要了解貝加蒙在小亞細亞為什麼這麼重要,需要回溯更早以前的古希臘時期發生了什麼事。這篇文章會從貝加蒙最早的歷史開始講,下一篇講讓貝加蒙翻身成為鼎盛王國的「希臘化和羅馬時期」。
如果想直接看貝加蒙王國發展歷史,請跳轉至「中篇:貝加蒙興衰史,夾在列強中游刃有餘的富裕王國」。如果想直接看遺址介紹,請跳轉至「下篇:貝加蒙遺址詳細解說」。

古希臘時期

貝加蒙(Pergamon)早在西元前800年就有人居住。最早有文獻記載提到貝加蒙,是在西元前370年蘇格拉底的學生色諾芬寫的《遠征記 Anabasis》。

希臘城邦

先說那個年代貝加蒙周邊鄰居的政治樣貌,那時屬於古希臘時期(前800年-前323年亞歷山大逝世),愛琴海沿岸因山多平原少,自然分隔出許多聚落並發展成近百個有自己政府和軍隊的自治社會,這些以城市為單位的獨立邦國,也被後來的歷史學者稱作「城邦」。城邦散落在愛琴海沿岸地區,也有部分位在小亞細亞西岸的「愛奧尼亞地區」,貝加蒙就位在愛奧尼亞地區的北邊,這時還只是個有人定居的小聚落。
愛奧尼亞位於小亞細亞西邊,臨愛琴海 (from Wikimedia Commons)

波斯帝國

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帝國之一是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更是第一個版圖橫跨歐亞非的帝國,和希臘城邦們隔著愛琴海做鄰居。西元前547年,波斯征服了愛奧尼亞,但愛奧尼亞人非常不滿被波斯統治,一直想爭取獨立。西元499年發起「愛奧尼亞起義」,揭開「波希戰爭」的序幕。波斯組織軍隊進擊鎮壓,同時想先發制人加強對希臘人的影響,因此跨過愛琴海欲征服希臘,兩方各有消長,戰爭持續了五十年。
三次波希戰爭路線 (photo from 翰林雲端學院)
結果波斯輸了,當時有一些支持波斯的希臘人紛紛逃到波斯避難,其中有個希臘貴族名叫貢伊洛斯(Gongylos),在戰爭期間是波斯和斯巴達的中間人,但比較支持波斯。輸掉戰爭之後,他也逃到了小亞細亞,波斯國王熱情招待他,還送給他貝加蒙這塊土地,由他統治。

首次文獻記載《遠征記

故事回到《遠征記》,戰爭結束後五十年,波斯內部出現了王位爭奪戰。色諾芬原本是個希臘傭兵,被騙去小亞細亞幫波斯小王子推翻波斯王來奪得王位,當這一大群傭兵千里迢迢來到這裡才恍然大悟是要打誰的時候,人已陷在波斯腹地,進退兩難。荒謬的是,小王子一下就領便當了,傭兵們亂成一團。色諾芬可能天生自帶領導氣質,臨危授命成為老大,帶著一萬名希臘傭兵從波斯一路撤退,最後來到貝加蒙。
這時貝加蒙的主人已由二代接棒,也就是貢伊洛斯的孩子們。色諾芬和希臘軍隊得到二代的支持,順利脫險。這裡甚至還成為反波斯據點,隨後有許多反抗勢力以貝加蒙作為基地攻打波斯。貢伊洛斯家族的立場從支持波斯到幫助希臘人打波斯,這個轉折讓我困惑也還沒找到相關資料,猜測可能這家族到底還是流著希臘血,還是有感情的。
西元前 450 年阿契美尼德王朝的貝加蒙統治者貢伊洛斯Gongylos 的鑄幣,正面是阿波羅,背面是戴著波斯帽子的貢伊洛斯。城市名稱 ΠΕΡΓ(“PERG”)出現在這個硬幣上,是貝加蒙名稱出現的第一個證據。(photo from Wikimedia Commons)

馬其頓王國

希臘城邦的東邊是胖虎鄰居波斯,北邊鄰居也是胖虎一隻「馬其頓」,相較於希臘城邦的文明發展,它處於希臘文化的邊緣,被希臘人視為蠻族。不過,迅速崛起的馬其頓王國具有強大軍事實力。希臘城邦懼於馬其頓的威脅,團結起來建立了以雅典為首的反馬其頓同盟,最終還是不敵北方攻勢。西元前337年,馬其頓成為希臘城邦的霸主。國王腓力二世就是我們熟知的亞歷山大大帝的爸爸,這時亞歷山大19歲,隔年他就會成為下一任國王,並在十年內打造第二個橫跨歐亞非的帝國(也就是把波斯幹掉)。
馬其頓位於巴爾幹半島北邊,長期和南邊希臘城邦發生衝突,波斯帝國位在右邊安納托利亞。 (Photo from wikimedia.commons )

亞歷山大的崛起

亞歷山大從小就被他爸以繼承者的期望來培養,13歲開始跟著亞里斯多德學習哲學、文學、邏輯、藝術等各方面知識。在亞里斯多德的啟發下,他對荷馬史詩特別有興趣,日後征戰時都會隨身帶著老師送他的《伊利亞德》時常拿出來看。他的同學是一群年紀相仿的貴族子弟,這群人從小感情很好,長大後更成為亞歷山大東征最緊密的將軍和重臣。
亞歷山大(photo from © Tony Baggett/Fotolia)
亞歷山大20歲繼位,在他爸死後,希臘城邦紛紛想脫離馬其頓的控制,畢竟希臘人始終認為馬其頓就是拚拳頭的蠻族怎能管我們自由人的城市。亞歷山大以雷霆之姿南下收服雅典、底比斯、科林斯等城,信心受挫的希臘人只好再次承認馬其頓是老大,並封亞歷山大為科林斯同盟總司令(他爸創建的希臘城邦同盟,目的要與波斯抗衡)。這位年輕的君王已決心要繼承父親的志願「遠征波斯」。
前面說過,波斯和希臘從西元前五世紀就是敵對關係,打了五十年的波希戰爭,亞歷山大和他爸都利用希臘人對波斯的民族仇恨號召城邦盟友「向波斯復仇」。

亞歷山大東征

亞歷山大平定希臘諸城後,並沒有冒然東進波斯,而是先揮軍北上進入馬其頓北邊的色雷斯處理叛亂和蠻族侵擾的問題,穩定馬其頓周圍的領土安全為東征奠定基礎。其中有段插曲,當他收工要打道回府的時候,竟然聽到雅典和底比斯又叛變了,原來是他們以為亞歷山大死了,氣得亞歷山大殺回希臘,把底比斯夷為平地,人通通抓去當奴隸,從此希臘人嚇得乖乖的。
西元前334年,亞歷山大終於帶著三萬五千名步兵騎兵橫渡達達尼爾海峽,踏進小亞細亞(延伸閱讀:土耳其遊記|散步在達達尼爾海峽)。還記得前面說過亞歷山大最愛的書是亞里斯多德送他的《伊利亞德》嗎?這本書講的是「特洛伊戰爭」的故事,亞歷山大踏進小亞細亞後第一件事就是先到特洛伊祭拜特洛伊戰爭英雄阿基里斯,根本是迷弟朝聖小說場景?(延伸閱讀:土耳其遊記|特洛伊遺址詳盡解說
亞歷山大東征踏上小亞細亞後,第一站便是到特洛伊祭拜特洛伊戰爭英雄阿基里斯,據說亞歷山大有個裸體獻祭的儀式。(photo from wikimedia.commons )
隨後,亞歷山大南下進攻,他把大把的黃金放在貝加蒙,再繼續踏上征途,這些黃金成為日後貝加蒙王國發跡的關鍵。
亞歷山大沿著愛琴海和地中海吸收沿岸城市,佔據重要港口讓波斯喪失海軍基地。解除海事威脅後,向北打進小亞細亞內陸。波斯國王大流士三世被打得節節敗退,大抵已喪失小亞細亞領土。
亞歷山大從地圖西邊的馬其頓出發,往東踏進安納托利亞高原一邊攻打波斯,一邊擴張疆界。最遠打到埃及和印度邊界。
波斯軍力其實比亞歷山大強大許多,但亞歷山大善於用兵,打得波斯一路向東撤退。大流士三世也不怕丟臉,一見矛頭不對就開溜。在雙方第二場重要之戰「伊蘇斯戰役」中,大流士棄甲脫逃,還不小心漏了媽媽和老婆被抓去當俘虜。
西元前333年,亞歷山大在第二場重要對戰「伊蘇斯戰役」中擊敗波斯大流士三世。此鑲嵌畫是在龐貝古城被發現,年代可追朔到西元前100年,目前存放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國家考古博物館。
不久埃及也被亞歷山大佔領,當地人熱列歡迎他,把他當成是解放者把埃及從波斯手中拯救出來。亞歷山大尊重當地文化和信仰,特別去祭拜阿蒙神而贏得民心,並在尼羅河出海口建立以他命名的城市「亞歷山卓」。
亞歷山大離開埃及後,繼續往東征服,踏入美索不達米亞(今敘利亞、伊拉克、伊朗),佔領波斯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巴比倫」,這時波斯連輸三場重要戰役,氣數已盡。
亞歷山大坐在金色的戰車上進入巴比倫城,遠景是有名的巴比倫空中花園。“Entry of Alexander into Babylon — The Triumph of Alexander” by Charles Le Brun, 1665
大流士三世和亞歷山大戰好幾回,最後卻被自己的手下貝蘇斯殺死,貝蘇斯叛變自立為波斯王。亞歷山大厚葬大流士,並討伐貝蘇斯和殘餘勢力,西元前330年,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正式滅亡。繼波斯之後,亞歷山大帝國是第二個疆域橫跨歐亞非的帝國,在他走過的地方建立了超過二十個以他命名的希臘城市,散播希臘文化之際也一如既往的尊重並保留波斯傳統。
亞歷山大又把目光放到印度,率軍打到印度邊界和大象作戰,最東抵印度北邊的比亞斯河。本來他還想繼續打,但軍隊累到美丁美當宣告結束這一回合,終於要回家了。
西元前326年亞歷山大最後一場重要會戰,在希達斯皮斯河附近對抗印度波羅斯。畫的左邊倒了好幾隻大象。“Alexander and Porus” by Charles Le Brun, 1673
西元前323年,亞歷山大回到巴比倫,計畫著下個目標要攻進阿拉伯半島,就在出征前夕,突然生病且快速惡化,還沒搞清楚生什麼病就死了,當時他才32歲。

繼承者戰爭

亞歷山大死得太快太突然,根本沒講好繼承者是誰,他的幾位重要將領紛紛站出來爭奪控制權,帝國陷入「繼承者戰爭」,幾位勢力強大的將領瓜分領土劃地為王。佔領貝加蒙的是亞歷山大的貼身護衛官也是童年好友利西馬科斯(Lysimachus, BC 361-BC 281) ,他在色雷斯(位在馬其頓東北邊,約今保加利亞)自立為王,領土包含色雷斯、馬其頓、小亞細亞。
亞歷山大死後,開啟繼承者戰爭群雄割據時代,也稱為希臘化時期。貝加蒙是由亞歷山大的貼身護衛官也是童年好友利西馬科斯佔領。
其他繼承者還包含塞琉古佔據大部分亞洲領土、托勒密佔領埃及、卡山德佔領巴爾幹半島。這段時間群雄割據,彼此之間的爭戰持續進行,版圖也不斷變動。
所謂「希臘化時期」就是指亞歷山大死後(西元前323年)到最後的繼承者王國 — 托勒密王國滅亡為止(西元前30年)。亞歷山大從小接受希臘文化,東征時把希臘文化帶到埃及和亞洲。他死後的幾個繼承者也分別在歐亞非以希臘文化統治當地,因而被稱作希臘化時期
貝加蒙在利西馬科斯統治期間並沒有什麼建設。西元前281年,利西馬科斯被塞琉古所滅,這個只存在二十二年的王國跟隨著開國國王一起死去,繼承者戰爭也算告一段落,版圖分成三個王國:塞琉古、安提柯、托勒密。
貝加蒙在利西馬科斯死後,即將迎來王國的新生命!

歡迎「愛心」「追蹤」「贊助」
//感謝您的行動支持//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0會員
10內容數
剛從土耳其扛了一袋世界文化土產回來,內心波濤洶湧,但一下子要消化這些動輒四五千年的遺址一點也不簡單。特開此專欄解說土耳其重要景點的歷史故事,像是木馬屠城記的特洛伊、堪比雅典衛城的貝加蒙,在聖經自成一篇的以弗所、歷經不同宗教的聖索非亞大教堂。推薦去土耳其旅行前先讀過,才不會看著斷垣殘壁又傻又茫然。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Margo 馬哥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特洛伊戰爭因為希臘神話《金蘋果》的故事,以及荷馬史詩而廣為人知,尤其木馬屠城的情節更是不斷被複製在各種影像創作中。但是,即便到現在都無法證實這些故事是真實發生,唯一確定的是,特洛伊遺址被找到了,這座城市真的存在!
世界上依傍著河海的城市很多,如果問我心目中最理想的與水居住的生活環境應該長怎樣,那就是恰納卡萊的達達尼爾海峽的這段路。 從特洛伊遺址回飯店後,飯店後方就是達達尼爾海峽,趁天色變暗前去海邊走走,出乎意料的,這段路是整趟旅程的驚喜也是最浪漫的回憶。
土耳其是台灣的22倍大,景點又像灑鹽一樣分散得好均勻,所以每天都要搭3–5小時的車在景點間移動。原本出發前擔心搭車坐太久會很痛苦,實際上卻是輕鬆快樂!內文分享在巴士坐著就能拍出的美麗照片,像看電影一樣,屁股動都不用動呢。
土耳其橫跨歐亞兩洲,伊斯坦堡在歷史上更是世界的中心。要踏上這個千年來充滿征戰的土地旅遊絕對不能走馬看花,先看看幾本書再出發!此文有土耳其推薦書單、土耳其航空付費選位方法和飛機座位圖!
特洛伊戰爭因為希臘神話《金蘋果》的故事,以及荷馬史詩而廣為人知,尤其木馬屠城的情節更是不斷被複製在各種影像創作中。但是,即便到現在都無法證實這些故事是真實發生,唯一確定的是,特洛伊遺址被找到了,這座城市真的存在!
世界上依傍著河海的城市很多,如果問我心目中最理想的與水居住的生活環境應該長怎樣,那就是恰納卡萊的達達尼爾海峽的這段路。 從特洛伊遺址回飯店後,飯店後方就是達達尼爾海峽,趁天色變暗前去海邊走走,出乎意料的,這段路是整趟旅程的驚喜也是最浪漫的回憶。
土耳其是台灣的22倍大,景點又像灑鹽一樣分散得好均勻,所以每天都要搭3–5小時的車在景點間移動。原本出發前擔心搭車坐太久會很痛苦,實際上卻是輕鬆快樂!內文分享在巴士坐著就能拍出的美麗照片,像看電影一樣,屁股動都不用動呢。
土耳其橫跨歐亞兩洲,伊斯坦堡在歷史上更是世界的中心。要踏上這個千年來充滿征戰的土地旅遊絕對不能走馬看花,先看看幾本書再出發!此文有土耳其推薦書單、土耳其航空付費選位方法和飛機座位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1430年,拜占庭又再度往懸崖踏出了一步:帝國第二大城,塞薩洛尼基陷落。 實際上,塞薩洛尼基在1423年,就已經不在帝國的掌控中。面對鄂圖曼大軍的侵攻,塞薩洛尼基的統治者,安德羅尼科斯(Andronikos)決定,與其讓土耳其人統治,還不如轉手他人。但他的對象卻出乎意料:威尼斯。 威尼斯,
Thumbnail
上回我們談到,君士坦丁是如何的固若金湯、難攻不落,而且對波斯來說千里迢迢,要攻陷它根本是有如登天一般的志業。那麼波斯的戰略地理位置又是如何呢? 古代波斯帝國的首都,位於美索不達米亞的河岸城市,泰西封(Ctesiphon),離巴格達不遠,彼此之間就像是大秦咸陽、大漢長安間的繼承關係。往東南走,就是農
Thumbnail
巴爾幹半島是三世紀到五世紀間,羅馬帝國重要的兵源。最重要的是今日亞得里亞海沿岸附近的達爾馬提亞及其內陸(古名伊里利亞,Illyria,約當今日的克羅埃西亞、塞爾維亞、波士尼亞等國)以及色雷斯。 大家可能知道,在這段時間,羅馬帝國遭遇數不盡的內亂與外患。軍人的聲量自然提高,士卒也更想推戴自己效忠
Thumbnail
從六世紀開始,繼持續數百年的「日耳曼民族大遷徙」之後,斯拉夫人接踵而至,也開始不斷遷徙至中歐、南歐等地。其中一個目的地,就是拜占庭帝國的核心領土之一,巴爾幹半島。 這一股股大小規模的移民,時而和平移居,時而以劫掠的方式侵入,逐漸佔據了巴爾幹半島絕大多數的鄉村地區。最強大的勢力,斯拉夫化的保加利亞人
Thumbnail
先說,在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征服巴爾幹以前,巴爾幹半島長期在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的全方面影響下,希臘語本來就很興盛了。 當土耳其人到來時,我們可能會想像波斯語、土耳其語或是阿拉伯語會取而代之。然而並沒有。 因為鄂圖曼帝國相比起直接統治,省心省力的間接統治更符合其心意。 而與這個理念相輔相成的,則是鄂
Thumbnail
札達爾之旅,此城擁有許多傲人的歷史,數千年來一直是達爾馬提亞首都,擁有豐富的麗史文化,從那斑駁的牆垣與無數的宗教紀念碑足可證明:包括克羅埃西亞最古老的大學、第一本小說、第一份報紙都是在此誕生。首先穿過古老的羅馬城門,拱門上方的石獅子,正是當時威尼斯的象徵,前往舊城區裡的最具代表性的聖多那教堂,圓錐形
因杜拜豪雨、班機取消,我們多停留兩天。在亞歷山大的Helnan Dreamland Hotel度過了第11天,。這個城市見證了2300年的歷史,承載著希臘入侵埃及和對愛的貢獻。坐落在地中海岸邊的這個地方,讓我們身臨其境地感受到1447年建造的凱特貝城堡和2002年新建的壯觀圖書館,石柱高達27米,歷
Thumbnail
前段時間我安排了一趟探訪土耳其和希臘的旅行。土耳其和希臘乍看之下是兩個語言、民族和宗教信仰都截然不同,甚至有點敵對的國家,但實際上卻有不少共同點。在所有這兩個國家的共同點裡面,基督教遺產是我認為很有趣的一個。
Thumbnail
艾菲索斯(以弗所)是目前全世界規模最大,且保存最完整的羅馬古城,是希臘文化跟羅馬時代最繁華的象徵 這座古城的重點非常多,安排兩個小時參觀時間,實在太緊湊 從一進入口,放眼望去,令人讚嘆的古蹟建築,全部都很值得細細欣賞 踩在年代久遠的大理石路上,兩旁保存完整的遺跡,有種穿越到古代的氣息 只
Thumbnail
亞歷山大港擁有豐富的古蹟和文化遺產,特別是其亞歷山大國家博物館裡的水下考古展覽。這些古文物沉睡在地中海的海底,由於地震和海平面上升等原因而無法現世。然而,文物的打撈和展示也面臨著考古學及環境學問題。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1430年,拜占庭又再度往懸崖踏出了一步:帝國第二大城,塞薩洛尼基陷落。 實際上,塞薩洛尼基在1423年,就已經不在帝國的掌控中。面對鄂圖曼大軍的侵攻,塞薩洛尼基的統治者,安德羅尼科斯(Andronikos)決定,與其讓土耳其人統治,還不如轉手他人。但他的對象卻出乎意料:威尼斯。 威尼斯,
Thumbnail
上回我們談到,君士坦丁是如何的固若金湯、難攻不落,而且對波斯來說千里迢迢,要攻陷它根本是有如登天一般的志業。那麼波斯的戰略地理位置又是如何呢? 古代波斯帝國的首都,位於美索不達米亞的河岸城市,泰西封(Ctesiphon),離巴格達不遠,彼此之間就像是大秦咸陽、大漢長安間的繼承關係。往東南走,就是農
Thumbnail
巴爾幹半島是三世紀到五世紀間,羅馬帝國重要的兵源。最重要的是今日亞得里亞海沿岸附近的達爾馬提亞及其內陸(古名伊里利亞,Illyria,約當今日的克羅埃西亞、塞爾維亞、波士尼亞等國)以及色雷斯。 大家可能知道,在這段時間,羅馬帝國遭遇數不盡的內亂與外患。軍人的聲量自然提高,士卒也更想推戴自己效忠
Thumbnail
從六世紀開始,繼持續數百年的「日耳曼民族大遷徙」之後,斯拉夫人接踵而至,也開始不斷遷徙至中歐、南歐等地。其中一個目的地,就是拜占庭帝國的核心領土之一,巴爾幹半島。 這一股股大小規模的移民,時而和平移居,時而以劫掠的方式侵入,逐漸佔據了巴爾幹半島絕大多數的鄉村地區。最強大的勢力,斯拉夫化的保加利亞人
Thumbnail
先說,在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征服巴爾幹以前,巴爾幹半島長期在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的全方面影響下,希臘語本來就很興盛了。 當土耳其人到來時,我們可能會想像波斯語、土耳其語或是阿拉伯語會取而代之。然而並沒有。 因為鄂圖曼帝國相比起直接統治,省心省力的間接統治更符合其心意。 而與這個理念相輔相成的,則是鄂
Thumbnail
札達爾之旅,此城擁有許多傲人的歷史,數千年來一直是達爾馬提亞首都,擁有豐富的麗史文化,從那斑駁的牆垣與無數的宗教紀念碑足可證明:包括克羅埃西亞最古老的大學、第一本小說、第一份報紙都是在此誕生。首先穿過古老的羅馬城門,拱門上方的石獅子,正是當時威尼斯的象徵,前往舊城區裡的最具代表性的聖多那教堂,圓錐形
因杜拜豪雨、班機取消,我們多停留兩天。在亞歷山大的Helnan Dreamland Hotel度過了第11天,。這個城市見證了2300年的歷史,承載著希臘入侵埃及和對愛的貢獻。坐落在地中海岸邊的這個地方,讓我們身臨其境地感受到1447年建造的凱特貝城堡和2002年新建的壯觀圖書館,石柱高達27米,歷
Thumbnail
前段時間我安排了一趟探訪土耳其和希臘的旅行。土耳其和希臘乍看之下是兩個語言、民族和宗教信仰都截然不同,甚至有點敵對的國家,但實際上卻有不少共同點。在所有這兩個國家的共同點裡面,基督教遺產是我認為很有趣的一個。
Thumbnail
艾菲索斯(以弗所)是目前全世界規模最大,且保存最完整的羅馬古城,是希臘文化跟羅馬時代最繁華的象徵 這座古城的重點非常多,安排兩個小時參觀時間,實在太緊湊 從一進入口,放眼望去,令人讚嘆的古蹟建築,全部都很值得細細欣賞 踩在年代久遠的大理石路上,兩旁保存完整的遺跡,有種穿越到古代的氣息 只
Thumbnail
亞歷山大港擁有豐富的古蹟和文化遺產,特別是其亞歷山大國家博物館裡的水下考古展覽。這些古文物沉睡在地中海的海底,由於地震和海平面上升等原因而無法現世。然而,文物的打撈和展示也面臨著考古學及環境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