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古代所羅門王擁有一只神奇的魔戒,只要戴上這個指環,就能聽懂鳥獸蟲魚所說的話,能夠與大自然對談。
這部公共電視製作的《福爾摩沙的指環》,就是在尋找並跟隨著這群心中戴著魔法指環的人,穿梭在高山與海洋、森林與離島,並伴著侯鳥與蝴蝶,遨翔在這美麗的大地之上。
長達將近三個小時的影片,分為三個段落,以「誕生」、「挑戰」到「和諧」為主題,以十四個動人的故事串連成人與大自然的深情對話。這些人不管是科學家、老師、義工或上班族,外表或許平凡如一般小老百姓,但是因為他們內心裏戴著福爾摩沙的指環,他們看出去的台灣或許與你我不同;因此,他們對生命的價值、人生的態度也有更深刻的體會。
台東的「三仙台」景點。
在這十四個故事裏,花蓮教育大學的劉瑩三教授帶著大家穿過時光的峽谷,揭開台灣的生世之謎;玉山氣象觀測員謝新添每天從台灣最高處,俯視群山萬豁,記錄變化萬千的台灣氣象;海洋大學李昭興老師潛入龜山島的海域,瞭解火山板塊的運動;賴宜鈴博士深入棲蘭山區,在這個終年伸手不見五指的地方,追蹤雲霧對植物生長的關係。
在第二部分「挑戰」,更是紀錄了一群人如何運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拯救大自然所遭受的破壞;這些人奉獻出自己的一生和熱情,藉由研究、保護和教育宣傳等等實際行動,重新找回大自然的原貌。這些大自然的守護者,包括了陳章波教授在綠島為椰子蟹找路回家,建立屬於動物的公路──生態廊道;印刷廠黑手邱慶耀,長期在雪霸國家公園當義工,只有小學畢業的他成為超級解說員;彰化環保聯盟蔡嘉揚理事長終年奔走在彰化海岸,為了保護大杓鷸竭盡心力;義守大學趙仁方老師在台東為了紫斑蝶的棲地而努力;屏東海生館的創辦人方力行教授與海洋一起生活了三十年,完整見證了台灣珊瑚礁的滄桑史。
《福爾摩沙的指環》第一集——「誕生」。
影片最後一部份定名為「和諧」,樂觀的期望人類與自然重新取得和諧的相處之道。這些人改變了過去人定勝天,對環境予取予求的生活態度,重新學習聆聽大自然的聲音。故事包括了環工碩士賴清松不只自己回鄉下種田,這讓幾百個都市人脫下皮鞋,學習在炎熱的夏天揮汗種稻,成立了「穀東俱樂部」;東浦國小校長馬彼得帶領布農族小朋友透過感受自然的方式,隨著自然韻律呼吸與唱歌,以歌聲傳唱部落古老的故事;文史工作者張詠捷以澎湖在地人的身份,記錄全村人一起搭船登上姑婆嶼採紫菜的活動,這是村民共同的約定,也是人類與海洋資源共存的永續約定;登山專家黃德雄帶著大家看到台灣的山岳之美,感受到自然天地的呼吸與脈動;定居蘭嶼的作家夏曼.藍波安帶著孩子造船,將傳統的達悟民族經驗與智慧傳承給下一代。
台灣這些年生態記錄片已經拍攝了不少,近百個電視頻道中不時也有介紹台灣自然環境、風土民情的節目,甚至以獵奇探險,休閒旅遊為訴求的拍攝團隊,也在台灣走透透,但是這部《福爾摩沙的指環》與這些影片或節目不同,因為在規劃之初,就以相當高的製作經費,打算以新視野、新態度來帶領大家重新認識台灣之美,探索大自然的真相,並且找到人與自然相處的位置。
影片整整拍攝了二年,且以高畫質數位攝影的最高影音品質來製作,在色彩、畫面層次與細膩度都令人非常驚艷。有人問劉嵩導演說:「真實的台灣有這麼美嗎?」其實,台灣原本就是這麼美麗,只是我們一直都不曾認真去看她。
大多數人所接觸的台灣都只是在公路上、從停車場,從遊客中心的廁所門外匆匆一瞥,然後整個國家公園之旅大部分時間就是盯著前面車子的屁股。即便走在步道上,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也很少停駐下腳步,傾耳傾聽天籟、用心感受在自然裏流動的生命能量。
我們從小朗朗上口「台灣寶島」,雖然知道台灣氣候包括熱帶、亞熱帶、溫帶到寒帶,也知道地形景觀從高山海洋、沙岸、岩岸到各式各樣在考試時令我們頭大的環境特色,可是我們卻不知道這麼多元豐富的生態景觀集中到這麼小的一個島嶼,是多麼難得,也是多麼珍貴的福氣啊!
所謂從熱帶到寒帶,意思就是從赤道到北極圈,換句話說,在台灣,我們開著車子,一天之內就可以看到從赤道到北極圈相似的生態;而且台灣是兩個板塊擠壓而成,台灣海峽在冰河時期是陸地,收容了從北方一路往南遷徒的各種物種,剛好落腳在海拔不同高度不同溫度的台灣森林裏,再加上侯鳥及海漂帶來的海洋性物種,因此台灣匯聚了來自北方大陸型以及南方海洋型的物種。
甚至連台灣人民,也在歷史的因緣際會之下,這幾百年來,變成許多不同民族最後落腳的共同家鄉。這種生物多樣性是台灣最珍貴的資產。《福爾摩沙的指環》在雄壯瑰麗的畫面之下,呈現著人的謙卑以及人與人,人與物種和諧相處的盼望與可能性,這也是台灣,甚至人類文明能不能永續的關鍵。
所有圖片來源:Chien Liang Kuo
編輯:熊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