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保存期限」迷失,拯救大量被浪費的食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記得小時候常常拎著空瓶子,幫媽媽到柑仔店去「打油」;味全花瓜的罐頭,或者用完的黑人牙膏管子,都有人來收購。更古早一點的農村生活,根本沒有所謂垃圾,所有用過的剩餘物品,都可以變成其他東西的材料,連人或雞鴨的糞便都可以利用。這樣的社會才是永續的社會,也是過度消費的我們得重新思考的永續之路。

 

這些年來,一方面因為科技進步,一方面因為全球化競爭,東西似乎愈來愈便宜。也因為便宜,我們就輕易地買,愈買愈多;也因為便宜,我們就不會好好珍惜,隨隨便便就扔掉了!即使我們把不要的東西分類回收,處理過程中也將耗掉許多寶貴的能源。所以要提醒自己:買東西時不要只看價格是否便宜,而是要想那件東西是不是真的用得著,用完後它會到哪裡去?要看東西來自於大自然的價值,而不是販賣的價格。倘若我們過著不斷消費、不斷購買、又不斷丟棄的生活,大自然的資源很快就會被我們用完了。

 

當然,近年環境危機與氣候的變遷,的確也讓很多民眾思考,到底我們可以為自己也為後代子孫做什麼事?《浪費》這本書提供了我們非常詳實的資料,讓我們了解在這個看似方便的飲食消費生活背後,付出了多少環境的代價。

 

raw-image

 

知識可以產生行動的力量,過去因為我們不知道,所以將廠商為了利潤所形成的販售體系視為理所當然。看了這本書之後,我們除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建立新的習慣之外,也可以要求廠商、要求政府改變。

 

以前上超市購買食物時,都會挑選有效期限距離最遠的,現在我反而改買即將屆臨保存期限的食品,因為從書中得知,超市大量丟棄這些已到期、即將到期,甚至還有一段時間才到期的食品。這些食品標示的保存期限其實是最佳賞味期,除了少數生鮮的肉類之外,過了最佳賞味期並非不能吃,而且也與健康無關。

 

這些明明可以吃卻在超市被大量浪費的食品原因來自於生產廠商不斷縮短賞味期限,這一方面來自廠商的謹慎(怕萬一消費者吃出問題,官司賠償不完),但是另一方面也來自於當保存期限愈短,消費者會丟掉得更多,當然也就會買得更多,這也意味著營業額更高,利潤愈大了!

 

至於超市通路為什麼會大量丟棄這些雖然即將過期卻尚未過期的食品呢?一方面是因為消費者不太會買這些即將過期的食品,與其擺在架子上佔地方不如自己丟了,另一方面若是整個銷售空間擺得光鮮亮麗也可以促進買氣、提昇營業額。

 

於是世界上有一半的食物在還沒被端上餐桌之前就被扔掉,家庭垃圾裏有將近一成是食物。書中也指出,單單歐洲和美國加拿大地區所丟掉的食物,就可以餵飽全世界饑餓人口的三倍呢!

 

食物除了從超市或者我們冰箱中扔掉之外,在產地就被「淘汰」的更是不計其數。這裏所說的淘汰並不是指食物的品質不好,而是食物的外觀與大小不符合全球化運輸體系所需的包裝需求。

 

比如說,食物銷售廠商不收購彎的小黃瓜,馬鈴薯太大或太小也會被扔掉;因為不好包裝、運送,更離譜的是食品公司居然用電腦化的色彩檢驗系統去比對,去規範蕃茄的顏色。香蕉每一串必須標準化的有幾根、有多重,不准誤差……,田裏種出來的農作物不符合這些標準,就當場銷毀。商人似乎忘了這些食物是從土裏長出來的生命,而不是從工廠用模子大量製造出的化合物啊!

 

不過似乎也不能全怪這些商人,因為在全球化的銷售體系中,降低成本是攸關企業競爭力與存活的,只有規模化的「產品」才方便包裝與運輸、減少人工的處理成本。比如說,一貨櫃的柳橙從產地經過兩千公里運到歐洲,最後卻直接被丟掉,原因是有一些在運送途中過熟,舖貨到超市,消費者也不會買;但若是要整理挑選出那些過熟的柳橙,卻不合人力成本,企業一算,直接銷毀還是比較划算!

 

這些結構性問題有時我們去努力改善,但是我們也要思考到,現今我們可以奢侈地讓這麼多東西被扔掉,除了透過全球化的體制剝削了各個窮國在地生產的農夫之外,還來自我們大量使用了來自於幾千萬年來所累積的能量──化石燃料,透過這些「不勞而獲」的珍貴資源,我們才得以生產出肥料、除草劑、殺蟲劑,以及用動力抽取大量地下水,透過機械動力來大量耕種,採收並長途運送到我們手中。

 

當石油沒有了或者變得非常昂貴,這些「便宜」的產品是不可能存在的,那麼已被破壞的古老生產系統還能供應這麼多人口的消耗嗎?

 

這個問題在可預見的未來即將挑戰每個國家與每個人民的生活。

 


 

封面圖片來源:pixnio

編輯:熊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李偉文的沙龍
1.6K會員
2.2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李偉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Thumbnail
2025/04/29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Thumbnail
2025/04/28
前些天老婆大人上網填了一些資料後,隔天就有汽車回收廠到家裡來把車子開走,全部過程我們不用付錢還可以收到八千元。 老婆的車子車齡已經二十多年,這幾個月常出狀況,這個地方修好沒多久另一個地方又有問題,再加上退休這五年,車子沒有經常開,更容易有問題,與其常為了車子操心,乾脆就處理掉,無車一身輕。
2025/04/28
前些天老婆大人上網填了一些資料後,隔天就有汽車回收廠到家裡來把車子開走,全部過程我們不用付錢還可以收到八千元。 老婆的車子車齡已經二十多年,這幾個月常出狀況,這個地方修好沒多久另一個地方又有問題,再加上退休這五年,車子沒有經常開,更容易有問題,與其常為了車子操心,乾脆就處理掉,無車一身輕。
2025/04/27
有時候在家沒事的時候,會到已離巢的AB寶房間,隨意翻閱房間裡面兩面書牆裡的書。 這些書有七成是我沒看過的,有三成是我看過推薦給她們看或者暫時借擺放在她們的書櫃裡的書。 今天隨手翻閱盧建彰導演寫的「感動,才有影響力」居然看到他寫到他們全家都喜歡看球賽的故事裡有提到我:「我以前不懂,以為只是爸爸喜歡
Thumbnail
2025/04/27
有時候在家沒事的時候,會到已離巢的AB寶房間,隨意翻閱房間裡面兩面書牆裡的書。 這些書有七成是我沒看過的,有三成是我看過推薦給她們看或者暫時借擺放在她們的書櫃裡的書。 今天隨手翻閱盧建彰導演寫的「感動,才有影響力」居然看到他寫到他們全家都喜歡看球賽的故事裡有提到我:「我以前不懂,以為只是爸爸喜歡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以下為三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下午一位同事手裡掂著一些食物回到公司。原來是她在外面與客戶吃飯沒有吃完的食物,很多都是沒有動過筷子的,她說丟了很浪費,然後拿回來分享給同事。眼看還有很多食物,於是下班時我提著袋子送給了門崗的警衛大哥,他也剛好要吃晚飯,這些食物終於沒有被浪費掉。  
Thumbnail
以下為三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下午一位同事手裡掂著一些食物回到公司。原來是她在外面與客戶吃飯沒有吃完的食物,很多都是沒有動過筷子的,她說丟了很浪費,然後拿回來分享給同事。眼看還有很多食物,於是下班時我提著袋子送給了門崗的警衛大哥,他也剛好要吃晚飯,這些食物終於沒有被浪費掉。  
Thumbnail
以前我們在推動環境保護運動時,所採取的是「為後代子孫著想」的道德訴求,想不到這二、三十年全世界人口大量成長及經濟全球化與科技的結合造成對自然資源過度耗損之後,如今的危機已不是「後代子孫」般遙遠的未來,而是我們及孩子們這現存的一代就會遭遇得到。
Thumbnail
以前我們在推動環境保護運動時,所採取的是「為後代子孫著想」的道德訴求,想不到這二、三十年全世界人口大量成長及經濟全球化與科技的結合造成對自然資源過度耗損之後,如今的危機已不是「後代子孫」般遙遠的未來,而是我們及孩子們這現存的一代就會遭遇得到。
Thumbnail
今天看到一則被定位為有趣的國際花邊新聞。 英國格林斯比大教堂的大時鐘壞掉許久,教會工作人員最近想維修,估價須要花新台幣一百八十七萬元,教會沒有這筆額外的預算,打算發起募款籌措經費。 迎接樂活新時代 因此,如何確定自己吃的東西是來自哪裏,用什麼方式生產出來的,也成為保持我們身體健康的重要條件了。
Thumbnail
今天看到一則被定位為有趣的國際花邊新聞。 英國格林斯比大教堂的大時鐘壞掉許久,教會工作人員最近想維修,估價須要花新台幣一百八十七萬元,教會沒有這筆額外的預算,打算發起募款籌措經費。 迎接樂活新時代 因此,如何確定自己吃的東西是來自哪裏,用什麼方式生產出來的,也成為保持我們身體健康的重要條件了。
Thumbnail
疫情期間我們還有另一個很大的收穫,也是很有趣的體驗,那就是,我們似乎變得更趨向所謂的「環保」了! 目前疫情期間,我們借住在媽媽的家裡,不管是買外食、買下廚的食材、買超商的咖啡、零食、買衛生紙,或是網購(更換內褲、T恤),都會產生一堆垃圾要處理,可能還會產生果蠅,然後還要注意垃圾車的時間,每3~4天就
Thumbnail
疫情期間我們還有另一個很大的收穫,也是很有趣的體驗,那就是,我們似乎變得更趨向所謂的「環保」了! 目前疫情期間,我們借住在媽媽的家裡,不管是買外食、買下廚的食材、買超商的咖啡、零食、買衛生紙,或是網購(更換內褲、T恤),都會產生一堆垃圾要處理,可能還會產生果蠅,然後還要注意垃圾車的時間,每3~4天就
Thumbnail
每到電商舉辦購物節,便利商店網購貨品堆積如山。看到這奇景,感觸良多正題前,先說件事。最近看到一張圖,梗中是帶點感傷的的。上一格笑臉寫的是:當非洲兒童獲得免費藥物;下一格哭臉寫的是:「飯後服用」..
Thumbnail
每到電商舉辦購物節,便利商店網購貨品堆積如山。看到這奇景,感觸良多正題前,先說件事。最近看到一張圖,梗中是帶點感傷的的。上一格笑臉寫的是:當非洲兒童獲得免費藥物;下一格哭臉寫的是:「飯後服用」..
Thumbnail
這次從閱讀過的相關書籍中,挑了《物窒欲》以及《吃的美德》。這是我可以邊閱讀、邊調整消費行為的兩本書,建議大家可以搭配服用,消化過後,神智與身體都會清爽許多。
Thumbnail
這次從閱讀過的相關書籍中,挑了《物窒欲》以及《吃的美德》。這是我可以邊閱讀、邊調整消費行為的兩本書,建議大家可以搭配服用,消化過後,神智與身體都會清爽許多。
Thumbnail
英國食品工業評論家特拉姆‧史都華(Tristram Stuart)說:「對待食物最好的方法就是吃掉並且享用它。」而唯有消費習慣改變,才能遏止食物浪費。究竟現在社會上,一天浪費了多少食物,又有多少食物無緣無故就被銷毀呢?
Thumbnail
英國食品工業評論家特拉姆‧史都華(Tristram Stuart)說:「對待食物最好的方法就是吃掉並且享用它。」而唯有消費習慣改變,才能遏止食物浪費。究竟現在社會上,一天浪費了多少食物,又有多少食物無緣無故就被銷毀呢?
Thumbnail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會製造出許多的垃圾,人類製造的各種垃圾,最後究竟去到了哪裡?
Thumbnail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會製造出許多的垃圾,人類製造的各種垃圾,最後究竟去到了哪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