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家尼采曾寫過一段話:「快樂,只需要一點點就可以滿足!最細微的東西,最溫柔的事物,最輕盈的玩意,一隻蜥蜴發出的沙沙聲,一次呼吸,一個眨眼,眼波流轉……這些微不足道的東西,創造了難以比擬的快樂。」
的確,我們住的房子究竟要多大?我們需要多少的東西才足夠?日本都市空間跟台灣一樣擁擠,但是他們住家再狹窄,也會留出一方小小的庭園,一個與自然生命接觸的場域;台灣卻往往把陽台推出去,變成室內,甚至想辦法不斷往外加蓋。
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創造了許多的東西,而且人類的力量也無遠弗屆,地球上任何可以開發利用的物質也都納入全球經濟體系的一環。我們正活在一個物質太過豐盛的時代裏,甚至為了擔心經濟蕭條,各國政府無不以鼓勵消費來確保經濟發展。
當每一個人都陷入了拼命工作、拼命消費的循環時,其實也逐漸喪失了對生活的感受能力,形成了物質愈豐盛,但是精神和心靈卻愈空虛的現象。換句話說,我們愈富足卻愈不滿足。總是覺得,當一個人不斷購物,不斷想擁有更多時,用的其實並不是金錢,而是時間。然而時間就是生命,當我們用生命換來的那些物品,是我們真正想要的嗎?
靜下心來思考,擁有得越多,真的越滿足嗎?
這些年隨著節能減碳的風潮,簡單生活也似乎形成另一種時尚,因此「少就是多」、「簡單就是豐富」也出現在許多人的口中。少與多是相反的意義,簡單與豐富也是相反的概念,為什麼會等於呢?
這是因為人的時間是有限的、人的精神注意力是有限的,當一個人的心裏充塞太多東西的時候,其實什麼也就感受不到了;反而是當簡單的時候,我們的心才會活在一個更大的空間中。就像一個吃得很飽的人,對食物就不會有任何興趣一樣,一個沒有感受力的心靈,是無法擁有真實的快樂的。
當我們擁有的東西少,就會好好去使用它,注視它,跟它產生感情,少反而形成了感受的多,這就是少就是多的原因吧!
因此,簡單的生活反而是充滿感受的生活,心靈反而會更覺得豐富,這也是簡單就是豐富的真諦。
是否能夠偶爾熄掉燈光、關掉聲音,停掉機器、推掉邀宴?「少」,有的時候是「更多」。根據研究與統計,滿意度最高的活動,往往是去除聲色刺激、花費最少的活動;好比看夕陽、散步、沉思、與好友盡興聊天、溯溪,或是在公園裡做運動。生命中最美好的事物,其實都是免費的。
只有從聲色徵逐中慢下來,我們才能再看到天空、雲朵、花樹、蝴蝶和路人,再看到真正的生活。
讓我們在生活中開始有意識的過簡單的生活吧,因為少就是多,簡單就是豐富。
所有圖片來源:Free picture
編輯:熊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