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元宵節的故事?如果沒聽過,現在讓你看看[a]。 元宵節的傳說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個野獸橫行的時代,玉皇大帝的神鳥在凡間迷路了,獵人不小心殺死了玉皇大帝的神鳥,玉皇大帝震怒,下令要燒死全部的人類。 玉皇大帝的女兒知道這個消息之後,覺得人類很可憐,於是通風報信告訴人類這件事情。人類聽了也非常緊張(跟陳澄波本人一樣緊張),不知道怎麼辦,突然有一個老婆婆想到一個妙計,她下令叫村莊裡面的人,都張燈結綵放鞭炮,然後玉皇大帝在天上看到人類的世界火光四射,就會以為我們自己把自己燒死了,而放過我們了。 大家聽了點頭如搗蒜泥白肉,連忙準備。到了玉皇大帝要燒大家的那一天,便按照老婆婆的方式來進行。玉皇大帝看到地表上面都是紅光,想說人類自焚啦歐耶~老夫不費吹灰之力R~所以就沒有放火(看到這裡我不禁想:所以玉帝有帶腦嗎)。 以後,大家就為了慶祝這天存活下來,張燈結綵,在自己家門前掛上燈籠。 你現在在哪一個階段? 你可能會覺得這故事也太瞎,比蝦味先還蝦。 但若對應到我日常接個案工作的生活當中,發現這個故事裡面隱喻著一個人改變的歷程和影子。讓我們稍微看一下這個故事的流程,以及裡面出現的角色: 野獸→神鳥→玉皇大帝→女兒→老婆婆[e] 野獸:可能是指心靈在一開始打打殺殺、很混亂、有些負面的、無法駕馭的、控制的情緒的階段。如果你看不懂這句話,可以想像有一個孩子,他生長在一個爸媽經常吵架、拿盤子丟來丟去、或者是講一些負面的話來攻擊彼此的家庭。這個家庭就是野獸。 神鳥:可能是指心靈當中,比較純淨、比較脆弱、需要被呵護、但是又隱隱約約知道自己人生方向的部分,在榮格心理學裡面,我們稱之為「自性」。弔詭的是,它經常會被踐踏、遺忘,所以需要花一些時間來找回它、或者是復活它。類似的「復活」或「找回名字」的情況被應用在許多的故事當中, 例如:大野狼吃掉的小紅帽[1]、吃了毒蘋果之後又復活的白雪公主[2]、《你的名字》當中遺忘自己名字最後又想起的瀧和三葉[3]、最後找回自己真名,《地海戰記》中的瑟魯、《神隱少女》裡在白龍協助下找回名字的千尋等等[4]。如果用前面的例子,就是小時候受盡折磨的那個孩子,心裡面善良的那一塊、脆弱的那一塊、需要被照顧的那一塊,被踐踏了的部份[b]。 玉皇大帝:代表著憤怒、情緒、報復等等,我們可以想像前面那個例子當中的小孩,他在學校可能會欺負同學、霸凌、或者是傷害自己,來表達這個憤怒。有的人可能會認為,媽呀這個角色那麼可怕還是不要出來好了,但是如果從榮格的角度來看,這個憤怒的心理歷程是必須的,在宣洩出來之後,下面一個角色,也就是女兒,才有機會上場。 女兒:代表內心當中比較柔軟、善良的一塊,試著願意去修復、建立關係、體貼和照顧別人。我們常常說物極必反,倘若玉皇大帝是一個極端,女兒可能就是他內心當中的另外一個極端。在前面的例子當中,這個孩子可能再透過不斷地攻擊別人之後,和輔導老師談話、或者是談戀愛,終於願意接觸內心比較脆弱的部分,發現原來在這些行為的背後,其實是渴望愛、渴望與人建立連結,於是善良的光輝就慢慢顯現出來了。 老婆婆:在這裡較接近智慧老人的原型。我們可以想像這個孩子長大後,經過一段時間的歷練,可能不會過度發洩憤怒,也不會過度鄉愿,也就是他在玉皇大帝和女兒當中,找到一個「平衡」。這裡的平衡,是用比較智慧的方式,化解內在的衝突,讓不同部分的自己,都能夠如期所是地安在。 回頭過來看這個元宵節的故事,其實我發現,個案來找我的時候,都可能是在上面任何一個角色出來演出的階段,也可能正在不同的角色當中矛盾和掙扎。例如他可能目前的情況是: 很委屈、想要做點什麼但是又不知道如何做,那有可能就是在「女兒」的階段 還在憤怒、嫉妒怨恨他的家人,也就是「玉皇大帝」的階段。 而我們的任務,就是陪他走完這趟英雄的旅程,找到內心的平衡[5]。 我和同學在討論這個故事的時候,突然有一個頓悟:改變之所以困難,是因為如果你選擇改變,勢必一定要「背叛之前的自己」[d]。從這個故事裡面,我們可以看到女兒選擇善良的部分,某種程度上也是背叛的那個「憤怒的父親」,這個背叛其實並不容易,而且在背叛之後一定會有不舒服、不知所措的感覺。 但當我們進一步地讓故事推展下去,往往會發現,被傷害之後,並不是只有「生氣」或是「原諒」兩種選擇,還會有「智慧」的第三種可能。 而這個故事裡面主要的一個元素「火」,也隨著故事的推進,變成不同的形式。一開始這個火焰是毁滅的、破壞的、會燃燒殆盡一切事物的,後來卻成為一種「指引、慶祝」的燈籠。 回過頭來看,玉皇大帝的那神鳥(一開始迷路的那一隻)雖然已經在故事裡死亡,但或許以另外一種形式,找到新的方向,在燈籠的火焰裡面重生。 那麼你呢?現在的你在哪一個階段?你開始能夠駕馭心中的那把火了嗎? 註解 [a]本文整理自2018/3/6,彰師大黃宗堅老師開設指導的《夢的解析專題研究》課堂筆記,當週報告、提供素材與討論者為諮商心理師張蘭心與實習諮商師張益善,十分感謝大家的討論,若本文有詮釋精湛之處,均為強者我同學的功勞,若有疏漏,則為小弟不才我的錯阿~故事來源在這裡 [b]對神鳥隱喻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這本《童話心理學:從榮格心理學看格林童話裡的真實人性》[6] [c]對動畫意涵有興趣的朋友,可參考此文或此影片。 [d]關於「背叛」的觀點,我和同儕討論之後有不同的意見,不過我覺得大家的意見也相當有意思,所以補充在這裡:有時候女兒和玉皇大帝可以共存。我的想法是,當你還在很矛盾、內心還在打架的時候,或許心裡面真的會覺得「我這樣做會不會對不起、背叛了以前的自己」;但如果你已經開始練習自我接納,開始看到自己有不同的「面向」,那麼的確也有可能讓女兒和玉皇大帝一起存在(下個註解會進一步說明)。 [e]個案的改變,很多時候是反反覆覆、來來回回的,這也就是所謂的「非線性觀點」。在這個故事中,的確是按照上面的線來推進劇情,但實際上相較於「一條線」,當事人的內心就像是一座舞台,不在台前演出的角色並不會消失,只是在後台準備而已。所以,實務上可能台上會同時出現憤怒的玉皇大帝、悲憫的女兒、與剛剛死不久的神鳥。 延伸閱讀 [1]Orenstein, C.(2003)。百變小紅帽:一則童話的性、道德和演變(Little Red Riding Hood Uncloaked)(楊淑智譯)。台灣:張老師文化 。 [2]Bettelheim, B.(2017)。童話的魅力:我們為什麼愛上童話?從〈小紅帽〉到〈美女與野獸〉,第一本以精神分析探索童話的經典研究(The Uses of Enchantment: The Meaning and Importance of Fairy Tales)(王翎譯)。台灣:漫遊者文化。 [3]海苔熊(2016, 2016-10-18 18:31:57)。 解析《你的名字》:在另一個世界,你會和誰遇見?。 PanSci 泛科學。取自 http://pansci.asia/archives/107498 [4]吳國葆 (2015)。 《神隱少女》中「湯婆婆與錢婆婆」之隱喻-以榮格「陰影」與「人格面具」原型初探。諮商與輔導(353),頁 31-34。 [5]Stein, M.(2012)。英雄之旅:個體化原則概論。台灣:心靈工坊。 [6]河合隼雄(2017)。童話心理學:從榮格心理學看格林童話裡的真實人性(Mukashi no shinso Yungu Shinrigaku to Gurimu douwa, 昔話の深層 ユング心理学とグリム童話)(林仁惠譯)。台灣:遠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