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事的人:為什麼小說寫作書都先講戲劇理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為想知道怎麼成為自由工作者,並希望能順利接案維生的人,量身打造的細膩實戰攻略,從一步一步說怎麼寫履歷、怎麼弄作品集,到要怎麼讓老客戶幫你介紹新客人,都會有詳盡的解析,最適合有興趣踏入接案人生大門的自由工作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視覺小說一直是個眾說紛紜的類別,也有人叫它電子小說。 這篇所指的視覺小說以「文字冒險」為主,有無選項的類型都談。雖然有選項的類型也有人傾向把它視為「文字冒險遊戲」,但既然它的核心是故事推進,
視覺小說一直是個眾說紛紜的類別,也有人叫它電子小說。 這篇所指的視覺小說以「文字冒險」為主,有無選項的類型都談。雖然有選項的類型也有人傾向把它視為「文字冒險遊戲」,但既然它的核心是故事推進,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今年年初時開始書寫遊戲劇本,途中也寫過幾則短劇,對於劇本的感想「正濃」。   歷經幾次廢案後,最近重新執筆,對於寫劇本的感悟雖不至於「醍醐灌頂」,但也有幾分心得。     ▲同為描述故事的小說與劇本中,它們的異同之處     一、相同之處     同樣都是由文字塑造出來的
Thumbnail
文章中,作者探討瞭如何從日常生活和遊戲中汲取靈感,創作出有深度的小說。通過引發思考和回憶,作者指出生活中的各種經歷都能成為故事素材。無論是手機遊戲的劇情還是自身的生活經歷,都是激發創作靈感的源泉。這篇文章強調了完形法則在小說寫作中的應用,以及如何利用故事中的轉折感和角色視角的變化來吸引讀者的注意。
Thumbnail
坊間有很多編劇書,也有很多解釋故事架構的課程跟講座。這些東西的存在無不是希望創作經驗還不多的新朋友可以少走一些彎路,較快的寫出一個符合規範的故事。但是這樣的限制,對架構的要求(比如說三幕劇),真的是正確的,只有符合了編劇書上結構的故事,才是好的故事嗎?
Thumbnail
隨著智慧手機的普及,小說作者面臨著娛樂市場的挑戰。讀者變得更喜愛快節奏的故事,而忽略了深刻的情感體驗。作為作者,堅持創作內涵豐富的作品,傳遞正確的價值觀,成為了重要的責任。本文探討了這種變化的背景及其對創作風格的影響。
Thumbnail
無論哪種形式的故事,都是片段。四十行的片段,五千字的片段,三百頁的片段,兩小時的片段,如果人類有千萬種表達的方式,那就有千萬種故事的形式。一句話的故事,六個字的故事,續集永遠出不完的故事,活著就是持續不斷的故事。
  很多創作者書寫故事時,會有意識地追求「起、轉、合」或「三幕劇」形式,尋找一種「公式」來安排劇情。   上一篇文我提到「所有屬性和套路都是化約過的成果」。所謂「理論」其實是「經驗」的總和,但不能反過來以「理論」來替代「經驗」。
  嗨!我們前面講了那麼多跟劇情沒有直接關聯的東西,現在總算要邁入「故事主體」了!   先來解釋一下「劇情」、「情節」兩者的解釋差異。(一般可以不用想這麼多)   「劇情」,說白了,就是一個完整的「故事」,算是母體,一個「整體」,而且是有變化的(要說成是主線也可以),一部作品的劇情不見得只有一個
創作故事的起點相對容易,一個職業一段冒險一個過場一個結局,甚或看完某個故事後深受感動都有可能是一則故事的起點. 但是如何串在一起成為一則完整故事才是問題. 什麼少了或多了?應該從哪裡開始?人物小傳?這是個什麼樣的故事?類型明確嗎?什麼樣的定義才是所謂的類型?主角是警察就一定是警匪片嗎?寫一個警察
我們總是先對某事執著 進而與故事糾纏 最後被故事捕捉 ——— 宗薩欽哲仁波切
最近跟讀友討論小說佈局,初步有以下想法⋯⋯
    今年年初時開始書寫遊戲劇本,途中也寫過幾則短劇,對於劇本的感想「正濃」。   歷經幾次廢案後,最近重新執筆,對於寫劇本的感悟雖不至於「醍醐灌頂」,但也有幾分心得。     ▲同為描述故事的小說與劇本中,它們的異同之處     一、相同之處     同樣都是由文字塑造出來的
Thumbnail
文章中,作者探討瞭如何從日常生活和遊戲中汲取靈感,創作出有深度的小說。通過引發思考和回憶,作者指出生活中的各種經歷都能成為故事素材。無論是手機遊戲的劇情還是自身的生活經歷,都是激發創作靈感的源泉。這篇文章強調了完形法則在小說寫作中的應用,以及如何利用故事中的轉折感和角色視角的變化來吸引讀者的注意。
Thumbnail
坊間有很多編劇書,也有很多解釋故事架構的課程跟講座。這些東西的存在無不是希望創作經驗還不多的新朋友可以少走一些彎路,較快的寫出一個符合規範的故事。但是這樣的限制,對架構的要求(比如說三幕劇),真的是正確的,只有符合了編劇書上結構的故事,才是好的故事嗎?
Thumbnail
隨著智慧手機的普及,小說作者面臨著娛樂市場的挑戰。讀者變得更喜愛快節奏的故事,而忽略了深刻的情感體驗。作為作者,堅持創作內涵豐富的作品,傳遞正確的價值觀,成為了重要的責任。本文探討了這種變化的背景及其對創作風格的影響。
Thumbnail
無論哪種形式的故事,都是片段。四十行的片段,五千字的片段,三百頁的片段,兩小時的片段,如果人類有千萬種表達的方式,那就有千萬種故事的形式。一句話的故事,六個字的故事,續集永遠出不完的故事,活著就是持續不斷的故事。
  很多創作者書寫故事時,會有意識地追求「起、轉、合」或「三幕劇」形式,尋找一種「公式」來安排劇情。   上一篇文我提到「所有屬性和套路都是化約過的成果」。所謂「理論」其實是「經驗」的總和,但不能反過來以「理論」來替代「經驗」。
  嗨!我們前面講了那麼多跟劇情沒有直接關聯的東西,現在總算要邁入「故事主體」了!   先來解釋一下「劇情」、「情節」兩者的解釋差異。(一般可以不用想這麼多)   「劇情」,說白了,就是一個完整的「故事」,算是母體,一個「整體」,而且是有變化的(要說成是主線也可以),一部作品的劇情不見得只有一個
創作故事的起點相對容易,一個職業一段冒險一個過場一個結局,甚或看完某個故事後深受感動都有可能是一則故事的起點. 但是如何串在一起成為一則完整故事才是問題. 什麼少了或多了?應該從哪裡開始?人物小傳?這是個什麼樣的故事?類型明確嗎?什麼樣的定義才是所謂的類型?主角是警察就一定是警匪片嗎?寫一個警察
我們總是先對某事執著 進而與故事糾纏 最後被故事捕捉 ——— 宗薩欽哲仁波切
最近跟讀友討論小說佈局,初步有以下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