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劉克襄書房:關於台中的田野調查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老台中,老味道


開幕式時,劉克襄讓我們回到他的十七歲,而讀書會的這一天,我們陪他回憶那些在台中經歷過的傳統與文化,回味故鄉的味道。

劉克襄說,他經歷了現在早已普遍化的紅茶和珍珠奶茶,在台中發跡的過程,讓他打從心底認定「台中是一個容易讓東西流行的地方」,就地理位置來說,位於中部使台中交通四通八達;就文化而言,老城區過去所累積的歷史,也替台中覆蓋上一層濃厚的文化。劉克襄帶來很多口袋名單和我們分享,那些從前吃過的味道,與時俱進後發展成的樣貌,有些繼續在台中保有市場,有些沒落,有些則是結合過去、融合現代,讓老味道以新潮流的方式再次呈現。


家鄉的記憶,找尋老滋味


提起老字號美食,劉克襄和我們分享「幸發亭蜜豆冰」,從小他就對蜜豆冰有著特殊的情感。蜜豆冰起初是由一名陳姓龍井人在台中火車站旁以手推車沿街叫賣,後來才進入台中第一市場擺攤,一直是台中古早文化的象徵,劉克襄的母親從學生時代,直到懷孕,都一直是那裡的饕客,後來,台中因為大量年輕人外流,第一市場沒落,蜜豆冰店也一間間的拉下鐵門。

曾經在第一廣場出現了一間「新裝潢老字號」的蜜豆冰店,但店內卻有一半的空間在賣麵食,便讓劉克襄失去繼續光顧的興趣。就在劉克襄深深感嘆老台中的沒落與黯淡時,某天他騎著單車經過中正路,發現一家新開的「幸發亭冰店」,一進門便讓他大為震驚,內部裝潢保留傳統元素,古早的磁磚、老照片,連背景音樂都是70年代的歌曲,在外部卻是現代風格,傳統與現代的結合,絲毫不違和,而它之所以成功,最重要的是蜜豆冰不甜膩的傳統滋味。

劉克襄懷念的笑著說:「那時候因為我想支持冰店老闆這樣保存文化的方式,常常去光顧,沒想到有一次還真的看到,有老台中人吃到哭。」


老城裡的新文化:宮原眼科


讓劉克襄耳目一新的舊城改變是「宮原眼科」。

宮原眼科原名為宮原武雄氏眼科醫院,創立於1930年代日治時期,是當時台中規模最大的醫院,台灣光復後,宮原武雄遣返日本,宮原武雄氏眼科醫院編入政府資產,之後政府用宮原眼科醫院做為工資抵償,宮原眼科易主數十年,歷經921地震等天災摧殘,整棟建築殘破不堪,閒置多年,爬滿了藤,變成荒涼的廢棄建築。

直至近幾年被台中鳳梨酥名店──日出收購,收購人認為日治時期留下的老建築不應該被埋沒,於是保留原「宮原眼科」招牌,將內部重新整修,成為令人歎為觀止的建築,老房子的氣息,卻內含新潮流和文化創意,使其不顯得老舊,重新找回文化與價值。

劉克襄老師認為日出集團以文化創意包裝產品成為台中的特色,「以後的日出可能不再只是台中的日出,而是台灣的日出。」日出選擇保留「全安堂」、「宮原」之舊名,尊重過去傳統的特色,賦予了老城新文化。



說道回歸最原始,台中絕不可少的,就是「菜市場」。

第一家百貨公司裡的菜市場──第六市場,是台中菜市場的一大突破,位於金典綠園道3樓的第六市場,有別於傳統菜市場,有冷氣的菜市場,不怕風吹日曬雨淋,上市場買菜也不再汗流浹背,愜意地漫遊。

少了老市場急促的喊價聲,多了讓食物可存放較久的環境,解決民眾對於食安問題的憂慮,無障礙空間對老人而言更是友善的設計之一,如同改良版的傳統菜市場,即便有些許不同,還是將老菜市場的文化發揮的淋漓盡致。


老台中的無限新可能


「台中承載了許多珍貴的歷史,可惜現代人總忙著賺錢,而未重視蘊含在老城裡的文化,這是相當可惜的。」

近幾年見到的這些轉變,劉克襄感到十分欣慰,他認為台中還蘊藏著更多可能性,蜜豆冰、宮原眼科、百貨裡的菜市場,這些的開始已是件好事,並盼望每個人能夠親自走進台中巷弄,身入老城故事,體會文化的力量。



文、攝/林唯雅

校稿/簡郁凡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紙飛機生活誌的沙龍
26會員
51內容數
<p>紙飛機文創團隊在八年的時間出版了14本的紙本雜誌,內容從漫畫、女力、香港、ZINE、獨立書店、插畫、毛小孩,以專題形式報導不同的議題。而每一項主題,都將以美學的角度重新詮釋與報導,希望讓「紙飛機」上的乘客以嶄新的視野看待每一幀日常風景,拾起每一項脈絡,細細品味每一則故事。</p>
2020/06/20
佇立在桃園新屋的臺灣馬術治療中心前,放眼望去是一片綠油油的稻田,乾草與馬糞的氣息隨著呼吸擴散體內,伴隨著咯噠咯噠的馬蹄聲,不絕於耳,填滿五感─馬場坐擁在偏僻的農地之中,和大自然達成和諧共生。
Thumbnail
2020/06/20
佇立在桃園新屋的臺灣馬術治療中心前,放眼望去是一片綠油油的稻田,乾草與馬糞的氣息隨著呼吸擴散體內,伴隨著咯噠咯噠的馬蹄聲,不絕於耳,填滿五感─馬場坐擁在偏僻的農地之中,和大自然達成和諧共生。
Thumbnail
2020/06/10
推開半腰高的木門,來到Ivy's house life親子空間,庭院中的滑梯旁還停著一匹木馬,猶如孩子的樂園,屋內鋪貼著木地板,桌椅也採用木頭材質,包裹在家居厚實的溫度之中。上午九點鐘,老師們拿起掃具各自就位,為一天的課程準備適宜的環境,整理教室層架上的教具等待孩子們的到來─這裡是蒙特梭利教育的體驗
Thumbnail
2020/06/10
推開半腰高的木門,來到Ivy's house life親子空間,庭院中的滑梯旁還停著一匹木馬,猶如孩子的樂園,屋內鋪貼著木地板,桌椅也採用木頭材質,包裹在家居厚實的溫度之中。上午九點鐘,老師們拿起掃具各自就位,為一天的課程準備適宜的環境,整理教室層架上的教具等待孩子們的到來─這裡是蒙特梭利教育的體驗
Thumbnail
2020/05/23
夏日的海風吹起太陽曬熱的沙,一臺粉紅色的貓咪造型貨車停在蜿蜒的濱海公路,與海相望。貨車的主人身穿襯衫長褲,頭戴牛仔帽,他一手拉下遮住臉的面巾,露出粗曠的灰白鬍子─他是林群,綽號「貓哥」,厚厚的鏡片收納著法律和哲學的專業背景,說話時聲調緩而堅定,音量不大卻字字鏗鏘。 林群為他的貨車取名為「唐吉訶德」,
Thumbnail
2020/05/23
夏日的海風吹起太陽曬熱的沙,一臺粉紅色的貓咪造型貨車停在蜿蜒的濱海公路,與海相望。貨車的主人身穿襯衫長褲,頭戴牛仔帽,他一手拉下遮住臉的面巾,露出粗曠的灰白鬍子─他是林群,綽號「貓哥」,厚厚的鏡片收納著法律和哲學的專業背景,說話時聲調緩而堅定,音量不大卻字字鏗鏘。 林群為他的貨車取名為「唐吉訶德」,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李婉如/ 報導】許多人們記憶中的人、事、物,是否隨著時間流逝已不復存在了 ? 事實上,走過「田中老街」,您會了解傳統老街屋群四種不同時期的建築風格,懷舊商品店、古物店或是最懷念的老味道,歷歷在目。由「大葉大學創新育成中心」主辦,將在地特色店家串聯行程,「田式旅人度假行」半日遊&「田式旅人度假行」兩
Thumbnail
【李婉如/ 報導】許多人們記憶中的人、事、物,是否隨著時間流逝已不復存在了 ? 事實上,走過「田中老街」,您會了解傳統老街屋群四種不同時期的建築風格,懷舊商品店、古物店或是最懷念的老味道,歷歷在目。由「大葉大學創新育成中心」主辦,將在地特色店家串聯行程,「田式旅人度假行」半日遊&「田式旅人度假行」兩
Thumbnail
去美食之都台南,一定要往中西區、安平區的老街、老市場、廟口、廟埕(廟宇前的大廣場)鑽,百年老店都藏在那裡面,隱身於毫不起眼的窄巷深處。
Thumbnail
去美食之都台南,一定要往中西區、安平區的老街、老市場、廟口、廟埕(廟宇前的大廣場)鑽,百年老店都藏在那裡面,隱身於毫不起眼的窄巷深處。
Thumbnail
訪談對象為劉廖美枝老闆娘 這間店最早是在第一市場的小店面做生意,面積可能不到一坪,之後東西越來越多,老闆就決定換店面,租下新的店面。 而老闆的媽媽負責顧第一市場的舊店面,老闆爸爸負責顧新店面,舊店面後來就轉讓給別人。 這間店名的由來? 參與桃園「店面的華麗轉身×店家改造」計畫後店內更加明亮、美觀
Thumbnail
訪談對象為劉廖美枝老闆娘 這間店最早是在第一市場的小店面做生意,面積可能不到一坪,之後東西越來越多,老闆就決定換店面,租下新的店面。 而老闆的媽媽負責顧第一市場的舊店面,老闆爸爸負責顧新店面,舊店面後來就轉讓給別人。 這間店名的由來? 參與桃園「店面的華麗轉身×店家改造」計畫後店內更加明亮、美觀
Thumbnail
麻豆市三市場和老市場並鄰 舊有公有市場並非是僅此一排,後面有著以鐵皮搭建的圓環屋,內部店家雖然不多,但從外觀和設備來看,可以推測為大多數為長期定居的老店。像是觀光客都會來吃的麻豆碗粿、龍泉冰店。
Thumbnail
麻豆市三市場和老市場並鄰 舊有公有市場並非是僅此一排,後面有著以鐵皮搭建的圓環屋,內部店家雖然不多,但從外觀和設備來看,可以推測為大多數為長期定居的老店。像是觀光客都會來吃的麻豆碗粿、龍泉冰店。
Thumbnail
​​​​​​​ 台中市這個台灣糕餅都市,有許多知名糕餅店家。這次來介紹百年老店一福堂,這家店家以鳳梨酥起家一福堂最受歡迎的傳奇糕點莫過於大人小孩都熱愛的太陽餅了,無論是到台中觀光旅遊、在交通轉運站販售的台中名產,絕對是你來台中市必買伴手禮與居家必吃零嘴。 一福堂相關資訊:: ​ 台中市西屯區台灣大
Thumbnail
​​​​​​​ 台中市這個台灣糕餅都市,有許多知名糕餅店家。這次來介紹百年老店一福堂,這家店家以鳳梨酥起家一福堂最受歡迎的傳奇糕點莫過於大人小孩都熱愛的太陽餅了,無論是到台中觀光旅遊、在交通轉運站販售的台中名產,絕對是你來台中市必買伴手禮與居家必吃零嘴。 一福堂相關資訊:: ​ 台中市西屯區台灣大
Thumbnail
蘆洲中山市場的建築物就要拆除了。圍籬封閉前五天,《新北市文化》季刊(本刊)跟著在地寫作者洪愛珠,探訪店家,留下這一批珍貴的影像紀錄。 撰文=洪愛珠 攝影=陳敏佳(本文出自《新北市文化》季刊第39期 | Cover Story:新北飲食滋味)
Thumbnail
蘆洲中山市場的建築物就要拆除了。圍籬封閉前五天,《新北市文化》季刊(本刊)跟著在地寫作者洪愛珠,探訪店家,留下這一批珍貴的影像紀錄。 撰文=洪愛珠 攝影=陳敏佳(本文出自《新北市文化》季刊第39期 | Cover Story:新北飲食滋味)
Thumbnail
還在想著門牌號碼下方的標誌到底是什麼,直到導覽完才知道原來是這裡的舊地名——犁頭;南屯路上不少戶人家的門牌號碼都有這個標誌,看來這裡的居民對於南屯應該很有認同感吧。 瑞濟堂、煙寮、萬和宮、百年老店林金生香的麻芛糕餅體驗,雖然沒有什麼打卡景點,卻是很充實的一趟人文之旅。
Thumbnail
還在想著門牌號碼下方的標誌到底是什麼,直到導覽完才知道原來是這裡的舊地名——犁頭;南屯路上不少戶人家的門牌號碼都有這個標誌,看來這裡的居民對於南屯應該很有認同感吧。 瑞濟堂、煙寮、萬和宮、百年老店林金生香的麻芛糕餅體驗,雖然沒有什麼打卡景點,卻是很充實的一趟人文之旅。
Thumbnail
談家鄉 世代對談 沏一壺茶 聊聊從前兒時記憶 員林蜜餞食品行女兒的兒時回憶 賴宥琳女士 Q : 以前家裡外婆家那邊有蜜餞? A : 我的阿公是做蜜餞的,我們自己老家在浮圳路那邊,三條里有個工廠,但那時候沒拍照,老家是跟阿祖那張。 Q : 這些照片距離現在多久了? A : 我小時候五歲的阿,
Thumbnail
談家鄉 世代對談 沏一壺茶 聊聊從前兒時記憶 員林蜜餞食品行女兒的兒時回憶 賴宥琳女士 Q : 以前家裡外婆家那邊有蜜餞? A : 我的阿公是做蜜餞的,我們自己老家在浮圳路那邊,三條里有個工廠,但那時候沒拍照,老家是跟阿祖那張。 Q : 這些照片距離現在多久了? A : 我小時候五歲的阿,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