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留意到這本書,是因為他是第155屆芥川賞得獎作品,剛好在學校圖書館有看到,就把他借回來了。一開始以為就是一本主軸描述很清楚、但手法很淡薄的一本小說,事後回想,卻讓我不是很舒服。 這本書內容描述女主角36歲的古倉惠子,因為從小「異於常人」的思考模式,在便利商店打工後,發現自己好像比較有「正常」的感覺,所以就一直持續下去。沒想到到了一定的年紀,原本她認為「正常」的事情,卻又在同學會時便得不正常了,再加上她偶然遇到一個男生白羽,在他的質疑下,她便又開始要嘗試找回所謂「正常的道路」。 簡單來說,就是一本傳達:所謂的「正常和不正常」不過是被社會創造出來的,其實不一定有標準答案的書。 先說這本書的寫作手法,這本書讓我有種是頭重腳輕的感覺。前半段有關惠子的現況和想法描寫非常詳細和細緻,但最後結局的轉折很突然,不管是在惠子的行為還是想法上都一樣。雖然說,一開始就知道,討論類似主題的書籍結局都差不多那樣,但多少還是期望在最後的部分,人物心境的描寫可以更有重量些。 另,可能這本書的主題其實現在很容易看到,所以對我來說,不會有很大多衝擊感、或有那種被醍醐灌頂的感覺,就單純是一本主軸明顯的小說。 再來說說讓我感到不舒服的點,這裡有雷。 書中為了描述惠子從小的思維邏輯就「不正常」,便舉了不少例子,像是:小時候要讓爆炸的老師平靜下來的方式是拖她裙子跟內褲;要讓打架的同學不打架的方法,是拿重物重擊同學的頭等等。 我可以理解作者想用非常明確的手法,來要表達「惠子真的異於常人」,但這樣的行為本身就不是單純的「正常和不正常」,根本涉及傷害了欸,用這種例子我真的覺得很不恰當。而且最後,當主角做了這些事情、受到父母指責和害怕造成父母麻煩,做的改變卻是「我就不太在公共場合講話了」,真的讓我滿問號。 我可以理解,現實生活中確實會有人因為一些特殊的原因: 先天性的關係或後天的家庭狀態、社會結構等,影響心理狀態,在不自覺的情況下做出傷害他人的事情。而這並不代表有理由、有原因就是對的,而是代表,這背後其實有很多很複雜的層面是要再深入討論的。 這跟這本書照裡要傳達的概念完全不一樣。感覺根本把傷害他人的犯罪行為給合理化,似乎代表著:面對做出傷害她人舉動的人,我們都要用「是社會眼光讓他看起來不正常,其實不應該這樣啦」來看待。 因此,我真的覺得作者用上述的例子貼合他想傳達的主軸,並且用來凸顯「主角的不正常」真的很不妥,也讓我很不舒服。 所以對於這本書,我真的沒有辦法太推薦。或許對很多人來說,我說的原因這只是小事,但我一直一直很相信言語論述對於世界的影響力,是遠超乎我們想像的。再加上這本書的主軸,擺明了他就是想要「說些什麼、影響些什麼」,而他確實也做到了(根據博客來網路表示,這本書是 ★ 2016年最具影響力小說類TOP 1),就更不能忽略一些細節也可能造成影響或改變這件事情。因此,我真的沒有辦法喜歡跟推薦這本書。 書名:便利店人間 作者:村田沙耶香 翻譯:王華懋 出版社:悅知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