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近年有些縣市已有保護老樹的規定,但是每年還是有非常多沒有被列為老樹保護範圍的大樹被不當的對待,尤其是在學校開學前以及颱風季來臨前。 學校會在開學前雇工修剪大樹,各地社區也會在夏天颱風來臨前修剪樹枝。雖然這兩年開始有園藝師的訓練與執照,但是或許沒有強制要求必須擁有執照的人才可以修剪樹木,所以常常在許多地方看到受傷的大樹。 樹木該如何修剪也是相當有學問的,行道樹與園藝或果園的樹木修剪目的與方式是截然不同的,果樹為了果子收成與經濟效益,或許可以這麼大刀闊斧地修,但是對於行道樹,這麼修會造成傷口腐爛。剪掉大的枝幹,反而會從斷面長出不定向的枝枒,除了影響樹型美觀,以後反而需要一修再修;而且切除的斷面傷口太大,會不容易癒合,或者造成癒合時間過久,比如樹木年輪一年只長1公分,但是把5公分粗的枝條修掉,就得花5年才能癒合。在這段時間,傷口感染病菌的機率高,就會害死這棵樹了。 其實修剪較粗的枝幹或修剪樹冠,就是截斷樹木的輸送管路,空氣藉此進入樹木的維管束,產生像人類血管一樣的栓塞問題——附近的細胞組織會逐漸壞死,因此樹木的傷口其實遠遠超過修剪掉的切口大小。同時,飄浮在空氣中無所不在的真菌孢子也會落在新鮮的樹枝切口。有研究證明,最慢在十分鐘以內,就一定會遭受真菌孢子的空降襲擊,因此,若是修剪樹枝後用樹蠟或其他敷料包紮樹枝,也要在十分鐘之內,不然當孢子已侵入,這些保護措施往往也無濟於事了。 如果樹木健康,切口直徑在五公分之內的話,通常樹木自己能將切口感染病菌處隔離,修復包覆,不受干擾的繼續成長。 但是若枝幹切口太大,真菌便能侵入內層的樹幹,心材的年輪部分因老化而沒有再生與防禦能力,所以真菌就會在樹幹內部蔓延增生、慢慢腐壞樹幹,直到多年後整個樹幹被掏空而轟然倒下。 不過住家附近的大樹有時候的確會危及人們的生活空間,必須修剪,這是要注意幾個原則。首先是修剪的枝條愈細愈好,我們可以提前預估那些細小的樹枝將來會長太大造成影響,趁早修剪掉。 同時剪枝時一定要避免撕裂樹皮,所以最好由下往上鋸,因為樹枝的傾斜,在斷掉時因重力與樹皮生長方向的關係往往會撕裂樹皮,通常會向下拉扯而撕下一大條樹皮。當我們由下往上鋸開枝條的樹皮到木質部的深度時,再改由上往下切割,也就是一小塊,一小段的鋸切。總之要盡量減低傷害樹皮。 最後,要使用銳利的切鋸工具,因為器械太鈍,會造成切口不規則,樹木在修補包覆比較不容易,這其實也很像人的皮膚組織細胞在修補傷口一樣,撕裂成不規則的傷口會留下很大的疤痕。 同時,修剪的時間非常重要,春天時樹木專注在萌芽長新芽,沒有多餘的力氣對抗真菌,而且這個季節樹幹裡充滿快速流動的樹液,會從切口處流失更多樹液,這些富含營養的汁液也更容易讓樹木受到病菌的感染。 冬天樹木近乎冬眠時也不適合修剪,剪枝最佳時機是夏天,因為此時樹木才有餘暇(不用忙著長新芽與新葉)也有能量療癒傷口。 除了園藝師之外,最近也有樹醫生的出現,甚至拿著聽診器為樹把脈,媒體偶爾也報導過替樹打針,甚至吊點滴的畫面。 用聽診器是有點誇張,早先是用鑽心取樣法,也就是像人體切片檢查一樣,切出一段樹木看看樹幹有沒有受病菌感染甚至蛀空了,但是這樣會有傷口,而且也因取樣位置的錯誤影響而不精確。現在科技很進步,可以用超音波,以及最常用的應力波檢測,也就是將探頭打進樹皮2至3公分,然後搭配增幅器把敲擊的音波傳到另一端,透過電腦程式計算,就能畫出樹幹斷面的3D音速圖,能夠相當準確地判定樹木腐朽的程度。然後可以針對被病菌感染的部位,像打針一樣,將注射化學藥劑或營養物質直接注射到樹的維管束裡。 這些生病的老樹,最棘手最難治的是褐根病。褐根病菌的學名是有害木層孔菌,是真菌的一種,像是酵母菌,黴菌之類。它們分解有機物質,讓死掉生物的殘骸可以回歸大地,是自然循環裡的重要角色。通常它們專吃樹木的木質部,除了樹木內層的纖維素之外,連樹皮活組織細胞細胞璧的木質素也會破壞,所以造成樹木運送水分與養分的組織也會死掉,麻煩的是它們都從樹根開始破壞起,等到蔓延到樹幹,我們發現樹皮有不規則的黃褐色網狀紋路時,要搶救已經來不及了。 不過,也有專家認為,無法用任何殺菌劑有效治療褐根病,只要樹木裡頭有一點罹病的殘根或土壤裡還有這種真菌,樹木還是遲早必死的,唯一有效的方法,就像人體治療某些狀況的癌症一樣,用外科手術切除,然後更換土壤,必須確保整棵樹木連樹根以及樹根周遭所有的土壤都沒有任何原菌,才有可能保住大樹的生命。 可是,往往發現大樹罹患褐根病時,它大部分的樹根都感染了,你要切除所有染病的樹根,往往樹也活不下去了。更討厭的是,褐根病菌會透過土壤裡,樹木根部與鄰近樹木根系的接觸而感染到其他棵樹而蔓延開來。 目前治療褐根病的方法,不同專家有不同意見,有的認為要對植栽、土壤採取嚴格管制,盡量不要讓病根蔓延,另外有一派專家認為,應依物競天擇的觀念,老樹會罹病代表抵抗力弱,死了就算了,這也是自然循環的一部份,或許可以改種一些對褐根病比較有抵抗力的樹種。 無論用什麼方法醫治生病的大樹,保護老樹除了維繫一個小小的生態系,這些我們生活中陪伴我們的老樹,也是我們生長的共同回憶,是我們共同的鄉愁。 全文圖片來源:pexels 編輯:熊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