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變全球歷史前進方向的理念 ──讀《 1919:中國、印度、埃及和韓國,威爾遜主義及民族自決的起點》

黎胖-avatar-img
發佈於黎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歷史課本告訴我們,現代世界中林立的「民族」與「國家」,來自於1648年結束的歐洲三十年戰爭。然而,知名的歷史學者、哈佛大學歷史系教授大衛.阿米蒂奇(David Armitage)指出,1776年向全世界宣告獨立的美國,才是真正以「民族國家」之姿誕生的國度,美國〈獨立宣言〉正是第一份以「民族國家」身分進行宣傳的政治文宣。此後,從拉丁美洲到越南,許多民族主義者和後來誕生的「民族國家」,多數都受到了〈獨立宣言〉與美國的影響。[1]

而本書《1919:中國、印度、埃及和韓國,威爾遜主義及民族自決的起點》是另一位哈佛歷史系教授埃雷斯.馬內拉(Erez Manela)的作品,作者在書中描繪了美國總統威爾遜所提出的「民族自決」理念,如何成為轉動殖民地歷史轉折的力量。

作者稱1919年前後這段時間為「威爾遜時刻」,因為威爾遜此時所提出的理念,成為了日後許多期待「自決」的民族建造「民族國家」,尋求「平等」、「公正」對待的思想來源與燎原之火。然而,威爾遜的「自決」理念,最初並非如字面上清晰簡潔,而是有著複雜的演變過程。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威爾遜拋出理念,希冀建立「平等秩序」的國際社會,其中各國政府都是經由「被治者同意」所建造的合法「民主」政府,再由已具有合法性之政府組建國際社會,並設置國際組織與制度,以「公理」解決問題,不再藉由軍國主義的戰爭和強權政治邏輯來處理紛爭。

同時,在1917十月革命後,列寧以「民族自決」作為其鼓動世界革命的一個階段加以宣傳,企望鼓動中東歐的弱小民族獨立,推翻帝國主義秩序。為了抵抗列寧的威脅,威爾遜將「自決」與「被治者同意」合併使用,運用自身在戰爭時期營造出來的影響力,威爾遜的「自決」主張全球矚目,成功超越了列寧。

儘管這個概念最初只想用於中東歐和德奧等國的殖民地,但是透過新興傳媒如電報、報社與美國政府強力宣傳下,全世界受壓迫的殖民地人民對威爾遜「民族自決」理念心嚮往之,並以自己的角度去解讀、改造與運用威爾遜的語言,去對抗壓迫的殖民帝國,同時選擇性的忽略了最初的意涵,從而引發了世界史無法回頭的大轉向。本書的四個例子:埃及、印度、韓國和中國的人們,就在此一背景下展開行動。

當時,威爾遜已然成為受壓迫世界的救世主與新秩序的先知。當第一次世界大戰撕裂了歐洲列強構築的帝國秩序,而威爾遜提倡的理念則被認為是新秩序的基礎,特別是「自決」成為被壓迫者用來推翻舊秩序的武器。

巴黎和會期間,殖民地人民們在「同一時刻」,以威爾遜的理念,於各地展開行動:帝國與殖民地社會間出現巨大的抗爭和衝突;殖民地人民也在國內外展開宣傳、施壓與進行跨國際性的結盟;而反殖民帝國的民族主義逐漸擴散和成為各階層的「共識」,此後再也無可逆轉。此後,帝國治下的殖民地,成為了隨時爆炸的火藥庫。

遺憾的是,巴黎和會只處理了強權所想處理的問題,突顯了威爾遜的失敗與矛盾,使得殖民地人民產生巨大的憤怒。美國政府盱衡局勢後,也不願貫徹威爾遜的信念,連帶使自身信譽破產。

1919年這些兼具跨國性與國際性的理念與行動,也使得人們逐漸認識到,自身已處於全球殖民地人民均處在同樣的反帝國、反殖民這條陣線和時代浪潮上。且由於得不到美國協助,才使許多行動者尋求新的意識形態、抗爭模式與支援,然而,他們懷抱的核心仍然是「民族自決」的解放理念。

此後,各殖民帝國也改革殖民政策應對時局。帝國政策的理念,仍然與威爾遜對殖民地的態度雷同,認為應由「文明」國家管理和教育,直到被管者達到「文明」標準時,才能往「自治」邁進。然而,戰前此舉或為各國殖民地人民所期盼之目標,但現今已無法滿足殖民地人民,他們要的是「自決」。

威爾遜「民族自決」理念的影響也始終未絕。不僅賦予了人們新的思想與行動意義,觀看後續歷史進程,「帝國的世紀」也最終轉變成了現今的「民族國家的世紀」。追求建立自主自決的「民族國家」,成為一件現今理所當然的合法主張。從這個角度而言,美國可謂是「民族國家的世紀」的締造者,向世界傳播了「美國」自身的特色與理念。

若檢視臺灣歷史,日治時代臺灣的議會設置請願運動,也是受到威爾遜理念的影響。至於為何與其他殖民地的激進流血方向不同,而走和平請願的路線是臺灣受殖民統治後,自身歷史的影響。[2]請願運動雖然沒有同三一運動一樣鮮明、尋求獨立的民族主義色彩,但是對於喚醒臺人的政治、文化等意識,以及以臺灣為本位的「獨特性」主張,卻也是邁向「民族」成形的第一步。[3]

從本書我們也可以看到,正如德國學者馬克斯.韋伯(Max Weber)所言「直接支配人類行動的是利益(物質的與理念的),而不是理念(Ideen)。但是由『理念』所創造出來的『世界圖像』,常如軌道上的轉轍器,決定了軌道的方向。[在這軌道上]利益的動力推動著[人類的]行動。」[4]威爾遜的理念,以及用自身角度去解讀理念、遭到理念推動的人們,確實在1919年的時間點,受到理念的影響,而改變了歷史的進程。

值得注意的是,不論是爭取權利的日治時代臺灣人,還是本書的行動者們,以及作者沒有提到的人們,他們都明白,不論內部情況有多糟糕,自身仍然必須擁有和取得國際的聲援與支援、建立起國際社會上的支援人脈,乃至取得殖民帝國內部反殖派的協助,國際上的支援、正式與非正式外交都是不可或缺且「必要」之事,正如「現代印度之父」巴爾.甘格達爾.提拉克(Bal Gangadhar Tilak,1856–1920)所言:

「在我們爭取自由的過程中,文明世界對於印度志向的贊同意見是很重要的財富。我們只能承擔起因自身行為而帶來的直接後果,至於忽略世界輿論所引致起的風險,我們擔當不起。」[5]

這也是本書給予現今抨擊政府外交政策的臺灣人民的重要提醒,而且,我們真的能夠擔當起自身行為帶來的直接後果嗎?望批評家們捫心自問,是要「自決」還是「自絕」?

勘誤:本書201頁,由右至左第五行下半段文字:「一九八0年代,借鑒西方的現代韓國民族認同論述開始浮現………」,此處「一九八0年代」為「一八九0年代」之誤。 感謝本書譯者吳潤璿先生協助糾錯!

[1] 大衛.阿米蒂奇(David Armitage)著,孫岳譯,《獨立宣言:一部全球史》,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

[2] 周婉窈,《日據時代的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臺北:自立晚報出版社,1989),頁1–26。

[3] 周婉窈,《日據時代的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頁182–185。

[4] 轉引自鄭祖邦,〈韋伯的政治社會學:對「民族國家」與「支配」的分析〉,《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16期(臺北,2006),頁192。

[5] 埃雷斯.馬內拉(Erez Manela)著,吳潤璿譯,《1919:中國、印度、埃及和韓國,威爾遜主義及民族自決的起點》(新北市:八旗,2018),頁261–262。


註:本文修改後亦以〈民族自決的起點,百年前顛覆帝國秩序的「威爾遜時刻」──《1919》〉刊載於「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7會員
62內容數
書評書介、史普文章、影評隨感、政治時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黎胖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不久之前,因著政經社會情勢的惡化、貧富差距的加大,臺灣出版業敏銳地嗅出社會的氛圍,開啟了一波出版馬克思相關經典的熱潮,其中聯經、木馬等出版社紛紛出版與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的相關入門書籍與經典。 法蘭西斯.昆恩這本《遊蕩世界的幽靈:馬克思,《資本論》的誕生》,正是這波出版潮中的一本入門好書。
當今世界的現代「國際」體系及其運作,何時成形? 我們都知道,以前是談「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大帝國時代,王朝之間的領土、對待方式等等,跟現在由「民族國家」共組的「平等」國際體系完全不一樣。那麼「民族國家」和「國際」是怎麼出現、何時出現又怎麼運作的呢?
二戰後東亞各國經濟發展結果,為何會是東北亞的日、臺、韓成為經濟大國,而不是東南亞的菲、泰、馬、印尼?而中國為何能夠在之後又再次復甦?本書帶領大家穿越進入過往歷史,讓我們了解經濟發展為何有成功組與失敗組,並指出日後各國經濟轉型的瓶頸為何,供我們這些讀者進一步反思自己的國家狀況。
不久之前,因著政經社會情勢的惡化、貧富差距的加大,臺灣出版業敏銳地嗅出社會的氛圍,開啟了一波出版馬克思相關經典的熱潮,其中聯經、木馬等出版社紛紛出版與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的相關入門書籍與經典。 法蘭西斯.昆恩這本《遊蕩世界的幽靈:馬克思,《資本論》的誕生》,正是這波出版潮中的一本入門好書。
當今世界的現代「國際」體系及其運作,何時成形? 我們都知道,以前是談「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大帝國時代,王朝之間的領土、對待方式等等,跟現在由「民族國家」共組的「平等」國際體系完全不一樣。那麼「民族國家」和「國際」是怎麼出現、何時出現又怎麼運作的呢?
二戰後東亞各國經濟發展結果,為何會是東北亞的日、臺、韓成為經濟大國,而不是東南亞的菲、泰、馬、印尼?而中國為何能夠在之後又再次復甦?本書帶領大家穿越進入過往歷史,讓我們了解經濟發展為何有成功組與失敗組,並指出日後各國經濟轉型的瓶頸為何,供我們這些讀者進一步反思自己的國家狀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中國近代戰敗後,其內政受到列強極大的干預和限制。這被近現代中國人視為極大的恥辱。這帶來兩種主要的對外部世界的反應。一種意識到應該向更發達的國家學習,主要就是向西方國家學習,學習它們先進的技術;以追趕上發達國家,從而擺脫列強對中國事務的干預和影響。這種反應首先表現在清王朝1861年至1895年間開展的
Thumbnail
這幾年常會看到有關撕裂美國的討論,特別是三普第一次選總統,三普挑釁的言語不斷衝擊撕裂美國的價值核心,好像美國原本是一個很團結一致很有共識的國家。在往前一點的討論就是1960年開始激化的左右文化戰爭撕裂了美國,只不過沒像三普那麼挑起全球敏感神經,本書就是要告訴你,美國本來就不是鐵板一塊,長期以來大家互
Thumbnail
2003/6/7 自由帝國主義頗能代表美英戰略。世界秩序有兩種:帝國霸權或權力平衡。對美歐日,權力平衡已不復適用。現在只有三種國家—民主體制的西方「後現代國家」、國家主義的中俄印等「現代國家」,以及內戰頻仍的失敗國家。後兩者式對自由民主構成了威脅。但難以援用權力平衡,營造帝國霸權就成為唯一的出路。
Thumbnail
書名中的革命是指1776年爆發的美國獨立戰爭,原本看書名還沒意識到,一開始以為跟中南美洲的革命歷史有關,買回來看時才知道是美國獨立戰爭有關的歷史。之前看了一半就沒看,最近看了《大亂局》後,想起來這本書有歷史相關性,所以就重頭再看一次,並把他看完。 其實本書設定讀者客群應該是美國人,特別是那些熟讀美
Thumbnail
作以「關係和概率」的歸納,取代「類型和概念」的概括,是人類思想革命的典範轉移,顯示與概率論相關之統計學也已進入美國思想家的視野。霍姆斯、詹姆斯、皮爾士、杜威想把理念、原則和信仰帶到人類的層面,他們不想看到藏在抽象層面的暴力。這是南北戰爭的教訓之一。他們四人的哲學設計出來,要支持的政治制度是民主。
Thumbnail
  本書討論美國擴張主義的歷史淵源及其演變。問題包括:為什麼美國總在不斷擴張,有時甚至直接介入干涉其他國家的事務?美國的擴張主義是怎樣形成的?這種擴張與它的歷史之間又具有什麼樣的關係?本書描述了美國征伐與暴力的歷史,也讓我們重新省視自己對美國的想像與認知。
Thumbnail
1895年,❙甲午戰爭❙ 一役證明了只求表面形似的 ❙洋務運動❙ —— 類同 ❙中華人民共和國❙ 80年代的改革開放 —— 的澈底失敗,於是出現了從根本上改革 ❙清國❙ 體制的意見,立憲思想借 ❙戊戌變法❙ 開始凝聚力量,然而百日即壽終正寢。  ...
Thumbnail
地理位置、食物和思想發展對國家的興衰,本文根據《槍砲、病菌與鋼鐵》的內容做的分析模擬,從生物的角度來看國家的興衰。白人國家給予許多人文底蘊、獨立思想和科技便利,享受許多時代福利,相對自由。瞭解整個世界發展和該國的關係可以讓你在之後的選擇中有更多想法來做篩選。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谈一个历史上的关键时刻,那就是美国宣布脱离英国,选择独立。在当时的背景下,由于多种原因的出现,而诞生了一个新的国家。这些原因究竟是哪些呢?其实,这些原因可以追溯到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因素的综合作用。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美国独立的主要催化剂之一,无非就
Thumbnail
前言: 「倘若你不以自己為主體,倘若你一直認為自己是別人的一部分:甚是以別人為主自己為奴。那不管你擁有了甚麼珍貴的東西,隨時可能會被剝奪與失去。真心希望國民黨能以台灣為主體,而非視台灣為中國的邊陲或附屬。甚還堅持"必須相信習近平""台灣可以接受統一"。... 猶太人亡國千年以後,二戰後,終於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中國近代戰敗後,其內政受到列強極大的干預和限制。這被近現代中國人視為極大的恥辱。這帶來兩種主要的對外部世界的反應。一種意識到應該向更發達的國家學習,主要就是向西方國家學習,學習它們先進的技術;以追趕上發達國家,從而擺脫列強對中國事務的干預和影響。這種反應首先表現在清王朝1861年至1895年間開展的
Thumbnail
這幾年常會看到有關撕裂美國的討論,特別是三普第一次選總統,三普挑釁的言語不斷衝擊撕裂美國的價值核心,好像美國原本是一個很團結一致很有共識的國家。在往前一點的討論就是1960年開始激化的左右文化戰爭撕裂了美國,只不過沒像三普那麼挑起全球敏感神經,本書就是要告訴你,美國本來就不是鐵板一塊,長期以來大家互
Thumbnail
2003/6/7 自由帝國主義頗能代表美英戰略。世界秩序有兩種:帝國霸權或權力平衡。對美歐日,權力平衡已不復適用。現在只有三種國家—民主體制的西方「後現代國家」、國家主義的中俄印等「現代國家」,以及內戰頻仍的失敗國家。後兩者式對自由民主構成了威脅。但難以援用權力平衡,營造帝國霸權就成為唯一的出路。
Thumbnail
書名中的革命是指1776年爆發的美國獨立戰爭,原本看書名還沒意識到,一開始以為跟中南美洲的革命歷史有關,買回來看時才知道是美國獨立戰爭有關的歷史。之前看了一半就沒看,最近看了《大亂局》後,想起來這本書有歷史相關性,所以就重頭再看一次,並把他看完。 其實本書設定讀者客群應該是美國人,特別是那些熟讀美
Thumbnail
作以「關係和概率」的歸納,取代「類型和概念」的概括,是人類思想革命的典範轉移,顯示與概率論相關之統計學也已進入美國思想家的視野。霍姆斯、詹姆斯、皮爾士、杜威想把理念、原則和信仰帶到人類的層面,他們不想看到藏在抽象層面的暴力。這是南北戰爭的教訓之一。他們四人的哲學設計出來,要支持的政治制度是民主。
Thumbnail
  本書討論美國擴張主義的歷史淵源及其演變。問題包括:為什麼美國總在不斷擴張,有時甚至直接介入干涉其他國家的事務?美國的擴張主義是怎樣形成的?這種擴張與它的歷史之間又具有什麼樣的關係?本書描述了美國征伐與暴力的歷史,也讓我們重新省視自己對美國的想像與認知。
Thumbnail
1895年,❙甲午戰爭❙ 一役證明了只求表面形似的 ❙洋務運動❙ —— 類同 ❙中華人民共和國❙ 80年代的改革開放 —— 的澈底失敗,於是出現了從根本上改革 ❙清國❙ 體制的意見,立憲思想借 ❙戊戌變法❙ 開始凝聚力量,然而百日即壽終正寢。  ...
Thumbnail
地理位置、食物和思想發展對國家的興衰,本文根據《槍砲、病菌與鋼鐵》的內容做的分析模擬,從生物的角度來看國家的興衰。白人國家給予許多人文底蘊、獨立思想和科技便利,享受許多時代福利,相對自由。瞭解整個世界發展和該國的關係可以讓你在之後的選擇中有更多想法來做篩選。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谈一个历史上的关键时刻,那就是美国宣布脱离英国,选择独立。在当时的背景下,由于多种原因的出现,而诞生了一个新的国家。这些原因究竟是哪些呢?其实,这些原因可以追溯到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因素的综合作用。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美国独立的主要催化剂之一,无非就
Thumbnail
前言: 「倘若你不以自己為主體,倘若你一直認為自己是別人的一部分:甚是以別人為主自己為奴。那不管你擁有了甚麼珍貴的東西,隨時可能會被剝奪與失去。真心希望國民黨能以台灣為主體,而非視台灣為中國的邊陲或附屬。甚還堅持"必須相信習近平""台灣可以接受統一"。... 猶太人亡國千年以後,二戰後,終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