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85後的專利,文學史上的斜槓青年有哪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幾年,「斜槓青年」大概是網路上最紅的詞彙。這個概念是出自《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麥瑞克·阿爾伯2007年撰寫的書籍《雙重職業》。她指出,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再滿足「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而是選擇能夠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
「斜槓青年」其實是社會發展中必然出現的結果,以85年後的青年最多,他們按照天性發展喜好,利用網路發展個人的事業,不用靠拼家庭背景、拼財力和人脈,完全憑藉自身的實力和才華就能取得成功。不過早在十九世紀末,1883年出生的黎巴嫩詩人紀伯倫就已經是個「斜槓詩人」了。
《先知》被翻譯為多國語言,即便是在台灣都有多種的翻譯版本。紀伯倫針對 26 個主題,以先知與鄉民問答的散文詩體裁,帶給讀者許多對人生的哲思,以及近一步的領悟。這本書也是幾代人心目中的生命指南,然而我們卻忽略了紀伯倫寫《先知》初稿的時候還只是個15歲的青少年。

紀伯倫的漂泊人生

出生於黎巴嫩的紀伯倫12歲就隨著家人移民到美國,雖然身為阿拉伯人卻信奉天主教。14歲時回到祖國學習阿拉伯語與法語,他即以阿拉伯文寫下《先知》的初稿,17歲更創辦一份文學與哲學的刊物《真理》
25歲時,紀伯倫得到友人的資助赴巴黎學畫,並由羅丹等藝術大師親授指點。他身兼詩人、畫家、雕刻家,並在生活貧困時兼職設計書本封面及畫像。
他的第一本英文著作《瘋子》於1918年發表,書中一篇篇語言優美、思想深刻、具諷刺力道的作品,出版後即被譯成多種文字,為他在歐陸、拉丁美洲和阿拉伯世界贏得廣大聲名。他畢生的代表作《先知》於1932年出版,這已是他直接用英文五度改寫的《先知》版本。
紀伯倫同時使用英文及阿拉伯文創作,並創立一種嶄新的文體──「紀伯倫體」(Gibranism),並領導阿拉伯海外僑民的文學潮流,形成了阿拉伯第一個文學流派「敘美派」,奠定他在阿拉伯現代文學上的地位,他的著作已然成為經典。

文學史上其他斜槓青年

讓-雅克·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 1712–1768)
十八世紀啟蒙時代的瑞士裔法國思想家盧梭與伏爾泰、孟德斯鳩合稱「法蘭西啟蒙運動三劍俠」,不過他除了提出改革封建的《社會契約論》外,同時也身兼哲學家和作曲家的身份。
盧梭的音樂生涯要遠遠早于他的文學和哲學生涯,他對音樂的瞭解和迷戀也在哲學研究和文學創作之前。他也自稱是為音樂而生的,不僅如此,在他一生的大多數時候,的確是以音樂為職業養活自己的:在去巴黎之前,他曾做過音樂教師,在巴黎混跡的頭幾年,寫了好些歌劇和小曲,當他的歌劇《鄉村日者》大獲成功後,他卻幹起了樂譜抄寫員的工作。
1752年,他的歌劇《鄉村日者》(Le Devin du Village)的大獲成功。這部作品風靡一時,在法國和法國之外竟出現了好些仿作,甚至影響到德國的歌唱劇,但這一插曲並沒有使盧梭複燃起早先的夢想,這之後,他幾乎不再作曲了而專事著述了。
法蘭茲·卡夫卡(1883年7月3日-1924年6月3日)
卡夫卡一邊做保險公司的工作,一邊寫作。
完成法學課程後在受聘於一家保險公司工作,任職後的空餘時間,卡夫卡開始寫短篇故事。對於工作剩餘的時間,卡夫卡經常會抱怨難有較充裕的業餘時間從事寫作,因為自己不得不將大量時間去工作。
阿爾貝·卡繆(Albert Camus,1913年11月7日-1960年1月4日)
卡繆同時身兼小說家、哲學家、戲劇家、評論家,除了創作工作外同時在報社工作。
雖然,「斜槓青年」是最近才流行的說法,但是對於創作的人而言幾乎都是身兼多職的。或許同時進行多種類型的創作,也可能為了支付生活所需做一個能夠糊口的職業,再利用剩餘時間進行自己的另一項興趣。
最重要的是每一項專業都能讓他獲得收入,他們不滿足單一職業和身分的束縛,而是努力讓自己活得更加多元和精彩。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02會員
231內容數
反意識形態的寫作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二十代才過一半的青年冷眼看他,好似克里斯講了一個關於冷凍雞的卡車司機笑話——或許這種小伎倆在比他年輕的群體面前,不過是種套乎關係的自作聰明,只有他一人還為此沾沾自喜,以為年紀尚淺是種本錢,事實上也不過是因爲無知而肆無忌憚,攤開來跟那些以「出生年份」就擅自將他們分類在「一個群體」的老學究們相去不遠。
在現今世代,工作不再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取而代之的是—規律的排班制度,這樣的制度下,使我們能在工作閒暇之餘,再去發展自己的第二專長,甚至能夠成為自己的第二職業,而如今,這種多重且同時進行的工作型態,即為我們所熟知的「斜槓」。
Thumbnail
善用複利,任何人都有成為富翁的機會。文章分享了儲蓄投資的重要,以及每個人通過定期累積資本的方式來實現財富自由的可能性。
Thumbnail
~~「當你開始踏上旅途,路就會自己展開。」~~詩人魯米。 倫敦商學院的創始人查爾斯.韓第(Charles Handy)提出了一個有趣且深刻的理念,認為為了達到全方位的平衡和兼顧,一個人必須同時從事三種不同類型的工作。這三種工作分別是有收入的工作、無償的工作和自我實現的工作,每一種都在人生中扮演著
Thumbnail
《異鄉人》是我對卡繆的第一次認識,講述了母親的死以及荒謬的審判。卡繆對於存在主義以及荒謬的想法非常有趣,反思這本穿越時代來的價值觀與邏輯問題,審視自身和環境,有如醍醐灌頂。
想跟上時代,也要先找到趨勢   我先引用麥穗理論故事: 傳說古希臘哲學大師蘇格拉底的3個弟子曾求教老師,怎樣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侶。於是蘇格拉底帶領弟子們來到一篇麥田,讓他們每人在麥田中選摘一支最大的麥穗,但不能走回頭路,且只能摘一支。   第一個弟子剛剛走了幾步,便迫不及待地摘了一支自認為是
Thumbnail
在這個物價漲薪水沒有漲的時代,我們已經不是可以僅依靠一份薪水過活了,斜槓已經是許多人不得不做出的選擇,然而到底甚麼是斜槓族群或斜槓世代? 斜槓族群指的是一群『多工者』,他們利用下班時間或假日時間利用自己所擁有的技能賺取報酬或者兼一份差,這樣的生活模式造就了很多新興職業的興起例如:美食外業:Food
Thumbnail
年青時有一半懷有虛榮的心情,去看哲學大師級們的作品,例如卡繆、沙特、海明威........等等,因為在別人面前,我在看他們的書,身份好像很拉風,到了今天,才知道浪費青春,那些年只是為了迎合「存在主義」的潮流,那些小說內容,都忘記了,那些閱讀所帶出來的思緒,亦隨風而逝。 至於那些書評,倒有一點印
Thumbnail
這是一篇探討斜槓人生的文章,作者分享了自己面對迷惘的心路歷程和多次經歷選擇之後找到的屬於自己的方向。文章中提到了斜槓文化、迷茫的一代、不同時代父母的困境等觀點,最後鼓勵讀者敢於面對自己的迷惘,去嘗試、去吃果醬,因為只有在挑戰中,我們才會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二十代才過一半的青年冷眼看他,好似克里斯講了一個關於冷凍雞的卡車司機笑話——或許這種小伎倆在比他年輕的群體面前,不過是種套乎關係的自作聰明,只有他一人還為此沾沾自喜,以為年紀尚淺是種本錢,事實上也不過是因爲無知而肆無忌憚,攤開來跟那些以「出生年份」就擅自將他們分類在「一個群體」的老學究們相去不遠。
在現今世代,工作不再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取而代之的是—規律的排班制度,這樣的制度下,使我們能在工作閒暇之餘,再去發展自己的第二專長,甚至能夠成為自己的第二職業,而如今,這種多重且同時進行的工作型態,即為我們所熟知的「斜槓」。
Thumbnail
善用複利,任何人都有成為富翁的機會。文章分享了儲蓄投資的重要,以及每個人通過定期累積資本的方式來實現財富自由的可能性。
Thumbnail
~~「當你開始踏上旅途,路就會自己展開。」~~詩人魯米。 倫敦商學院的創始人查爾斯.韓第(Charles Handy)提出了一個有趣且深刻的理念,認為為了達到全方位的平衡和兼顧,一個人必須同時從事三種不同類型的工作。這三種工作分別是有收入的工作、無償的工作和自我實現的工作,每一種都在人生中扮演著
Thumbnail
《異鄉人》是我對卡繆的第一次認識,講述了母親的死以及荒謬的審判。卡繆對於存在主義以及荒謬的想法非常有趣,反思這本穿越時代來的價值觀與邏輯問題,審視自身和環境,有如醍醐灌頂。
想跟上時代,也要先找到趨勢   我先引用麥穗理論故事: 傳說古希臘哲學大師蘇格拉底的3個弟子曾求教老師,怎樣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侶。於是蘇格拉底帶領弟子們來到一篇麥田,讓他們每人在麥田中選摘一支最大的麥穗,但不能走回頭路,且只能摘一支。   第一個弟子剛剛走了幾步,便迫不及待地摘了一支自認為是
Thumbnail
在這個物價漲薪水沒有漲的時代,我們已經不是可以僅依靠一份薪水過活了,斜槓已經是許多人不得不做出的選擇,然而到底甚麼是斜槓族群或斜槓世代? 斜槓族群指的是一群『多工者』,他們利用下班時間或假日時間利用自己所擁有的技能賺取報酬或者兼一份差,這樣的生活模式造就了很多新興職業的興起例如:美食外業:Food
Thumbnail
年青時有一半懷有虛榮的心情,去看哲學大師級們的作品,例如卡繆、沙特、海明威........等等,因為在別人面前,我在看他們的書,身份好像很拉風,到了今天,才知道浪費青春,那些年只是為了迎合「存在主義」的潮流,那些小說內容,都忘記了,那些閱讀所帶出來的思緒,亦隨風而逝。 至於那些書評,倒有一點印
Thumbnail
這是一篇探討斜槓人生的文章,作者分享了自己面對迷惘的心路歷程和多次經歷選擇之後找到的屬於自己的方向。文章中提到了斜槓文化、迷茫的一代、不同時代父母的困境等觀點,最後鼓勵讀者敢於面對自己的迷惘,去嘗試、去吃果醬,因為只有在挑戰中,我們才會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