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85後的專利,文學史上的斜槓青年有哪些?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幾年,「斜槓青年」大概是網路上最紅的詞彙。這個概念是出自《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麥瑞克·阿爾伯2007年撰寫的書籍《雙重職業》。她指出,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再滿足「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而是選擇能夠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
「斜槓青年」其實是社會發展中必然出現的結果,以85年後的青年最多,他們按照天性發展喜好,利用網路發展個人的事業,不用靠拼家庭背景、拼財力和人脈,完全憑藉自身的實力和才華就能取得成功。不過早在十九世紀末,1883年出生的黎巴嫩詩人紀伯倫就已經是個「斜槓詩人」了。
《先知》被翻譯為多國語言,即便是在台灣都有多種的翻譯版本。紀伯倫針對 26 個主題,以先知與鄉民問答的散文詩體裁,帶給讀者許多對人生的哲思,以及近一步的領悟。這本書也是幾代人心目中的生命指南,然而我們卻忽略了紀伯倫寫《先知》初稿的時候還只是個15歲的青少年。

紀伯倫的漂泊人生

出生於黎巴嫩的紀伯倫12歲就隨著家人移民到美國,雖然身為阿拉伯人卻信奉天主教。14歲時回到祖國學習阿拉伯語與法語,他即以阿拉伯文寫下《先知》的初稿,17歲更創辦一份文學與哲學的刊物《真理》
25歲時,紀伯倫得到友人的資助赴巴黎學畫,並由羅丹等藝術大師親授指點。他身兼詩人、畫家、雕刻家,並在生活貧困時兼職設計書本封面及畫像。
他的第一本英文著作《瘋子》於1918年發表,書中一篇篇語言優美、思想深刻、具諷刺力道的作品,出版後即被譯成多種文字,為他在歐陸、拉丁美洲和阿拉伯世界贏得廣大聲名。他畢生的代表作《先知》於1932年出版,這已是他直接用英文五度改寫的《先知》版本。
紀伯倫同時使用英文及阿拉伯文創作,並創立一種嶄新的文體──「紀伯倫體」(Gibranism),並領導阿拉伯海外僑民的文學潮流,形成了阿拉伯第一個文學流派「敘美派」,奠定他在阿拉伯現代文學上的地位,他的著作已然成為經典。

文學史上其他斜槓青年

讓-雅克·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 1712–1768)
十八世紀啟蒙時代的瑞士裔法國思想家盧梭與伏爾泰、孟德斯鳩合稱「法蘭西啟蒙運動三劍俠」,不過他除了提出改革封建的《社會契約論》外,同時也身兼哲學家和作曲家的身份。
盧梭的音樂生涯要遠遠早于他的文學和哲學生涯,他對音樂的瞭解和迷戀也在哲學研究和文學創作之前。他也自稱是為音樂而生的,不僅如此,在他一生的大多數時候,的確是以音樂為職業養活自己的:在去巴黎之前,他曾做過音樂教師,在巴黎混跡的頭幾年,寫了好些歌劇和小曲,當他的歌劇《鄉村日者》大獲成功後,他卻幹起了樂譜抄寫員的工作。
1752年,他的歌劇《鄉村日者》(Le Devin du Village)的大獲成功。這部作品風靡一時,在法國和法國之外竟出現了好些仿作,甚至影響到德國的歌唱劇,但這一插曲並沒有使盧梭複燃起早先的夢想,這之後,他幾乎不再作曲了而專事著述了。
法蘭茲·卡夫卡(1883年7月3日-1924年6月3日)
卡夫卡一邊做保險公司的工作,一邊寫作。
完成法學課程後在受聘於一家保險公司工作,任職後的空餘時間,卡夫卡開始寫短篇故事。對於工作剩餘的時間,卡夫卡經常會抱怨難有較充裕的業餘時間從事寫作,因為自己不得不將大量時間去工作。
阿爾貝·卡繆(Albert Camus,1913年11月7日-1960年1月4日)
卡繆同時身兼小說家、哲學家、戲劇家、評論家,除了創作工作外同時在報社工作。
雖然,「斜槓青年」是最近才流行的說法,但是對於創作的人而言幾乎都是身兼多職的。或許同時進行多種類型的創作,也可能為了支付生活所需做一個能夠糊口的職業,再利用剩餘時間進行自己的另一項興趣。
最重要的是每一項專業都能讓他獲得收入,他們不滿足單一職業和身分的束縛,而是努力讓自己活得更加多元和精彩。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99會員
228內容數
反意識形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不是學霸沒關係│是不是資優生的自我疑惑與和解大學的時候曾經在一堂教育學程的課上討論到資優教育的必要性,同時指出芬蘭非菁英教育的成就,教授要大家好好思考菁英教育與非菁英教育能夠給教育帶來什麼樣的反轉。 有了小孩之後,我更常思考教育到底可以給小孩什麼,我能不能協助他得到一個他想要的人生呢?
Thumbnail
avatar
王小姐
2021-09-14
不是所有聲稱是朋友的,都希望你過得好說來慚愧,這個道理我竟然是這一兩年才懂。看了《花牌情緣》之後,我清晰地看見人心複雜的黑暗面,對於太一促成「卑鄙行為」的那種心情,在我知曉幸福的滋味前,我也不是沒有懂過。以前看見別人有很好的伴侶,我也會暗暗地覺得世界不公平,為什麼我遇不到?暗地裏想要證明自己的魅力,然後做一些只要我持續否認,就沒有人可
Thumbnail
avatar
文飛(Dana)
2021-09-03
不是在看書,而是溶在一種旋律與節奏裡──我讀《空橋上的少年》(文/非少年)前幾天剛好有一個很長的空檔,讓我能把這本小說看完。感恩我擁有這麼一個連續無干擾的時段,在讀著本書單數章節(拉達克之旅)與雙數章節(青少年精神科日間病房記錄)的來回游移間,愈來愈讓我感覺,不是在看書,而是溶在一種旋律與節奏裡,因著作者在單數銜接到雙數章節間隱約擺設的共通、關連性、最後的相交,以及一章…
Thumbnail
avatar
蔡伯鑫
2021-03-30
85.醋的味道是酸是甜終日躺病床不是玄武門這個需要大量運動型的物種。從每隔天就拖著打點滴的儀器在身旁走到醫院側門外的大花園晒太陽抽菸及跟其他的病人談天說地。一個與玄武門年齡相若的女病人主動走到樹蔭下獨坐長木椅上的玄氏。 「這裡沒有人坐?」 「坐吧!美女。」 玄留意到女子戴著帽,瘦削的體態,那雙大得有點不合比例的眼睛精靈地
avatar
尚盧之劍
2020-06-13
蚊子區塊鏈:新北市以 850 萬溯源疫苗,區塊鏈不是管理工具政府有心解決問題是好事,就怕沒有對症下藥。請政府多多應用區塊鏈,而非打造區塊鏈。
Thumbnail
avatar
許明恩
2020-04-08
台灣港人速寫日記#85 睡午覺 台港不一樣的飯後時光早上11:00到台北某公司開會,當到12:00的時候,透過會議室小的窗戶往辦公室看,很準時辦公室的燈都關上了!當12:30離開會議室時,看到幾位職員在睡午覺…同一天,在台北蛋黃區的辦公大樓內,我們約好1:30開會,但早到了5分鐘,這一家公司仍是關燈,大約七成的職員在睡午覺…
Thumbnail
avatar
天爸
2019-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