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說日前在川普與北約盟國之間發生兩件事,剛好顯現出目前美國與北約盟國之間的矛盾。其一是川普到歐洲參加北約峰會時,當面質問德國總理梅克爾,為什麼德國一方面質疑美國協助北約盟國抵抗俄羅斯的意願,一方面又從俄羅斯進口大量能源。而這場峰會的焦點還集中在北約盟國長年以來國防經費偏低,拖欠應該給予北約的鉅額分攤款,川普這樣直接質疑北約的領導國德國,正好點出北約、俄羅斯與美國三者之間的複雜關係。而另一件事是川普在接受專訪時質疑,美國為什麼要協防歐陸小國蒙特內哥羅,因為北約規章的第五條規定了共同防禦權,任何一個北約盟國被攻擊,其它國家都有義務要出兵協防。但川普質疑說蒙特內哥羅去年才加入北約,為什麼美國要派出自己的子弟兵,去協防這個根本與美國沒有任何關係的國家?
蒙特內哥羅又譯「黑山」,位於巴爾幹半島,是由前南斯拉夫所獨立出來的國家。
川普對於蒙特內哥羅的發言,當然引來了美國國內輿論的批評與攻擊,因為身為北約成員國的美國,在去年也與其它北約盟國一樣,由國會批准了蒙特內哥羅加入北約的申請案。但川普的質疑其實點出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在冷戰以後的北約東擴策略是否正確。當北約盟國以加強安全防禦為名,讓前東歐國家加入北約組織,以防範俄羅斯的威脅,但是另一方面,又以承平時期為理由,不願意提高國防經費,拖欠應該分攤的北約款項,還以各自的國家利益為考量,與俄羅斯進行各種經濟往來或能源交易,卻又嚴詞要求美國應該要履行對北約盟國的協防義務,也難怪會讓美國感到不滿。畢竟北約組織的存在是為了要因應冷戰的威脅,美國當年為了要打贏冷戰,願意承擔更多義務,好讓北約盟國可以一起團結對抗共產陣營,但當冷戰已經結束,美國當然會質疑繼續這樣經援北約是否還有意義。
在前蘇聯解體後,「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沒有像「
華沙公約組織」立刻瓦解的關鍵原因,在於北約是贏得冷戰的一方,而原來參與華約的東歐國家會變的如何,也還混沌未明,接下來持續多年的南斯拉夫內戰與美國的反恐戰爭,都讓北約擁有了繼續存在下去的理由。特別是美國的反恐戰爭,還首度動用了第五條共同防禦權的規定,讓北約盟國都出兵支持美國所主導的反恐戰爭。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對於北約盟國國防經費偏低,且長年拖欠北約分攤款的行為,也只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但是冷戰結束二十幾年後,歐洲的局勢已大致穩定,沒有大規模的武裝衝突,美國的反恐戰爭也告一段落,針對伊斯蘭國的戰事進入尾聲,而敘利亞的僵局大既也就這樣了,因此美國其實正在調整思考其未來戰略,這從美國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導重新認為未來將重回大國競逐的格局,就可略窺一二。
只是雖然這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認為未來的競爭對手會是俄羅斯與中國,不過從很多跡象來研判,俄羅斯只是過去的老對手,中國才是未來的新威脅,美國極有可能會側重因應中國的崛起,而對俄羅斯採取懷柔政策,畢竟從目前來看,美國其實與俄羅斯沒有直接的戰略利益衝突。而這樣的觀點也是促使我們撰寫『俄羅斯的戰略焦慮』與其後續『美俄關係篇』、『俄中關係篇』的原因,從分析俄羅斯這個國家的基本戰略問題,梳理俄羅斯、北約、美國這三者之間的關係。而有趣的是,當在6月25日『美俄關係篇』發文後沒多久,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就在訪問俄羅斯時,於6月28日突然宣布,川普將在7月份到歐洲參加北約峰會時,順便與普丁在芬蘭舉行美俄高峰會,引發全世界的關注。而這場高峰會也在美國引發軒然大波,川普在高峰會上的表現,甚至被部份美國輿論批評是公然叛國。
但或許我們可以從幾個不同角度看來這場高峰會與其後續的影響。首先是情勢的發展遠比我們所猜測的要快上許多。因為過去國際情勢的轉變相對緩慢,一個政策的成形或情勢的轉變,可能都是以年為單位,讓人有時間可以慢慢寫文章分析國際情勢。但川普的決策模式實在是非常的快,讓情勢迅速演變。不過與其說這是川普的風格,還不如說這是因為國際情勢已經來到了快速變動期。其二是如果仔細研究俄羅斯與西歐國家之前的齟齬與衝突,與東歐國家們所宣稱的俄羅斯威脅,就會發現這其實比較類似於歷史的恩怨與恐懼,真正就目前的歐陸情勢來研判,俄羅斯再次大舉入侵歐洲的可能性其實並不高。而這恐怕也是北約國家一方面指稱俄羅斯威脅歐洲的安全,卻又一方面與俄羅斯加強關係的原因。提防俄羅斯是冷戰遺留下來的歷史遺緒,而與俄羅斯來往則是今日的現實利益。
美國想要擺脫這個冷戰架構,其實無可厚非,畢竟冷戰已經真的結束了,其遺留下來的一切,很有可能會在這一個國際情勢的快速變動期中進一步被打破。若把美國也放入這個情勢中來看,美國去重新考慮與北約盟國之間的權利與義務關係,實在不令人意外了。而美國部份輿論對於川普與普丁兩人的高峰會,有如此激烈的反應也可以理解,因為一定還有很多人仍然停留在過去的冷戰思維中,認為俄羅斯是敵人,而中國是可以協助美國對抗俄羅斯的戰略夥伴,也是未來的龐大市場與新興國家。只是到了今天,任何人都已經可以經易看出,未來對美國最有威脅性的國家並不是俄羅斯,反而是中國。因此美國調整其國家戰略,以對抗中國並交好俄羅斯,重新定義與北約的關係,改變美國國家戰略資源的分配,是非常合理的選擇。也許川普是狂人,但是在其狂言下,他的政策並不一定就是瘋狂又不負責的,應該要從他的政策是否有邏輯性來判斷才對。
在這樣的情勢下,未來的北約要何去何從,這問題的答案可能還是要問北約國家自己了。因為從今日來看,北約東擴的策略在戰術上是極成功的,有效將防禦圍堵圈前推到俄羅斯邊界上,但卻很有可能在戰略上是錯誤的,因為這除了讓俄羅斯更為焦慮不滿,而擺出更具威脅性的姿態外,也很容易讓北約捲入這些東歐國家的親俄、反俄政爭中。別忘了這些國家處在前蘇聯鐵幕中很多年,都擁一定數量的俄羅斯移民與有親俄勢力,其最好的例子就是烏克蘭與克里米亞半島的問題。當美國為了自己的國家戰略利益,而選擇在大西洋與俄羅斯和解,在太平洋與中國競爭時,美國不再願意分擔北約的沉重負擔,絕對不令人意外。或許北約應該思考的是在這個新局勢下,如何繼續維持自己的影響力與重要性。而有趣的是,日前中國試圖拉攏歐盟,好在貿易戰中一起對抗美國,但是歐盟諸國的現階段反應是軟言拒絕了中國,或許歐盟也已經走到了歷史的十字路口,必需要在新的國際架構中做出選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