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聚享|分裂或分離?從東西德與南北韓的案例看台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在國際法中,「新國家是否成立」的規則,以及各國對於「分離」的實踐,跟所謂的「分裂國家」到底有什麼關係?簡單來說,分裂國家(divided States)真的有別於分離(secession)嗎?
主張「分裂國家應該成為另一種國家成立的類別,並適用不同規則」的人,認為在近代,國家的分裂往往源自獨特的行政劃界,例如過去的東西德以及日前金正恩與文在寅的會面區域,也就是韓戰後劃分的停火線。另外,關於「民族」的共同性,或者「分裂實體」對於未來統一的期待與想像,也是應該要有所謂「分裂國家」類別的理由。
這些立論的問題在於——行政劃界並不必然等於國際法上的「國界」。以停火線而言,其實經常可見於發生內戰的單一國家。一個國家內部出現多個分治、無從相互有效控制的行政實體也不很稀奇。至於「民族」、「文化」或「認同」雖然在近代都跟國家的成立有所連結,但這些因素並不直接影響新國家成立的判斷。
說穿了,當代幾乎不存在單一民族形成的國家,單一民族也可能分散數個國家的境內。不只如此,我們也很難用分治的領土面積,或人口多寡去量化說「A情形屬於分裂」,然後「B情形屬於分離」。要找到一個嚴格的標準去辨識並區分「分離獨立」跟「國家分裂」,可說是做不到的。
在類似的實踐上,各國在近代仍舊適用一般的原則標準,也就是有效性標準和與分離獨立相關的規則。上述的理由,從停火線到單一民族特徵,都不足以鮮明的論證「分裂國家」和其規則存在的必要性。
若回歸「分裂國家」純粹的字義解釋,現任澳洲籍國際法院法官James Crawford在著作《國際法上國家的形成》(The Creation of States in International Law)中認為德國是近代唯一案例,因為只有德國在「分裂」之前已經是個單一國家。在朝鮮半島和南北越,甚至是台灣與中國的關係裡,所謂的「分治」或「對峙」發生前,並不存在單一而統一的韓國、越南或者中國的國家法人格。既然如此,也就沒有所謂一個國家「分裂了」的情形。

自我主張、自我實踐,還有國際成員的回應

在討論案例前,關於要如何判斷是否出現了獨立存在的「分裂國家」,或只是領土上或單一國家之內的對峙實體,還可以再細分幾個觀察的角度。
  • 首先,該實體是如何自我主張的;
  • 其次,該實體在往後如何自我實踐;
  • 再來,國際社會如何回應該實體的主張和自我實踐。
第一個角度,也就是主觀上的自我主張。紐西蘭籍知名國際法學者D.P. O'Connell在60年代便針對中華民國政府的地位提出一個觀察:「政府只能以其主張的範圍受到承認」。也就是說,如果你主張自己是某國的合法政府,其他國家就也只能就你的主張範圍回應,做出「你是否為該國合法政府」的判斷,而不會是「你是另一個國家的政府」或者「你是另一個國家」。
第二個角度,除了前面單一或持續的自我主張外,還得觀察該實體是否持續進行與自我主張合致的實踐。如果說自己是合法政府,那就得表現得像個合法政府;如果主張自己是新國家,就得要表現得像個有別於其他國家的新國家。舉例來說,中共在1949年的「建國大典」上雖然像是要主張建立一個新的國家(新中國),但往後的實踐,更像要作為原來舊中國的合法政府。
第三個角度,則是他國對該實體主張和實踐的回應。這經常透過承認來進行,並且可能相當直白,但在不少案例中,為了達到或迴避特定法律效果,國家行為者也可能進行相當細緻的回應。舉例而言,「國家承認」(承認為國家)跟「政府承認」(承認為合法政府)通常會清楚區別,而前者被認為不可撤回,但後者則顯然能基於情勢變化調整。
至於「法律承認」和「事實承認」,雖然不是所有國家政府都予以區別,但也是另一種細緻化的作法。前者通常指明確透過外交辭令,對新國家或新政府發出正式的承認;而後者是透過某些實踐和行為進行,例如互派正式的外交使節,或在限定由國家出席的國際場合與特定「新實體」列席。也就是說,透過默示手段,來表示「我承認你為國家」或者「我承認你為某國的合法政府」。
在判斷一個政治實體是否為國家,必須觀察該實體的自我主張與實踐,還有其他國家行為者的回應。以中華民國(ROC)和中華人民共和國(PRC)為例,學界普遍認為就國際實踐觀之,兩者間存在的是單一國家之下的政府繼承關係,因為過往兩者如此主張並實踐,其他國際成員也只能據此回應。

德國:可能是當代唯一「分裂的國家」

關於1945年後德國的法律論爭,經常討論的是其國家地位的延續性是否存在。白話而言,1945之前跟之後,德國還是原本的德國嗎?有人認為二戰末期德國就被同盟國消滅了,但這種觀點遺漏了相關戰爭法規則。
四個盟國,英、美、法、蘇,對於德國的分區佔領乃是基於德國中央政府的完全敗亡(debellatio)。在當時,這種情形就習慣法而言,戰勝國對於戰敗國事務幾乎擁有無限大的裁量權,包括予以兼併。然而,德國作為主權國家並未消失,根本的原因是盟國沒有意圖透過兼併消滅德國的國家人格
 
德國在二戰結束後的狀態,是由這四強組成的「盟國管制理事會」(Allied Control Council)扮演德國中央政府的角色並佔領德國,實施民主化、去軍事化和去納粹化政策,並據此被各國承認。實踐上,則由當地住民組成的「德國政府」受該理事會之託,代表四佔領國對整個德國(Germany as a whole)於四強協議劃分的各佔領區內施政,承擔治理人民的工作。只是形式上,代表四強的「德國政府」後來分裂成兩個政治實體: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
英美法在1949年5月設立西德政府,在1955年5月英美法宣布結束對西德的佔領後,西德政府普遍被認為能夠代表德國整個國家,同屬戰勝國兼佔領國的蘇聯在當月也隨即予以承認。然而,蘇聯對於德國東部的分區佔領仍在進行中,雖然也在1949年設立了東德政府,但作為其魁儡政權,東德沒有隨即被世界各國普遍承認。
在70年代之前,東德並未普遍被認為具備確定的國家地位,原因包括仍受蘇聯控制而未達事實上獨立、其建立未經民主程序、其建立違反自決原則,以及違反四個佔領政權最初協議的內容:「一個完整的德國(German as a whole)」。
1970年,西德與蘇聯的莫斯科條約確認了東西德互不侵犯的邊界;1972年,兩德透過條約確認了「兩個德國國家」的關係,表明在國際上兩國互不代表對方。此外,原本的四個佔領國不只明白承認兩德分裂,國際社會也同意兩個德國在聯合國的會籍。
東德的國家地位從70年代開始相對確定,原本單一國家的領土被區分為兩塊,成為兩個法律上獨立的主權國家。也就是說,二戰結束前後所存在的單一德國國家,其法人格未曾被消滅,而後分裂成兩個,並在90年代基於兩方的同意完成統一
 
Crawford認為東西德的分裂跟一般的分離獨立在評價上最大的差異,在於佔領德國初期蘇聯於其受任分區內的主導地位,讓東德政府多數的權能合法運作並且與蘇聯之間少有衝突(這種關係不常見於多數的分離案例)。
在東德的案例,最終基於有效性標準的滿足、西德(單一德國國家的合法政府)的肯認,以及國際社會同意東德「有效而獨立存在的現實」已是當時的國際秩序,讓東德的國家地位確定。

從日本分離的大韓民國 & 從大韓民國分離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今日許多人熟知的北緯38度線,同樣源自二戰結束後盟國對於日本領土的分區佔領。美國總統杜魯門授權麥克阿瑟元帥(Douglas MacArthur)於1945年9月2號發布的《一般命令第一號》,指示亞太各戰區的日軍向指定的司令官投降。
 
除了在中國、台灣和北緯16度以北法屬印度支那境內的日軍應向蔣介石元帥投降外,在滿州、朝鮮半島北緯38度線以北和庫頁島的日軍應向蘇聯投降,而在日本本土、北緯38度線以南,還有在菲律賓的日軍則應向美國投降。
當年在朝鮮半島劃設的分區佔領線,同樣不是為了劃定「國界」。相異於德國的情形,韓國在50年代以及往後至今的「分裂」,應該從領土仍屬於日本的地位開始討論。
戰後的朝鮮半島本來不存在一個單一個國家,而是作為日本的領土先自日本分離。當時位於南方的政府因為實施了有效而受國際監管的大選(雖不包括蘇聯佔領的北部人民)、有效控制(南方的)領土,而被認為是能合法代表新生的、單一韓國(大韓民國)的政府。基於於1947年指派的在韓暫時委員會對大選的監督結果,聯大1948年通過了1195(III)號決議,承認韓國人民的獨立。
單一的韓國國家以及位於半島南方的合法政府,這樣的地位在1951年的《舊金山和約》中透過二戰當事國多方參與得到了進一步確認。日本在和約第2條(a)項對朝鮮(Korea)放棄領土主張,也承認了(一個)韓國獨立。於此同時,在北邊的政府雖然建立的時間相近,但在日本承認韓國獨立時,它仍受到蘇聯的控制不具備有效性標準,並未滿足傳統的國家成立條件。
就兩韓實踐而言,雙方可能都意在表現獨立而互不隸屬的國家地位。兩韓政府皆在1949年申請入聯,北韓的申請未被考慮,南韓則遭常任安理會成員蘇聯否決。韓戰於1950年爆發,聯合國派出多國聯軍與北韓和往後的中國交戰,並於1953年在北緯38度線附近簽署停火協議。原本的軍事佔領分區線在1953年變成內國的停火線,並往後轉變成真正的國界
 
兩個政府、兩個實體分治的情形從二戰結束、韓戰結束,持續到今天。由於本質上更接近分離獨立,在實踐上,北韓的國家地位同樣有賴法律上母國的首肯,以及滿足有效性始能確定。南韓當局在70年代的實踐,因而進一步確認了北韓的國家地位。北韓在1973年進入世界衛生組織,同年得到聯合國觀察員地位,而在1991年南韓總統同意北韓地位後,兩者都被納為聯合國的會員,北韓的國家地位此後不再有爭議。
回到更明朗的字義解釋,在日本於1951年聲明對韓放棄朝鮮半島的領土主張前,既然不存在一個統一的韓國(不討論日韓合併條約之前的地位),我們也就很難在北韓的國家地位被確認的時點之前,陳述「南韓或北韓,從單一的韓國國家分裂出去,並成為國家」。南北韓的案例因而不會像德國一樣,有被討論「分裂國家」的前提。傳統的類別:分離,就足以說明南北韓國家的成立。
在1953年的停火協議中,南韓政府雖被各方施壓遵循協議,但並未簽署,在法律上韓戰並未結束。2018年四月間兩韓領導人的會面、發布宣言,以及設定簽署和平條約的進程,就是在安排結束韓戰的會談事宜,而這場發生於多個國家之間的武裝衝突,或許有賴更多國家作為條約當事國的參與。

台灣與中國是「分裂國家」嗎?

視角拉回台灣,若從文義解釋切入,則要確認的是兩岸於「分裂」之前是否同屬一個國家。從《舊金山和約》看,日本拋棄台灣領土主權於1952年生效,既然在「兩岸分治」前,法律上台灣屬於日本,便很難主張一個包括台灣在內的中國國家發生了「分裂」。不只如此,台灣自1949年由中華民國政府控制至今,雖普遍被認為具備有效性,但由於台灣住民未曾明確表達成立國家的意願,不論是台灣或中華民國,都不被認為是主權國家。
有效控制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至近代即便歷經了民主化,台灣人民也普遍納入並參與體制的運作,但至少在90年代之前,都主張追求單一中國的合法代表權並據此自我實踐。在我們明確表達相異立場之前,國際社會對於兩個「中華」政府主張與實踐的回應,也就不會超過「一中兩府」的範疇
 
今日大家耳熟的「一中原則」和「一中政策」便是國際社會對於兩岸政府相互實踐的回應。各國對於所謂「單一的中國國家」並不爭執、普遍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其合法政府,只是對兩者對台灣領土的聲索存在歧見。部份國家承認「兩府」的主張,同意台灣屬於中國,部份國家則表示「認知」、「留意到」,或者「理解並尊重」其立場,對於台灣地位誰屬並不表態。
這其中仍存在討論空間的,或許是近代法律地位逐漸明朗的「自決原則」。
就認定台灣地位而言,由於兩個「中華」政府和國際實踐都很少將台灣人民的真實立場納入考量,台灣人若不願接受中華民國至今的立場並受其拘束,應可積極表示其立場在過去受到政權的壓制,無從自由而不受限制的陳述。而更進一步,建構關於領土取得以及新國家地位的論述,或許也是扭轉自身地位、擺脫「當今唯一具備所有條件,卻不願成為國家」評價的重要基礎。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從議題關心法律,用法律反思議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台灣似乎已離報禁、禁歌與禁書的時代遠矣,但近日文化部因函告要求出版社將於台出版之中國書籍「補件」送審,觸動了人民的敏感神經。本文認為國家應扶助多元文化,以符憲法對於國家的期待,而非以內容事前審査之機制干涉,致人民無法近用。否則不只有可能有侵害人民基本自由的疑慮,亦對邁進文化國的路上蒙上一層灰。
日前各國都有消息指出政府要開始管制區塊鏈和虛擬貨幣等技術的發展。不過,到底什麼是比特幣,什麼是虛擬貨幣,什麼是區塊鏈?這些又會對我們生活造成什麼影響? 這些去中心化的技術是否真創造出一個「無法地帶」?區塊鏈有如魔戒——投資時,只有完全理解它的風險和內容,才能真的戒慎恐懼,否則也只是在賭博。
台灣不是「政教合一」的國家——沒有獨大的宗教,政府也不該獨厚特定宗教。總之我們的生活經驗中,不用依照某特定宗教的教義規範來互動等。作為一個政教分離的世俗國家,台灣島上實施的憲法對於宗教自由仍有明文保障。不過憲法中所有的權利都不是絕對的,權利之間需要互相權衡,而到底宗教自由的界限在哪呢?
2011年11月社維法修正後,訂定「娼嫖皆罰,但專區例外」的基調,但迄今六年半,仍沒有地方政府設立專區。事實上,性專區制上路後,有太多評論都將重點放在「誰敢設置專區」。但當討論到「性交易為何需要管制」,就會聽見許多直男癌的言論。本文試著從《違警罰法》時期的規定開始,檢,檢視近75年來的規範變化。
2017年,齊柏林導演在花蓮山區拍攝《看見台灣2》時不幸罹難,身前「亞泥比五年前挖得更深了」的感慨引起全國對亞泥在太魯閣開採問題的關注。本文想探討的是:為何遠東集團的亞泥可在原住民保留地上開採礦業長達四十多年,未來還可再開採至少二十年?
逮捕毒販是警察的工作,查扣毒品走私是海關的工作,將毒販關進大牢加以處罰則是司法、矯正機關的工作。所以只要「我不碰毒品,毒品就跟我無關」。但真是如此嗎?直觀而言或許沒錯,但毒品對社會影響甚大,而現行政府遏止毒品的手段似乎存有許多缺陷而無效,也未認清「使用毒品是個過程,而非一個結果」的事實。
台灣似乎已離報禁、禁歌與禁書的時代遠矣,但近日文化部因函告要求出版社將於台出版之中國書籍「補件」送審,觸動了人民的敏感神經。本文認為國家應扶助多元文化,以符憲法對於國家的期待,而非以內容事前審査之機制干涉,致人民無法近用。否則不只有可能有侵害人民基本自由的疑慮,亦對邁進文化國的路上蒙上一層灰。
日前各國都有消息指出政府要開始管制區塊鏈和虛擬貨幣等技術的發展。不過,到底什麼是比特幣,什麼是虛擬貨幣,什麼是區塊鏈?這些又會對我們生活造成什麼影響? 這些去中心化的技術是否真創造出一個「無法地帶」?區塊鏈有如魔戒——投資時,只有完全理解它的風險和內容,才能真的戒慎恐懼,否則也只是在賭博。
台灣不是「政教合一」的國家——沒有獨大的宗教,政府也不該獨厚特定宗教。總之我們的生活經驗中,不用依照某特定宗教的教義規範來互動等。作為一個政教分離的世俗國家,台灣島上實施的憲法對於宗教自由仍有明文保障。不過憲法中所有的權利都不是絕對的,權利之間需要互相權衡,而到底宗教自由的界限在哪呢?
2011年11月社維法修正後,訂定「娼嫖皆罰,但專區例外」的基調,但迄今六年半,仍沒有地方政府設立專區。事實上,性專區制上路後,有太多評論都將重點放在「誰敢設置專區」。但當討論到「性交易為何需要管制」,就會聽見許多直男癌的言論。本文試著從《違警罰法》時期的規定開始,檢,檢視近75年來的規範變化。
2017年,齊柏林導演在花蓮山區拍攝《看見台灣2》時不幸罹難,身前「亞泥比五年前挖得更深了」的感慨引起全國對亞泥在太魯閣開採問題的關注。本文想探討的是:為何遠東集團的亞泥可在原住民保留地上開採礦業長達四十多年,未來還可再開採至少二十年?
逮捕毒販是警察的工作,查扣毒品走私是海關的工作,將毒販關進大牢加以處罰則是司法、矯正機關的工作。所以只要「我不碰毒品,毒品就跟我無關」。但真是如此嗎?直觀而言或許沒錯,但毒品對社會影響甚大,而現行政府遏止毒品的手段似乎存有許多缺陷而無效,也未認清「使用毒品是個過程,而非一個結果」的事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臺灣國語與臺語之間的差異,包括國語運動對臺灣本土語言的影響,以及臺灣國語的發音特色。
中華民國在台灣已經從中國的合法政府變成中國的非法政權。雖然台灣人大多數還容忍中華民國體制的統治,然只要台灣人民對「中華民國的法定位真相」有正確的認知,相信會有更多台灣人會覺醒,同時也能凝聚堅強的建國意志。
賴總統「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之政治性說法,一方面是為安撫、欺騙各黨派的台灣人,一方面在國際上則是為避開美、中對峙維持中立,因為承認台灣就是中華民國(中國),其實具有台灣領導人向中國北京投靠之意義。對此台灣本土派團體應該要有正確的認識,有必要採取積極主動的具體行動,論述互不隸屬的意義。
Thumbnail
新臺灣史運動和臺灣吧 - Taiwan Bar。出現在我的FB上,已感覺台灣獨立運動就差最後那一步了! 可能那將是聯合國出現的一個新國家,名為台灣共和國 ,嚴格的算,台灣歷史的長短可能比美國建國200年歷史還長。 台灣有其真正的歷史嗎? 台灣的歷史從哪時開始?
Thumbnail
從現代民族國家的觀點來考慮整體的社會狀況時,我們似乎都認為自己所處的這個社會的變化往往僅限於社會內部,和外界之間似乎沒有太大的關係。又或者,還有一種流行的觀點認為影響社會內部的是一個來自「全球化」影響的巨大範圍,而這些影響的核心只來自於我們普遍認為的歐美社會。
Thumbnail
最為現代民族國家當中相當重要的要素之一,政府的組成也是左右社會性質的關鍵因素。
Thumbnail
這本書講述的是台灣二戰之後到邁向民主化的過程,總共分成三部份,第一部份是國共內戰到韓戰爆發這段時間的歷史,第二部份是蔣介石政權,第三部份是蔣經國繼位以後台灣的政治變化。第一部份我最不熟悉,然而這段時期的國際形勢非常暗潮洶湧,台灣的命運也因此經歷了好幾回的變化。 韓戰改變了台灣的命運 1949
「維持中國的非法政權中華民國統治台灣的現狀(維持現狀)」,北京政權即可依「政府繼承原則」,繼承、併吞台灣,所以台灣人民才需要建立屬於台灣人的國家。
Thumbnail
聊天GPT ·機器人 台灣民進黨歷來主張台灣獨立,或至少維持事實上的獨立。 民進黨支持獨立的原因各不相同,但一些共同因素包括: 民族認同:​​民進黨認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台灣已經形成了獨特的民族認同,擁有自己的文化、歷史和民主價值。 他們認為台灣應該被承認為一個獨立的國家,以體現其獨特的特徵。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臺灣國語與臺語之間的差異,包括國語運動對臺灣本土語言的影響,以及臺灣國語的發音特色。
中華民國在台灣已經從中國的合法政府變成中國的非法政權。雖然台灣人大多數還容忍中華民國體制的統治,然只要台灣人民對「中華民國的法定位真相」有正確的認知,相信會有更多台灣人會覺醒,同時也能凝聚堅強的建國意志。
賴總統「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之政治性說法,一方面是為安撫、欺騙各黨派的台灣人,一方面在國際上則是為避開美、中對峙維持中立,因為承認台灣就是中華民國(中國),其實具有台灣領導人向中國北京投靠之意義。對此台灣本土派團體應該要有正確的認識,有必要採取積極主動的具體行動,論述互不隸屬的意義。
Thumbnail
新臺灣史運動和臺灣吧 - Taiwan Bar。出現在我的FB上,已感覺台灣獨立運動就差最後那一步了! 可能那將是聯合國出現的一個新國家,名為台灣共和國 ,嚴格的算,台灣歷史的長短可能比美國建國200年歷史還長。 台灣有其真正的歷史嗎? 台灣的歷史從哪時開始?
Thumbnail
從現代民族國家的觀點來考慮整體的社會狀況時,我們似乎都認為自己所處的這個社會的變化往往僅限於社會內部,和外界之間似乎沒有太大的關係。又或者,還有一種流行的觀點認為影響社會內部的是一個來自「全球化」影響的巨大範圍,而這些影響的核心只來自於我們普遍認為的歐美社會。
Thumbnail
最為現代民族國家當中相當重要的要素之一,政府的組成也是左右社會性質的關鍵因素。
Thumbnail
這本書講述的是台灣二戰之後到邁向民主化的過程,總共分成三部份,第一部份是國共內戰到韓戰爆發這段時間的歷史,第二部份是蔣介石政權,第三部份是蔣經國繼位以後台灣的政治變化。第一部份我最不熟悉,然而這段時期的國際形勢非常暗潮洶湧,台灣的命運也因此經歷了好幾回的變化。 韓戰改變了台灣的命運 1949
「維持中國的非法政權中華民國統治台灣的現狀(維持現狀)」,北京政權即可依「政府繼承原則」,繼承、併吞台灣,所以台灣人民才需要建立屬於台灣人的國家。
Thumbnail
聊天GPT ·機器人 台灣民進黨歷來主張台灣獨立,或至少維持事實上的獨立。 民進黨支持獨立的原因各不相同,但一些共同因素包括: 民族認同:​​民進黨認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台灣已經形成了獨特的民族認同,擁有自己的文化、歷史和民主價值。 他們認為台灣應該被承認為一個獨立的國家,以體現其獨特的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