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啊!我就是不想學‼️小孩不想學的時候該放棄嗎⁉️】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媽啊!我就是不想學‼️小孩不想學的時候該放棄嗎⁉️】


這幾天看到「小姐不熙娣」的節目,這集是在討論沒有用的才藝,其中來了一位看起來就是擺明一點都不想要拉琴的小女孩,而且拉琴的表情整個就是厭世到不行,看著她拉得要死不活,我都想衝進銀幕幫她拉完了⋯⋯


在節目裡面,透過小S與媽媽的對話中,可以得知學琴其實「是媽媽的夢想」,媽媽甚至還和小女孩一起上課,後來發現很困難,所以媽媽放棄了,小孩「在媽媽的堅持下」,繼續很厭世的學琴,音樂🎵成為一個很多餘且無言的存在。


很多媽媽會問我說,


「小孩覺得彈琴很無聊,是不是現在就該放棄」


「學琴好辛苦,我到底是為了什麼?」


這些問題我想是每個媽媽都很想問的問題,連我也不例外,每次在陪豆哥米蕥練習的時候,大腿🦵真的捏不完,以前的我沒有一天不想放棄,每次和小孩糾結的時候,我沒有一天不問自己這個問題🙋🏻‍♀️


——我到底是為了什麼?到底在堅持什麼?


但經過多年以後,我改變了,

因為我從他們的學習路程中,

我也跟著一起成長了‼️

到底是什麼改變了我?


▋我的回答是「以終為始」,以及「熱情❤️不是找出來的,而是慢慢練習出來的」這兩個答案來回答!


▍基本上,「以終為始」這個概念其實是一種讓事情簡單化的方法,提醒自己當初為何讓孩子們學習的動機,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我們希望孩子們學琴?是因為希望他能夠有音樂一輩子相伴?或是透過學琴,希望孩子能夠培養一個永遠不要放棄的一種習慣?還是學琴是爸媽小時候的夢想,希望透過孩子來圓夢?


不管是哪一個理由,時時刻刻能夠想起自己當初希望孩子學琴的初心,就能夠在任何艱困的狀況下與孩子對談,與自己對談,進而和自己也和孩子和解。


至於能不能當朗朗,那就要看造化了,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天份,或是那樣望子成龍的父親,那又是下一篇可以再來討論的話題了。


▍另一個答案則是「熱情❤️不是找出來的,而是慢慢練習出來的」,最近很喜歡台灣一位暢銷作家 #謝文憲 ,他在「 #極憲賽局」裡面有很多精辟的理論,其中他提到「刻意練習,終能點燃熱情」,這句話深深敲中我的內心。


熱情並非短暫的電火光石,也不是一拍兩對眼的一見鍾情💘,要說能夠有成就的熱情,倒是像細火慢熬的老母雞湯,越熬越有味,約熬越能熬出每樣食材的真口味。


接觸每樣事情如果都能用開放式心態去學習,放開心胸接受每個挫折與淚水,也擁抱每個成功喜悅。這樣在失敗的時候才不會輕易心生放棄的念頭,成功就覺得自己是莫札特轉世,高低起伏的落差,更容易讓人產生負面的情緒,進而影響學習。


#刻意練習,能夠讓一樣原本不熟悉的事物,逐漸變成自己的一部分,就像是對跑步不感興趣的我,為了健康,最近毅然決然開始重拾這項運動。從原來只是告訴自己去跑個兩圈開始,也從一週跑個一天開始、兩天到後來一週可以跑個三四次,甚至連原本休息的週末或是出遊,我都會想來跑個兩圈。


透過這樣「刻意」讓自己融入學習循環的我,似乎也因為這樣的習慣而讓我自己逐漸喜歡上這件事,甚至慢慢覺得「不跑有點怪怪」的感覺。


我陪伴孩子練琴或是學習,利用的也是同樣的態度,即便颳風下雨,只要是我有空,我就會坐在旁邊陪著他們(先忽略媽媽有沒有大呼小叫🤣🤣🤣)。練琴成為每日標配,時間也從原本的10分鐘,半小時,到現在慢慢可以越來越長,慢慢的讓孩子習慣這樣的孤獨與寂靜,學會與心靈對話,珍視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


透過這樣的學習與「習慣」,孩子其實也會在慢慢的腳步👣中逐步追上進度,就像我也是等待了米蕥這麼長的一段時間,蟄伏已久的她,終於在今年慢慢的撥雲見日,可以三步加兩步的追上我和豆哥的腳步,和我們一起慢慢練習三重奏。


我不敢拿自己當練琴的例子,因為我是那種只要有多少時間可以練琴,我肯定就練多久的人。高中以前因為礙於學業,練習的時間,兩樣樂器大概都是平均各一小時,週末或比賽考試前可能增加為兩小時。但是上了大學後,在學校搶琴房練琴,或是不教課的時候就返家練習。一天三個小時是基本,有時還更久。之後在國外念研究所更誇張,只要醒著,基本上都是泡在琴房,非常享受練琴那樣獨白的時光,彷彿時間都為我而暫停,這個也是符合現在最紅的一本書「 #心流」裡所討論的心神合一的狀態,改日再來討論。


——不過如果真要我給那位小女孩建議的話,


我覺得她是真心的不喜歡大提琴,而且由於媽媽已經將學習音樂這項事情變成痛苦的化身,即便再繼續下去,我想這件事也不會有好結果,還不如另起爐灶,重新找一個小女孩喜歡的事情,畢竟天涯何處無芳草,不需要再執著大提琴啊。


#人生還有很多才藝可以學習

#學你所愛愛你所學才能發揮最大的熱情

#持續發光發熱

#每天持續閱讀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EP.4 養魚需要過濾器嗎?我看隔壁阿嬤養魚都沒過濾器也都好好的啊!《水族大大不要聽》20230628為什麼外面隨便的盆子養魚看起來那麼簡單?過濾器和加溫棒都沒有,魚看起來也都好好的呢?反而是使用高級的設備養魚,魚卻一直養不起來呢?養魚一定要使用過濾器嗎?沒有過濾器要怎麼培菌,來聽聽獸醫汪和造景師喵的閒聊吧! 還在氣質的阿喵開場。XD (00:40~11:40) 沒有過濾器,可以養魚嗎? 喵
    Thumbnail
    avatar
    九九
    2024-01-02
    貓媽的參考書《神啊!我的孩子怎麼了?》與《你的0~9歲孩子》健康、快樂、平安真的是陷在壓力困苦中的孩子與父母的人生新希望
    Thumbnail
    avatar
    文花
    2023-04-30
    私人紀錄) 絕食至今的我,深深覺得,想要餓死,還真他媽的有夠不容易啊!私人紀錄) 絕食至今的我,深深覺得,想要餓死,還真他媽的有夠不容易啊! 我從14號這一天的晚上,就中斷主食晚餐 然後直到今天20號,這六天來 我只有吃一些小零食之類東西,喝水,紅茶,或是含糖飲料 現在,我只有覺得心悸,乏力,輕微頭暈 都已經斷主食快要一週啦!竟然只有這樣而已? 我她媽根本是蟑螂吧?!
    Thumbnail
    avatar
    文以載道>身而為人,我很抱歉,真的很抱歉
    2022-11-20
    《媽啊!我真的要出書了,從0開始的出書全紀錄》大家好,我是圖解力教練邱奕霖 『你,曾經想要出書嗎?』 關於你應該要出書的理由有很多,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于為暢老師的這集podcast(https://reurl.cc/3jkynj) 一、對我自己來說你應該出書的三個理由 l 強迫自己寫作與整理,讓累積產生力量 l 創造我的影分身,幫助更多人
    Thumbnail
    avatar
    圖解力教練邱奕霖
    2022-02-18
    「如果你明天就要走了要跟我說什麼?」「說再見啊。」──《媽媽離開的時候想穿什麼顏色的衣服》讀書筆記『緬懷死亡是為了離開的人,但最終仍是安慰送別者的場合』在得知阿公罹癌以後,我常想那一天什麼時候會來臨,我準備好了嗎?是什麼樣的天氣、時間和處境,我不知道他想要怎麼告別,也無從得知起了。我只希望親人可以謝謝宇宙賜予的福份,不要哭天搶地、不要悲嘆惋惜,因為我們和他已經如此幸運,我想歡送他的一生。
    Thumbnail
    avatar
    堡壘文化
    2021-12-30
    母奶媽媽,真的不容易啊!但我願意。懷孕時就查了很多資訊,也聽了很多建議,所以我選擇當母奶媽媽。當了才知道寶寶大小餐是正常的;當了才知道漲奶比生小孩更痛;當了才知道原來樂觀的我也有玻璃心;當了才知道親餵寶寶是多驕傲滿足的感受;當了才知道再好的老公都有變豬隊友,更多才知道只有母奶媽媽能體會。
    avatar
    愛上女孩
    2021-01-22
    我的媽啊~妳不是現代阿信我是在自家工廠工作,中午休息時間,都是我媽去買午餐回來給我們吃; 有一天我媽如往常幫我們買午餐回來,回到工廠後,要再買便當回家給我弟吃,那天剛好是假日,我們加班,我弟在家所以也在等媽媽買午餐;我媽買了我爸說想吃的泡麵,在要送便當回家的時候,跟我說了一句:幫妳爸泡一下麵。 我自然的皺了眉,又帶點情緒的
    avatar
    鄭夜
    2020-10-29
    2019韓國電影【阿嬤的小公主 A Little Princess】你的傷心不會比我少●2019韓國電影【阿嬤的小公主 A Little Princess】你的傷心不會比我少( 羅文姬 金秀安 ) 我對阿嬤們的感情也很難忘,但我又不愛太悲傷的劇,所以宣傳語「有一種疼是阿嬤心疼妳」沒有很多感覺,倒是海報上祖孫的笑容才吸引我。
    Thumbnail
    avatar
    優雅下決心
    2020-02-27
    獻給庸俗的我,但是庸俗到底他媽的是什麼啊? 這是前言,也是後記。 這是開頭,也是結尾。 作為本共筆專題文本的本文第一篇,我想就開宗明義地用上那些討人厭的複雜詞彙,來講個開宗明義第一篇應該要談適合來談需要去談沒人想談的標題吧。 這個共筆專題的標
    avatar
    雲山
    2018-06-15
    嬤嬤?娘娘?韓國古裝劇稱謂搞得我好亂啊<p>為什麼韓劇裡有的國王被稱「陛下」有的被稱「殿下」?為什麼他們沒有皇太子?常常聽到的「嬤嬤」發音到底是什麼意思?這篇一次大解密,不再霧煞煞!</p>
    Thumbnail
    avatar
    Wendy @ 溫蒂穿著紅白拖
    2017-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