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程關係與大、小三度的說明

2018/08/04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如果看過一些樂理的書籍,那麼一定聽過這個名詞,這篇我們就來談談﹝音程﹞。
何謂「音程」?
簡單來說,「音程」就是音跟音之間的距離。用個實際一點的比喻,假設台北到台中是 180 公里,那「公里」就是單位囉!運用到音程上,我們會以「度」當做測量音程的單位。
到這你必須要知道的是,「音程」就是音跟音之間的距離;「度」是測量音程的單位。
有上述的觀念後,就比較好解釋下面的東西了。
正常的音程關係如下:
同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度 度 度 度 度 度 度 度
和自己相同音者,稱為「同度」或「一度」,依次往上為「二度」、「三度」‧‧‧‧‧
同樣的道理,以 Re 為起始音的話,它的關係還是這樣的:
同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度 度 度 度 度 度 度 度
頭痛的地方來囉!因為有問題產生了。如果我們考慮 D 大調的音階,再按照上面的說法把音程寫上去,你會發現它還是這樣:
同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度 度 度 度 度 度 度 度
可是你發現到了嗎?以 Re 當基準與 D 大調音階的兩個例子裡,發現 Re 當基準音時, 2 與 4 稱為「三度」,而在 D 大調音階中, 2 與 #4 也稱為「三度」,究竟哪一個才對呢?
其實,兩個都對啦!還記得之前所提到「大三度」、「小三度」兩位難兄難弟嗎?我們為了做區分,將﹝2,#4﹞稱為大三度,而﹝2,4﹞則稱為小三度,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啊?
大、小三度在音程構成上是不相同的,也就因為如此,才會有不同的名稱。
拿﹝2,#4﹞及﹝2,4﹞來分析的話,你會發現像下面的規則:
全音 全音
2 → 3 → #4
大 三 度 
全音 半音
2 → 3 → 4
小 三 度
既然三度有這種現象,那其他音程是否也有呢?沒錯!其他音程也有這樣的現象。我們可以做以下的歸類: 
1‧一、四、五、八度:完全(純)、增、減音程。
2‧二、三、六、七度:大、小、增、減音程。
請大家要注意的是,完全()音程跟大、小音程是用在不同族群身上,也就是說它們的稱呼是不同的,千萬不可混淆,以免貽笑大方。 
它們之間的命名關係為(註1): 
減 <------- 完全(純) --------> 增
減 <-------- 小 <-------- 大 --------> 增
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做下面的定義:
建立在大調音階主音上的各音程為大音程或完全()音程。 
純 大 大 完 純 大 大 完
一 二 三 全 五 六 七 全
度 度 度 四 度 度 度 八
                              度
這一個定義以及音程命名間的半音關係很重要,如果這邊能理解,命名上就不會有太大的困難,舉上面的﹝2,#4﹞、﹝2,4﹞來說,我們該如何去判斷它的音程呢?別擔心!我們可以利用以下的方法: 
1‧要判定﹝2,4﹞,所以將 2 想成主音,以 2 為主音的大調音階為 D 大調,所以我們將 D 大調的音階寫出來:2 3 #4 5 6 7 #1 2 
2‧按照剛剛下的定義,建立在大調音階主音上的各音程為大音程或完全音程,所以我們可以得到﹝2,#4﹞是大三度(註2)。 
3‧﹝2,#4﹞是大三度,而﹝2,4﹞比﹝2,#4﹞之間要少一個半音(即降半音),再依照命名間的關係,大音程降半音為小音程,所以得到﹝2,4﹞為小三度。 
再舉一個例子, C 大調中﹝1,4﹞為完全四度,﹝1,#4﹞又比﹝1,4﹞要高出半音,所以為增四度。 
但是,這樣每判斷一組音程,就要建立一個大調,是不是很麻煩呢?於是發展出了一些規則以供記憶,而這些規則是從觀察音程的全半音關係歸納出來的,跟背書很像,熟了就能自然反射了。至於這些規則,將在往後教學文章說明的。
※註1:<------- 表示降半音,--------> 表示升半音 
※註2:不是完全三度喔!請熟記命名。 
※絕對不會出現「純二度」、「大四度」這種稱呼,要注意不要犯這種錯誤喔!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93會員
    610內容數
    這裡主要是存放一些小說、散文小品及心情日記,也有跟音樂、管樂相關的文章。有興趣的朋友,不妨看看嚕!謝絕所有廣告性的留言與回應。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