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選書|《花街二十七號》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內文節錄自《花街二十七號》
麥田出版提供
這年是一九○七年。葛楚.史坦自費出版的《三個女人的一生》(Three Lives)剛完成校樣,她正專心致力於撰寫《美國人的形成》(The Making of Americans),一本千頁的作品。畢卡索才剛完成她的肖像畫,當時除了畫家和被畫者外無人欣賞,如今卻赫赫有名,而且他剛著手畫那幅奇特、難懂的三個女人的畫;馬諦斯則剛完成了〈生命的喜悅〉(Le Bonheur de Vivre),他的首幅大型畫作,讓他得到野獸或動物園派的稱號。這正是馬克斯.雅各(Max Jacob)所說立體派英雄輩出的年代。我記得不久前聽到畢卡索和葛楚.史坦在談當時發生的種種事情,其中一人說這些事不可能全在那一年發生,另一人說,噢,親愛的,你忘了我們當時還年輕,一年裡做的事可多了呢。
當時發生的事和過去發生而影響到當時的事,可說是多得不得了,但現在我得描述來到巴黎看見的事。
當時在花街(rue de Fleurus)二十七號的住所和現在相同,包含一棟雙層小樓房,有四個小房間,一間廚房和浴室,以及一間毗鄰的大畫室。現在的畫室經由在一九一四年新增的小廊道和樓房連接,但是在那時畫室有獨立的出入口,訪客要不是按樓房的門鈴,就是敲畫室的門,很多人兩種方法都用,但是敲畫室門的占多數。我很榮幸地兩種方法皆可。我受邀參加週六的晚宴,當晚人人都會來,事實上大家的確也都到了。我去吃晚餐。負責煮晚餐的是艾蓮娜。我必須講點艾蓮娜的事。
艾蓮娜已經跟了葛楚.史坦和她哥哥兩年。她是那種值得讚揚的女傭,換句話說,家務雜事樣樣精通,烹飪手藝也好,全心全意為雇主和自身的福祉著想,堅信所有可買到的物品都太過昂貴。噢,可是那很貴啊,是她對任何問題的答案。她絕不浪費,以每日固定八法郎的費用操持家務,甚至想將招待客人的費用包含在內,事關她的自尊,不過當然難以做到,因為她為了這個家的信譽,以及令她的雇主滿意,總是不得不提供每個人充足的食物。她是最優秀的廚師,做的舒芙蕾非常美味。那時泰半的客人或多或少過著拮据的生活,雖然沒人挨餓,因為總是有人伸出援手,但是大多數人的日子並不充裕。大約四年後,他們逐漸成名,布拉克(Georges Braque)嘆口氣笑著說,人生改變真大,我們現在全都擁有能夠做舒芙蕾的廚師了。
艾蓮娜有她自己的看法,比方說,她不喜歡馬諦斯。她說,一個法國人不該隨興地留下來用餐,尤其是在事先詢問僕人晚餐的菜色之後。外國人做這種事情無所謂,但是法國人絕對不行,而馬諦斯就曾經做過這種事。因此當史坦小姐對她說,馬諦斯先生今晚要留下來吃晚餐,她就會說,那麼我今天不煎蛋捲,只煎蛋。雖然兩種作法使用的雞蛋和奶油量一樣,但是煎蛋較為不敬,他自會明白。
艾蓮娜在這個家一直待到一九一三年底。那時她已結婚,生了個小男孩,她丈夫堅持不要她工作。她十分遺憾、不得不離去,後來她常說在家的日子永遠不如在花街的生活那般有趣。很久以後,大約三年前,她回來做了一年,因為她和丈夫陷入困境,兒子又死了。她和從前一樣活潑而且興致勃勃。她說,真是不可思議啊,從前我認識的那些沒沒無聞的人如今經常上報,前幾天夜裡,廣播節目還提到畢卡索先生的名字呢。哎呀,報紙上甚至提到布拉克先生,他以前因為力氣最大,總是負責支撐要掛的大型畫作,好讓管理員敲釘子,而且他們還把瘦小可憐的盧梭先生(Henri Rousseau)的畫放進羅浮宮,想想看,放進羅浮宮呢。盧梭先生以前那麼膽怯,甚至沒有足夠的勇氣敲門。她對見到畢卡索先生和他的妻兒極感興趣,為他煮了她最拿手的好菜,但是她說,他改變得可真大啊,又說,嗯,我想這是很正常的,不過話說回來他的兒子真可愛。我們以為艾蓮娜回來其實是想審視年輕的一代。她確實觀察了一下,但她對他們毫無興趣。她說對他們沒什麼特別的印象,他們聽到這個評語都非常難過,因為全巴黎都知道她的傳奇。一年後情況再度好轉,她丈夫賺得較多了,所以她又留在家裡。但話題還是回到一九○七年吧。
在談及客人之前,我必須先說說我的見聞。如剛才所說,我受邀去吃晚餐。我按了小樓房的門鈴,被帶進小小的門廳,接著進入擺滿成排書籍的小餐廳。唯一空著的地方是門,門上用圖釘掛著幾幅畢卡索和馬諦斯的畫。由於其他客人還沒到,史坦小姐先帶我進畫室。巴黎時常下雨,在雨中穿著晚禮服從小樓房走到畫室門口總是麻煩,但你不該介意這種事,因為主人和大多數客人都不介意。我們進入畫室,畫室門用耶魯鑰匙[1]開啟,是當時那個地區唯一的一把耶魯鑰匙,不過不是為了安全起見,因為那些畫還不值錢,而是基於耶魯鑰匙很小,不像法國鑰匙那麼巨大,能夠收進錢包。畫室裡,有幾件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風格的大型家具倚靠著牆,中央有張文藝復興時期風格的大桌子,桌面上有個漂亮的墨水臺,其中一側擺著排列整齊的筆記本,是法國兒童使用的那種筆記本,封皮畫著地震和探索的圖畫。所有的牆面都掛滿了畫,一直延續到天花板。房間一端有個大的鑄鐵火爐,艾蓮娜進來添柴火,弄得嘎嘎響,房間另一隅有張大桌子,桌上有馬蹄鐵釘、鵝卵石和好幾枝小菸管,我好奇地盯著菸管,但沒有去碰,後來才知道那些是畢卡索和葛楚.史坦經年累月堆積起來的。再回頭說那些畫吧。那些畫非常奇特,因此起初我直覺地先瀏覽其他物品,而不是端詳畫。如今我看著那些當時在畫室裡拍攝的快照喚起記憶。房間內的椅子也全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風格,腿短或習慣跪坐的人坐起來非常不舒服。史坦小姐坐在靠近火爐的美麗高背椅上,閒適地任兩條腿懸空,那是她的習慣,每當訪客來問她問題,她就從椅子上坐起身子,通常以法文回答,一向如此。

[1] 耶魯鑰匙(yale key):創立於十九世紀、有一百五十年歷史的美國知名製鎖公司耶魯(Yale)的產品。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4.6K會員
1.8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繼續唸書還是開始工作?》04|直接進入職場的優勢與風險本文談論直接進入職場的優勢(比如早期收入)和可能遇到的風險(比如職業發展限制)。
Thumbnail
avatar
波士の思考
2024-05-14
#婦女節選書∣七○年代遺漏的台灣圖像――不是頭家的「頭家娘」『在研究台灣中小企業的運作特質中,我們意識到一個相當普遍存在卻又被長久忽略的事實,亦即「頭家娘」參與經濟活動的程度非常顯著;不只是參與率高,甚至大多數也都在實質的經濟活動中,擔任舉足輕重的角色。 許多業主都指出,他們的太太就像工廠中「一隻看不見的手」,而且幾乎無人可以替代她們在企業中所扮演的角色。』
Thumbnail
avatar
暢談文化
2024-03-08
釀選書|循著夢路徑,想起你是誰──荷索小說《半夢半醒的世界》《半夢半醒的世界》保留了小野田故事的梗概,卻是用荷索喜愛的「夢路徑(dreaming-tracks)」方式去逼近、還原那些日子。「夢路徑」是荷索喜歡的 Bruce Chatwin 寫澳洲原住民時講的,那裡的人在歌曲裡透露了真正的移動與橫越,由此寫下屬於人的地圖,而夢亦標示著這些軌跡。
Thumbnail
avatar
黃以曦
2024-01-25
安倍被刺一周年的最佳紀念-回顧他一手打造的日本國家安全保障會議體制-超政經好書選#13紀念安倍離世一周年最好的方式是透過回顧美國日本專家Michael Green 在2022年所出好書《安倍大戰略》一書第六章中所描述日本的國家安全戰略體制如何在歷任首相的努力下一步步脫離保守官僚體系的掣肘,最後終於在安倍第二次回任首相初期便盡全功,成為一個日本政治體系中的重要機構並協助日本應對外來挑戰
Thumbnail
avatar
趙君朔
2023-07-12
【職場讀書人選書】當小說出現 讀者就此得以看見世界—《簾幕【15週年紀念版】》「小說」或許已經是全世界最受歡迎的文學體裁,不論奇幻、推理、武俠甚至是BL,每種類型都擁有自己的一群愛好者。然而,到底什麼是小說?它和一般故事到底有什麼不同?又是在什麼契機下,讓「小說」這樣的文體誕生?針對這些問題,著名小說家米蘭・昆德拉以自己的見解,在《簾幕》中提供了解答。
Thumbnail
avatar
職場讀書人
2021-11-19
念書不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未來的選擇 安藤忠雄是日本當代最傑出的建築師,多年前他曾經到臺灣演講,以日文講專業的題目,聽講的人不是建築師就是藝術工作者等高度專業人士。猜得出他在什麼場地演講嗎? 答案是——小巨蛋體育場。幾萬人擠著聽他的演講,好像熱門搖滾巨星開演唱會一般,可見得他在國際上是如何的受人尊敬。 安藤忠雄這輩子的最高學歷,恐怕也會
Thumbnail
avatar
李偉文
2021-03-13
釀選書+|《浪漫喜劇寫作大師班》:詳盡破解知易行難的浪漫喜劇在好萊塢電影業擔任劇本顧問與故事分析師、同時也是 UCLA 作家進修課程講師的比利・默尼特,二十年前寫了《浪漫喜劇寫作大師班》,透過詳盡剖析,讓讀者抓住寫好浪漫喜劇劇本的關鍵所在,成為浪漫喜劇權威寫作指南。如今推出 20 周年增訂紀念版,將 21 世紀的許多變化加進書中
Thumbnail
avatar
Lizzy
2020-12-06
釀選劇|《The King:永遠的君主》:李敏鎬唯美奇幻紅利盡出,後半段是燒腦遊戲硬仗?鄭太乙是個愛情從天上掉下來還狂翻白眼的女主角,面對男生要求「不要把頭髮綁起來」時還依然故我地帥氣與自在,這其實就是女性觀眾喜歡看愛情劇為少女心充電,但在真實世界中還是不忘追求精神自由的双重渴望、同時滿足。真實世界裡這些夢想或許都還無法實現,但沒關係,幸好我們還有韓劇。
Thumbnail
avatar
雀雀
2020-05-16
釀選書+|《歡迎光臨火星》:湯姆・漢克斯的創作宇宙無論獻聲或演出,我們身為看著湯姆・漢克斯電影長大的一代,一部部作品見證他的人生軌跡,年輕時有些愣頭愣腦又大智若愚,有些溫吞憨厚又不慍不火,近期詮釋的角色則無處不散發沉穩睿智、深謀遠慮的洗鍊之感。然而,從未想過有一天可以讀到出自他親手的小說,那些由虛構故事撐開的真實生命容器,成就一個似夢似真的宇宙⋯⋯
Thumbnail
avatar
Kristin
2019-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