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局《中史課綱修訂諮詢》的八宗罪 (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8 分鐘

中一級

歷史時期:史前至夏商周

學習重點:華夏的起源與早期國家的形成 建議課節:10節


課題預期學習內容**謬誤舉隅


1. 華夏民族與早期國家的起源(最多3節)



 華夏多元文化的起源(如仰韶、良渚文化)及華夏民族的演進歷程。


 夏、商、周三代的興替概況。





夏,商,周三代為儒家所視之『聖人』時代。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為賢君能臣之典範,亦是中國文化中君臣倫理之本源及重點,可謂必讀。讀史離不開文化,三節課無法能令中一學生明白此複雜概念。


2. 西周的封建(最多3節)



 封建制度的內容、作用(如鞏固統治)及其與春秋戰國局面形成的關係。



3. 春秋戰國時期的變局(最多4節)



 春秋戰國時期戰爭的特徵(如長平之戰的規模/兵器/戰術)、厲行變法(如商鞅變法)與百家爭鳴。


延伸部分*

人物個案研習:了解該人物的重要事蹟及與其時代的關係

建議人物:孔子/勾踐/蘇秦/荊軻


春秋與戰國竟不分開教授。內容也只是管中窺豹:戰爭、政治、文化三方面各取一葉;其餘課題如春秋五霸、戰國七雄之稱霸、禮制之僭越、周王室勢力之陵夷、其他改革如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等大課題竟湮沒史海中。



中一級

歷史時期:秦漢

學習重點:統一國家的建立與中外文化交流 建議課節:14節


課題預期學習內容謬誤舉隅


1. 秦朝的統一及其統治(最多5節)



 秦朝的統一及其統治措施(中央集權、統一文字、焚書坑儒、厲行法治、統一貨幣及度量衡、修建長城、開發嶺南)與影響(政治、經濟、文化、版圖-香港自此成為中國版圖的一部分)。


 秦朝滅亡的原因與其後的楚漢相爭。



史實有誤,當日秦始皇在南方遇到百越的強烈抵抗,後來派趙佗領兵五十萬才勉強鎮壓得住。秦始皇死後內戰不斷,趙佗沒有起兵助秦,秦滅後反而稱帝,更曾一度與漢朝的藩屬開戰。張冠李戴,以差不多先生精神地判斷香港自秦後便成為「中國」版圖的一部分,不能接受。



2. 西漢建立與漢武帝的文治武功(最多4節)



 西漢的建立與漢武帝的文治(獨尊儒術、士人政府)武功對西漢國力發展的影響。



只談漢武盛世,不談漢初郡國並行、黃老無爲及隨後文景之治?


3. 昭宣以後政治與社會的發展(最多5節)



 昭宣以後戚宦政治的出現與漢朝的瓦解。


 兩漢通西域與中外文化交流。

延伸部分*:

東漢的文化發展:宗教傳播(佛教的傳入與道教的形成)/科技發明(造紙術與天文儀器的發明)


東漢歷史可謂銷聲匿跡,被代之以「通西域與中外文化交流」,淡化了東漢在華夏史上的重要地位,原因如下:

· 書院風尚源於東漢,預示了後來多次出現的黨爭

· 東漢末年亂局,承接後來的三國鼎立

· 現時乙部課程之「中外文化交流」(包括明朝部分鄭和下西洋)調到甲部,為「一帶一路」造勢宣傳,有違治史應有之客觀求真態度


中一級

歷史時期:三國兩晉南北朝

學習重點:國家的分裂與南北方的發展 建議課節:10節


課題預期學習內容謬誤舉隅


1. 魏晉南北朝的分裂與政權的更替(最多4節)



 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兩晉南北朝政權的更替概況。



蔣夢麟先生嘗道中國社會以家族為單位,扣連而成一社會。門第之爭至晉尤烈,對社會結構影響殊深。


2. 北方政局與江南地區的開發(最多4節)



 北方的政局(胡人內徙、五胡亂華)、孝文帝遷都及其推行的漢化措施(文化及風俗)與影響(如民族融和)。


 人口南遷對江南地區經濟發展的貢獻。



五胡亂華只談政局,不談文化;但此事乃中原與胡人文化的一次大融合,不應以政局混亂輕輕帶過。

再者,北朝政治又只限於漢化,但亦有北齊之鮮卑化,可見「中原漢文化」與其他文化的互動,並不限於輸出及漢化外族,亦包含從外族輸入文化及秩序,可見「主旋律」的史觀經不起考證,亦有偏頗地忽略其他文化之嫌。


3. 魏晉南北朝的文化發展(最多2節)



 魏晉南北朝的文化發展:(以下主題,二選一)

i 武備的改進(南方水軍與北方騎兵)

ii 石窟藝術(如壁畫/雕像)與中外文化交流



「文化發展」亦是視野狹隘,竟忽略魏晉思想之大關節。魏晉之間,本於《老》、《莊》、《周易》三玄之清淡、竹林七賢、《世說新語》等大節目竟隱形。再者,所謂「南朝四百六十寺」,南朝佛教盛行,梁武帝以三次出家聞名,又竟不談;相反,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之滅佛與南朝情況相映成趣。但佛道於此課綱皆成虛空。





中一級

歷史時期:隋唐

學習重點:國家的發展與開放的社會 建議課節:16節


課題預期學習內容謬誤舉隅


1. 隋朝的統一與開皇之治(最多3節)



 隋朝的統一、開皇之治的措施(整理戶籍及授田、置倉窖)對國家發展的作用與影響。



隋朝一部亦見偏頗,大概「隱惡揚善」。只談良善而不談秕稗之政事;只談廣建倉窖,不談倉滿穀爛卻不開倉賑災。再者,隋煬帝三徵高麗、三巡江都,好大喜功,勞民傷財,最後導致民變四起。上述種種統統不談。

如此述史之弊病之首要在於偏頗;其次在於學生不能明白歷史發展之邏輯:不談民變亡隋,怎知李淵、李世民之立唐?


2. 隋代大運河的開通與作用(最多2節)



 隋代大運河的開通及對促進南北交流與統一的作用。



3. 唐的建國與盛世 (最多6節)



 唐的建國、貞觀之治的治績(確立三省制與科舉制、用人唯才和擴展版圖)與影響。


延伸部分*:

唐代盛世:武后施政的特色/開元之治的治績與影響

 唐代開放的社會:(以下主題,三選一)

i 婦女的生活面貌(如服飾打扮、社交娛樂、婚姻)與地位;

ii 玄奘西行與中印文化交流;

iii 與周邊國家、民族(如日本、朝鮮、吐蕃)的關係。



4. 安史之亂與唐的衰亡(最多4節)



 安史之亂的始末、唐中葉後的政治特色(如藩鎮、宦禍、黨爭、民變)與唐的衰亡。



5. 隋唐時期的香港(最多1節)



 屯門作為南方海路交通重鎮的地位。


中二級

歷史時期:宋元

學習重點:繁榮富庶的國家與橫跨歐亞大帝國的經營 建議課節:15節


課題預期學習內容謬誤舉隅


1. 五代的興替與宋的統一(最多2節)



 五代十國政權的特色與宋初國策(強榦弱枝、重文輕武)的制定。



香港採珠業一早始於南漢國;課綱忽略此段港史,有淡化十國之嫌。


2. 兩宋政治及經濟的發展(最多7節)



 宋代的文人政治、改革(如王安石變法)與黨爭(如新舊黨爭)。


 北宋的商業(貨幣經濟)與城市(汴京)發展;宋室南遷後南方經濟與海外貿易(如茶葉/絲綢/瓷器)。


延伸部分*:

邊疆民族政權(如遼、夏、金、蒙古)與宋室和戰的概況、並與兩宋滅亡的關係。




3. 蒙元的統治(最多4節)



 蒙古帝國的拓展及元朝的建立。


延伸部分*:

重要發明西傳及其對世界文明發展的貢獻。

 元朝對不同族群(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及南人)的統治政策及影響。



只見其興而不見其衰。四大汗國之內各有內鬥,之間亦轇轕齟齬互有鬥爭,但課綱並無陳述。

如此述史之弊病又與隋部之病一同。

另外,文化方面,蒙元之時,景教、回教流行;民間雜劇興起;課綱怎不提起這些文化?但在漢朝卻濃墨重彩談絲路文化,用心令人懷疑。


4. 宋元時期的香港(最多2節)



 宋末皇室與中原人士的南來;香港經濟發展的概況(如製鹽業、採珠業)。



宋室南下香港,乃建立行朝,或曰流亡政府,「南來」一詞乃淡化宋室與香港之關係,不符史實。

宋室南下與香港之關係竟以不超過兩課節略談,香港學生遊經宋皇臺卻不知其所以然。

香港採珠業早於五代十國時期已發展,編排在宋末講授略嫌不妥。

中二級

歷史時期:明

學習重點:君主專制國家的建立與國勢的張弛 建議課節:10節


課題預期學習內容謬誤舉隅


1. 明代的君主集權政治(最多4節)



 元末動亂與明太祖建國。


 明初廢相的原因、君主集權措施(特務政治、折辱大臣)與影響(如宦禍)。


成祖「清君側、靖國難」及奪位稱帝之事,課綱避而不談。




2. 明代國勢的張弛(最多6節)



 鄭和下西洋的概況與影響(如貿易發展)。

 明代的國防建設與都城建築:(以下主題,二選一)

i 國防建設(明長城)

ii 都城建築(北京城)

 晚明政局與明朝滅亡。


於明末清初一部,「東林士人、黨爭」在課綱中只佔微小席位。中國書院制度,太學生清議之風,乃至士人論政,抨擊流弊,皆為監察政府傳統,不可從略。

此外,明代身為漢人政權最後一個帝國政體,國祚二百多年,歷史極為龐雜,所有漢人帝國(秦漢、唐宋)所經歷過的所有問題(戚宦之爭、士人黨爭等),均在明代一同爆發,而課程編排只得10節,於理不合。

中二級

歷史時期:清

學習重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與外力的衝擊 建議課節:25節


課題預期學習內容謬誤舉隅


1. 滿清入關與清初政局(最多6節)



 滿清的統一。


 對漢、蒙、藏、回、西南等民族及地區所實施的政策及成效。


 清代的中衰(如吏治敗壞、社會不穩)。





2. 外力衝擊與內憂(最多11節)



 西力東漸與兩次鴉片戰爭及其影響。


 太平天國運動對清政府管治的影響。


 甲午戰爭的背景、《馬關條約》對中國政治、外交及經濟的影響。


 八國聯軍之役的背景、《辛丑條約》對中國政局發展的影響。



「八國聯軍之役」的前因後果在此不彰。所謂「八國聯軍之役」乃因為義和團到處燒殺搶掠、殺西洋傳教士的「庚子拳亂」而起。單談八國聯軍而避談庚子拳亂,史觀有明顯問題。


3. 清廷的圖強(最多5節)



 洋務運動、戊戌維新及清末新政推行的目標、重要措施與成效。



4. 明清時期的香港(最多3節)



 廣東的海防;清初遷界對香港地區發展的影響。


 英人割佔香港島、九龍半島及租借新界的歷程。



「割佔」的用詞有所不妥,過去使用「割讓」一詞,表示香港乃經清廷與中英帝國正式簽訂條約而開埠,而「佔」字則意味著英人開埠屬於非法佔領,不符史實。

中三級

歷史時期:中華民國

學習重點:現代化國家的建立及面對的困難 建議課節:27節

課題預期學習內容謬誤舉隅


1. 辛亥革命與民初政局(最多11節)



 晚清革命運動的發展及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結束帝制,開創共和)。


 軍閥割據的概況及其特點。

 北洋政府的外交挫折與五四運動(五四運動的經過與結果)。


 民國時期的社會文化發展(白話文的應用/女權興起/消閒娛樂)。


只談「革命」不談「保皇」?只談起孫文之革命功績而忽略康梁對於憲政之提倡;如此揀擇史料,居心何在?(暗暗配合中共對「革命先行者」孫中山之推崇之主旋律?)


2. 國共合作與分裂(最多4節)



 國共兩黨於1924至1937年由合作到分裂(聯俄容共、清黨、圍剿與長征)到再合作(西安事變)的歷程,兩黨關係轉變的原因及對當時國家發展的影響。


3. 日本侵華與抗日戰爭(最多5節)



 日本侵略中國的背景、抗日戰爭的經過與結果。



前面多處都提及香港史而又有「詳近略遠」之原則,爲何忽略在港英聯邦軍隊(如上千名長眠香港的加拿大軍人)之抗日英勇事蹟?


4. 國共內戰(最多2節)



 國共兩黨的再次分裂(衝突與和談失敗)、內戰的概況及結果(國民黨遷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5. 清末至民國時期的香港(最多5節)



 香港在二十世紀初與內地的關係(如革命運動、省港大罷工)。


 香港的淪陷及抗日活動。


中三級

歷史時期:中華人民共和國

學習重點:共和國的成立與發展 建議課節:23節

課題預期學習內容謬誤舉隅


1. 建國至1978年間的內政與外交(最多11節)



 1950至1953年間的政治運動;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實施;社會主義建設的推行及影響。









 「文化大革命」的成因、經過及影響。




 1950至70年代中國外交政策 的演變。



三反,五反,鎮反和肅反,以上政治運動衝擊中國社會尤烈,徹底毀壞民國社會體制。肅反運動將文化界破壞得不成體統,隨後之五七反右幾乎將中國學術界根基毀盡,多位文壇明儒鋃鐺入獄,民主派人士如表老亦被清掃殆盡,乃近代讀書人之悲劇,何以隻字不提?三面紅旗,浮誇風之惡劣,超英趕美之愚昧,餓死千萬人民,此番歷史教訓,又何以不提?

1960年代藏漢公路通車,運入一批批解放軍,強佔西藏,到了文革時期更批鬥喇嘛,燒毀寺廟,由一千二百多間,燒到不剩三百。此與課綱中清代對藏政策有同等歷史意義,皆為如何侵略小數民族,強行將之納入『中國』之中。課綱又是一字不提。何以厚此薄彼,提清的對藏政策,而不提共和國的?是因為毛澤東做得不夠康乾好?






2. 改革開放政策(最多8節)



 改革開放政策的目標、重要措施(農工商業改革、成立經濟特區)、成效及其面對的困難。


 改革開放後中國在國際上的角色及地位。


延伸部分*:

比較改革開放前後人民生活的轉變(衣/食/住/行)。


六四天安門事件以後國際社會制裁中國,應列入其中。


3. 共和國時期的香港(最多4節)



 建國以來香港與內地的關係。


 中國與英國就香港前途問題進行談判的歷程;《基本法》的制定;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成立及其概況。



四九年後台灣局勢隻字不提,現時教科書姑且有教民進黨第一次執政,民國實現政黨輪替,乃「中國」史上首次,為民主之真正實現。

若新中史需站穩「一個中國」的所謂「政治正確」的立場,則台灣的章節不容忽視。

四、評審偏頗、利益輸送

最後,新中史課綱的考核方式及評審機制,在諮詢文件中並無表明,觀乎特區政府當今處事方針,恐防成為利益集團的分贓工具。中國內地的言論自由狀況在十九大召開以後急劇惡化,種種限制言論的措施紛紛出台,最近更有內地高層官員揚言香港早已是「紅色中國」一部分,然而內地歷史教育與香港並不相同,內地學術討論亦禁區處處,若本港師生因不同原因誤觸地雷,港府會否站在捍衛「兩制」的立場捍衛香港師生應有的言論自由,實在令人懷疑。再者,新中史課程既然矢言培育學生的家國意識,學生必須參加內地交流團,或出席各種研討會,然則何種團體得以承辦相關活動,當中又有否利益輸送,同樣令人成疑。貴局應公開承辦相關活動的指引,以及相關團體的數據,以釋公眾疑慮。

結語

總而言之,新中史課綱充斥各種問題,其中最大的問題在於「課程宗旨」、「課程目標」中,以培養學生的「歸屬感」為依歸的教學原則。觀乎教育局先前推行國民教育的往績,公眾有理由懷疑教育局此次推出新中史課綱,乃服膺於中央政府或所謂愛國陣營的意識型態,不惜犧牲歷史科應有的理性求真態度,透過中史科作為幌子,變相再次推行國民教育。

承接上文對各級中史科內容的批駁,可歸納出新中史課綱有數項問題:

其一,新中史課綱的課程宗旨及學習目標自相矛盾,一方面聲稱培養學生以「求真持平」的態度建立「研習歷史的能力」,但另一方面又需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或曰「對社會、民族及國家」的「責任感」、「歸屬感」,後者乃訴諸情感而非理性,有悖治史應有的理性態度;

其二,新中史課綱的課程安排失當,因其以疑似「誣古媚今」的指導思想編撰課程,無異於加倍壓縮上課時間,加上中國歷史科師資原有問題尚未解決,令教育界無所適從;此外,為符合此原則,課綱不惜刪節重要史實,違背中史科應有的「古今並重」原則,未能為學生奠下應有的歷史知識基礎,一旦實施,非但模糊學生的歷史觀,更會使其學業壓力百上加斤;此外課程密度甚高、甚為壓縮,大大抑壓了學生思考及討論的空間;

其三,新中史課綱的課程史觀有誤、學理不通,課綱先假設有單一的「華夏/中華民族」的存在,無視華夏世界多元混雜的本質,又把夏商周時代的群居部落、秦漢唐宋明之統一皇朝、民國及中共之共和國等風馬牛不相及的政體視作等量齊觀,以「國家」一字含糊其詞、統攝其下,無疑是偷換概念,把層層紋路、枝節繁雜的朝代興替歷史變成線性、單向、扁平化的「國家」發展過程,正是扼殺學生「研習歷史的能力」之原兇。將如此扭曲的歷史觀、世界觀灌輸給學子,對學生極為有害;

其四,為了符合上述的扁平化、單向、線性的史觀,以及培養學生的對「國家」的「歸屬感」,新中史課綱不惜任意剪裁史料,對大一統皇朝及外擴等具「強國夢」、「一帶一路」意味的史料則加以渲染,對春秋戰國、五代十國、三國鼎立等群雄並立的史料則予以淡化;至於漢、宋、明等漢人政權,則忽略東漢、南宋、明末三大重要歷史時期,當中東漢的歷史最為龐雜、歷史地位極其重要,而明末則是中國歷史上各種問題一同爆發的時期,課綱亦避而不談。課綱因服膺政治需要而剪裁史料,有悖其課程目標所言「求真持平」的原則;除學理不通外,課綱所採史料亦有不少謬誤,不贅。

總而言之,新中史課綱漏洞處處、立場偏頗,諮詢亦倉卒了事、黑箱作業,在現今政治風氣之下,難免令市民大感疑慮。政府應立即撤回新中史課程,重新舉辦公聽會,讓公眾人士參與討論,以保障教育界及學生權益。再引一次司馬遷於《太史公自序》所言作結,「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之傳統史學精神,對香港新中史之建立,似乎還有其現實意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香港新中史學社的沙龍
8會員
132內容數
2020/02/03
香港新中史學社 #2020年1月29日 今天年初五開年大吉, 筆者僅祝各位 武運昌隆, 革命成功,香港重光。 新年伊始, 坊間有很多命理師傅用各種玄學對來年作出預測, 筆者對此道只是略通一二, 不敢在此獻丑。 筆者僅想指出根據宋代邵雍所推算的> 今年的值年卦是 有火入於地,暗無天日,君子被創之象,
Thumbnail
2020/02/03
香港新中史學社 #2020年1月29日 今天年初五開年大吉, 筆者僅祝各位 武運昌隆, 革命成功,香港重光。 新年伊始, 坊間有很多命理師傅用各種玄學對來年作出預測, 筆者對此道只是略通一二, 不敢在此獻丑。 筆者僅想指出根據宋代邵雍所推算的> 今年的值年卦是 有火入於地,暗無天日,君子被創之象,
Thumbnail
2020/01/20
香港新中史學社 #2020年1月16日 經過近兩年垂死掙扎,還差幾天才踏入庚子年, 中共政權便忍耐不住派 “副主席” 劉鶴滾到美國大叩其頭簽訂> 的第一階段了。條約簽署後白宮立刻在網上發佈了全篇內文, 這是PDF檔連結, 大家趕快下載細看: https://ustr.gov/…/Economic_A
Thumbnail
2020/01/20
香港新中史學社 #2020年1月16日 經過近兩年垂死掙扎,還差幾天才踏入庚子年, 中共政權便忍耐不住派 “副主席” 劉鶴滾到美國大叩其頭簽訂> 的第一階段了。條約簽署後白宮立刻在網上發佈了全篇內文, 這是PDF檔連結, 大家趕快下載細看: https://ustr.gov/…/Economic_A
Thumbnail
2020/01/15
香港新中史學社 #2020年1月10日 自美國通過 及本地區議會選舉泛民各派大勝後, 港共政權脅於列強圍攻,內外交困之局, 已是深自謙抑。 最近兩月除放縱小數綠衣暴徒肆虐外, 已不敢隨處撒尿式亂放「催淚彈」, 香港市面稍為平靜。 然則為何筆者還要於此時寫完本系列文章的最後一篇呢? 墨子《非攻下》 曰
Thumbnail
2020/01/15
香港新中史學社 #2020年1月10日 自美國通過 及本地區議會選舉泛民各派大勝後, 港共政權脅於列強圍攻,內外交困之局, 已是深自謙抑。 最近兩月除放縱小數綠衣暴徒肆虐外, 已不敢隨處撒尿式亂放「催淚彈」, 香港市面稍為平靜。 然則為何筆者還要於此時寫完本系列文章的最後一篇呢? 墨子《非攻下》 曰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歷史究竟是什麼?為什麼我們需要讀歷史?歷史人物,為我們人生轉折提供了哪些啟示?這些問題背後,是歷史所教導的生活智慧與人生價值。讓我們一同探索,歷史不僅僅是過去的記憶,更可以認識自己、觀察時代脈動。
Thumbnail
歷史究竟是什麼?為什麼我們需要讀歷史?歷史人物,為我們人生轉折提供了哪些啟示?這些問題背後,是歷史所教導的生活智慧與人生價值。讓我們一同探索,歷史不僅僅是過去的記憶,更可以認識自己、觀察時代脈動。
Thumbnail
在春秋戰國時代,諸侯國林立的環境下,造就誕生出諸子百家的環境,也為後世中國文人所景仰,此一後事風氣象其實也代表著誕生出諸子百家的環境在往後的華夏大地已不復存在,究竟是什麼因素所導致的,我們從戰國時代開始談起。 戰國時期 戰國時期(前475年/前403年—前221年),亦稱戰國時代,簡稱戰國,是中
Thumbnail
在春秋戰國時代,諸侯國林立的環境下,造就誕生出諸子百家的環境,也為後世中國文人所景仰,此一後事風氣象其實也代表著誕生出諸子百家的環境在往後的華夏大地已不復存在,究竟是什麼因素所導致的,我們從戰國時代開始談起。 戰國時期 戰國時期(前475年/前403年—前221年),亦稱戰國時代,簡稱戰國,是中
Thumbnail
讀了兩本跟世界史有關的書,但總覺得要把他們的內容整理出來才會記得比較久,於是就開始做了這些筆記。
Thumbnail
讀了兩本跟世界史有關的書,但總覺得要把他們的內容整理出來才會記得比較久,於是就開始做了這些筆記。
Thumbnail
歷史來到了秦末的天下大亂,以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綻放程度在這短短幾年間迸發出了濃到化不來的絢爛美感。 這幾年中,天下由一統到分崩,再又迅速一統,一個個傳世的人物紛紛登上歷史舞臺。 以少勝多,以弱克強,將不可能變可能,壯烈,狡猾,機智,扼腕嘆息,東山再起,兵敗自刎等等中國歷史中所有你能想象到的橋段,都將
Thumbnail
歷史來到了秦末的天下大亂,以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綻放程度在這短短幾年間迸發出了濃到化不來的絢爛美感。 這幾年中,天下由一統到分崩,再又迅速一統,一個個傳世的人物紛紛登上歷史舞臺。 以少勝多,以弱克強,將不可能變可能,壯烈,狡猾,機智,扼腕嘆息,東山再起,兵敗自刎等等中國歷史中所有你能想象到的橋段,都將
Thumbnail
天上烏飛兔走,人間古往今來。 沈吟屈指數英才,多少是非成敗。 富貴歌樓舞榭,淒涼廢冢荒臺。 萬般回首化塵埃,只有青山不改。 — — 總說西江月 兩千多年的歲月,以一個故事開場吧。 話說當年周文王見到姜子牙後驚為天人,死活非要請他出山,姜子牙譜比較大,非要文王拉車才肯走。 文王拉了姜子牙八百零八步後一
Thumbnail
天上烏飛兔走,人間古往今來。 沈吟屈指數英才,多少是非成敗。 富貴歌樓舞榭,淒涼廢冢荒臺。 萬般回首化塵埃,只有青山不改。 — — 總說西江月 兩千多年的歲月,以一個故事開場吧。 話說當年周文王見到姜子牙後驚為天人,死活非要請他出山,姜子牙譜比較大,非要文王拉車才肯走。 文王拉了姜子牙八百零八步後一
Thumbnail
秦漢魏晉南北朝。 秦漢三國晉。 東漢末年,有一個三國時代。因晉承魏統,一統天下,故又稱魏晉,不說三國。 而南北朝末年,同樣勢分三國。 隋承周統,一統天下。 所以,南北三國的史書,只有《周書》是以正史規格寫成。 另外兩國就跟「國志」差不多。 差別在哪呢?
Thumbnail
秦漢魏晉南北朝。 秦漢三國晉。 東漢末年,有一個三國時代。因晉承魏統,一統天下,故又稱魏晉,不說三國。 而南北朝末年,同樣勢分三國。 隋承周統,一統天下。 所以,南北三國的史書,只有《周書》是以正史規格寫成。 另外兩國就跟「國志」差不多。 差別在哪呢?
Thumbnail
說明這個專題實際上想講什麼、做什麼。春秋戰國時代是一個對智者有深刻吸引力的時代,很多重要的思想都是從這裡發源的,甚至很多成果,至今仍無人可以超越(如孫子兵法)。介紹這個時代的人物、家族、背景、科技、思想、歷史,就是這個專題的主要內容。
Thumbnail
說明這個專題實際上想講什麼、做什麼。春秋戰國時代是一個對智者有深刻吸引力的時代,很多重要的思想都是從這裡發源的,甚至很多成果,至今仍無人可以超越(如孫子兵法)。介紹這個時代的人物、家族、背景、科技、思想、歷史,就是這個專題的主要內容。
Thumbnail
中國正式歷史紀錄係從所謂史前時代開始,經所謂三皇五帝傳說時代、夏商周、秦始皇帝、西漢、東漢、唐朝、元朝、明朝、清朝,至民國時代等。本篇即以此歷史紀錄為基點來說明中國歷史信仰變化及曾經與上帝的相遇與相離之經過與重要事件...。
Thumbnail
中國正式歷史紀錄係從所謂史前時代開始,經所謂三皇五帝傳說時代、夏商周、秦始皇帝、西漢、東漢、唐朝、元朝、明朝、清朝,至民國時代等。本篇即以此歷史紀錄為基點來說明中國歷史信仰變化及曾經與上帝的相遇與相離之經過與重要事件...。
Thumbnail
(一) 商朝的首都是殷,殷即今河南省安陽縣小屯村,黃河中下游一帶,土地肥沃,適宜耕作,故商朝的經濟實力是很強的。商朝後來為周朝所滅,周朝起於渭水流域,因勢力在西北,故以鎬京為首都,鎬京即今西安市長安區斗門街道以北,灃河東岸。 商朝雖滅,但其殘餘力量仍盤踞中原地區,這也是周朝不敢在東邊建都一原因。三監
Thumbnail
(一) 商朝的首都是殷,殷即今河南省安陽縣小屯村,黃河中下游一帶,土地肥沃,適宜耕作,故商朝的經濟實力是很強的。商朝後來為周朝所滅,周朝起於渭水流域,因勢力在西北,故以鎬京為首都,鎬京即今西安市長安區斗門街道以北,灃河東岸。 商朝雖滅,但其殘餘力量仍盤踞中原地區,這也是周朝不敢在東邊建都一原因。三監
Thumbnail
中一級 歷史時期:史前至夏商周 學習重點:華夏的起源與早期國家的形成 建議課節:10節   課題預期學習內容**謬誤舉隅 1. 華夏民族與早期國家的起源(最多3節)    華夏多元文化的起源(如
Thumbnail
中一級 歷史時期:史前至夏商周 學習重點:華夏的起源與早期國家的形成 建議課節:10節   課題預期學習內容**謬誤舉隅 1. 華夏民族與早期國家的起源(最多3節)    華夏多元文化的起源(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