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三國篇-異域第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秦漢魏晉南北朝。

秦漢三國晉。

東漢末年,有一個三國時代。因晉承魏統,一統天下,故又稱魏晉,不說三國。

而南北朝末年,同樣勢分三國。

隋承周統,一統天下。

所以,南北三國的史書,只有《周書》是以正史規格寫成。

另外兩國就跟「國志」差不多。

差別在哪呢?

國非正統,制度免記。既非正朔,國際關係同樣省略。

《三國志》只有魏書備異族傳。

《周書》,也做有《異域傳》。

這些亞細亞的孤兒(誤),在新的時代轉捩點上,也有些跟過去不同的記錄。

不再只是往前抄書,而是真正記錄著新一代的國際關係。

不再是南蠻東夷北狄西戎,而是以西域為底,擴展到四周。

宣告著新的統一王朝即將到來。


《異域傳》第一個登場的,就是高句麗。

以前花很多篇幅在寫高句麗建國的愛恨情仇,這次輕輕帶過。

《異域傳》把重點放在高句麗的城防,兵器,地方統治,官制,刑法。還有服飾與民情,包含信仰。

這些,是為了打仗而準備的資料。

高句麗以平壤為首都,別都漢城。

地方上最大的官,叫做大對盧。但大對盧並不是高句麗王所分派的官。

「其大對盧,則以彊弱相陵,奪而自為之,不由王之署置也。」

但大對盧底下有十二等官,就沒有特別這樣註明。也就是說,很可能高句麗當時的地方制度,跟漢朝的郡國制很像。

地方單位的部分官員,由朝廷指派來達成中央的控管。但大地主就是大地主,朝廷不管的。

意思是,高句麗也正盛行世族地方政治。

世族地方政治,某方面來說是很原始的,早期部落生活不過如此。但隨著人口增加,資源爭奪,往聯盟甚至集權制前進,也是正常的人類文明里程。

為什麼在四到六世紀,高句麗跟中國一樣走上了「回頭路」?

我會傾向是「新世代的資源爭奪戰」所導致。

也就是國際貿易經濟的發達,讓地方重奪優勢,不再只有接受中央政府分派一條交換資源的通路。

高句麗的中國化程度非常高。服裝我是有看沒有懂啦,不過他們讀的書,五經三史三國志,兵器甲弩弓箭戟捎矛鋋,賦稅以布及粟為主……

這些都是跟中國地區文明接近的象徵。

可是高句麗沒有禮法,說話直接不加修飾。人跟人的相處也沒有分別,同川而浴,共室而寢。喜歡打砲,也有遊女這種,嗯,算職業吧。

把女兒送到別人家,有收錢的叫做賣,沒收錢的叫做嫁。

這大概是純觀察的誤區吧。

由於中國佛教的輸入,境內有大量的「敬信佛法」,也有道教。但平民淫祀仍然很多。

最大的神廟有兩所,一個拜夫餘神,是女性的樣貌。

另一個拜夫餘神之子,官方甚至還駐兵派官。

這是什麼?這就跟中國的五帝廟差不多。

或者說「神王系統」。

神王系統持續存在,證明了高句麗王也是有限度的在「利用」佛教擴張勢力。

佛教傳入中國五百年來,就是財富的象徵,西域商賈的轉運站,地方富人的賽馬場。

五胡亂華以降,能控制佛教,政府就能完成中央集權。是以一直到唐朝,一共出現三次「我需錢打仗」的「武」字輩皇帝,進行了對佛教的打擊。

史稱「三武滅佛」。

那當然也有和緩手段來取得成功的武帝,比如梁武帝蕭衍。

三武滅佛,梁武興佛,背後敘述著的是佛教在中國政經界的影響力。

高句麗則是絲路與海上貿易的終點,享有南北兩朝的餘澤。從他們對宗教的態度,也能窺知一二。

而朝鮮半島上,不只有高句麗一國。南側也有百濟跟新羅。

百濟國也是由夫餘人所建,但這塊土地上,早在中國秦朝時,就充滿了神州大陸的移民。

秦始皇一統天下時,就有很多韓國人逃到了朝鮮半島,建立許多以韓為名的部落。後來是夫餘王子一路南逃,與十個大臣一同建立「十濟」。繼而開始蠶食鯨吞諸韓聯盟,成為「百濟」。

取其「過百部落,同舟共濟」之意。

所以百濟的文化紛呈,漢學也很興盛。但武裝能力就較高句麗低下。

值得注意的是,百濟跟兩晉一樣,愛好墳史(從墳墓出土的書籍),而且只拜佛不信道。

再說得清楚一點,百濟奉南朝劉宋為正朔,採用相同的曆法。他們也沒有自己的神王系統,而是跟中國人一樣祭五帝上天。

百濟的官位品秩很清楚分明,分工細緻,都看得出來受漢學影響很深。但最最可愛的地方,要跟上面「不信道教,沒有道士」連在一起看。

百濟的兵制,像極了太平道。

張角的太平道,核心其實不是道教,而是由擅長陰陽天文學說的儒者所發展出來的太平清領道。

東漢靈帝之後,一直到曹丕稱帝間,百濟主要是「肖古王」在位。

百濟跟新羅比較常打架,高句麗都是往北或往西擴張的。

肖古王剛上位時,派人去打了新羅兩下,抓了一千人,就還滿平常的小打小鬧。結果新羅出動大軍還擊,肖古王只好投降。

一直到肖古王二十四年,也就是董卓改立漢獻帝那年,百濟都是處於下風。但等到隔年,百濟就開始反擊了。

百濟越來越厲害,在官渡之戰同時更主動入侵新羅,即使新羅大舉反攻,也沒有什麼大敗記錄了。

不知道是不是黃巾賊幫了百濟?

很可惜的是,新羅就不在《異域傳》中。


鏡頭一轉,《周書》帶我們來到蠻地。

先想十秒鐘,上古中國所謂蠻,指得是哪邊的居民?

南蠻嘛,長江以南?五嶺以南?

我們可能常常都會忘記,殷商是一個小不隆咚的國家。

其實答案是黃河以南。

那當然黃河南岸基本還是他們的活動範圍,所以實際上指得就是春秋時代大家都很熟的。

楚蠻。

楚蠻是罵人的話,並不是說整個楚國都是蠻人。楚所包含的疆域甚廣,其中荊襄淮泗,當時都有野蠻人的居所。

即使到了三國時代,我們也知道有武陵蠻王沙摩柯。

比較少人注意的是,赤壁戰前後,曹操派張遼夏侯淵等人討伐汝南袁術留下的叛軍。

「陳蘭、梅成以氐六縣叛。」

那裡還有以「氐」為名的縣呢。

「蠻者,盤瓠之後。族類番衍,散處江、淮之間,汝、豫之郡。憑險作梗,世為寇亂。」

這是一個看中國史應該要有,但總是忽略的民族觀。

所謂的五胡亂華,其實只有鮮卑拓跋氏是真正的外國人,他們大約是從西伯利亞一帶下來的。

其他各族,原本就散居在中國境內各地。

漢朝的態度,主要是設置自治區,只要繳點保護費,漢朝就會協助維持部落之間的穩定,對雙方都好。

東漢中期以後,由於羌人大舉反叛,所以政府就已經開始徵召境內蠻族聯合軍。以至於在三國時代,已是常態。

諸葛亮其實花了不少功夫「納蠻」,進而得到蠻人的兵力來協助他作戰。這在蜀漢各將傳裡面都看得到痕跡的。

進而民族融合加劇,可卻存在著歧視,到後來西晉大爆發。

不太能確定的是,跟建立王國王朝的部族相比,到底是哪邊為禍更深了。


諸蠻傳主要敘述的是,北魏建朝之後,這些境內蠻得到了相當程度的穩定。可隨著北魏崩盤,騷亂自然又起來了。

由於北周開國宇文泰適逢其會,在平定安撫上也是花了不少功夫。

不過,這並不是做傳的真正原因。

事實上,諸蠻傳分兩大區在講,一是蜀蠻,二是淮蠻。這兩個八竿子打不著的地方,有毛共通點?

有的,這兩區就是宇文泰死前征服的地方。

原屬南梁朝。

諸蠻傳在說的,就是宇文泰不是侵略鄰國,只是在平定內部蠻亂。繼而成為南北三國中第一大勢力,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他們都是中國自古以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而我北周,就是中國。


諸蠻傳後,更有獠種。

這就比較接近三國時定義的異族。他們漢化程度低,不像諸蠻到這時候已經有漢姓,有漢名。還在稱呼阿謨、阿段、阿夷、阿第之類,對鬼神也是極度敬畏。

蠻獠傳散於北周各大臣將本傳中,一旦展開來,相信會看見一個完全不同的隋朝。

而除了朝鮮半島傳,《異域傳》第一篇所陳述的,其實還包含了羌、氐、鮮卑等五胡部族。

我們省略掉過程,看到的就會是北周至隋,再次平服五胡,重整大中華榮耀。

從某個角度來說,這個「異域第一」,說的其實是中國異族。

即內憂篇。

什麼是中國,什麼不是中國?

隨著統一王朝即將再次出現,這個問題,又再次的回到了舞台上。

經過魏晉南百朝三百年的洗禮,他們將會看到什麼?

我們,又會見到些什麼?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前的沙龍
295會員
954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阿前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8/02
西元184年,黃巾之亂爆發,掀開了三國時代的序幕。 亂世,持續了超過三百年。雖然中間西晉一度完成大一統政府,但很快就敗亡了。 五胡十六國,南北朝。 在西元524年時,南北三國再次登場,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三國鼎立,局勢變化萬千,終於從其中一角的潰敗,迎來了中國再次一統的契機。
Thumbnail
2022/08/02
西元184年,黃巾之亂爆發,掀開了三國時代的序幕。 亂世,持續了超過三百年。雖然中間西晉一度完成大一統政府,但很快就敗亡了。 五胡十六國,南北朝。 在西元524年時,南北三國再次登場,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三國鼎立,局勢變化萬千,終於從其中一角的潰敗,迎來了中國再次一統的契機。
Thumbnail
2022/08/01
在中國浩浩蕩蕩數千年歷史中,有如繁星點點那樣多的帝皇王公貴族。 這東西統稱為爵位。 只有非常少數的人,能夠以封爵名行於後世。 比如楚霸王,專指項羽。 即使強如關羽,諸葛亮。漢壽亭侯跟武侯也不會成為他們的代名詞。 而「蘭陵王」,也是高長恭專屬的。 《蘭陵王入陣曲》。
Thumbnail
2022/08/01
在中國浩浩蕩蕩數千年歷史中,有如繁星點點那樣多的帝皇王公貴族。 這東西統稱為爵位。 只有非常少數的人,能夠以封爵名行於後世。 比如楚霸王,專指項羽。 即使強如關羽,諸葛亮。漢壽亭侯跟武侯也不會成為他們的代名詞。 而「蘭陵王」,也是高長恭專屬的。 《蘭陵王入陣曲》。
Thumbnail
2022/07/31
小時候讀中國歷史,一定會要求我們知道國仇家恨。對大中國來說,外圍總是有著邪惡的侵略者。 從匈奴,到鮮卑。從鮮卑,到突厥。從突厥,到契丹,到女真,到蒙古…… 驅逐韃虜,恢復中華。 對,這些邪惡的侵略者,至少都在中國北方建立過王朝,統治過中國人。 這是教育,不是歷史。
Thumbnail
2022/07/31
小時候讀中國歷史,一定會要求我們知道國仇家恨。對大中國來說,外圍總是有著邪惡的侵略者。 從匈奴,到鮮卑。從鮮卑,到突厥。從突厥,到契丹,到女真,到蒙古…… 驅逐韃虜,恢復中華。 對,這些邪惡的侵略者,至少都在中國北方建立過王朝,統治過中國人。 這是教育,不是歷史。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天上烏飛兔走,人間古往今來。 沈吟屈指數英才,多少是非成敗。 富貴歌樓舞榭,淒涼廢冢荒臺。 萬般回首化塵埃,只有青山不改。 — — 總說西江月 兩千多年的歲月,以一個故事開場吧。 話說當年周文王見到姜子牙後驚為天人,死活非要請他出山,姜子牙譜比較大,非要文王拉車才肯走。 文王拉了姜子牙八百零八步後一
Thumbnail
天上烏飛兔走,人間古往今來。 沈吟屈指數英才,多少是非成敗。 富貴歌樓舞榭,淒涼廢冢荒臺。 萬般回首化塵埃,只有青山不改。 — — 總說西江月 兩千多年的歲月,以一個故事開場吧。 話說當年周文王見到姜子牙後驚為天人,死活非要請他出山,姜子牙譜比較大,非要文王拉車才肯走。 文王拉了姜子牙八百零八步後一
Thumbnail
《通典》,由唐朝後期宰相杜佑所做。 這是一部「典章制度大全集」,主要摘錄過去的史書而成。對於了解時代背景與局勢沒有幫助,但利於橫向比對不同時代的類似制度。 也開創了新的史學著作體裁:政書。 隋唐結束了中國超過三百年的紛亂期,期間超過三十個政體,不同的文化、制度,讓這種典章整理成為了一門顯學。
Thumbnail
《通典》,由唐朝後期宰相杜佑所做。 這是一部「典章制度大全集」,主要摘錄過去的史書而成。對於了解時代背景與局勢沒有幫助,但利於橫向比對不同時代的類似制度。 也開創了新的史學著作體裁:政書。 隋唐結束了中國超過三百年的紛亂期,期間超過三十個政體,不同的文化、制度,讓這種典章整理成為了一門顯學。
Thumbnail
秦漢魏晉南北朝。 秦漢三國晉。 東漢末年,有一個三國時代。因晉承魏統,一統天下,故又稱魏晉,不說三國。 而南北朝末年,同樣勢分三國。 隋承周統,一統天下。 所以,南北三國的史書,只有《周書》是以正史規格寫成。 另外兩國就跟「國志」差不多。 差別在哪呢?
Thumbnail
秦漢魏晉南北朝。 秦漢三國晉。 東漢末年,有一個三國時代。因晉承魏統,一統天下,故又稱魏晉,不說三國。 而南北朝末年,同樣勢分三國。 隋承周統,一統天下。 所以,南北三國的史書,只有《周書》是以正史規格寫成。 另外兩國就跟「國志」差不多。 差別在哪呢?
Thumbnail
隋朝為何滅亡? 過去我們都只需要背一件事:隋煬帝三征高句麗。不知道現在怎麼教。 窮兵黷武對於國家的傷害自然很大,但長大之後就覺得好像太過於被強調。不說近代史,就問小小朝鮮半島上的一國,憑什麼抵禦一統中國神州大陸的天朝? 又不像日本還要渡海才能打呢。 周朝本身就是一個合眾國的概念。 很好,很棒。
Thumbnail
隋朝為何滅亡? 過去我們都只需要背一件事:隋煬帝三征高句麗。不知道現在怎麼教。 窮兵黷武對於國家的傷害自然很大,但長大之後就覺得好像太過於被強調。不說近代史,就問小小朝鮮半島上的一國,憑什麼抵禦一統中國神州大陸的天朝? 又不像日本還要渡海才能打呢。 周朝本身就是一個合眾國的概念。 很好,很棒。
Thumbnail
魏晉南北朝絕對不能錯過的環節,就是宗教的成形。 不論是哪個文明,自古以來皆有神話。 神話跟統治權,本是密不可分。 而隨著第一階段的神王體系崩潰,宗教信仰才會隨之誕生。 說得更準確一些,當人們確實體會到現實(王)與超現實(神)的區別後,文明將會出現兩個以上的統治者。 西晉一統,卻成了神話的終點。
Thumbnail
魏晉南北朝絕對不能錯過的環節,就是宗教的成形。 不論是哪個文明,自古以來皆有神話。 神話跟統治權,本是密不可分。 而隨著第一階段的神王體系崩潰,宗教信仰才會隨之誕生。 說得更準確一些,當人們確實體會到現實(王)與超現實(神)的區別後,文明將會出現兩個以上的統治者。 西晉一統,卻成了神話的終點。
Thumbnail
五胡亂華,晉室南渡,史稱東晉。 自秦始皇以來,「統一中國」的魔咒,就縈繞在每個權力者的心頭。 東晉一百多年來,不停的試圖北伐收復失土,恢復中華。 也因此產生了一個又一個北伐大將。 從一無所有的祖逖開始,後來每個北伐者,都必然成為東晉最大的權臣。 想驅動需要動員全國人力物力的大型戰爭,能不權臣嗎?
Thumbnail
五胡亂華,晉室南渡,史稱東晉。 自秦始皇以來,「統一中國」的魔咒,就縈繞在每個權力者的心頭。 東晉一百多年來,不停的試圖北伐收復失土,恢復中華。 也因此產生了一個又一個北伐大將。 從一無所有的祖逖開始,後來每個北伐者,都必然成為東晉最大的權臣。 想驅動需要動員全國人力物力的大型戰爭,能不權臣嗎?
Thumbnail
引言: 中國用“道家、儒家和法家”理論體繫,完成春秋向戰國的轉變,進而統一全中國。 曆史都是輪回的,從時間和地理上分析,目前全球也到了春秋戰國時代了,各國紛爭,戰爭頻繁,科學度量衡,語言文字,文化和思想都需要統一,這正是東西方思想大變革,大百家爭鳴和大整合的時代。
Thumbnail
引言: 中國用“道家、儒家和法家”理論體繫,完成春秋向戰國的轉變,進而統一全中國。 曆史都是輪回的,從時間和地理上分析,目前全球也到了春秋戰國時代了,各國紛爭,戰爭頻繁,科學度量衡,語言文字,文化和思想都需要統一,這正是東西方思想大變革,大百家爭鳴和大整合的時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