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文章) 來自敘利亞、伊拉克「以外」的戰士

2018/09/28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自從二位日本人被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或簡稱ISIS,或ISIL,中東國家稱之為達伊沙 DAESH)斬首,這個遠在天邊的極端組織,感覺上突然變得離台灣好近。
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 IS)在2014年6月底宣布「建國」以來,除了軍事進展迅速之外,人員招募與訓練也快速擴充。伊拉克政府甚至表示,伊斯蘭國的建立已經成為全球威脅。
究竟伊斯蘭國當中的人們,為何想要加入這個極端組織,在伊斯蘭國佔領區生活是什麼樣子、還有獨立記者或人道救援義工為何冒生命危險前往伊斯蘭國,以及穆斯林對伊斯蘭國的觀感又是如何。
CIA估計伊斯蘭國召募的戰士當中,約有二千名來自歐美
美國明尼阿波里斯市和聖保羅市的索馬利裔美國人社區曾經失去一批青少年,因為他們前往索馬利,參加極端組織打的內戰。現在,伊斯蘭國的招募再度使得當地父母擔心惡夢重演。這個社區失業率高,青少年也缺乏前輩的指引。值得注意的是,這批被招募前往伊斯蘭國的戰士,年紀輕輕才15、16歲。
對於被招募的戰士,一般刻版印象認為來自中亞的戰士多半是貧窮、教育程度低、未婚、宗教信仰虔誠的男性。但是最近一份研究發現從吉爾吉斯前往敘利亞的女性當中,大部分是未成年或者離婚婦女或受丈夫遺棄的婦女。該研究中最年輕的女孩是16歲。而且大部分的戰士是已婚,平均有2名到3名孩子。
此研究中,4名戰士是大學畢業,18名戰士受過11年教育。只有3分之1的戰士是相當宗教化。
從吉爾吉斯的研究顯示來看,大部分戰士只有溫和的宗教傾向。參加伊斯蘭國之前,他們並沒有展現出暴力傾向。這些戰士也並非全都來自經濟差的地區。大部分戰士來自普通經濟狀況的區域。只有4名是來自經濟狀況差的區域。他們的共同特徵是喜歡運動。
吉爾吉斯的研究發現,前往伊斯蘭國的動機,有些人是出自宗教,諸如:與不信伊斯蘭教的人作戰。但也有非宗教理由的動機,例如:為弱者作戰,或對抗敘利亞阿薩德政權。其他戰士是因為在俄羅斯做移工時,融入俄羅斯很困難。有些戰士強調做一名異國戰士相當浪漫,是英雄、冒險犯難、與殉教。甚至還有戰士只是因為對自己的日常生活相當厭煩了。某些女士前往敘利亞是因為想要組成一個新的家庭。甚至有些外籍女性參加伊斯蘭國,目的是為了與戰士結婚。
被招募的起點-移民的異化
吉爾吉斯的研究發現,這些戰士全部都是在吉爾吉斯以外的國家變得激進化。他們出國留學,或出國工作,然後在當地的宗教機構變得激進化。
為什麼好好的年輕人會變得激進化?從研究來看,是因為年輕的索馬利裔美國人覺得自己不像美國人,但也不太像索馬利人,最後導致歸屬感斷裂,使他們更難以抵抗恐怖份子招募的誘惑。
這些孩子白天要像美國人,晚上回家要像索馬利人。而身為第一代移民的父母,往往英文也不甚流利。導致這些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溝通不太容易。而且這些父母不只是要求生存,還必須適應與自己文化不同的全新文化。最終發現孩子居然加入極端組織。
用溫柔的力量 讓他們更有歸屬感
其實,對抗暴力極端主義的方法,就是幫助這些年輕人對自己所在社區更加有歸屬感。在當地的公立學校,即將展開學校-家長的介入計畫,將會有心理衛生專業人士和一位抵抗恐怖份子招募孩子的媽媽來跟年輕學子談談身份認同危機。其實當地索馬利裔美國人社區早就希望進行類似的計畫,只是苦於經費短少。如今因為美國政府的關切,可能增加這方面的預算。
居住國和伊斯蘭社區的互動之道
歐美國家政府如果要接近新移民,要按照新移民的母語、文化和意願來接近,否則達不到心坎裡。政府方面的社工、輔導人員或者軍警人員,跟移民接觸的時候,需要知道自己並不是施捨與給予,而是更多的感激和犧牲。如此的心態才會是健康互動的基礎。
    方翔宇
    方翔宇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