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現實中的超現實--我眼中的馬格利特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超現實主義不是來自藝術運動,而是源自哲學概念。它是一整套生活方式,一種叛逆。反抗為世界帶來世界大戰,這場醜惡屠殺的社會。」--Desmond Morris (1928- )
賀內.馬格利特(René Magritte)的背影。這幅放大輸出的黑白影像,躍然北美館三樓馬格利特影像展現場一處長廊盡頭。我抓緊無人通過的瞬間拍下這一景。馬格利特以招牌裝束--長大衣配圓頂禮帽現身、獨自駐足於一方頗有荒蕪寥落感的空地,看不見他當下表情的背影極耐人尋味。

賀內.馬格利特(René Magritte)的背影。這幅放大輸出的黑白影像,躍然北美館三樓馬格利特影像展現場一處長廊盡頭。我抓緊無人通過的瞬間拍下這一景。馬格利特以招牌裝束--長大衣配圓頂禮帽現身、獨自駐足於一方頗有荒蕪寥落感的空地,看不見他當下表情的背影極耐人尋味。

賀內.馬格利特(1898-1967),比利時出身、超現實主義大師。他學畫初始時的技法與風格仍走印象派路線,隨後開始接觸未來主義(Futurism)與立體主義(Cubism)、接著引發對超現實主義(Surrealism)的熱情與興趣。這樣的馬格利特,在畫作中所描繪的人事景物若分開來單獨觀看、其實都被他畫的中規中矩、十分寫實擬真;但超乎現實的是,馬格利特的構圖總是極盡顛覆之能事,大舉翻轉現實生活中的常態與邏輯,該大的不大、該小的不小--比如他會把一顆青蘋果畫的無限膨大、大到要撐爆房間;習以為常的次序被他刻意弄反--比如他曾將人頭魚身的美人魚,畫成長著一顆魚頭、尾鰭部位變成一雙修長撩人的美女雙腿;他也會淘氣地故意搞亂時間軸線--讓看著雞蛋寫生的畫家在畫布上畫出一隻鳥...

Collective Invention (1935),馬格利特把我們印象中人頭魚身的美人魚、畫成一條美腿魚,把美人魚引誘男人的女性美麗臉龐及上半身形象完全剝除。既滑稽又諷刺。(圖片來源: Google)

Collective Invention (1935),馬格利特把我們印象中人頭魚身的美人魚、畫成一條美腿魚,把美人魚引誘男人的女性美麗臉龐及上半身形象完全剝除。既滑稽又諷刺。(圖片來源: Google)

馬格利特的人生與創作生涯中曾走過家庭變故與戰亂。他的母親有憂鬱傾向、幾度試圖自我了斷;最終以投河自盡結束生命。這對馬格利特成長過程,想當然造成不小的打擊,有人以為他不時把畫作中所繪的人物臉部遮住以白布或蘋果甚至置換成他物、或乾脆讓畫中人以背面示人,或許間接顯露了他年少喪母、且目睹過母親被打撈上岸的遺體所受的心靈創傷--但他個人對外界這樣的「分析」沒有正面承認過;他的家鄉比利時曾在戰時被納粹佔領,在那些人心惶惶不安的日子裡,馬格利特揮灑在畫布上的竟是大反常態的一派樂觀、迥異於當時局勢的動盪與歲月的悲慘晦暗。馬格利特選擇用畫筆與不可愛且很可怕的現實正面交鋒,而他畫出來的超現實畫面、卻默默散放質疑或迷惘的況味、也隱隱發出背對現實且欲逆向逃避的喃喃低吟。

攝於北美館三樓,【揭相: 馬格利特影像展】展場的最後一個展間。設計靈感源自馬格利特一連串與雲有關的創作之一--Beautiful World (1962)。馬格利特頗喜歡以雲為作畫體裁、挑戰觀畫者對現實與幻象的看法。

攝於北美館三樓,【揭相: 馬格利特影像展】展場的最後一個展間。設計靈感源自馬格利特一連串與雲有關的創作之一--Beautiful World (1962)。馬格利特頗喜歡以雲為作畫體裁、挑戰觀畫者對現實與幻象的看法。

雲朵,是在現實與超現實之間矛盾徘徊的馬格利特所偏愛的作畫主題。雲在空中的存在乍看距離雖是遠在天邊,但雲朵變幻萬千的形體與姿態、看在我們眼底卻又極其尋常而真實。你看到的雲就只是雲嗎? 雲到底是真實的、或虛幻的? 在還沒有觀看馬格利特所畫的雲以前,我自然會不假思索認定: 雲,是絕對存在於現實中的真切之物。但,眼看「雲」在馬格利特的畫作裡、以各種你我想得到或想也想不到的方式出現,我開始逐漸隨他在畫布上發出的謎般構圖懷疑--我眼前所看到、所認定的種種「真實」,儘管在我眼裡再清晰具體不過;可,是否在我肉眼無法一時看清的背後或內裡、又另藏甚麼更貼近其本質的真實? 世上大概也只有雲這種似遠猶近、似真實又貌似虛幻的物體,可以引領我們思考與批判映入我們眼中的萬物具象,究竟它們之中,孰真、孰假吧?! 馬格利特頻頻讓雲以各種稀奇古怪的特異姿勢入畫,有時藍天白雲變成了人類眼睛的眼珠顏色、有時一朵軟綿的雲會孤身從一扇微啟的門縫裡大喇喇地飄了進來... 馬格利特的雲,莫非是一種揭示--揭示他所身處的混沌紛亂的現實世局中、腦內小劇場偏執地對世間真理的種種叩問、追索與疑惑?!

The Human Condition (1935),我最喜歡的馬格利特作品之一。(圖片來源: Google)

The Human Condition (1935),我最喜歡的馬格利特作品之一。(圖片來源: Google)

The False Mirror (1928),馬格利特為數不少與「雲」相關的創作之一。睜得大大地、不眨動的人眼,眼珠的部分全被藍天白雲佔去。(圖片來源: Google)

The False Mirror (1928),馬格利特為數不少與「雲」相關的創作之一。睜得大大地、不眨動的人眼,眼珠的部分全被藍天白雲佔去。(圖片來源: Google)

儘管淨畫出些古怪矛盾、讓人丈二摸不著金剛的超現實主義畫作,馬格利特的現實生活中卻時有一些相對平凡而規矩的表現。比如,他的外型打扮看上去就像個過著資產階級生活的凡夫俗子,永遠西裝筆挺配一頭梳得極為整齊的西裝頭、或一席俐落長大衣配圓頂禮帽,外表一絲不苟、沒有藝術家那種的不修篇幅或隨興癲狂到有點迷離失控的氣質,從他遺下的黑白老照片中看他,反而經常顯得規矩到有點小拘謹。據說他不是在畫室裡創作(他從未想過要擁有一間作畫專用的工作室)、反倒喜歡在住所的客廳窗邊架起畫架、甚至也曾挨著廚房裡的桌子作畫。

攝於北美館展場。這是馬格利特1929年在照相亭拍的快照之一。無人快照亭在當時是剛流行的攝影新玩意兒,據說很受超現實主義藝術家們喜愛,馬格利特也頗愛獨自坐入快照亭大玩自拍、因此留下不少有趣的快照。與他多數裝束與表情正經的影像大相逕庭,快照流露了他個性幽默搞笑的一面。

攝於北美館展場。這是馬格利特1929年在照相亭拍的快照之一。無人快照亭在當時是剛流行的攝影新玩意兒,據說很受超現實主義藝術家們喜愛,馬格利特也頗愛獨自坐入快照亭大玩自拍、因此留下不少有趣的快照。與他多數裝束與表情正經的影像大相逕庭,快照流露了他個性幽默搞笑的一面。

他在影像中的表情與裝扮儘管大致上很是平常且規矩,但偶爾也有詼諧出格的表情。比如展場上被拿來當主視覺的這一張。這是他坐在一台拍攝人像快照用的照相亭裡、刻意面露反應不及的驚愕神情的搞笑鏡頭。我愛這樣的馬格利特,執迷不悟於矛盾中、並將他腦內極富衝突性且謎樣的哲思化為創作靈感與能量、畫出即使近百年過後看來仍令人感到新鮮驚艷的超現實。百年後的當今世局依然充斥各種詭譎的擺盪、人心也始終為此茫然不安,我們需憑藉超現實來面對甚至對抗現實,一如當時的馬格利特那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Diane Yang的沙龍
100會員
149內容數
把親自走過、看過的藝文展覽收集起來。 把每一個展場上的感動與震撼記錄下來。
Diane Yang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5/14
第四屆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Taipei Dangdai),5月11日貴賓預展日、5月12~14日開放給大眾購票參觀。主辦方為Art Assembly、「 Taipei Dangdai Art & Ideas 台北當代」是旗下首個藝博會品牌。今年一掃疫情連續干擾的陰霾,帶著90家畫廊回歸疫情前的盛況.
Thumbnail
2023/05/14
第四屆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Taipei Dangdai),5月11日貴賓預展日、5月12~14日開放給大眾購票參觀。主辦方為Art Assembly、「 Taipei Dangdai Art & Ideas 台北當代」是旗下首個藝博會品牌。今年一掃疫情連續干擾的陰霾,帶著90家畫廊回歸疫情前的盛況.
Thumbnail
2022/11/26
不跟隨、也不刻意帶頭創造流行;不去多想趨勢、沒有所謂的「過時」的概念,希望品牌生產販售出去的每一件產品,能成為顧客生命中的美好記憶、陪伴擁有與使用minä perhonen的每個人在各自的人生路上長長久久向前走,而不是過季就丟。這位自謙不完美、人生中有缺陷有遺憾;不擅長短跑、但非常有耐力及熱情好好長
Thumbnail
2022/11/26
不跟隨、也不刻意帶頭創造流行;不去多想趨勢、沒有所謂的「過時」的概念,希望品牌生產販售出去的每一件產品,能成為顧客生命中的美好記憶、陪伴擁有與使用minä perhonen的每個人在各自的人生路上長長久久向前走,而不是過季就丟。這位自謙不完美、人生中有缺陷有遺憾;不擅長短跑、但非常有耐力及熱情好好長
Thumbnail
2022/11/20
minä perhonen/皆川明 つづく開展第一天我就迫不急待去看了。時隔一個月,看展時的悸動與驚艷依然在腦海心頭久久迴盪、念念不忘... 皆川明的美好設計,現在起直到2023年2月19日,走一趟高雄市立美術館,置身涵蓋一到二樓的展間,就可以深度認識這位超過大半生醉心於設計、至今依然在崗位上兢兢業
Thumbnail
2022/11/20
minä perhonen/皆川明 つづく開展第一天我就迫不急待去看了。時隔一個月,看展時的悸動與驚艷依然在腦海心頭久久迴盪、念念不忘... 皆川明的美好設計,現在起直到2023年2月19日,走一趟高雄市立美術館,置身涵蓋一到二樓的展間,就可以深度認識這位超過大半生醉心於設計、至今依然在崗位上兢兢業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你對超現實主義有什麼想法呢?對於這種藝術表現是感到有趣還是奇怪?超現實主義(Surrealism)是一個極富影響力的藝術和文學運動,蓬勃發展於混亂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歐洲。由詩人安德烈·布勒東(André Breton)創立,其主要目標在於解放思想、語言和人類經歷,擺脫理性主義所
Thumbnail
你對超現實主義有什麼想法呢?對於這種藝術表現是感到有趣還是奇怪?超現實主義(Surrealism)是一個極富影響力的藝術和文學運動,蓬勃發展於混亂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歐洲。由詩人安德烈·布勒東(André Breton)創立,其主要目標在於解放思想、語言和人類經歷,擺脫理性主義所
Thumbnail
了解作品的創作者是誰,又是在怎樣的時空背景創作出來,一幅平面的畫就會立體起來 於1898年出生於比利時的超現實主義畫家雷內·馬格利特,他的作品在眾多畫家的作品中瞬間抓住了我的目光,開始對這位畫家產生了興趣,他的作品既奇特又正常,既和諧又衝突,而那時吸引我的,是那幅名為《戀人 The Lovers》
Thumbnail
了解作品的創作者是誰,又是在怎樣的時空背景創作出來,一幅平面的畫就會立體起來 於1898年出生於比利時的超現實主義畫家雷內·馬格利特,他的作品在眾多畫家的作品中瞬間抓住了我的目光,開始對這位畫家產生了興趣,他的作品既奇特又正常,既和諧又衝突,而那時吸引我的,是那幅名為《戀人 The Lovers》
Thumbnail
其實上禮拜四有發文,只是不知道為什麼系統沒有送出去。 後來泡去比利時玩。去見馬格利特。 在比利時的博物館裡面,馬格利特給我很多靈感,如果要我說,是我目前看見真跡感到最驚豔的。雖然是超現實主義,但馬格利特在畫技上也沒有馬虎,每一幅畫都可以看見它的底蘊十足。 特別還看見了與印象中不同的馬格利特,並不只是
Thumbnail
其實上禮拜四有發文,只是不知道為什麼系統沒有送出去。 後來泡去比利時玩。去見馬格利特。 在比利時的博物館裡面,馬格利特給我很多靈感,如果要我說,是我目前看見真跡感到最驚豔的。雖然是超現實主義,但馬格利特在畫技上也沒有馬虎,每一幅畫都可以看見它的底蘊十足。 特別還看見了與印象中不同的馬格利特,並不只是
Thumbnail
《瘋癲 ‧ 夢境 ‧ 神曲-天才達利》此展覽展出的展品多元,有經典的畫作,裝置作品,視覺錯置的實驗之作,動畫作品,將神曲詩篇轉換成圖像的插畫之作,豐富多元的展品,讓觀者較不容易疲乏,也呈現達利無論各種媒材皆能展現超現實主義之藝術手法,。 各個展間的空間連接性也是精心設計。
Thumbnail
《瘋癲 ‧ 夢境 ‧ 神曲-天才達利》此展覽展出的展品多元,有經典的畫作,裝置作品,視覺錯置的實驗之作,動畫作品,將神曲詩篇轉換成圖像的插畫之作,豐富多元的展品,讓觀者較不容易疲乏,也呈現達利無論各種媒材皆能展現超現實主義之藝術手法,。 各個展間的空間連接性也是精心設計。
Thumbnail
達利曾表示自己是一個受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弗洛伊德的無意識理論(Unconsciousness Theory)影響的超現實主義者(Surréalisme)。
Thumbnail
達利曾表示自己是一個受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弗洛伊德的無意識理論(Unconsciousness Theory)影響的超現實主義者(Surréalisme)。
Thumbnail
藝術在幹什麼? 是為世界創造全新的美麗嗎?還是創造全新的眼光看世界... -追蹤、訂閱《郝廣才 群星閃耀》來閱讀全文,每周二、周四更新,每月8篇文章。  
Thumbnail
藝術在幹什麼? 是為世界創造全新的美麗嗎?還是創造全新的眼光看世界... -追蹤、訂閱《郝廣才 群星閃耀》來閱讀全文,每周二、周四更新,每月8篇文章。  
Thumbnail
《La Peinture de Manet》 Michel Foucault 1971 Michel Foucault曾打算寫一本關於Édouard Manet的書,他做了大量的筆記,也非常關注Thomas Couture的畫室,但他只做一次講座,後來又分別於1967年在米蘭、1970年在東京和佛羅
Thumbnail
《La Peinture de Manet》 Michel Foucault 1971 Michel Foucault曾打算寫一本關於Édouard Manet的書,他做了大量的筆記,也非常關注Thomas Couture的畫室,但他只做一次講座,後來又分別於1967年在米蘭、1970年在東京和佛羅
Thumbnail
多國的超寫實藝術家,橫跨當代與現代,幾可亂真超寫實人體雕塑展讓民眾看見不一樣的超寫實藝術,也展示出實際的雕塑作品並解釋擬真人體的中心思想,還有各種材質的使用和演化,而超寫實的意義究竟是什麼,為何要費盡心力追求那個藝術家眼中的「真」?也許可以在這展覽中有所了解,超級寫實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Thumbnail
多國的超寫實藝術家,橫跨當代與現代,幾可亂真超寫實人體雕塑展讓民眾看見不一樣的超寫實藝術,也展示出實際的雕塑作品並解釋擬真人體的中心思想,還有各種材質的使用和演化,而超寫實的意義究竟是什麼,為何要費盡心力追求那個藝術家眼中的「真」?也許可以在這展覽中有所了解,超級寫實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Thumbnail
我愛這樣的馬格利特,執迷不悟於矛盾中、並將他腦內極富衝突性且謎樣的哲思化為創作靈感與能量、畫出即使近百年過後看來仍令人感到新鮮驚艷的超現實。百年後的當今世局依然充斥各種詭譎的擺盪、人心也始終為此茫然不安,我們需憑藉超現實來面對甚至對抗現實,一如當時的馬格利特那樣。
Thumbnail
我愛這樣的馬格利特,執迷不悟於矛盾中、並將他腦內極富衝突性且謎樣的哲思化為創作靈感與能量、畫出即使近百年過後看來仍令人感到新鮮驚艷的超現實。百年後的當今世局依然充斥各種詭譎的擺盪、人心也始終為此茫然不安,我們需憑藉超現實來面對甚至對抗現實,一如當時的馬格利特那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