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錢,我任性,千夫所指的「炫富」行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2015年,由貴婦李蒨蓉引起的「阿帕契事件」,延伸了許多相關的議題,其中一項是:「炫富」是道德的嗎?為何此一行為會受到社會大眾普遍的反感呢?這是個十分有趣的問題,然而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必須先釐清,何謂「炫富」?

倘若要分析「炫富」這件事情,我們或許不能將人們視作一個整體,而必須透過某些條件來區隔人們在評述這件事情時,是否有某種傾向。比如說,有些評價炫富不道德的人,平時可能也十分奢靡,只是他的財貨相較之下沒有這麼多,但對普遍的人而言,卻仍是在「炫富」。也就是說,行為是否被認定為炫富並無一定的標準,只是財貨「相較之下」多寡的結果罷了。

那麼,任何相對富有的人展示財貨,就一定是「炫富」嗎?實際上並非如此,那與展示財貨的「程度」有關。在擁有的經濟能力之下,享受與之相應、適當程度的生活,大多人並不會認為是炫富,當然,每個人對這個「程度」都有不同的衡量標準,但我們不難發現,社會上也有一把被大眾普遍接受的「尺」。

然而,即使今日展示財貨的行為被認定為「炫富」也只是個人的自由,何以炫富行為易引起人們的反感?而炫富,究竟能否為道德所接受呢?


貧富差距下的酸葡萄

學者在稅賦資料統計中,發現台灣財富最頂端的1%富人,擁有全台財富的14%;而前5%的富人,則是佔有31%的財富。故此,我們可以推測,人們對於炫富行為的反感,可能源自於貧富差距之下的「仇富」心理。

根據1111人力銀行調查顯示,有高達8成9的受訪上班族認為台灣貧富懸殊達8分以上(滿分為10分;分數愈高代表感受愈強),整體平均更是高達9.9分,又從年齡交叉分析顯示,以45歲以上的受訪者感受最為深刻,整體結果說明,大多數人對於「錢不夠用」很有同感。在大部分的人們日日為了子女教育費、家庭支出、孝親費,以及各種貸款煩惱時,卻有人能夠毫無節制地享受揮金如土的生活,無怪乎遭千夫所指。

然而,即使存在著貧富差距這樣的結構性問題,在資本主義的社會下,如何使用私有財依舊是個人的自由,那麼,批評炫富不道德的人們,是持什麼論點呢?

台灣哲學學者周偉航指出,批評者所持論點大致分為兩種:敗壞風氣說與財產資格說。敗壞風氣說指出名人在公開場合炫富,會帶壞小孩,促成浪費的社會風氣,而周則認為,我們不會因為「學習」某人的部份行為模式,就可以把道德責任推到他身上去,反駁了這項論點。

筆者認為,這項討論尚能延伸出幾個問題:對社會有影響力的公眾人物,是否有其社會責任?需不需要節制自己的行為?必須先思考的是,公眾人物究竟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及其與社會的關係(如:供應與需求)?掌握了話語權,對社會有一定的影響力,就必須成為典範,不得與主流價值背道而馳嗎?這樣的典範,是必須的,抑或被強扣上去的呢?

而另一個論點:財產資格說則指出在不正義的社會體系中,有錢人經常是因為賺黑心錢才能「致富」,也才能「炫富」。有些學者認為,因為錢來得不乾不淨,所以其持有與後續交易過程也會是不道德的。周認為,過去的倫理學家的確會把「功過相抵」的概念引入道德算計中,但這種方法已被證明有缺陷。不是所有的道德價值都可以加減,一些相對崇高或非常惡劣的行動,是無法用量化價值補償或扣抵的。而要確認財產的清白也有實務上的困難。

由此可見,我們很難認定炫富這件事是否為道德所接受,但仍無法改變人們對炫富行為的反感。至此,你是否難以解釋,在保障自由的前提下,自己對炫富行為的反感?難道這真的只是一種貧富差距下的「酸葡萄心理」嗎?當我們在思考這件事時,或許必須先提出一個問題:我們確實保障自由,然而,你又是否真的相信「自由」?


你真的相信自由嗎?

我們一直強調,不論今日個人展示財貨的行為,是否被大眾認定為「炫富」,都應當是個人的自由,然而,何謂自由?所謂保障自由,究竟是保障了什麼人的自由?

提到自由,我們便不免想到「自由主義」。自由主義不只是一套價值,而是一種對人性、社會和世界的觀點,自由主義是透過這個整體的觀念,將人類一些價值,如自由、平等,作特殊的組合和安置的學說。而在社會政治學中,自由主義分為三種理論:古典自由主義、現代自由主義及新自由主義,在此僅做簡單的介紹。古典自由主義主張每個個體都是獨一無二、理性與自利的。是一種支持個人先於國家存在的政治哲學,強調個人的權利、私有財產,並主張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認為政府存在的目的僅在於保護每個個體的自由。

現代自由主義是一種偏向社會公平及經濟干預的自由主義,其學說在經濟上採取凱恩斯主義的消費方經濟學,強調政府干預市場;社會哲學上它看重公平多於效率,主張發展福利主義和社會規劃。故此,社會自由主義總是與福利國家相聯繫。

而新自由主義是近代重要的政治理論。新自由主義繼承了古典自由主義大部分內容,他們比古典自由主義更信奉市場的威力,主張國家應該放棄對經濟事務的任何干預,具體政策包括削減公共開支、產業私有化、放寬企業管制、放棄任何貿易保護措施等等。

閱讀至此,如果你是一位批評炫富行為的讀者,或許你會最支持現代自由主義,然而不可否認的是,現代自由主義也是當中最多限制的理論。回歸到最開始的問題,何謂「自由」?政府管的越少、限制越少就是自由嗎?既然如此,我們又為何會偏好限制最多的現代自由主義呢?


我們,真的相信自由嗎?

一直以來皆有學者反對自由主義對市場的放任,認為它是一種只擁護資產階級自由與平等的理論,是無產階級的敵人。而事實上,它也確實導致了社會上的貧富差距。那麼,如果自由主義主張的就是真正的「自由」,是否只保障了部分的、在金字塔頂端的人?值得注意的是,自由主義者其實提過關於「自由」的精神,他們否認存在一套價值理想,是每一個人追求幸福生活所必須。因此政府的存在和目的,不是為了實現某一個特殊的價值觀,而是要使擁有不同生命理想和價值觀的所有社會成員,都能在保有其自主性的條件下共同生活。最重要的是,要能夠「保有其自主性」。欲達成這點,絕非只是限制越少越好而已,也不僅僅是以「不妨害他人的自由」為限,而必須引介平等的概念,它應當保障每個人有平等且自主選擇的權利。套用Will Kymlicka的說法,自由主義的核心主旨是「所有人的福祉都應該受到平等的考量」。

至此,你是否發現了呢?自由主義背後的精神,或許跟我們想像的、批判的不大一樣。固然「炫富」是個人的選擇,然而,社會上的人們,擁有的選項卻不盡然相同。這些與家世背景的不同、聰明才智的不同、資本總量的不同、資源配置的不同、緣分際遇的不同……等有關。那麼,我們要做的,究竟是放棄「自由」,抑或修正以「自由」為名的制度?


結語

在瞭解了自由必須引介平等的概念後,我們仍必須明白,不論再怎麼不公平,仇富仍是一種不甚健康的心態。試想,富人真的只是為炫富而炫富嗎?倘若選擇炫富的背後,其實存在什麼非做不可的原因呢?如此一來,仇富非但無法解決貧富差距的問題,更會加深階級間的對立與隔閡。或許,我們可以試圖去理解,為什麼要炫富?會不會是在富人的文化圈中,一種生存的必要條件?而高消費行為的背後,會不會有除了奢靡之外,我們未看到的另一面?以上種種,在《我是一個媽媽,我需要柏金包》一書皆有細微的觀察與深刻的描述可作為參考,本書描述作者搬到紐約上東區後,如何以一個局外人的身分,試圖融入當地的上流社會,並以客觀獨立的精神,從人類學的角度解碼貴婦行為。而讓自己真正理解、剖析了炫富背後的種種原因,並非要坐視或寬容階級間的不平等,反而更可能幫助我們解決這樣的問題。

最後,不論我們終究處於什麼樣的生活型態,在做任何的選擇之前,或許也可以重新思考,究竟,何謂自由?


責任編輯:顏澤丞 核稿編輯:劉家筠

關注粉專,接收最新訊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LBB 嚕嗶啵的嗶嗶啵啵
449會員
575內容數
我們堅信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 用赤誠的熱情奔向世界、以細碎的文字紀錄所見所想 歡迎來到嚕嗶啵的世界 和我們一起嗶嗶啵啵🫧
2025/02/08
202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Claudia Goldin 鄭重推薦:「如果你只讀一本經濟學的書,就選這本吧!」《經濟學中的小故事與大觀念》以淺顯易懂的方式,透過歷史中的小故事交代經濟學的發展脈絡,包含COVID-19對經濟的影響、人工智慧對人類的風險等議題,有趣又輕鬆的文字,幫助讀者輕鬆入門!
Thumbnail
2025/02/08
202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Claudia Goldin 鄭重推薦:「如果你只讀一本經濟學的書,就選這本吧!」《經濟學中的小故事與大觀念》以淺顯易懂的方式,透過歷史中的小故事交代經濟學的發展脈絡,包含COVID-19對經濟的影響、人工智慧對人類的風險等議題,有趣又輕鬆的文字,幫助讀者輕鬆入門!
Thumbnail
2024/12/30
「哲學就是想太多?」哲學總是與我們若即若離,似乎藏著什麼難以親近的奧秘。《戴上哲學的眼鏡看世界》捨棄了晦澀難懂的⾔詞,並使⽤許多⽣活中常⾒的議題切入,提供哲學⼩⽩⼀個舒適的入⾨管道,也讓讀者驚覺:原來哲學離我這麼近!
Thumbnail
2024/12/30
「哲學就是想太多?」哲學總是與我們若即若離,似乎藏著什麼難以親近的奧秘。《戴上哲學的眼鏡看世界》捨棄了晦澀難懂的⾔詞,並使⽤許多⽣活中常⾒的議題切入,提供哲學⼩⽩⼀個舒適的入⾨管道,也讓讀者驚覺:原來哲學離我這麼近!
Thumbnail
2024/06/17
如果我們回顧波蘭的歷史,我們能夠從中得到什麼樣的教訓呢?美國經濟學家曼瑟爾.奧爾森在其名著《集體行動的邏輯》裡曾指出一種特殊困境,即基於特權組成的尋租聯合體壟斷並操縱政治發展的問題。當這個尋租聯合體尾大不掉,寄生在國家之上,肆無忌憚的吸食著民脂民膏並阻止任何改革之時……
Thumbnail
2024/06/17
如果我們回顧波蘭的歷史,我們能夠從中得到什麼樣的教訓呢?美國經濟學家曼瑟爾.奧爾森在其名著《集體行動的邏輯》裡曾指出一種特殊困境,即基於特權組成的尋租聯合體壟斷並操縱政治發展的問題。當這個尋租聯合體尾大不掉,寄生在國家之上,肆無忌憚的吸食著民脂民膏並阻止任何改革之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大多數人對於富者的定義大概就是指很有錢的人,生活不擔心錢不夠用,可以消費得起高單價商品,買東西不需要看價錢,但這或許可以稱為富有的人,未必能稱為富者,因為他只是有錢,卻未必有好的人際關係與自由運用的時間。 這本由先覺出版的書,作者是位韓國人,他透過這本書想表達,並不是有錢就能成為富者,富者應該有更高
Thumbnail
大多數人對於富者的定義大概就是指很有錢的人,生活不擔心錢不夠用,可以消費得起高單價商品,買東西不需要看價錢,但這或許可以稱為富有的人,未必能稱為富者,因為他只是有錢,卻未必有好的人際關係與自由運用的時間。 這本由先覺出版的書,作者是位韓國人,他透過這本書想表達,並不是有錢就能成為富者,富者應該有更高
Thumbnail
之前有一本書很紅叫《致富心態》,昨天在誠品翻書時,看到另一本叫《富者態度:關於工作、投資、關係、金錢的正確心態》其實換句話說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那句「有錢人跟你想的不一樣」。但到底是哪裡不一樣? 喜歡作者開宗明義就先定義所謂富者是「時間、人際與資本」三者皆自由的人,才叫富者。比起以前狹隘框架下認
Thumbnail
之前有一本書很紅叫《致富心態》,昨天在誠品翻書時,看到另一本叫《富者態度:關於工作、投資、關係、金錢的正確心態》其實換句話說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那句「有錢人跟你想的不一樣」。但到底是哪裡不一樣? 喜歡作者開宗明義就先定義所謂富者是「時間、人際與資本」三者皆自由的人,才叫富者。比起以前狹隘框架下認
Thumbnail
為什麼"財富自由"沒辦法讓人真正自由,是不是這中間的詞彙有什麼隱藏的背景設定我們沒有看到,藉由符號學的幫助來拆解財富自由背後機制。
Thumbnail
為什麼"財富自由"沒辦法讓人真正自由,是不是這中間的詞彙有什麼隱藏的背景設定我們沒有看到,藉由符號學的幫助來拆解財富自由背後機制。
Thumbnail
※凡是人皆有生存本能,財富更是滿足衣食住行的重要基礎工具之一,經濟商業交易的來往,也是依靠它流通。 但是人往往因為自私貪念、惡念,有還要更多,多還要無限。但是財富真是越多越好嗎? 有了財富怎麼用,用在何處,才沒有禍事? 或是能招來幸運 ? 值得我們好好學習如何越用越多的財富之道!
Thumbnail
※凡是人皆有生存本能,財富更是滿足衣食住行的重要基礎工具之一,經濟商業交易的來往,也是依靠它流通。 但是人往往因為自私貪念、惡念,有還要更多,多還要無限。但是財富真是越多越好嗎? 有了財富怎麼用,用在何處,才沒有禍事? 或是能招來幸運 ? 值得我們好好學習如何越用越多的財富之道!
Thumbnail
誰不想財富自由,不用工作前就會自己飛來,成為被動收入!天天享樂,錢多到花不完,何等的幸福呢?為什麼自己明明很節省,到月底總是口袋空空?今天就來為大家揭秘,錢財的奧妙! 你知道全世界有99%的人都活在財富自由的幻想中嗎?「財富自由」的定義是... 1.已經達成你要的目標(不能太少),例如在退休前賺個8
Thumbnail
誰不想財富自由,不用工作前就會自己飛來,成為被動收入!天天享樂,錢多到花不完,何等的幸福呢?為什麼自己明明很節省,到月底總是口袋空空?今天就來為大家揭秘,錢財的奧妙! 你知道全世界有99%的人都活在財富自由的幻想中嗎?「財富自由」的定義是... 1.已經達成你要的目標(不能太少),例如在退休前賺個8
Thumbnail
這世上絕大部分人都想要變有錢,可是卻不見得會變富有。 且慢,有錢人不等於富者嗎?
Thumbnail
這世上絕大部分人都想要變有錢,可是卻不見得會變富有。 且慢,有錢人不等於富者嗎?
Thumbnail
富翁追求的是精神上的充實和體驗上的豐富。他們可能早就不吃大魚大肉,而吃無肤質的天然有機食物。他們可能什麼都有,所以什麼也都不想買,但是該寫一張大支票或刷卡時連想都不用想,因為總是可以負擔。他們也可能開著普通的轎車,然而只要有時間,說飛就飛,立刻能去他們想去的地方、做想做的事。
Thumbnail
富翁追求的是精神上的充實和體驗上的豐富。他們可能早就不吃大魚大肉,而吃無肤質的天然有機食物。他們可能什麼都有,所以什麼也都不想買,但是該寫一張大支票或刷卡時連想都不用想,因為總是可以負擔。他們也可能開著普通的轎車,然而只要有時間,說飛就飛,立刻能去他們想去的地方、做想做的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