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這篇文章的靈感,是讓我有點無奈的事。
前陣子,聽了一些還不錯的「聲音」分享,然後,開始研究Podcast(播客),因為無意間聽到一個很不錯的節目,想找找看,還有沒有別的,結果,失望了。
第一個聽到的Podcast其實很陽春,只有一個人,聲音磁性夠,沒有音樂,沒有音效,通常在20分鐘左右,但是整體內容很優質。
後來聽到的,工具相對專業許多,背景音樂時尚,音效也到位,還有兩個人互動對話,內容也沒辦法說不用心不豐富,大約都有一個小時左右,但是,聽到很想睡覺,想聽的重點很少,不想聽的細節又太多,常常聽到一半就把節目關掉了。
知道這兩種版本的差別在哪裡嗎?說穿了,就是說故事技巧的差別,一樣都是在分享故事,有些人的故事會讓你迫不及待想聽下一個,有些人的故事是你連好好聽完一個的耐心,都沒有。
「少就是多」,是說好故事的關鍵,大部分的人都了解道理,卻很難實際運用,這跟聽寓言故事很像,聽故事的時候,都知道事情成敗的前因後果,卻沒辦法理解生活中的成敗,多少和寓言故事有點相似。善良的白雪公主總是毫無防備就吃下毒蘋果,小孩子看的時候,都知道那顆蘋果不能吃,那個老太婆就是壞人,白馬王子出現的時候,馬上就知道,哦,他是白雪公主的真命天子,他的吻一定可以讓她醒來。
把童話換成生活,你知道那顆毒蘋果在哪裡嗎?你生活中的壞心老太婆是誰?你可能不會知道,不但不知道,還把他當成知心好友和健康食品。然後,也可能和真正的白馬王子擦肩而過,擁抱到灰馬王子。
說故事的技巧,比較像是「心法」,掌握到了,用文字說,或是用嘴巴說,都不是問題,以下整理出容易遇到的「毒蘋果」類型:
生活感≠隨意感:
和朋友在咖啡店聊天,可以很隨性卻不是隨便,作家的專欄看起來很貼近你的心,那是修飾過的文字,時尚又慵懶的影音分享,讓你覺得很舒服,其實經過剪接,音樂是精心挑選。
明白嗎?看似舒服討人喜歡的印象,都不是表面上的輕浮,而是非常底下的認真。
你可以很隨性地分享生活,但不是分享垃圾車幾點到你家大門口、你家垃圾袋的大小和顏色,還有你自己到底多討厭倒垃圾這件事。
不過,如果有個鄰居,每天都穿得很漂亮出來等垃圾車,那你可以適時描寫她每天的細心穿搭,或許是頭髮上百變的鯊魚夾,或是需要技巧高超的螺旋夾,聽說那種夾子可以在兩分鐘內夾出時尚馬尾,差不多是聽到垃圾車的音樂,由遠而近,剛好來到你家大門口的時間距離。
資訊≠瑣碎:
不只是Podcast,一些有聲書也試著談專業性,如說書《三國演義》、《西遊記》等主題。
既然關係到專業,必定有資訊提供,並不是來聽的所有人都懂《西遊記》,但是他對這本書略感興趣,想來聽聽看你怎麼說。
完全不建議這種瑣碎無聊的資訊服務:「西遊記,中國四大奇書之一,主要是在說唐三藏往西天取經的故事,作者是吳承恩,故事的開頭要從住在花果山水簾洞的一隻猴子說起……」
我是聽眾,大概從水簾洞那一刻起,會開始恍神,不會馬上把聲音關掉,但是,是遲早的吧?
術業有專攻,就算要介紹齊天大聖孫悟空,我不會從水簾洞開始,水簾洞是他後來稱王的窩,最初的開始,這隻無法無天的潑猴,是一塊仙石,吸收日月精華,後來才化作石猴。那介紹唐三藏呢?我想,會從「江流兒」傳說開始。
看到「江流兒」和「仙石」或「石猴」,眼睛會為之一亮,耳朵會打得更開。
大家看到的資訊大都很制式很無聊,事實是,擷取「對的資訊」本來就不容易,你可能是從100條資料當中,挑選出既專業又有趣的那兩條,再用自己的創意整理出來,放在特別合適的位置上,呈現出來的能量,理所當然,很強大。
那如果是對相關專業議題有研究的人們呢?那更好處理,你更不用調一堆乏味的資訊出來,人家的資料庫都不知道是你的幾倍大了,需要的是更專注,專注在故事上。
轉譯專業>忠實呈現:
延續「江流兒」傳說,情節要素為:因為特殊原因,孩子出生後沒多久就被拋棄,通常不是被放在江流就是水濱,被人無意發現,撫養長大後,日後成就大事。
唐三藏的出生就是江流兒,棄子英雄往往是能開創大局的人,他從小脫離舊的(親生母親),由他人養大,即天地間的安排,其命運格局,常是能力高,且得道多助。
要認真解釋「江流兒」傳說,得從學術論文下手,不只是大量的古典文學資料,甚至牽涉到西方神話。
首先要做的,是「複雜的事情簡單化」,逢人說學術故事,不是逢人解釋學術問題。
如果,你博學多聞,又深知人性,巧遇外文系朋友,可以四兩撥千金:「希臘版江流兒,就是伊狄帕斯王啊!」(前提是,他知道伊狄帕斯王被丟進江流過?)或者在書中只寫要點:「江流兒,是上古以來常見的英雄出生模式。」
要是真的,真的,很確定,觀眾對「江流兒」有濃厚興趣,便可以進階表示:西洋的三大文明源頭巴比倫、希伯萊、希臘的神話傳說,都有類似的狀況:領袖人物都被棄江過。
用簡單的方式說專業知識,即「轉譯專業」,相反的,丟了一堆人家看不懂的專業術語,想讓本來就不懂的人,更加不懂,那叫「忠實呈現」。
★ 延伸閱讀:
想知道有關更多說故事技巧的流言扉語,可參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