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當我們談到齊佛時,我們在談什麼?——楊澤談《離婚季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文/楊澤(名作家、詩人、資深媒體人)


raw-image


齊佛(John Cheever),生於一九一二年,癌逝於八二年,是美國短篇小說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美國短篇小說的寫作向來表現亮眼。也許是新大陸特殊風土人情所致,這種兼顧輕重,虚實,雅俗,同時可以天真,又可以三兩句就滄桑世故得不得了的文類,竟與美國人脾胃十分相宜。從十九世紀中的愛倫坡,霍桑,馬克吐溫以來,新人輩出,呈現一枝獨秀的狀態,論格局論成就,絶不比長篇小說遜色。

上述十九世紀三大黑馬/獨行俠(American maverick)外,二十世紀證實是美國短篇小說的世紀。前有詹姆斯,歐亨利(人稱「短篇小說之王」),安德森,中有費滋傑羅,海明威,福克納,韋爾蒂(Eudora Welty),後有歐康納,卡佛,比蒂。但清點起來,歷來為台灣讀者熟悉的美國作家清單上,你不免納悶,獨不見齊佛這咖,這可算得上是個不大不小的遺憾吧。


卡在二戰,齊佛入行稍晚,第一篇小說刊出,人已過三十,卻仍趕得上和《紐約客》第一代傳奇主編羅斯論交(Harold Ross,主持編務長達二十五年以上),和納博科夫一起在上頭發表作品。齊佛回憶説:


那時的紐約市區閃動著粼粼波光,街角文具店的收音機裡聽得到班尼.古德曼(Benny Goodman)的四重奏,每個人頭上幾乎都戴著一頂帽子:這裡也看得到最後一代的老菸槍,他們習慣一早用咳嗽聲把世界吵醒,習慣在雞尾酒派對喝到掛,習慣跳「克里夫蘭的小雞」之類的老式舞步,習慣乘船去歐洲⋯⋯(見《離婚季節》〈作者序〉)


戰後四、五十年代美國,傳聞中是夜不閉户的太平盛世,過來人齊佛因知之甚詳,下筆十分輕快,懷舊而不戀舊,夫子自道下,反倒有絲微妙的調侃在。事實上,早在四七年,齊佛於〈紐約客〉發表名篇〈大收音機〉(The Enormous Radio),一炮而紅,就明白預告了世道人心的大轉折。

〈大收音機〉的故事中人吉姆和艾琳,一對住在紐約蘇頓街區(Sutton Place)公寓大廈十二樓的小夫妻,素以品位不俗自居,日常除了出門聽音樂會,也愛在家中收聽古典樂。有一天,他倆發現家中收音機老舊不靈了,汰舊換新,新送到的收音機卻雜訊不斷,找不到昔日的古典樂電台,且一步步將他們引入一個不可思議的世界。

這造型乍見便帶幾分詭異的新款收音機,原來是一具頻率敏感,敏鋭得不得了的「怪物」,雜訊不斷,是因為它透過電梯來往,可以直接和大樓所有樓層房間有所感應連結,小夫妻處在它的影響底下,遂被迫繪聲繪影地聽見,其他住戶的種種八卦,甚至是駭人聽聞的私事⋯⋯「啊,不要,我不要,」艾琳喊著:「人生太可怕了,太齷齪了,太糟糕了。好在我們從來不是這樣的,對吧,親愛的?不對嗎?我的意思是,我們都一直那麼好,那麼正常,那麼深愛著彼此⋯⋯我們有兩個孩子,兩個好漂亮的孩子。我們的人生一點都不齷齪,對吧,親愛的⋯⋯我們好幸福,對不對⋯⋯」。但小人物「偶開天眼覷紅塵」的結果,在齊佛筆下,只能以「可憐身是眼中人」作結。

比起當年,今天讀者置身電視機,電腦,iPad,手機的世界,相信更能理解此一收音機怪獸到底代表什麼(如果見怪不怪,代表早被呑入此巨怪肚中而不自知)。二戰後,都市紅塵高樓林立,大眾文明來勢洶洶,帶來新奇,也帶來混亂,中産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看似不起波瀾,其實危機四伏,世道人心隱隱然,惶惶然的那股騷動,正好活生生被齊佛的一支妙筆捕捉下來。

齊佛其人其文,可談面向甚多,這篇短文大抵只好談一事,也就是,齊佛當年之所以被譽為「美國郊區的契訶夫」的歷史背景,順此帶出另一有趣話題,即齊佛與卡佛——另一有「美國契訶夫」美名的短篇聖手——哥倆好中間那層承接關係。中國文壇早在七O年代即介紹齊佛,但譯名不一,有寫成「契弗」,也有「契佛」,台灣譯者余國芳改作「齊佛」,更響亮,也更有趣味。明眼人一看便知,本文標題有意與卡佛代表作——也是台灣文青的口頭襌,「當我們談到愛情時,我們在談什麼」——略作唱和,搏君一粲。

戰後紐約,從工業城市逐漸轉向服務業城市,使得城鄉起了莫大變化,進而宣告所謂都會郊區(metropolitan area)的誕生。大規模土地開發,新市鎮與衛星城的建設,很快讓紐約市的界線裡裡外外變模糊起來,〈大收音機〉中的吉姆和艾琳最想做的,就是逃離塵囂,搬到「上上城」西徹斯特郡(Westchester County)去。城郊自然環境佳,新建市街也許缺乏美國本土的建築特色,卻可滿足大眾對獨立住宅的大量需求,不出一、二十年,先是長島,接著是西徹斯特郡,人口增長都以百萬計。

大家記得,費滋傑羅二O年代出版《大亨小傳》,寫的是長島高級住宅區,其中西蛋,東蛋,固然都是虛擬地名,但前者確實多新富如蓋茨比,後者則以舊地主階級為主。如今地氣西移,帶有濃濃中上階級品位氣質的西徹斯特郡身價看漲,後來居上,成了不少紐約人當年最愛。

容我稍事離題,六O年代初,白先勇寫出短篇〈安樂鄉的一日〉,安樂鄉(Pleasantville)即座落此郡。七O後,不少重量級台灣小說家,批評家,如劉大任,郭松棻,李渝,莊信正等,紛紛卜居於此,作家木心亦曾自市區北上,在郭家作客。八O年代中,我住揚客市(Yonkers),正是此郡最南端,與曼哈頓交界之處,日常每見密集往返的直達大巴,上書Express Yourself to New York 幾個大字,不免莞爾(express 一語雙關,兼用紐約人熟知的Expose Yourself to Art 典故)。諸友星散,紐約繁華夢易碎,此是一例。

齊佛另一名篇〈游泳者〉(The Swimmer,六四年〈紐約客〉發表),便是以此「上上城」為背景寫成。男主角奈迪,人過中年,酒鬼一枚,正晾在好友家游泳池畔小歇,試圖從昨晚與死黨的狂歡宿醉恢復過來,突然心血來潮,決定一路游回自己家。方法:從這一家的泳池游到下一家,就像下城酒鬼最愛的「串酒吧」慣技(bar-hopping)那般。

事後證明,在每個熟人家的停留點,奈迪還有他的朋友,都忘不了酒,從没忘記時時給自己來上那麼一杯。我們一開始看著,愛朋友,愛面子的奈德四處串門子,意氣風發,風頭甚健,所到之處盡是笑臉迎人,全是他在過去人生全盛時期建立的老巢舊穴,大有「馬照跑,舞照跳」,人生的趴梯盛宴一刻不能停的fu。但漸漸的,我們發覺事有蹊蹺,奈德的人生,不管朋友,事業,家庭,也許不盡然是表面那麼回事。最終證明,奈德早已瀕臨家破人亡的絶境。

美國人之嗜酒成性,成癮(烈酒,liquor,alcohol,而不是wine),可說歷史久遠。酒吧到處林立,匿名戒酒會(alcoholic anonymous),戒酒中心(rehab center)亦然,這不是一天兩天的事。移民性格,清教舊道德,加上美國夢從來難圓,上述三大因素是關鍵,但五、六O年代以降,美國全境,從東到西,從北到南,都會郊區普遍崛起,不啻火上加油,對此投下一顆震撼彈。我指的是,美國郊區生活環境固然舒適穩定,對尋求安家立業的普通人有其吸引力,骨子裡卻無聊得很。

美國人調侃他們的郊區為「無何有之鄉」(suburban nowhere land),郊區顯非哲學家海德格所嚮往的「詩意的棲居之地」。美國郊區素以單調著稱,往往給人有「文明荒原」的聯想,鋪天蓋地而來,其驚人雷同的人工性與同質性,堪稱人類史上一大奇觀。一代代的美國人生長,俯仰其中,每有窒息之感,烈酒因此成了他們生活的一個合理出口。隨著時間過去,酒味也就益發成了美國文學及文化中,我味,世味,人生味的核心。

以郊區為背景的小說與電影後來蔚為大國,嗜酒,愛寫酒的齊佛是關鍵,而此篇則是關鍵中的關鍵。事後證明,我們被酒鬼奈迪裹挾走完的這趟超現實之旅,充滿了象徵意味。以四季喻人生,齊佛安排讓奈廸浪子回家,一路走來,偏偏是從仲夏到嚴冬,從富足到潦倒,從中上階級下滑到中下,進一步掉落社會最底端,遍嚐世情冷暖,人生起落的滄桑之旅。如果對照齊佛的私生活,說此篇是他的酒鬼懺情錄亦無不可。

另一酒鬼小說家卡佛,小齊佛整整兩輪,曾提起七三年和齊佛同在愛荷華寫作班教書時的一段妙事。有天,他在房裡坐,一小老頭冒冒失失闖進來,要求借一杯威士忌喝。卡佛說,等他一看是偶像齊佛,他嚇壞了,只好囁嚅回答,威士忌沒了,只剩伏特加,您要不要?齊佛此刻酒癮上身,當然照單全收,他倆也因此論交,結成莫逆。

嗜酒的美國文人其實不勝枚舉。人生及創作與酒宛如結了不解緣,因之變爛酒鬼而提前結束者,除了較早的歐亨利和費滋傑羅,就這裡說的兩位「酒肉穿腸過」的大羅漢,寒山拾得般的一對寶。酒鬼卡佛只活了五十,和他「大哥」相較,足足少了二十載,這當然是因為,同樣愛喝酒,愛寫美式郊區的無何有之鄉,同樣垂憐眾生,凝視普通人的日常,但齊佛有幸活在稍早文學雜誌與閲讀公眾仍是大寫的年代,每篇稿費輒以百金計,卡佛就沒那幸運了。

猶如契訶夫,齊佛與卡佛都是,不動聲色的詩人,抒情家,也是眼冷心暖的社會觀察家;猶如契訶夫,他倆寫的從不是,那些冒險奮戰,勇於與人生周旋的英雄人物,而是隨波逐流,陷入生活難題,絶境中的普通人。卡佛晚年成名後,多次示人以他獨得的契氏心法:他說「短篇小說更接近詩歌,而不是長篇小說,是像詩歌一樣,一行行建構起來的」;他又說「對大多數人而言,人生不是什麼冒險,而是一股莫之能禦的洪流」。聽他說這些,早在墓裡躺平,躺直了的齊佛,應該會默默點頭稱善吧。

誰的生活不是千瘡百孔? 我們從來只是面對生活的新手。

★ 名列《西方正典》、「二十世紀百大小說」——約翰.齊佛!

★ 呼應現代人心,療癒生命失落的短篇集結。

★ 繁體中文首度正式授權出版。


約翰・齊佛《離婚季節》購書連結:

博客來:http://bit.ly/2KyH6eI

TAAZE讀冊生活:http://bit.ly/2KBH0Dk

金石堂網路書店:http://bit.ly/2KyXRqk

誠品書店:http://bit.ly/2Kv4PN7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木馬文化的沙龍
34會員
19內容數
木馬文化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19/04/16
《克雷的橋》講述鄧巴家五兄弟在母親病亡、父親離家出走的情況下,在這個「風吹即倒的悲慘一家」自生自滅的故事,透過橋的修建,讓家或家庭變得可被理解、被接納、被原諒、被包容,很多原本可能一碰即碎的生命以及關係,能被看見並微笑以對。
Thumbnail
2019/04/16
《克雷的橋》講述鄧巴家五兄弟在母親病亡、父親離家出走的情況下,在這個「風吹即倒的悲慘一家」自生自滅的故事,透過橋的修建,讓家或家庭變得可被理解、被接納、被原諒、被包容,很多原本可能一碰即碎的生命以及關係,能被看見並微笑以對。
Thumbnail
2019/04/16
這是一部大眾小說,讀起來絕不艱澀。悲傷之中,穿插著喜劇。朱薩克不愧是個說故事高手,戳人淚點絕不手軟。但在這麼一部暢銷的作品背後,卻有一種洗鍊的「澳洲性」,他把澳洲作為移民社會的「失語」,融入了故事之中。不是要控訴或販賣悲情,只是作為書中角色非常自然的存在的一部分,塑造著他們的個性和遭遇。
Thumbnail
2019/04/16
這是一部大眾小說,讀起來絕不艱澀。悲傷之中,穿插著喜劇。朱薩克不愧是個說故事高手,戳人淚點絕不手軟。但在這麼一部暢銷的作品背後,卻有一種洗鍊的「澳洲性」,他把澳洲作為移民社會的「失語」,融入了故事之中。不是要控訴或販賣悲情,只是作為書中角色非常自然的存在的一部分,塑造著他們的個性和遭遇。
Thumbnail
2019/04/16
這些半神半人的角色彼此相愛著,也禁錮著。究竟家人是拿著雕刻刀的米開朗基羅?還是強行泥塑另一個自我的劊子手?誰能從家的巨大石牆中釋放彼此?
Thumbnail
2019/04/16
這些半神半人的角色彼此相愛著,也禁錮著。究竟家人是拿著雕刻刀的米開朗基羅?還是強行泥塑另一個自我的劊子手?誰能從家的巨大石牆中釋放彼此?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無數渴望交織成同一片夢,萬千姿態的人們在同一片夢裡遊走,都將如同蓋茲比那般驕傲地滅亡,在神話與悲劇之間,活成屬於人的肥沃與枯朽,於是有所渴望的生靈承受著苦楚與徒勞,也將開出最壯麗和淒美的詩篇。
Thumbnail
無數渴望交織成同一片夢,萬千姿態的人們在同一片夢裡遊走,都將如同蓋茲比那般驕傲地滅亡,在神話與悲劇之間,活成屬於人的肥沃與枯朽,於是有所渴望的生靈承受著苦楚與徒勞,也將開出最壯麗和淒美的詩篇。
Thumbnail
美國小說家喬納森•弗蘭岑(1959-)最受肯定的兩本小說,《糾正》(2001)、《自由》(2010)都超過五百頁以上。堅持每天一定要寫五頁文章的自律的他,喜歡寫長句,喜歡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那樣的長篇巨著,不喜歡傷感性文字。他是個成名前,成名中,成名後,寫作筆法跟思維都怎麼說呢,老派,的作家。
Thumbnail
美國小說家喬納森•弗蘭岑(1959-)最受肯定的兩本小說,《糾正》(2001)、《自由》(2010)都超過五百頁以上。堅持每天一定要寫五頁文章的自律的他,喜歡寫長句,喜歡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那樣的長篇巨著,不喜歡傷感性文字。他是個成名前,成名中,成名後,寫作筆法跟思維都怎麼說呢,老派,的作家。
Thumbnail
看過電影《在車上》,卻不讀《凡尼亞舅舅》,是無法想像的。這個劇中劇,濱口龍介在這部電影裡預設了兩種觀影者:沒讀過/讀過《凡尼亞舅舅》。電影不是要重演《凡尼亞舅舅》,因此即便沒看過契訶夫的原作,也無礙於觀影。但《在車上》角色所有的內在衝突,都交給了《凡尼亞舅舅》來深化與詮釋。到底,《凡尼亞舅舅》在講什
Thumbnail
看過電影《在車上》,卻不讀《凡尼亞舅舅》,是無法想像的。這個劇中劇,濱口龍介在這部電影裡預設了兩種觀影者:沒讀過/讀過《凡尼亞舅舅》。電影不是要重演《凡尼亞舅舅》,因此即便沒看過契訶夫的原作,也無礙於觀影。但《在車上》角色所有的內在衝突,都交給了《凡尼亞舅舅》來深化與詮釋。到底,《凡尼亞舅舅》在講什
Thumbnail
隨筆這種形式可長可短,它能容納的內容又是千變萬化,可以高論上帝和史賓諾莎,也可以漫談海龜和奇普賽德街。隨筆的根本原則,就是必須給人「樂趣」。——吳爾夫
Thumbnail
隨筆這種形式可長可短,它能容納的內容又是千變萬化,可以高論上帝和史賓諾莎,也可以漫談海龜和奇普賽德街。隨筆的根本原則,就是必須給人「樂趣」。——吳爾夫
Thumbnail
這本書不小心搭到了時事,也是巧合 這是幾年前讀的, 當時寫下的閱後心得 現在看著 竟然毫無違合
Thumbnail
這本書不小心搭到了時事,也是巧合 這是幾年前讀的, 當時寫下的閱後心得 現在看著 竟然毫無違合
Thumbnail
我揉揉惺忪睡眼,看到電視畫面中有架飛機攔腰撞進了一棟高樓,「他們是在看電影嗎?」我有點納悶,過了半晌我終於清醒,那個畫面至今依然清晰烙印在我腦海裡⋯⋯
Thumbnail
我揉揉惺忪睡眼,看到電視畫面中有架飛機攔腰撞進了一棟高樓,「他們是在看電影嗎?」我有點納悶,過了半晌我終於清醒,那個畫面至今依然清晰烙印在我腦海裡⋯⋯
Thumbnail
如今,藉著《游泳者》甫上市,三冊同時到手,我這個乖乖牌文學門外漢依照各篇出版順序開始讀起,一鑽入齊佛的文字中,便被他的鋒利筆觸牢牢釘住雙眼,骯髒的靈魂仿若被他那犀利的眼光一眼望穿。
Thumbnail
如今,藉著《游泳者》甫上市,三冊同時到手,我這個乖乖牌文學門外漢依照各篇出版順序開始讀起,一鑽入齊佛的文字中,便被他的鋒利筆觸牢牢釘住雙眼,骯髒的靈魂仿若被他那犀利的眼光一眼望穿。
Thumbnail
他說:「在靈魂的漫漫黑夜中,每一天都是凌晨三點鐘。」 美國作家法蘭西斯·史考特·費茲傑羅(Francis Scott Fitzgerald)被視為迷惘的一代(Lost Generation),他的作品對歌舞昇平下的虛空與人性有著細膩剖析,在美國文壇留下深遠影響。以下我們便一起看看這三套跟他息息相關
Thumbnail
他說:「在靈魂的漫漫黑夜中,每一天都是凌晨三點鐘。」 美國作家法蘭西斯·史考特·費茲傑羅(Francis Scott Fitzgerald)被視為迷惘的一代(Lost Generation),他的作品對歌舞昇平下的虛空與人性有著細膩剖析,在美國文壇留下深遠影響。以下我們便一起看看這三套跟他息息相關
Thumbnail
對談人:詹偉雄 李明璁 整理:新經典文化編輯部  以修正拿下美國國家書卷獎,以自由登上時代雜誌封面被尊為美國偉大小說家的法蘭岑鍾情於創作掌握全局的社會小說,對浮泛的人際社交興趣低落,平日是個賞鳥人。 詹偉雄(以下簡稱詹):我想再繼續延伸「遠方」這個概念。這本書原文書名farther away,翻成中
Thumbnail
對談人:詹偉雄 李明璁 整理:新經典文化編輯部  以修正拿下美國國家書卷獎,以自由登上時代雜誌封面被尊為美國偉大小說家的法蘭岑鍾情於創作掌握全局的社會小說,對浮泛的人際社交興趣低落,平日是個賞鳥人。 詹偉雄(以下簡稱詹):我想再繼續延伸「遠方」這個概念。這本書原文書名farther away,翻成中
Thumbnail
猶如契訶夫,齊佛與卡佛都是,不動聲色的詩人,抒情家,也是眼冷心暖的社會觀察家;猶如契訶夫,他倆寫的從不是,那些冒險奮戰,勇於與人生周旋的英雄人物,而是隨波逐流,陷入生活難題,絶境中的普通人。
Thumbnail
猶如契訶夫,齊佛與卡佛都是,不動聲色的詩人,抒情家,也是眼冷心暖的社會觀察家;猶如契訶夫,他倆寫的從不是,那些冒險奮戰,勇於與人生周旋的英雄人物,而是隨波逐流,陷入生活難題,絶境中的普通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