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新政專訪: 從慣行土耕農業到設施農業,從設施農業到精確農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這一次的農業訪談,到嘉義太保,向從事溫室栽培的張耿赫先生(主要是種小果番茄、小黃瓜、溫室甜瓜等),請教對農業政策的看法。
我們談到,台灣農業的轉型、進步,需要建立在讓人才能夠各自發揮自己所的最大長處。比方說,許多較為年長的老農,習慣土耕、慣常農法,對此,再大的預算進行教育補助、或者期望轉型,由於身體年邁、邊際效應可能會遞減。將農民朋友適當導流,分流。對於願意從事傳統農業的,過去給予的肥料、病蟲害、以及遇到天災、或者盛產時的輔助輔導,可以持續,但是不能無限制擴大,畢竟資源有限。但是對於想要進行設施農業,如在溫室土壤滴灌農業的,教育上面開始輔導,在溫室的補助、在技術上面指導。對於想要更進一步,到全介質農業的,在材料、外銷仲介上面,政府可以扮演更積極的角色。
最後,需要更多資本的「精確農業」(如運用IOT、感應器,從土壤EC、溫濕度、光照度等全方面皆可以數據化控管的農業),就不僅僅是政府的角色而已,包含民間的大型企業集團,都可以一起坐下來,討論專案輔導、專案執行,甚至是孵育、加速全新的農業企業。
張先生講述其自身經驗 作者拍攝
在資源調控,產品差異、總量控管、出口導向,都可以有非常正面的循環進展。
另外也是溫室栽培的葉大哥也說到,過去雲林,台塑因六輕影響縣民,有給予回饋金預算交由縣府統籌分配,許多雲林農民受惠於此,在許多溫室農業的設置,可以投入更多資本,溫室架構更穩固,對於防範天災,也有加分。
之後雲嘉南的新農業,更應該妥善運用農業基金,讓農民分流,用不同的方法、摘種不同作物,不管在量與質,都能穩定提升。
最後,張耿赫先生提到線蟲、以及電導度(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EC)的掌握,是溫室農業面臨的兩大課題,除了搜集數據,如何處理數據,做出相應的農法,是非常大的問題。
農業政策的形塑,需要與農民、技術者、實業家、還有學者政府的平台,大家一起討論,由下而上,將會更順暢。
實地探訪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p>和我一起,從全世界的公共議題中發現共通問題,運用大格局,找到正確的解方。</p>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一個數位化的供應鏈,輔以物聯網的運用,可即時偵測藥品製造過程的品質。倘若再配以智慧合約等工具,便可針對即時品管的結果,自動地對供應商履行合約上的條款。而區塊鏈所能證實的交易紀錄,將會降低法律訴訟的風險。
陳映延理事說到,中國的大豆在同樣的耕地面積標準之下,產量就是輸美國25%,撇開氣候土壤因素,就是因為美國的耕耘機本身就有感測器監控,知道土地哪個部分缺肥、缺水,這些事情讓他一直都很想嘗試透過完整的軟硬結合、IOT,去監測自己的鳳梨田。
一整個世代的小兒麻痺患者,現在也都到了55-70歲的中高齡,過去勇壯的身體不再,慢慢形成「二度身障」問題..
要什麼樣的社區,就需要怎麼樣去營照。 營照需要社區的共識,需要由下而上、全方位的心力去做。
與陳志瑜醫師聊聊台灣參與國際組織的艱辛。第三集。 WHA 每年都要開會,但很多會員國今年剛開完,就開始在準備明年的議題,而這些議題很多都是與商業利益結合。 比方說長照,日本可以向國際社會表達要推動國際長期照護加值的意願,以這個名義,免費提供醫療、公衛服務,之後再去拓展市場。
與陳志瑜醫師聊聊台灣參與國際組織的艱辛。第二集。 WHA 每年都要開會,但很多會員國今年剛開完,就開始在準備明年的議題,而這些議題很多都是與商業利益結合。 比方說長照,日本可以向國際社會表達要推動國際長期照護加值的意願,以這個名義,免費提供醫療、公衛服務,之後再去拓展市場。
一個數位化的供應鏈,輔以物聯網的運用,可即時偵測藥品製造過程的品質。倘若再配以智慧合約等工具,便可針對即時品管的結果,自動地對供應商履行合約上的條款。而區塊鏈所能證實的交易紀錄,將會降低法律訴訟的風險。
陳映延理事說到,中國的大豆在同樣的耕地面積標準之下,產量就是輸美國25%,撇開氣候土壤因素,就是因為美國的耕耘機本身就有感測器監控,知道土地哪個部分缺肥、缺水,這些事情讓他一直都很想嘗試透過完整的軟硬結合、IOT,去監測自己的鳳梨田。
一整個世代的小兒麻痺患者,現在也都到了55-70歲的中高齡,過去勇壯的身體不再,慢慢形成「二度身障」問題..
要什麼樣的社區,就需要怎麼樣去營照。 營照需要社區的共識,需要由下而上、全方位的心力去做。
與陳志瑜醫師聊聊台灣參與國際組織的艱辛。第三集。 WHA 每年都要開會,但很多會員國今年剛開完,就開始在準備明年的議題,而這些議題很多都是與商業利益結合。 比方說長照,日本可以向國際社會表達要推動國際長期照護加值的意願,以這個名義,免費提供醫療、公衛服務,之後再去拓展市場。
與陳志瑜醫師聊聊台灣參與國際組織的艱辛。第二集。 WHA 每年都要開會,但很多會員國今年剛開完,就開始在準備明年的議題,而這些議題很多都是與商業利益結合。 比方說長照,日本可以向國際社會表達要推動國際長期照護加值的意願,以這個名義,免費提供醫療、公衛服務,之後再去拓展市場。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陳炤堅先生,為農識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憑藉10多年的資訊業界經驗,在因緣際會下,承接政府推動臺灣發展智慧農業的任務,輔導農民朋友們開啟農業數位轉型契機,透過運用臺灣資通訊技術與資源,推動臺灣農業電子化、自動化的蓬勃應用,更成功轉型與國際接軌,讓世界看見臺灣!
Thumbnail
函漾股份有公司創辦人陳詣函和郭甫鋒,兩位研究生畢業後卻捲起袖子,走入農地開始當起農夫。當農夫不是看到農業背後的金錢利益,更多的是兩人在商管背後,看到農業和環境議題之間的牽絆,從地到食到人再到地球,函漾不只是感性的綠色思維更要理性的企業化管理。
跟地球花園的夥伴聊到去年很多有機、或是泛有機的夥伴,2023分別在雲林等地被強制噴藥,導致大家多年維持無毒生態場域被噴感覺的登革熱防治雞尾酒藥物污染。 我個人在看倡議這件事上,認為先要貫徹無論是生態村或是都會的閒置土地防治病媒蚊,都需要好好規劃水在土地上的流動。 在參觀洪老師的活水生態園
Thumbnail
經營無藥無肥的果園需要長時間維護,但破壞總是瞬間,陳佩雲老師在東山的1.8甲山坡地果園已10年,她多年栽培的果園,跨區連結了臺南、嘉義的農們永續共同管理的小農經營。為我們加油,一起穩健的維護這片果園。
Thumbnail
佩雲老師過世後,1.8甲的東山果園由幾位農家院子畢業的專業農夫們承接耕作,延續了照顧土地的精神。協力勇氣拋開了管理的遲疑,果園在幾位農人的共同協助下開啟了新的生機。
根據報導,農業部為達到2040年的「農業淨零」目標,制定了四大政策主軸: 1. **減量**:採取乾溼交替灌溉水稻田、改變禽畜飼料等方式來降低溫室氣體排放。 2. **增匯**:透過森林固碳、土壤增加有機質材或草生栽培固碳、海草種植等方式固化二氧化碳。 3. **循環**:致力實現農業
Thumbnail
Revery來到了慧軒農場,訪談了農場主人吳仁格。 慧軒農場主要種植玉米以及蒜頭。當天我們參觀高大綠油油的玉米田,而吳仁格先生帶領我們三位及夥伴注意攝影團隊們,一起走到田中央裡,共同來感受這大片玉米田園。 提及到為何吳仁格先生要返鄉務農的原因,是因為家中有土地和資源。 原先是在台塑集團(雲林麥
Thumbnail
台糖參與「小農種碳」專案,旨在評估其蔗作地的土壤碳匯潛力,以協助國內的碳權。以下是這個過程及其影響的瞭解: 1. 環境友善耕作與循環利用方式:台糖的蔗園已經採取環境友善耕作和循環利用方式,例如將糖廠副產品作為堆肥,以提升土壤有機碳,並透過這些舉措來推動自然碳匯淨零轉型[1][2][3]。
Thumbnail
近年來,大陸農業現代化呈現蓬勃發展的趨勢,這不僅在國際上引起關注,也對台灣農業人才提出新的需求。本文將聚焦探討大陸農業現代化趨勢,以及這種趨勢對台灣農業人才的需求,並深入了解相關的台胞證政策。 首先,大陸農業現代化的推進,包括智慧農業、科技種植等多方面的創新。這種轉變不僅提升了農業效益,還促進了農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陳炤堅先生,為農識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憑藉10多年的資訊業界經驗,在因緣際會下,承接政府推動臺灣發展智慧農業的任務,輔導農民朋友們開啟農業數位轉型契機,透過運用臺灣資通訊技術與資源,推動臺灣農業電子化、自動化的蓬勃應用,更成功轉型與國際接軌,讓世界看見臺灣!
Thumbnail
函漾股份有公司創辦人陳詣函和郭甫鋒,兩位研究生畢業後卻捲起袖子,走入農地開始當起農夫。當農夫不是看到農業背後的金錢利益,更多的是兩人在商管背後,看到農業和環境議題之間的牽絆,從地到食到人再到地球,函漾不只是感性的綠色思維更要理性的企業化管理。
跟地球花園的夥伴聊到去年很多有機、或是泛有機的夥伴,2023分別在雲林等地被強制噴藥,導致大家多年維持無毒生態場域被噴感覺的登革熱防治雞尾酒藥物污染。 我個人在看倡議這件事上,認為先要貫徹無論是生態村或是都會的閒置土地防治病媒蚊,都需要好好規劃水在土地上的流動。 在參觀洪老師的活水生態園
Thumbnail
經營無藥無肥的果園需要長時間維護,但破壞總是瞬間,陳佩雲老師在東山的1.8甲山坡地果園已10年,她多年栽培的果園,跨區連結了臺南、嘉義的農們永續共同管理的小農經營。為我們加油,一起穩健的維護這片果園。
Thumbnail
佩雲老師過世後,1.8甲的東山果園由幾位農家院子畢業的專業農夫們承接耕作,延續了照顧土地的精神。協力勇氣拋開了管理的遲疑,果園在幾位農人的共同協助下開啟了新的生機。
根據報導,農業部為達到2040年的「農業淨零」目標,制定了四大政策主軸: 1. **減量**:採取乾溼交替灌溉水稻田、改變禽畜飼料等方式來降低溫室氣體排放。 2. **增匯**:透過森林固碳、土壤增加有機質材或草生栽培固碳、海草種植等方式固化二氧化碳。 3. **循環**:致力實現農業
Thumbnail
Revery來到了慧軒農場,訪談了農場主人吳仁格。 慧軒農場主要種植玉米以及蒜頭。當天我們參觀高大綠油油的玉米田,而吳仁格先生帶領我們三位及夥伴注意攝影團隊們,一起走到田中央裡,共同來感受這大片玉米田園。 提及到為何吳仁格先生要返鄉務農的原因,是因為家中有土地和資源。 原先是在台塑集團(雲林麥
Thumbnail
台糖參與「小農種碳」專案,旨在評估其蔗作地的土壤碳匯潛力,以協助國內的碳權。以下是這個過程及其影響的瞭解: 1. 環境友善耕作與循環利用方式:台糖的蔗園已經採取環境友善耕作和循環利用方式,例如將糖廠副產品作為堆肥,以提升土壤有機碳,並透過這些舉措來推動自然碳匯淨零轉型[1][2][3]。
Thumbnail
近年來,大陸農業現代化呈現蓬勃發展的趨勢,這不僅在國際上引起關注,也對台灣農業人才提出新的需求。本文將聚焦探討大陸農業現代化趨勢,以及這種趨勢對台灣農業人才的需求,並深入了解相關的台胞證政策。 首先,大陸農業現代化的推進,包括智慧農業、科技種植等多方面的創新。這種轉變不僅提升了農業效益,還促進了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