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面對不義時,你追求怎樣的正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自古以來,人類有多少好人得到惡報、壞人得到善報、沉冤沒有得雪,去到今天都是如此,未來也不會改變。未來還是有人得益甚多,做惡甚多,然後善終,然後也有好人付出甚多,做的事情是對的,還是得到惡報。

人類的社會和正義,就像人類的身體一樣,其實不斷內部是死亡、崩壞、腐爛,只是人類有新陳代謝,修補機制,人體才不至於腐朽,文明整體也一樣。在現世的我們,各種人文社會上的學問和工作,做的全部都是盡可能的為它作出修補。

如果可以的話,我們要清醒的防止不義的發生,盡可能在現在的時間,去執行正義。但這也有極限的,我們沒有這麼多能量和視野,去執行全然的正義。

讀歷史你就會很確定,這單純就是人類達不到的境界。我們追求正義了幾千年,而幾千年來我們還是會有不義,貪圖不義的利益,以及對於別人受害的麻木,是人性的一部分。

三種不同的「正義觀」

raw-image

我很相信,就我對臺灣人的理解,臺灣人當深刻感受到不義時,其實心態會很像蝙蝠俠,追求服仇,所以臺灣是個普遍支持死刑的國家。沒辦法彌補受傷害的人,無法平鬱心中不義感,只有讓加害者得到報應。而我深信,臺灣人對於政治上的不義感,也是相同的結構的。

死刑的存廢,影響的並不僅是被判刑者,更是整個社會對於罪惡的態度。當復仇會用於個人之殘忍犯行,則,復仇又怎可能不用在社會性的殘忍犯行?特別是當他的利益,總是能延續到世代之後。

這叫作「應報式正義」。

就像一神教會說的一樣,人的一生總會犯大小各樣的罪。問題在於我們對正義的態度,正義有多種不同的表現方式,應報式正義,就是以人力盡可能達成惡行的報應,這我相信在臺灣是相當受歡迎的。用漫畫來比喻的話,大概就是《烙印戰士》、《蝙蝠俠》。

另一種是「修復式正義」。

這種正義的核心,在於盡可能給予受害者補償,他的核心是怎樣將這些罪惡導致的損壞,減至最低,不論加害者還是受害者。他們需要的是怎樣達致一個雙方盡可能滿意的情況,讓所有人盡可能回復一個正常幸福的生活。用漫畫來比喻的話,大概就是《龍珠》。

  • 除了可召喚神龍修復地球,反派角色變成正義伙伴也是《龍珠》有名的情節,這就類似修復式的正義觀。

第三種是「懺悔式正義」。

這種做法,就是指,他追求的是加害者主動認錯,主動的羞辱自己,將罪的形象不斷的擴大,去令受害者去到覺得自己也走得太過,而主動原諒的方式。比方說,負荊請罪就是這一種行為。

最重要的是,不能多重標準

臺灣人選擇哪一種正義?除了現在,也有歷史上的事情。面對過去的不義,我們再也無法逆轉那些傷害,只剩下犯人,那我們應該怎樣?

有時是矛盾的,一方面人認同的是應報式正義,但當自己或自己的祖先犯錯時,又會恐懼應報式邏輯底下,自己也無路可去。一個死刑犯殺了人,在應報之下,他無論做多少善事,他最後的合理結果,都是死刑。就像《悲慘世界》裡的Javert一樣,你要選擇應報,那你對自己和親人朋友,都必須堅持。

但無論如何,臺灣人需要的,是從中選擇一種,而選擇了哪種,就會有不同的邏輯,並且該執行到底。選擇了哪個,最終就會達致哪個結果,要選擇應報,就要承受應報的代價。因為選擇性的應報,會自相矛盾,違反正義。

利益申報,我個人是「修復式正義」的支持者。這也是因為我是香港人,香港沒有死刑,香港司法也不是為了滿足社會情緒和安撫眾怒,對我而言,這是很合理的選擇。

這些正義觀彼此間,其實也不是「完全」互斥,但如果你想同時用三種標準,還有個前題是「參與者都理解及接受」。不過大部分人的學養水準,只會走向多重標準,而不是真的能掌握。而正義最重要的就是不能多重標準,也就是對別人和對自己,都是用同一套標準,否則不可能正義。

把問題回歸到正義的本質,而且只能選一個,事情才會有解,大部分人就是沒能力把整個論述架構起來,只看到自己有利的部分。那不如把事情簡化至三選一:正義是應報,是修復,還是懺悔?

面對不義時,在講正義之前,先確定自己追求的是哪種正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鄭立的方格子
4.8K會員
312內容數
我並不介意觸及一些可能你們覺得很敏感的問題,例如臺灣為何不是獨立國家呢?如何穩固中港臺的人的基本人權?要如何面對中國那不可定的未來,會帶來經濟、政治和主權上的種種疑問?
鄭立的方格子的其他內容
2021/05/13
在談創作產業鏈這種問題之前,我知道談這個話題的人,他們之所以想臺灣有漫畫產業鏈的原因,是希望那些大受世界歡迎的作品像鬼滅之刃甚麼的是臺灣生出來的。他們希望的是,自己更有機會在本地從事動漫產業,更容易成功,更有機會靠漫畫名成利就。 但這必須要回到根本的問題,產業鏈是什麼?
Thumbnail
2021/05/13
在談創作產業鏈這種問題之前,我知道談這個話題的人,他們之所以想臺灣有漫畫產業鏈的原因,是希望那些大受世界歡迎的作品像鬼滅之刃甚麼的是臺灣生出來的。他們希望的是,自己更有機會在本地從事動漫產業,更容易成功,更有機會靠漫畫名成利就。 但這必須要回到根本的問題,產業鏈是什麼?
Thumbnail
2020/10/20
理性上我們不能忘了過去,那個過去是甚麼?六四事件,六四事件也是一個非常感動人心的事件,當年亦投射影響全世界。不過,這些創造了時代,「輸出革命」的人,有了最差的下場。最差的下場不是死去,也不是被捕,而是在大時代之下,一朝得志後卻成為了不重要,被鄙視的小角色,甚至是閉塞的未來妨礙者。
Thumbnail
2020/10/20
理性上我們不能忘了過去,那個過去是甚麼?六四事件,六四事件也是一個非常感動人心的事件,當年亦投射影響全世界。不過,這些創造了時代,「輸出革命」的人,有了最差的下場。最差的下場不是死去,也不是被捕,而是在大時代之下,一朝得志後卻成為了不重要,被鄙視的小角色,甚至是閉塞的未來妨礙者。
Thumbnail
2020/09/26
如果北京政府很堅持要專制統治幾十年甚至再久的話,他們是不會接受香港和民主是個成功的民主體制,香港和臺灣,可以不民主,或不成功,或者既不民主又不成功,但絕不應該是民主又成功,成功的民主存在,會動搖北京政府專制下去的意識形態根基,如果這件事快要發生,北京政府就需要破壞這可能性。
Thumbnail
2020/09/26
如果北京政府很堅持要專制統治幾十年甚至再久的話,他們是不會接受香港和民主是個成功的民主體制,香港和臺灣,可以不民主,或不成功,或者既不民主又不成功,但絕不應該是民主又成功,成功的民主存在,會動搖北京政府專制下去的意識形態根基,如果這件事快要發生,北京政府就需要破壞這可能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人性要是這麼好概括就沒那麼多問題了。 人性本「多元」。 雙方都可以舉出支持自己性善論、性惡論的例子,以及抨擊對方的反例。這已經不是拿特例當通例的無賴行為,而是雙方都是通例,何以如此,就因為兩邊的例子都他媽太多。 到底何謂「好人」、何謂「壞人」呢?如果你還是只能這樣二分,那你對這個社會的評斷,大抵上還
Thumbnail
人性要是這麼好概括就沒那麼多問題了。 人性本「多元」。 雙方都可以舉出支持自己性善論、性惡論的例子,以及抨擊對方的反例。這已經不是拿特例當通例的無賴行為,而是雙方都是通例,何以如此,就因為兩邊的例子都他媽太多。 到底何謂「好人」、何謂「壞人」呢?如果你還是只能這樣二分,那你對這個社會的評斷,大抵上還
Thumbnail
“禮尚往來”這一詞出自於儒家學說,華人社會裡教的那一套“別人怎麼對我,我就怎麼對別人”反之,我怎麼對被人,別人就應該怎麼對我。咦?是不是哪裡怪怪的。
Thumbnail
“禮尚往來”這一詞出自於儒家學說,華人社會裡教的那一套“別人怎麼對我,我就怎麼對別人”反之,我怎麼對被人,別人就應該怎麼對我。咦?是不是哪裡怪怪的。
Thumbnail
社會上每天都不斷發生著殘暴兇惡的事,他人的惡意造成別人的傷害,以致於失去生命是最極致的展現,人們始能警覺惡意的生成和蔓延,原來一直就在身邊。 在善惡之前最可貴的選擇是真實、如實地選擇的,然後用力的演繹,這也是這場宇宙大戲數千百億年來歷久不衰。
Thumbnail
社會上每天都不斷發生著殘暴兇惡的事,他人的惡意造成別人的傷害,以致於失去生命是最極致的展現,人們始能警覺惡意的生成和蔓延,原來一直就在身邊。 在善惡之前最可貴的選擇是真實、如實地選擇的,然後用力的演繹,這也是這場宇宙大戲數千百億年來歷久不衰。
Thumbnail
東野圭吾掀開屏幕,盡可能地將社會上不會重視的細節,也極有可能在定案後無人追究正當性的案件化作故事,如同作家吳曉樂在序言中提到,這樣的題材即是「現實愛能莫助,創作綽綽有餘」,也讓故事一再提醒我們單單一個判決並無法解決所有事情,更多是留下來的人們生命中的空缺。 延伸補充
Thumbnail
東野圭吾掀開屏幕,盡可能地將社會上不會重視的細節,也極有可能在定案後無人追究正當性的案件化作故事,如同作家吳曉樂在序言中提到,這樣的題材即是「現實愛能莫助,創作綽綽有餘」,也讓故事一再提醒我們單單一個判決並無法解決所有事情,更多是留下來的人們生命中的空缺。 延伸補充
Thumbnail
我們不該為了我們的弱小而道歉,更應該為此而更加團結。
Thumbnail
我們不該為了我們的弱小而道歉,更應該為此而更加團結。
Thumbnail
本篇文章來自於 吉祥尊者(馬來西亞)此篇〈佛陀有没有关于人权的开示?〉佛法討論後的讀後感,我以此為基礎對台灣青年對追求「正義」浪潮的淺碟現象進行反思。文章後末附上尊者開示的重點摘錄。
Thumbnail
本篇文章來自於 吉祥尊者(馬來西亞)此篇〈佛陀有没有关于人权的开示?〉佛法討論後的讀後感,我以此為基礎對台灣青年對追求「正義」浪潮的淺碟現象進行反思。文章後末附上尊者開示的重點摘錄。
Thumbnail
公視戲劇「我們與惡的距離」讓我們思考到底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
Thumbnail
公視戲劇「我們與惡的距離」讓我們思考到底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
Thumbnail
最近流行起來的「私法正義」,便是認為在公權力以外,執行私刑是「我們」天經地義的權利,「我們」是在維持這個社會、甚至是這個世界的正義天平,保持它的平衡不至傾斜到令人感到難堪、被生命本身的卑微侵犯的地步。
Thumbnail
最近流行起來的「私法正義」,便是認為在公權力以外,執行私刑是「我們」天經地義的權利,「我們」是在維持這個社會、甚至是這個世界的正義天平,保持它的平衡不至傾斜到令人感到難堪、被生命本身的卑微侵犯的地步。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