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看書名及書背介紹,以為這會是本懸疑推理走向的小說,但細讀後發現,這本書更像是紀實小說。儘管作者表明內容皆為虛構,但不論從寫作手法或劇情編排看來,都還蠻日常、寫實的。
初次以漢人觀點欣賞原住民題材的小說,在閱讀過程裡,我不斷思考該拿什麼視角來看待這部作品。因為若以文學角度來說,儘管這本書的題材很新穎,是以富有想像力與神祕色彩的「傳說」及「詛咒」為主軸,牽引出主角與朋友揭開死亡真相與內心掙扎的歷程,但作者推展劇情的方式卻極為生澀,不僅情節單薄,故事鋪陳也不夠縝密,彷彿拿了很好的藥材,卻沒練出有效的靈丹。而在閱覽第一編,作為要吸引讀者的開頭,也有如在審視日記或研究報告,過於平舖直述、缺乏畫面感、顯得作者沒有架構及深耕所選的主題,實為可惜。
不過,隨後我又想起閱讀優越性的問題。單以文學角度解讀,易忽略如過去第三世界文學被邊緣化或扭曲的現象,那麼將看不見原住民文化真正所處的情境與真實情況。因此,比起用文學創作的技巧來評論這部小說,我傾向去關注作者於書中顯露出的深厚文化底蘊。透過作者的博學多聞,才帶出許多原住民族群的內隱知識。譬如,不同族群的身分根源問題、各種傳說背後反映的命運、傳統文化所面臨的危機等。作者用主角解惑的過程,逐步讓讀者看到原住民在歷史與現代交織下所新生的矛盾意識,也不斷拋出值得再思考的議題。加上作為圈內人,作者寫出直白卻意外寫實的角色對白,使人物變得生動、貼近現實。若能以上這種角度閱讀,相信才不會對作者蜻蜓點水式的寫作感到失望。
另外其實,原住民傳說本身是相當有趣的。書中主角的巫師體質透過作者後來的描繪,成了與藝術和戲劇間產生關聯的契機,還有,其他人對植物與自然的崇敬、陰陽師、各種祭典、姓氏淵源等題材元素,再加上宏觀的日治歷史時空背景等,其實已然構成很好的創作背景。這部小說是為作者系列小說的第一本,我想若是能續寫,應可繼續提供讀者思考如地域遷徙、文化融合、族群通婚、傳統延續、經濟與智財權等原住民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