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歷史小說的真實論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歷史小說強調自己內容有很多史實本身就是一件很弔詭的事情。 要不是小說很難看,忽略小說的文學性,偷懶地用史料推砌作品; 要不就是真的搞不清楚歷史、敘事、史實的關係,這種史觀寫出來的「歷史小說」真的有人敢信?標榜真實的歷史小說要不是搞不清楚小說是什麼,要不就是商業噱頭。小說是作者的「創作」。小說家有虛構和架空的權力,小說也應該虛構和架空一個專屬於作品內部,平行於現實世界的結構。論及作家的權力,即是作家如何再現、安排他的材料,就「歷史小說」而言,所謂「真實」的史料和歷史應當是作者如何再現、建構他選取的背景和材料,並用以創作小說。換言之,歷史小說的前提應當為「虛構」,就如同小說的寬鬆定義是「虛構」一樣。


歷史小說的真實論者,往往會提及海登懷特(Hayden White)新歷史主義,提及歷史的撰寫有敘事的虛構問題,牽扯到德希達文本之外無其他,將史料的解讀和詮釋定位為一種文學式「虛構」的寫作模式。但我認為這是一種內外不分的解讀,史料解讀或詮釋的撰寫,應處於對外部世界具有一定真實性的前提之下,換言之,他是一種對真實情況的其中一種解釋。以中國史書的撰寫模式而言,為春秋筆法和董狐史筆,一字定褒貶的模式具備強烈的當代道德意義,反映史家的價值觀,這也是為何新歷史主義會論及傅柯的「敘事」(Narrative),談及敘事就有外部無所不在的權力如何影響個人,然而這裡的敘事,並不指史家如何用筆「虛構不存在的歷史」,而是指史家如何站在不同的角度,進行不同的敘事,產生不同詮釋的意義。


舉羅貫中的章回小說《三國演義》為例。《三國演義》的影響力遠大於陳壽的《三國志》,《三國演義》裡虛構的情節如空城計、三英戰呂布;或如斬華雄從孫堅變關羽、草船借箭是魯肅而非諸葛亮等更改主角的情形,呈現虛構替代了真實,但它最終應當屬於《三國演義》內部世界的情節,而非外部世界真實、曾經發生過的歷史。又如柯南道爾在福爾摩斯系列小說鍾描繪了十九世紀末的英國,一切的背景幾乎都是真實的,比如貝克街221號b座。小說中甚至角色靈感,都是來自真實存在的人物,只是福爾摩斯依舊「真的是假的」,而虛假的福爾摩斯依舊被不少人認為是真實的,甚至有人為此爭論不休。這是小說家的能耐,但並不代表小說成為一種外部世界的「真實」。


所以小說的真是之於內部的平行世界;歷史敘事的真是之於外部的現實世界。小說的「真」是再現和代言,不能否認虛構小說被讀者真實化,把假的寫成真的是作者的本事,也是文學讓讀者沉浸的魅力,但並不代表它可以被說成是真實;歷史敘事的真,是必須要「真」,我們可以討論葉石濤、陳芳明的台灣文學史角度詮釋差異和問題,可以討論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對抗戰的理解詮釋,但這些都是基於它們記錄了正確的時間軸、確切的事件經過,否則只要有一個地方「錯誤」,它連最基本「史」的意義都消逝了。至於小說如何影響外部(讀者覺得福爾摩斯是真的、如寫實主義小說反映現實問題);歷史敘事的內部(詮釋)差異,就是另一個問題了。(就如我喜歡看陳道明演的康熙帝國,但不會當成真正的歷史學;我知道小林多喜二的蟹工船、楊逵的送報伕在討論階級和勞工問題,但它不是「史實」)。若以此標準來看,歷史小說標榜真實的時候,就會變成非常弔詭:「我是真實的小說喔!」若再資本主義一點,就是「我是真實的小說!快來看!」就像是拿「搶救雷恩大兵」說裡面都是真的一樣奇怪。

寫寡讀書筆記/寫一些讀書筆記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散文是一個很特殊的文類,相較詩、小說、劇本,散文似乎特別講求寫作倫理,特別講求「真實」。無論是議論或抒情都是如此。 理解散文如果為了區分虛構和真實,其實像只為了區分散文和小說界線。 於是這個真實性變得有點抽象,好像和情節或內容有關,但並不是如此。散文的真實性是情感的連結,或許用「真摯」會更準確。
108課綱去中國中心化常常被有心人士說成去中國化,國文科目的文白之爭、歷史科目沒教岳飛和最近的大禹治水都是一樣的出發點。 無意去辯駁這些意識形態的問題,真的吵不完。倒想到了「法國中學教哲學,考高中要考哲學」這件事情。
所謂台灣文學體制化,以1997年真理大學和2000年成功大學分別為即私立大學和公立大學在高教系統設置台灣文學相關系所為開端。在此之前,能以台灣文學為研究的學者如前所述,多在清大中文。 除了許俊雅。
前面提到台灣文學作品其實不少,有日治時期的累積,1970年代之後也不斷有新的作品出現,這些作品自然成為重要的研究文本。
1970年代台灣文學研究仍得設定中國框架,框定台灣文學的地方性、民族性才得以在當時進行。 因此1977年鄉土文學論戰雖然看起來是在討論寫實主義和鄉土視角,但實際是在壓抑/醞釀台灣的主體意識,也因此余光中才扣得上工農兵文學帽子,余光中的狼來了在說鄉土文學是共產黨、是台獨才那麼有殺傷力
這幾天課綱又被翻出來講,順勢提一下統編本後第一次大規模課綱更動「95暫綱」與其主持者柯慶明。
散文是一個很特殊的文類,相較詩、小說、劇本,散文似乎特別講求寫作倫理,特別講求「真實」。無論是議論或抒情都是如此。 理解散文如果為了區分虛構和真實,其實像只為了區分散文和小說界線。 於是這個真實性變得有點抽象,好像和情節或內容有關,但並不是如此。散文的真實性是情感的連結,或許用「真摯」會更準確。
108課綱去中國中心化常常被有心人士說成去中國化,國文科目的文白之爭、歷史科目沒教岳飛和最近的大禹治水都是一樣的出發點。 無意去辯駁這些意識形態的問題,真的吵不完。倒想到了「法國中學教哲學,考高中要考哲學」這件事情。
所謂台灣文學體制化,以1997年真理大學和2000年成功大學分別為即私立大學和公立大學在高教系統設置台灣文學相關系所為開端。在此之前,能以台灣文學為研究的學者如前所述,多在清大中文。 除了許俊雅。
前面提到台灣文學作品其實不少,有日治時期的累積,1970年代之後也不斷有新的作品出現,這些作品自然成為重要的研究文本。
1970年代台灣文學研究仍得設定中國框架,框定台灣文學的地方性、民族性才得以在當時進行。 因此1977年鄉土文學論戰雖然看起來是在討論寫實主義和鄉土視角,但實際是在壓抑/醞釀台灣的主體意識,也因此余光中才扣得上工農兵文學帽子,余光中的狼來了在說鄉土文學是共產黨、是台獨才那麼有殺傷力
這幾天課綱又被翻出來講,順勢提一下統編本後第一次大規模課綱更動「95暫綱」與其主持者柯慶明。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八十-二十法則提到,在多數生活的現象中,約80%的效果是來自於20%的原因,除了經濟學、學習理論外,這個法則同樣也可以應用在生活中的幸福感上。 我們需要認知到擁有的越多不一定會越快樂,反而有可能會因為無法專注在少數事物上而產生空虛、迷茫的感覺。「極簡」精神最重要的一點在於放下對於「多」的執著,將有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蕭泰雄對「台灣人」的種種說法,我歸納出四點,分別是「台灣的本省人非中國人」、「台灣人的族譜絕大多數很可疑」、「閩南語中的「漳浦語」,在大航海時代,已被不少台灣平埔族群使用」、「不同平埔族群通婚,使用共通語交談,結果逐漸形成兩大語系的台灣人」。
為什麼古巴會有Santeria這樣的信仰呢?從這個好奇開始,扯出一串以前在歷史課本上看過有印象的大事件。 大航海時代 2.熱帶種植業與黑奴 3.天主教傳
Thumbnail
介紹客家人、客家文化的書,作者通常著重客家先民自中原移居閩粵的遷徙經過、來台以後的開拓史,以及與其他族群發生衝突的重大事件。湯錦台這本《千年客家》讓我有耳目一新之感……
Thumbnail
台灣古文明的沒落過程、Paccan名號為何被人遺忘、「台灣」如何取代「Paccan」成為國名,以及Paccan人後代的命運,也是埔農一系列著作的重要內容。
Thumbnail
埔農的論述看似與沈建德、林媽利、潘智仁相同,其實有很多地方不同,無論是台灣荷治時期之前的歷史認知,還是對「台獨」的看法,他都自成一格。對於台灣上古有無高度文明,沈建德、潘智仁、林媽利及眾多台灣歷史學者、考古學者,不是視之為未知領域而沒有給出明確答案,就是自認非專業而不去觸及,埔農則非常堅定回答:有!
Thumbnail
這本小書適合全民閱讀,無論您是專研台灣歷史的學者,還是對台灣歷史的理解只有9年國民義務教育的程度,都能從書中找到閱讀的樂趣……
Thumbnail
台灣漢人的祖源問題,近來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扣掉來自中國各地的外省族群,1945年二戰結束前,就已定居在台灣的漢人,大多數人的祖先究竟是閩粵移民,還是被漢化的平埔族?目前已出現一些挑戰主流觀點的論者,較知名的有沈建德、埔農、林媽利、潘智仁等人士。本文要介紹的是,較早談論這個議題的沈建德。
Thumbnail
當《返校》引發支持與反對熱議,你是否清楚意識到所謂史實改編電影,背後的「史實」有哪些呢?
Thumbnail
隨著《哥吉拉 II 怪獸之王》上映,拉頓、摩斯拉、王者基多拉這些令怪獸迷沸騰但未必都為大眾熟知的名字,終於在鋪天蓋地的宣傳下一口氣響遍全台。牠們的名氣是從何而來?牠們在東寶怪獸電影的歷史中又各有什麼意義?在牠們準備橫掃全台甚至全球的此時,或許正是個不錯的時機,可以來多談談牠們各自精彩的過往。
Thumbnail
八十-二十法則提到,在多數生活的現象中,約80%的效果是來自於20%的原因,除了經濟學、學習理論外,這個法則同樣也可以應用在生活中的幸福感上。 我們需要認知到擁有的越多不一定會越快樂,反而有可能會因為無法專注在少數事物上而產生空虛、迷茫的感覺。「極簡」精神最重要的一點在於放下對於「多」的執著,將有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蕭泰雄對「台灣人」的種種說法,我歸納出四點,分別是「台灣的本省人非中國人」、「台灣人的族譜絕大多數很可疑」、「閩南語中的「漳浦語」,在大航海時代,已被不少台灣平埔族群使用」、「不同平埔族群通婚,使用共通語交談,結果逐漸形成兩大語系的台灣人」。
為什麼古巴會有Santeria這樣的信仰呢?從這個好奇開始,扯出一串以前在歷史課本上看過有印象的大事件。 大航海時代 2.熱帶種植業與黑奴 3.天主教傳
Thumbnail
介紹客家人、客家文化的書,作者通常著重客家先民自中原移居閩粵的遷徙經過、來台以後的開拓史,以及與其他族群發生衝突的重大事件。湯錦台這本《千年客家》讓我有耳目一新之感……
Thumbnail
台灣古文明的沒落過程、Paccan名號為何被人遺忘、「台灣」如何取代「Paccan」成為國名,以及Paccan人後代的命運,也是埔農一系列著作的重要內容。
Thumbnail
埔農的論述看似與沈建德、林媽利、潘智仁相同,其實有很多地方不同,無論是台灣荷治時期之前的歷史認知,還是對「台獨」的看法,他都自成一格。對於台灣上古有無高度文明,沈建德、潘智仁、林媽利及眾多台灣歷史學者、考古學者,不是視之為未知領域而沒有給出明確答案,就是自認非專業而不去觸及,埔農則非常堅定回答:有!
Thumbnail
這本小書適合全民閱讀,無論您是專研台灣歷史的學者,還是對台灣歷史的理解只有9年國民義務教育的程度,都能從書中找到閱讀的樂趣……
Thumbnail
台灣漢人的祖源問題,近來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扣掉來自中國各地的外省族群,1945年二戰結束前,就已定居在台灣的漢人,大多數人的祖先究竟是閩粵移民,還是被漢化的平埔族?目前已出現一些挑戰主流觀點的論者,較知名的有沈建德、埔農、林媽利、潘智仁等人士。本文要介紹的是,較早談論這個議題的沈建德。
Thumbnail
當《返校》引發支持與反對熱議,你是否清楚意識到所謂史實改編電影,背後的「史實」有哪些呢?
Thumbnail
隨著《哥吉拉 II 怪獸之王》上映,拉頓、摩斯拉、王者基多拉這些令怪獸迷沸騰但未必都為大眾熟知的名字,終於在鋪天蓋地的宣傳下一口氣響遍全台。牠們的名氣是從何而來?牠們在東寶怪獸電影的歷史中又各有什麼意義?在牠們準備橫掃全台甚至全球的此時,或許正是個不錯的時機,可以來多談談牠們各自精彩的過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