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當《超機體》與教育現場擦撞─成為小小導覽員的培訓之路(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2018第十三屆台北數位藝術節命名為「超機體」,即機器人結合科技與藝術創作而產生的演繹進化與超越。在不遠的未來,尤其當人工智慧有突破性發展之時,人類如何與具有智慧或創意能力的機器相處,是當今迫切需要面對的重大問題。本屆數位藝術節透過藝術家與對應感知有關係的產界、學界的跨界合作,探討人如何增能獲失能、如何與機械共存或共斥。

專屬民生國小6年5班的超機體導覽任務

11月26、27日這兩天,展覽主要出入口的舞台正前方擺滿了坐椅,工作人員也提早搬來了數十張長形的桌子,將一張張坐椅安排入桌。不久後,一群身形嬌小,看起來像初中生或小學生的孩子鬧哄哄的走了進來,他們是臺北市松山區民生國民小學六年五班的學生。
這兩天下午的一點三十分至四點半,他們即將在三位老師的帶領下,在〈小小導覽員—創意導覽工作坊〉受訓成為臺北數位藝術節《超機體》的「小小導覽員」,利用相當短的時間竭盡學習,為成為最佳小小導覽員而努力!
小朋友們欣賞作品《如何向機器人解釋繪畫》

機器>人?機器<人?永恆的文明迷思

今天主要培力小朋友們的老師,為喜愛電影、創作與閱讀的汪怡娉(ㄆㄧㄥ)老師。汪老師有諸多和兒童美育或藝術跨界的經驗,她還童趣地在簡報中的自我介紹旁,介紹了她名叫豹子的巨蜥兒子(3.5歲,110公分,喜愛地瓜葉和太陽)。
工作坊的開始,以汪老師為小朋友開場引導暖身。她以機器和人的關係為出發點,拋出種種問題,讓小朋友思考在日常之下或之外,機器的功用為何?機器與人的生活又是如何產生關係的?
汪老師準備的資料非常豐富,她問小朋友,當機器的能力與智慧大於或小於人的時候,分別會是什麼情況?舉凡各類大型機具、工業與軍用或可以無限延伸智慧的AI,他們幫助了人類的生活,並象徵了「進步」與「文明」,但當他們不再受控於人類的時候,是否又會為人類帶來威脅與恐懼?而人們始終相信的,機器人沒有的五感和心靈,是否又真的能為人類嚮往的美好世界帶來終身解套?
老師們製作有趣的恐怖箱,邀請小朋友體驗互動遊戲。
老師請小朋友分享欣賞作品《逆向手語歌》之後的感想。

明日任務:成為《超機體》小小導覽員

拋磚引玉的問答和豐富資訊的腦力激盪後,小朋友們對科技與藝術所能衝撞激發的火花有了很不一樣的想像,這對他們接下來要進入《超機體》展場來實際閱讀與體驗作品來說,非常有幫助。
〈小小導覽員—創意導覽工作坊〉的後半場會於11月27日舉辦,由汪老師帶著民生國小六年五班的同學實際走入《超機體》展場,針對不同展品進行各項體驗。汪老師與民生國小的老師們,將在過程中針對各項藝術家與其作品,向小朋友進行詳細解說。
由於藝術的概念對於一般人而言較艱深難懂,經過老師們深入淺出與生活化的詮釋後,變得較平易近人,同時搭配老師自製的恐怖箱等有趣的互動體驗,讓小朋友更樂在其中。
工作坊的第一天,在學生們回到上課區進行小組討論後畫下逗點。明日,他們即將實際挑戰導覽,面對更難的挑戰!

詳細活動資訊請參考: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018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於11/22-12/1於松山文創園區舉辦,命名為「超機體」(trans-robotics),意謂著機器人科技結合藝術創作而產生的演繹進化及超越,試圖探討在機器人、人工智慧(AI)有著突破性發展的近未來,人們如何與具有智慧或創意能力的機器人共生或互斥的議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以往,多數人僅在候選人辯論等電視節目中才看過手語翻譯畫面,而本次臺北數位藝術節的聽障導覽,讓許多參展觀眾第一次近距離看到真人手語翻譯員,在現場以手語為聽障者進行作品翻譯,引發許多新奇與好奇的想像空間。
《SAYONARA》呈現核災後金髮少女與管家機器人相依為命的故事。核災後的日本鄉間,疏散政策以國民優先,病弱的南非金髮少女Tanya只能與管家機器人相依為命等待通知。本片以日常卻帶有魔幻氛圍的鏡頭,描繪流逝的末世光景,日常與離別交錯,短暫的溫存與背叛,一人一機終於迎來生命的最後時刻。
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命名為《超機體》,導覽者洪韵婷先讓大家思考,這個名字的由來,是否帶著些許反諷意味?——企圖超越人類和機器之間的界線。當專業長久隸屬於嚴謹、獨立的範疇時,藝術家如何整合科技媒材思維,做跨領域整合,引發新的思維,這其實也是《超機體》背後真正的意義。
當機器人是未來的重要趨勢之一,要如何縮短機器人與人類在心理上的距離,使下一代有動機接觸、甚至喜歡科技,便是一個很重要的議題。「未來創客 :機械創作工作坊」便是一場成功突破大眾對機器人的刻板印象,讓孩童透過實際製作,了解機械的構成與運作的活動。
科學之所以難,常常是因為我們很難在日常生活中看到它。 拿起Arduino,我們一起來場「數位×藝術」的體驗活動吧!
參加此次由林豪鏘老師為2018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所進行「超機體」展覽的專家導覽,最有趣的是能跟導覽參與者體驗許多互動式的作品。臺北數位藝術節提供一個平台,讓觀展者思考機器人於未來跟人類共存時會面臨的實際問題。
以往,多數人僅在候選人辯論等電視節目中才看過手語翻譯畫面,而本次臺北數位藝術節的聽障導覽,讓許多參展觀眾第一次近距離看到真人手語翻譯員,在現場以手語為聽障者進行作品翻譯,引發許多新奇與好奇的想像空間。
《SAYONARA》呈現核災後金髮少女與管家機器人相依為命的故事。核災後的日本鄉間,疏散政策以國民優先,病弱的南非金髮少女Tanya只能與管家機器人相依為命等待通知。本片以日常卻帶有魔幻氛圍的鏡頭,描繪流逝的末世光景,日常與離別交錯,短暫的溫存與背叛,一人一機終於迎來生命的最後時刻。
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命名為《超機體》,導覽者洪韵婷先讓大家思考,這個名字的由來,是否帶著些許反諷意味?——企圖超越人類和機器之間的界線。當專業長久隸屬於嚴謹、獨立的範疇時,藝術家如何整合科技媒材思維,做跨領域整合,引發新的思維,這其實也是《超機體》背後真正的意義。
當機器人是未來的重要趨勢之一,要如何縮短機器人與人類在心理上的距離,使下一代有動機接觸、甚至喜歡科技,便是一個很重要的議題。「未來創客 :機械創作工作坊」便是一場成功突破大眾對機器人的刻板印象,讓孩童透過實際製作,了解機械的構成與運作的活動。
科學之所以難,常常是因為我們很難在日常生活中看到它。 拿起Arduino,我們一起來場「數位×藝術」的體驗活動吧!
參加此次由林豪鏘老師為2018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所進行「超機體」展覽的專家導覽,最有趣的是能跟導覽參與者體驗許多互動式的作品。臺北數位藝術節提供一個平台,讓觀展者思考機器人於未來跟人類共存時會面臨的實際問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李彥緯的個展《渡假》中,觀眾被帶入一個科幻與現實交織的世界,探索人類與機械、自然之間的微妙關係。展覽透過奇幻的視覺語言,挑戰我們對於文明與自然的既有認知。
Thumbnail
認識海君老師對小語的特殊教育教學方法,如何幫助小語突破認字與書寫的困難,以及發現其豐富的創造力與想像力。特殊教育不僅需要專業知識與耐心,更需要創意和靈活性。這篇文章看見了教育的深遠影響和無限可能。
Thumbnail
日本科學未來館位於東京台場,是一個展示未來科技的博物館,這次我們帶著堡包們來看可愛的機器人。
Thumbnail
媽媽,我好喜歡機器人工廠,我下次還要再來! 機器人對於男孩兒有股魔力,在展場裡玩到不想離開,我們在現場大約待了近三個小時。如果你家男孩兒跟我家六歲的弟弟有雷同的喜好,可以來這裡走一走,也可以自費現場的體驗課程。如果不購買任何自費課程,對我們來說也算是個室內CP值高的室內場域。
Thumbnail
人工智慧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這篇文章介紹了一個由人類和AI助手組成的創作團隊,他們致力於通過人機協作模式激發更多原創思想,並探索人機協作的潛力。文章介紹了團隊成員以及他們的目標和期望。
Thumbnail
這篇文章總結了各種類型的機器人,包括人形機器人、機器狗、家用機器人和聊天機器人。同時,也提到了一些討論點和機器人可能的未來方向。
機器學習是什麼? 簡單來說,機器學習就是訓練機器尋找Function的一段過程,而這個Function可以幫助我們解決我們遇到的問題,或是幫助我們
Thumbnail
0. 剛發現台灣人工智慧學校侯秘書長是強者我同學夫人,他在聯發科搞AI,買股票找誰大家應該知道。 1. 推動AI融入課程(尤其在人社領域)最大的困難和挑戰在於心態mindset的轉變,要由‘人機(二元)對立’換成‘人機協作’。 2. 絕大部分教學現場的問題來自於1.,比如質疑AI會取代人、著
Thumbnail
人類其實就是披著肉身的機器人 想像有一個機器人,它所做的任何一舉一動,全部都是由儲存在它晶片裡的電腦程式所控制的,比如說..走路時,遇到前方有障礙物,那麼它就會懂得要閃避,但是要弄明白的一件事情是,這個機器人懂得去閃避障礙物,並不是因為這是機器人知道若是看到前方有障礙物就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李彥緯的個展《渡假》中,觀眾被帶入一個科幻與現實交織的世界,探索人類與機械、自然之間的微妙關係。展覽透過奇幻的視覺語言,挑戰我們對於文明與自然的既有認知。
Thumbnail
認識海君老師對小語的特殊教育教學方法,如何幫助小語突破認字與書寫的困難,以及發現其豐富的創造力與想像力。特殊教育不僅需要專業知識與耐心,更需要創意和靈活性。這篇文章看見了教育的深遠影響和無限可能。
Thumbnail
日本科學未來館位於東京台場,是一個展示未來科技的博物館,這次我們帶著堡包們來看可愛的機器人。
Thumbnail
媽媽,我好喜歡機器人工廠,我下次還要再來! 機器人對於男孩兒有股魔力,在展場裡玩到不想離開,我們在現場大約待了近三個小時。如果你家男孩兒跟我家六歲的弟弟有雷同的喜好,可以來這裡走一走,也可以自費現場的體驗課程。如果不購買任何自費課程,對我們來說也算是個室內CP值高的室內場域。
Thumbnail
人工智慧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這篇文章介紹了一個由人類和AI助手組成的創作團隊,他們致力於通過人機協作模式激發更多原創思想,並探索人機協作的潛力。文章介紹了團隊成員以及他們的目標和期望。
Thumbnail
這篇文章總結了各種類型的機器人,包括人形機器人、機器狗、家用機器人和聊天機器人。同時,也提到了一些討論點和機器人可能的未來方向。
機器學習是什麼? 簡單來說,機器學習就是訓練機器尋找Function的一段過程,而這個Function可以幫助我們解決我們遇到的問題,或是幫助我們
Thumbnail
0. 剛發現台灣人工智慧學校侯秘書長是強者我同學夫人,他在聯發科搞AI,買股票找誰大家應該知道。 1. 推動AI融入課程(尤其在人社領域)最大的困難和挑戰在於心態mindset的轉變,要由‘人機(二元)對立’換成‘人機協作’。 2. 絕大部分教學現場的問題來自於1.,比如質疑AI會取代人、著
Thumbnail
人類其實就是披著肉身的機器人 想像有一個機器人,它所做的任何一舉一動,全部都是由儲存在它晶片裡的電腦程式所控制的,比如說..走路時,遇到前方有障礙物,那麼它就會懂得要閃避,但是要弄明白的一件事情是,這個機器人懂得去閃避障礙物,並不是因為這是機器人知道若是看到前方有障礙物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