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當《超機體》與教育現場擦撞─成為小小導覽員的培訓之路(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2018第十三屆台北數位藝術節命名為「超機體」,即機器人結合科技與藝術創作而產生的演繹進化與超越。在不遠的未來,尤其當人工智慧有突破性發展之時,人類如何與具有智慧或創意能力的機器相處,是當今迫切需要面對的重大問題。本屆數位藝術節透過藝術家與對應感知有關係的產界、學界的跨界合作,探討人如何增能獲失能、如何與機械共存或共斥。

專屬民生國小6年5班的超機體導覽任務

11月26、27日這兩天,展覽主要出入口的舞台正前方擺滿了坐椅,工作人員也提早搬來了數十張長形的桌子,將一張張坐椅安排入桌。不久後,一群身形嬌小,看起來像初中生或小學生的孩子鬧哄哄的走了進來,他們是臺北市松山區民生國民小學六年五班的學生。

這兩天下午的一點三十分至四點半,他們即將在三位老師的帶領下,在〈小小導覽員—創意導覽工作坊〉受訓成為臺北數位藝術節《超機體》的「小小導覽員」,利用相當短的時間竭盡學習,為成為最佳小小導覽員而努力!

小朋友們欣賞作品《如何向機器人解釋繪畫》

小朋友們欣賞作品《如何向機器人解釋繪畫》

機器>人?機器<人?永恆的文明迷思

今天主要培力小朋友們的老師,為喜愛電影、創作與閱讀的汪怡娉(ㄆㄧㄥ)老師。汪老師有諸多和兒童美育或藝術跨界的經驗,她還童趣地在簡報中的自我介紹旁,介紹了她名叫豹子的巨蜥兒子(3.5歲,110公分,喜愛地瓜葉和太陽)。

工作坊的開始,以汪老師為小朋友開場引導暖身。她以機器和人的關係為出發點,拋出種種問題,讓小朋友思考在日常之下或之外,機器的功用為何?機器與人的生活又是如何產生關係的?

汪老師準備的資料非常豐富,她問小朋友,當機器的能力與智慧大於或小於人的時候,分別會是什麼情況?舉凡各類大型機具、工業與軍用或可以無限延伸智慧的AI,他們幫助了人類的生活,並象徵了「進步」與「文明」,但當他們不再受控於人類的時候,是否又會為人類帶來威脅與恐懼?而人們始終相信的,機器人沒有的五感和心靈,是否又真的能為人類嚮往的美好世界帶來終身解套?

老師們製作有趣的恐怖箱,邀請小朋友體驗互動遊戲。

老師們製作有趣的恐怖箱,邀請小朋友體驗互動遊戲。

老師請小朋友分享欣賞作品《逆向手語歌》之後的感想。

老師請小朋友分享欣賞作品《逆向手語歌》之後的感想。

明日任務:成為《超機體》小小導覽員

拋磚引玉的問答和豐富資訊的腦力激盪後,小朋友們對科技與藝術所能衝撞激發的火花有了很不一樣的想像,這對他們接下來要進入《超機體》展場來實際閱讀與體驗作品來說,非常有幫助。

〈小小導覽員—創意導覽工作坊〉的後半場會於11月27日舉辦,由汪老師帶著民生國小六年五班的同學實際走入《超機體》展場,針對不同展品進行各項體驗。汪老師與民生國小的老師們,將在過程中針對各項藝術家與其作品,向小朋友進行詳細解說。

由於藝術的概念對於一般人而言較艱深難懂,經過老師們深入淺出與生活化的詮釋後,變得較平易近人,同時搭配老師自製的恐怖箱等有趣的互動體驗,讓小朋友更樂在其中。

工作坊的第一天,在學生們回到上課區進行小組討論後畫下逗點。明日,他們即將實際挑戰導覽,面對更難的挑戰!


詳細活動資訊請參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臺北數位藝術節的沙龍
17會員
27內容數
2018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於11/22-12/1於松山文創園區舉辦,命名為「超機體」(trans-robotics),意謂著機器人科技結合藝術創作而產生的演繹進化及超越,試圖探討在機器人、人工智慧(AI)有著突破性發展的近未來,人們如何與具有智慧或創意能力的機器人共生或互斥的議題。
2018/12/04
臺北數位藝術節〈小小導覽員—創意導覽工作坊〉的第一天,在民生國小六年五班的同學分成兩兩一對,並挑選好自己欲導覽的作品中畫下句點。今天,他們將為由淡水遠道而來的鄧公國小小朋友們進行導覽解說,甚至也要為尋常時間來看展的一般民眾們導覽!
Thumbnail
2018/12/04
臺北數位藝術節〈小小導覽員—創意導覽工作坊〉的第一天,在民生國小六年五班的同學分成兩兩一對,並挑選好自己欲導覽的作品中畫下句點。今天,他們將為由淡水遠道而來的鄧公國小小朋友們進行導覽解說,甚至也要為尋常時間來看展的一般民眾們導覽!
Thumbnail
2018/12/03
以往,多數人僅在候選人辯論等電視節目中才看過手語翻譯畫面,而本次臺北數位藝術節的聽障導覽,讓許多參展觀眾第一次近距離看到真人手語翻譯員,在現場以手語為聽障者進行作品翻譯,引發許多新奇與好奇的想像空間。
Thumbnail
2018/12/03
以往,多數人僅在候選人辯論等電視節目中才看過手語翻譯畫面,而本次臺北數位藝術節的聽障導覽,讓許多參展觀眾第一次近距離看到真人手語翻譯員,在現場以手語為聽障者進行作品翻譯,引發許多新奇與好奇的想像空間。
Thumbnail
2018/12/03
《SAYONARA》呈現核災後金髮少女與管家機器人相依為命的故事。核災後的日本鄉間,疏散政策以國民優先,病弱的南非金髮少女Tanya只能與管家機器人相依為命等待通知。本片以日常卻帶有魔幻氛圍的鏡頭,描繪流逝的末世光景,日常與離別交錯,短暫的溫存與背叛,一人一機終於迎來生命的最後時刻。
Thumbnail
2018/12/03
《SAYONARA》呈現核災後金髮少女與管家機器人相依為命的故事。核災後的日本鄉間,疏散政策以國民優先,病弱的南非金髮少女Tanya只能與管家機器人相依為命等待通知。本片以日常卻帶有魔幻氛圍的鏡頭,描繪流逝的末世光景,日常與離別交錯,短暫的溫存與背叛,一人一機終於迎來生命的最後時刻。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祥儀機器人夢工廠是亞洲唯一機器人觀光工廠,有多種機器人、互動體驗區,也可以參加定時導覽和DIY課程,還有機器人醒獅團、機器人樂團、原住民機器人舞蹈團,看著小小機器人手舞足蹈的真可愛!
Thumbnail
祥儀機器人夢工廠是亞洲唯一機器人觀光工廠,有多種機器人、互動體驗區,也可以參加定時導覽和DIY課程,還有機器人醒獅團、機器人樂團、原住民機器人舞蹈團,看著小小機器人手舞足蹈的真可愛!
Thumbnail
第三回 機器人學校   車子抵達目的地「當代科技館」,這是一座結合綠能與科技的建築物,不只能源自給自足,還提供週遭數十條街道所需的電力,堪稱符合科技館的美名。  一下車,就有專業導覽員一路帶領到場館入口,且沿路解說,讓我們彷彿置身在超虛擬的空間之中......
Thumbnail
第三回 機器人學校   車子抵達目的地「當代科技館」,這是一座結合綠能與科技的建築物,不只能源自給自足,還提供週遭數十條街道所需的電力,堪稱符合科技館的美名。  一下車,就有專業導覽員一路帶領到場館入口,且沿路解說,讓我們彷彿置身在超虛擬的空間之中......
Thumbnail
臺北數位藝術節〈小小導覽員—創意導覽工作坊〉的第一天,在民生國小六年五班的同學分成兩兩一對,並挑選好自己欲導覽的作品中畫下句點。今天,他們將為由淡水遠道而來的鄧公國小小朋友們進行導覽解說,甚至也要為尋常時間來看展的一般民眾們導覽!
Thumbnail
臺北數位藝術節〈小小導覽員—創意導覽工作坊〉的第一天,在民生國小六年五班的同學分成兩兩一對,並挑選好自己欲導覽的作品中畫下句點。今天,他們將為由淡水遠道而來的鄧公國小小朋友們進行導覽解說,甚至也要為尋常時間來看展的一般民眾們導覽!
Thumbnail
在不遠的未來,尤其當人工智慧有突破性發展之時,人類如何與具有智慧或創意能力的機器相處,是當今迫切需要面對的重大問題。本屆數位藝術節透過藝術家與對應感知有關係的產界、學界的跨界合作,探討人如何增能獲失能、如何與機械共存或共斥。
Thumbnail
在不遠的未來,尤其當人工智慧有突破性發展之時,人類如何與具有智慧或創意能力的機器相處,是當今迫切需要面對的重大問題。本屆數位藝術節透過藝術家與對應感知有關係的產界、學界的跨界合作,探討人如何增能獲失能、如何與機械共存或共斥。
Thumbnail
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命名為《超機體》,導覽者洪韵婷先讓大家思考,這個名字的由來,是否帶著些許反諷意味?——企圖超越人類和機器之間的界線。當專業長久隸屬於嚴謹、獨立的範疇時,藝術家如何整合科技媒材思維,做跨領域整合,引發新的思維,這其實也是《超機體》背後真正的意義。
Thumbnail
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命名為《超機體》,導覽者洪韵婷先讓大家思考,這個名字的由來,是否帶著些許反諷意味?——企圖超越人類和機器之間的界線。當專業長久隸屬於嚴謹、獨立的範疇時,藝術家如何整合科技媒材思維,做跨領域整合,引發新的思維,這其實也是《超機體》背後真正的意義。
Thumbnail
當機器人是未來的重要趨勢之一,要如何縮短機器人與人類在心理上的距離,使下一代有動機接觸、甚至喜歡科技,便是一個很重要的議題。「未來創客 :機械創作工作坊」便是一場成功突破大眾對機器人的刻板印象,讓孩童透過實際製作,了解機械的構成與運作的活動。
Thumbnail
當機器人是未來的重要趨勢之一,要如何縮短機器人與人類在心理上的距離,使下一代有動機接觸、甚至喜歡科技,便是一個很重要的議題。「未來創客 :機械創作工作坊」便是一場成功突破大眾對機器人的刻板印象,讓孩童透過實際製作,了解機械的構成與運作的活動。
Thumbnail
參加此次由林豪鏘老師為2018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所進行「超機體」展覽的專家導覽,最有趣的是能跟導覽參與者體驗許多互動式的作品。臺北數位藝術節提供一個平台,讓觀展者思考機器人於未來跟人類共存時會面臨的實際問題。
Thumbnail
參加此次由林豪鏘老師為2018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所進行「超機體」展覽的專家導覽,最有趣的是能跟導覽參與者體驗許多互動式的作品。臺北數位藝術節提供一個平台,讓觀展者思考機器人於未來跟人類共存時會面臨的實際問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