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是機器人還是人類?2018臺北數位藝術節專家導覽:林豪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2018臺北數位藝術節 專家導覽側記/導覽者:林豪鏘
一進入臺北數位藝術節展間,就能看到一臺超巨大的機械手臂——KUCA機器人,他將於展覽期間,以一條線從一而終、一秒都不停歇,默默地繪製火星景觀。如果說KUCA機器人是藝術家(在我看來他就是藝術家沒錯),真是一個令人心疼的創作者。雖然大家都驚嘆他的細心與繪圖功力,但機器人不同於人類,雖令人類羨慕,但只要電力持續運轉,他將不眠不休孤獨地畫下去,最後完成作品《 The Big Picture》。
KUCA機器人與《 The Big Picture》
參加此次由林豪鏘老師為2018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所進行「超機體」展覽的專家導覽,最有趣的是能跟導覽參與者體驗許多互動式的作品。臺北數位藝術節提供一個平台,讓觀展者思考機器人於未來跟人類共存時會面臨的實際問題。
導覽者—林豪鏘老師

機器人的電車習題

導覽中,身為觀展者的我們,在完全沒有概念之下進入作品《電車習題》的展覽空間,自由地分佈於左右兩邊電車鐵軌虛擬空間裡。
當觀覽者按下按鍵,機器人便會透過藝術家設定的YOLO演算法來辨識人臉,比較鐵軌左右兩邊的人數,最後作出「撞人少的那邊」的選擇,螢幕上則會顯示機器人所作的判決書。此作品運用我們熟悉的電車問題,透過簡單直觀的方式,呈現被人類設定的演算法在進行判斷時會產生的機器人議題,讓觀展者著眼於生死問題,並進行反思。
電車習題
機器人在電車習題中所做出的判決書

機器人與人類如何共存?

展覽中,有三件作品:《SUNSPRING》(創作者:奧斯卡.夏普)、《SAYONARA》(創作者:深田晃司)與《如何向機器人解釋繪畫》(創作者:陳依純),分別呈現出機器人與人類在未來社會共存的狀態,也同時讓人思考在未來的世界中,人類與機器人共同生活的可能性。

《SUNSPRING》|奧斯卡.夏普

由人工智慧機器人「班傑明」寫出劇本、人類依照劇本進行演出的錄像作品《 SUNSPRING》,讓人思考未來人類被機器人取代的可能。

《SAYONARA》| 深田晃司

由機器人出演的作品《SAYONARA》裡的機器人演員,由於尚未能擬真人類走路的步伐及機動性,在電影中被設定為坐輪椅的管家角色,呈現出機器人在未來與人類一同工作的實際可能,也顯示目前機器人研發的瓶頸。

《如何向機器人解釋繪畫》|陳依純

藝術家原本想請機器人畫出機器人所作的夢,但機器人沒有手臂,因此改為由藝術家和機器人討論何為「藝術」與「繪畫」,再藉由藝術家之手創作出機器人夢中的景象。人機對話的過程被影像紀錄,激盪出無限想像空間的思考。

致被科技圈養的你

參加導覽的當天,剛好是2018選舉與公投的隔天。當走過作品《21 :致被科技圈養的你》時,觀展者皆被21組觸控螢幕裡所播放的選後資訊吸引。每個觸控螢幕背後都有一個機械結構,當觀展者觸碰螢幕,機械結構便會透過感應將螢幕推近觀展者,呈現人類操縱科技的同時,也受科技的操縱與箝制。
螢幕上呈現的網路社交平台,帳號皆是此次藝術團隊特別開立的,故於展覽期間,觀展者的使用紀錄將會成為此作品帳號的網路足跡,回應演算法影響現代人使用網路媒體識讀之深。

人類、機器人與道德

如果懶惰地將AI電影中的AI機器人分類,大致上可分成兩種:「對人類好的機器人」與「反撲人類的壞機器人」。但有趣的是,機器人是由人類所創造的,問題的源頭還是人類本身。我們仍需要思考,該如何在創造機器人的時候,同時考慮人類與機器人的道德倫理(沒錯,不能只有人類的道德倫理)。
藝術家陸揚的作品《震顫麻痺計畫》與《經顱磁驅魔》,非常大膽地遊走在創作的道德界線上,討論科技會如何影響人類的道德議題。作品以帕金森氏症的治療方式出發,讓病患於治療的同時拿著樂器,透過蒐集病患抖動頻率,將人體病變與電子音樂律動做為結合,視覺化呈現科技與道德兩者的交互作用,以及控制與被控制之間的流動。
陸揚的作品看似很hardcore,卻成功營造出足以讓人反思的科技道德困境,真實反映出人類若濫用科技將會面臨的失控局面。
雖然目前尚未處於機器人大量出現於人類社會的時代,但現今人們花費大量時間在網路與科技相關產品上,科技之於人類的生活影響,在未來機器人的時代勢必更遠更深。 不妨透過假日走訪臺北數位藝術節,搶先體驗機器人將帶給人類的衝擊吧!

臺北數位藝術節參展資訊

時間:2018 / 11 / 22 ~ 12 / 01
地點:松菸文創園區5號倉庫、北向製菸工廠(免費入場)
  • 即日在方格子發表臺北數位藝術節的相關文章,就有機會參加抽獎哦!
    詳情請見:點我
詳細活動資訊請參考:
2018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於11/22-12/1於松山文創園區舉辦,命名為「超機體」(trans-robotics),意謂著機器人科技結合藝術創作而產生的演繹進化及超越,試圖探討在機器人、人工智慧(AI)有著突破性發展的近未來,人們如何與具有智慧或創意能力的機器人共生或互斥的議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為了讓非視覺及聽障人士能夠無障礙地參觀這次展出內容,體驗數位藝術的無限可能,台北數位藝術節提供「非視覺導覽」的服務。由TABVA社團法人臺灣非視覺美學教育協會創辦人趙欣怡博士藉由口述影像,讓視障朋友聽到內容就彷彿身歷其境,體驗到的不比一般導覽少。
在「超機體—臺北數位藝術節」十二件展出作品中,六件來自國外,另六件來自國內,是一個跨越邊界,國內外藝術家對話的展覽空間。 何謂「超機體」?為機器人科技結合藝術創作,演繹各種進化的樣貌、情境,遠望在不遠的未來,人類如何與具有智慧或創造力的機器相處。
科技日新月異,也為創作上帶來了不同的表現方式與思維。創作音樂不再只是將旋律譜成曲、再藉由樂器彈唱或是進行即興演奏,例如在20世紀加入機器協作的「電子音樂」、「自創樂器」和「噪音音樂」,除了透過一連串的電子訊號模擬我們熟悉的樂器音色外,也能藉由程式改變參數,並創造出新音色。
透過臺北數位藝術節一系列國內外數位藝術作品,不只看、聽、聞,也有VR互動裝置,提供完整的六感體驗,施老師在導覽結語提及:「專家不是最後的答案,只是提供你線索,在看展時給你更多啟發。」談到機器人與藝術,一般人乍聽之下認為八竿子打不著的兩件事,走進這個展間,會帶給你不同的想像。
臺北數位藝術節在松山文創園區的數場科技藝術講座,其中一場由藝術節策展人羅禾淋擔任講者。講者從一開始便拋出了幾個關鍵字,首先是──「人的極限」,並提到以機械取代人的身體性以及人類自詡萬物之靈,最後講到了我們一直關心的──AI對於人類的威脅以及生態性的想像,接著帶入重點:「科幻世界對於人體極限的反撲」。
當天講座的主題「未來工藝的實踐」將焦點拉近於「工藝」,探討其隨著時代科技的發展所衍生的可能性。什麼是「工藝」?有人將它解釋為「做工的藝術」,由於不同工廠的生產條件不同(例如設備、工人能力及熟練程度等),即使是同樣的產品,生產出來的結果也不同,這正符合了「藝術」的不確定性。
為了讓非視覺及聽障人士能夠無障礙地參觀這次展出內容,體驗數位藝術的無限可能,台北數位藝術節提供「非視覺導覽」的服務。由TABVA社團法人臺灣非視覺美學教育協會創辦人趙欣怡博士藉由口述影像,讓視障朋友聽到內容就彷彿身歷其境,體驗到的不比一般導覽少。
在「超機體—臺北數位藝術節」十二件展出作品中,六件來自國外,另六件來自國內,是一個跨越邊界,國內外藝術家對話的展覽空間。 何謂「超機體」?為機器人科技結合藝術創作,演繹各種進化的樣貌、情境,遠望在不遠的未來,人類如何與具有智慧或創造力的機器相處。
科技日新月異,也為創作上帶來了不同的表現方式與思維。創作音樂不再只是將旋律譜成曲、再藉由樂器彈唱或是進行即興演奏,例如在20世紀加入機器協作的「電子音樂」、「自創樂器」和「噪音音樂」,除了透過一連串的電子訊號模擬我們熟悉的樂器音色外,也能藉由程式改變參數,並創造出新音色。
透過臺北數位藝術節一系列國內外數位藝術作品,不只看、聽、聞,也有VR互動裝置,提供完整的六感體驗,施老師在導覽結語提及:「專家不是最後的答案,只是提供你線索,在看展時給你更多啟發。」談到機器人與藝術,一般人乍聽之下認為八竿子打不著的兩件事,走進這個展間,會帶給你不同的想像。
臺北數位藝術節在松山文創園區的數場科技藝術講座,其中一場由藝術節策展人羅禾淋擔任講者。講者從一開始便拋出了幾個關鍵字,首先是──「人的極限」,並提到以機械取代人的身體性以及人類自詡萬物之靈,最後講到了我們一直關心的──AI對於人類的威脅以及生態性的想像,接著帶入重點:「科幻世界對於人體極限的反撲」。
當天講座的主題「未來工藝的實踐」將焦點拉近於「工藝」,探討其隨著時代科技的發展所衍生的可能性。什麼是「工藝」?有人將它解釋為「做工的藝術」,由於不同工廠的生產條件不同(例如設備、工人能力及熟練程度等),即使是同樣的產品,生產出來的結果也不同,這正符合了「藝術」的不確定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李彥緯的個展《渡假》中,觀眾被帶入一個科幻與現實交織的世界,探索人類與機械、自然之間的微妙關係。展覽透過奇幻的視覺語言,挑戰我們對於文明與自然的既有認知。
Thumbnail
媽媽,我好喜歡機器人工廠,我下次還要再來! 機器人對於男孩兒有股魔力,在展場裡玩到不想離開,我們在現場大約待了近三個小時。如果你家男孩兒跟我家六歲的弟弟有雷同的喜好,可以來這裡走一走,也可以自費現場的體驗課程。如果不購買任何自費課程,對我們來說也算是個室內CP值高的室內場域。
Thumbnail
這篇文章總結了各種類型的機器人,包括人形機器人、機器狗、家用機器人和聊天機器人。同時,也提到了一些討論點和機器人可能的未來方向。
Thumbnail
這裡不是技術或人工智能的展示會,此種粗暴地將不同技術處理自然和人類的作品並製的結果,使整個展場像大企業的產品發佈會,充斥新奇的機器人和虛擬影像,卻缺乏除形式和媒材外的深度。分明論述中提到要思考生命問題,但展覽中的作品,大多在意的都不是生命,而是技術的改良和創新。
Thumbnail
沒有人是自願來到這個世界,也因此當我們感到痛苦的時候,會想要探討生命的意義,為的是讓自己適應當下的困境,也緩解對未來莫名的恐懼。 然而,在人工智慧日臻成熟的此時,很可能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迎來人工智慧的重大變革,在韓國小說家金英夏的長篇小說《告別》中便出現了超擬真機器人與複製人的角色,他們
機器學習是什麼? 簡單來說,機器學習就是訓練機器尋找Function的一段過程,而這個Function可以幫助我們解決我們遇到的問題,或是幫助我們
Thumbnail
最近打算跟著 李宏毅老師上傳至 Youtube 上的課程【生成式AI導論 2024】來做學習,算是邊做個記錄~
這是一場夢,中間許許多多瑣碎的事情,記不太清楚了。 後來,有一台公車翻覆了,沒多久救護車過來了,一個人,是機器人,很確定是一個人型的機器人下來了,協助救助受傷的人。 那個機器人的模樣,真是難忘,像極了電影裡的機器人,有模有樣。 ---------------------------------
Thumbnail
人是獨一無二的。人的心使我們每個人成為獨特的個體。人心是很複雜的。讓科技來探索人心會是人類史上最浩大的工程...
Thumbnail
我是不是機器人(詩歌詠唱) 我是不是機器人?(機器人是不是我?) 輸入程式 數學國文英文物理化學都要學 時間滴滴答答 上課下課放學回家寫作業 就像工廠生產線 我每天每個動作都一樣 人像機器人在排隊standby 人不像機器就怕會被社會淘汰 *製造機器人是人類的夢想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李彥緯的個展《渡假》中,觀眾被帶入一個科幻與現實交織的世界,探索人類與機械、自然之間的微妙關係。展覽透過奇幻的視覺語言,挑戰我們對於文明與自然的既有認知。
Thumbnail
媽媽,我好喜歡機器人工廠,我下次還要再來! 機器人對於男孩兒有股魔力,在展場裡玩到不想離開,我們在現場大約待了近三個小時。如果你家男孩兒跟我家六歲的弟弟有雷同的喜好,可以來這裡走一走,也可以自費現場的體驗課程。如果不購買任何自費課程,對我們來說也算是個室內CP值高的室內場域。
Thumbnail
這篇文章總結了各種類型的機器人,包括人形機器人、機器狗、家用機器人和聊天機器人。同時,也提到了一些討論點和機器人可能的未來方向。
Thumbnail
這裡不是技術或人工智能的展示會,此種粗暴地將不同技術處理自然和人類的作品並製的結果,使整個展場像大企業的產品發佈會,充斥新奇的機器人和虛擬影像,卻缺乏除形式和媒材外的深度。分明論述中提到要思考生命問題,但展覽中的作品,大多在意的都不是生命,而是技術的改良和創新。
Thumbnail
沒有人是自願來到這個世界,也因此當我們感到痛苦的時候,會想要探討生命的意義,為的是讓自己適應當下的困境,也緩解對未來莫名的恐懼。 然而,在人工智慧日臻成熟的此時,很可能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迎來人工智慧的重大變革,在韓國小說家金英夏的長篇小說《告別》中便出現了超擬真機器人與複製人的角色,他們
機器學習是什麼? 簡單來說,機器學習就是訓練機器尋找Function的一段過程,而這個Function可以幫助我們解決我們遇到的問題,或是幫助我們
Thumbnail
最近打算跟著 李宏毅老師上傳至 Youtube 上的課程【生成式AI導論 2024】來做學習,算是邊做個記錄~
這是一場夢,中間許許多多瑣碎的事情,記不太清楚了。 後來,有一台公車翻覆了,沒多久救護車過來了,一個人,是機器人,很確定是一個人型的機器人下來了,協助救助受傷的人。 那個機器人的模樣,真是難忘,像極了電影裡的機器人,有模有樣。 ---------------------------------
Thumbnail
人是獨一無二的。人的心使我們每個人成為獨特的個體。人心是很複雜的。讓科技來探索人心會是人類史上最浩大的工程...
Thumbnail
我是不是機器人(詩歌詠唱) 我是不是機器人?(機器人是不是我?) 輸入程式 數學國文英文物理化學都要學 時間滴滴答答 上課下課放學回家寫作業 就像工廠生產線 我每天每個動作都一樣 人像機器人在排隊standby 人不像機器就怕會被社會淘汰 *製造機器人是人類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