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屬於每個族群的藝術之美—臺北數位藝術節聽障人導覽側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非視覺數位藝術導覽由手語老師與導覽員一同進行

非視覺數位藝術導覽由手語老師與導覽員一同進行

以往,多數人僅在候選人辯論等電視節目中才看過手語翻譯畫面,而本次臺北數位藝術節的聽障人導覽,讓許多參展觀眾第一次近距離看到真人手語翻譯員在現場以手語為聽損者進行作品翻譯,引發許多新奇與好奇的想像空間。

聽障導覽進行時,同時會有中文導覽以及手語導覽,就像看著中文發音的電影配上了異國語言的字幕。筆者在紀錄導覽的過程中,因為聽得見也聽得懂中文,因此視線上的注意力全放在手語翻譯員生動活潑的雙手動作上,是非常特別的體驗。

手語老師與導覽員一同為參與者進行導覽

手語老師與導覽員一同為參與者進行導覽

一般大眾聽導覽時,習慣專注於展覽作品本身,保持視線所及是最佳畫面、能看到完整的作品,是看展的第一原則;此外,由於是透過聽覺接收導覽內容,因此無論站在哪個位置都不受影響。

而聽障導覽不同的地方在於,導覽者和觀展者必須保持可看見彼此的視線距離,確保聽損者能夠看見手語導覽員的手部動作。除此之外,聽損者還必須同時保持視覺注意力於作品上,讓導覽者可以傳達正確的導覽資訊給聽損者,進而理解導覽內容。

手語是一個非常動態的語言,除了手部動作外,也搭配了由嘴巴做出發音動作、但不發出聲音的形式,以及豐富的臉部表情,以便營造更完整的情境,更貼切傳達想表達的事物,是一個極為依賴視覺的語言。這與筆者一般的生活經驗非常不同,所以在整個導覽中,比起看作品、聽作品的導覽,更令人關注的是聽損者怎麼去看展場裡的作品?這些作品的形式是否能在抽掉聽覺時、抑或是透過聽覺與視覺之外的形式,將作品本身欲表達的意義,百分之百傳達給聽損者進行完整的理解。

民眾透過聽覺體驗作品《逆向手語歌 》

民眾透過聽覺體驗作品《逆向手語歌 》

其中,作品之一的《逆向手語歌》,便是回應近期一起青少年以語音訊息灌爆聽障舞團臉書粉絲頁的事件。作品發想為以聽障者的立場去重新演繹流行歌,表現形式是將手語錄製成語音訊息,讓具有聽覺能力的觀展者進行閱聽,視覺上則只有語音訊息的圖像,內容是手語過程中產生的拍打聲以及白噪音,去回應青少年以語音灌爆聽障舞團臉書專頁事件。

這個作品藉由讓擁有閱聽能力的人,無法只透過視覺上的線索就迅速得知歌曲名稱或旋律,只能透過視覺上不同長度的語音訊息圖像來認識作品,進一步讓觀展者針對聽覺去進行感受。

筆者很好奇這個針對聽損者所設計的作品,聽損者會如何理解?經過簡單訪問後,觀展的聽損者表示,此作品因為是針對具有聽覺能力的人所特別設計,但身為聽損者卻無法體驗這個作品而感到可惜,希望作品也有機會能透過視覺或其他感官的形式呈現,去強調逆向的諷刺。

參與者透過手語詢問手語老師有關展覽的問題

參與者透過手語詢問手語老師有關展覽的問題

美國國會於1990年通過了Americans With Disabilities Act(美國殘疾人法案),其中規定所有的音樂演出都必須給聾啞人士提供翻譯。 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超機體 》展覽,也特別規劃了非視覺數位藝術的導覽活動及聽障導覽,除了提供不同感官的導覽體驗,也顧及到少數聽損者的閱聽權利。

參加此次的聽障導覽,筆者也同時學習到身為閱聽者,與聽損者一同參加展演時,應保持什麼樣的禮儀。期待在未來,臺灣的任何展演活動,都能為不同族群提供閱聽的服務。

展場裡觀看作品《Sunspring 》的觀眾

展場裡觀看作品《Sunspring 》的觀眾


詳細活動資訊請參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臺北數位藝術節的沙龍
17會員
27內容數
2018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於11/22-12/1於松山文創園區舉辦,命名為「超機體」(trans-robotics),意謂著機器人科技結合藝術創作而產生的演繹進化及超越,試圖探討在機器人、人工智慧(AI)有著突破性發展的近未來,人們如何與具有智慧或創意能力的機器人共生或互斥的議題。
2018/12/04
臺北數位藝術節〈小小導覽員—創意導覽工作坊〉的第一天,在民生國小六年五班的同學分成兩兩一對,並挑選好自己欲導覽的作品中畫下句點。今天,他們將為由淡水遠道而來的鄧公國小小朋友們進行導覽解說,甚至也要為尋常時間來看展的一般民眾們導覽!
Thumbnail
2018/12/04
臺北數位藝術節〈小小導覽員—創意導覽工作坊〉的第一天,在民生國小六年五班的同學分成兩兩一對,並挑選好自己欲導覽的作品中畫下句點。今天,他們將為由淡水遠道而來的鄧公國小小朋友們進行導覽解說,甚至也要為尋常時間來看展的一般民眾們導覽!
Thumbnail
2018/12/04
在不遠的未來,尤其當人工智慧有突破性發展之時,人類如何與具有智慧或創意能力的機器相處,是當今迫切需要面對的重大問題。本屆數位藝術節透過藝術家與對應感知有關係的產界、學界的跨界合作,探討人如何增能獲失能、如何與機械共存或共斥。
Thumbnail
2018/12/04
在不遠的未來,尤其當人工智慧有突破性發展之時,人類如何與具有智慧或創意能力的機器相處,是當今迫切需要面對的重大問題。本屆數位藝術節透過藝術家與對應感知有關係的產界、學界的跨界合作,探討人如何增能獲失能、如何與機械共存或共斥。
Thumbnail
2018/12/03
《SAYONARA》呈現核災後金髮少女與管家機器人相依為命的故事。核災後的日本鄉間,疏散政策以國民優先,病弱的南非金髮少女Tanya只能與管家機器人相依為命等待通知。本片以日常卻帶有魔幻氛圍的鏡頭,描繪流逝的末世光景,日常與離別交錯,短暫的溫存與背叛,一人一機終於迎來生命的最後時刻。
Thumbnail
2018/12/03
《SAYONARA》呈現核災後金髮少女與管家機器人相依為命的故事。核災後的日本鄉間,疏散政策以國民優先,病弱的南非金髮少女Tanya只能與管家機器人相依為命等待通知。本片以日常卻帶有魔幻氛圍的鏡頭,描繪流逝的末世光景,日常與離別交錯,短暫的溫存與背叛,一人一機終於迎來生命的最後時刻。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因拖延症+採訪計畫各種作息不正常,事隔一個多月,豆比終於坐下來好好整理第二次參與的莫比斯視形傳譯課程帶來的收穫。 初次視形傳譯課程迴盪在豆比腦海的歌曲是「當我們一起走過」。 進階視形傳譯課程迴盪在豆比腦海的歌曲是「You Will be Found.」。 初次視形傳譯課程16堂,充滿新鮮感、驚喜、
Thumbnail
因拖延症+採訪計畫各種作息不正常,事隔一個多月,豆比終於坐下來好好整理第二次參與的莫比斯視形傳譯課程帶來的收穫。 初次視形傳譯課程迴盪在豆比腦海的歌曲是「當我們一起走過」。 進階視形傳譯課程迴盪在豆比腦海的歌曲是「You Will be Found.」。 初次視形傳譯課程16堂,充滿新鮮感、驚喜、
Thumbnail
做個以耳貼牆的動作,聽聞隔牆有聲,而這能聞不能見的聲音必然帶來更多聲音之外的想像。
Thumbnail
做個以耳貼牆的動作,聽聞隔牆有聲,而這能聞不能見的聲音必然帶來更多聲音之外的想像。
Thumbnail
什麼是視形傳譯? 如果您曾聽說過什麼是「口述影像」,透過口說翻譯,提供盲人和視障者觀賞劇場演出的服務。「劇場視形傳譯」則是藉由轉譯手語翻譯,提供聾人和聽障者進入劇場、欣賞演出的機會。
Thumbnail
什麼是視形傳譯? 如果您曾聽說過什麼是「口述影像」,透過口說翻譯,提供盲人和視障者觀賞劇場演出的服務。「劇場視形傳譯」則是藉由轉譯手語翻譯,提供聾人和聽障者進入劇場、欣賞演出的機會。
Thumbnail
致謝 微批Paratext 刊登本文:https://paratext.hk/?p=4390 說到手語,我們一般人的理解幾多?除了電視上偶爾出現在螢幕一角的一位人士比手畫腳以外,似乎沒有彼此更多的了解。我們不知道那些手勢所表現的符號代表的意義是什麼,因為那明白著的不是向「我們」傳達的訊息。這些訊息所
Thumbnail
致謝 微批Paratext 刊登本文:https://paratext.hk/?p=4390 說到手語,我們一般人的理解幾多?除了電視上偶爾出現在螢幕一角的一位人士比手畫腳以外,似乎沒有彼此更多的了解。我們不知道那些手勢所表現的符號代表的意義是什麼,因為那明白著的不是向「我們」傳達的訊息。這些訊息所
Thumbnail
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藝術總監黃子翎說:「國外有一個提供聽障聾人朋友在觀賞劇場藝術的藝術通達服務,那通常視形傳譯,他就會跟一般手譯員比較不一樣,他可能手語的姿勢會比較大一點,然後同時他也要進入劇場排練。」
Thumbnail
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藝術總監黃子翎說:「國外有一個提供聽障聾人朋友在觀賞劇場藝術的藝術通達服務,那通常視形傳譯,他就會跟一般手譯員比較不一樣,他可能手語的姿勢會比較大一點,然後同時他也要進入劇場排練。」
Thumbnail
畫外音,在電影專門術語上是指發生在電影畫面以外的聲音,觀眾是看不到聲音的來源,一般以言,這些聲音與劇情的物理空間無關,但卻又能加強我們對電影情節的理解。 有一群人正正為這個沒人看到的崗位樂此不疲、默默耕耘。 「我最希望的是,至少每一部廣東話電影都有口述影像場。」 王瑞琳(ZOE)說。
Thumbnail
畫外音,在電影專門術語上是指發生在電影畫面以外的聲音,觀眾是看不到聲音的來源,一般以言,這些聲音與劇情的物理空間無關,但卻又能加強我們對電影情節的理解。 有一群人正正為這個沒人看到的崗位樂此不疲、默默耕耘。 「我最希望的是,至少每一部廣東話電影都有口述影像場。」 王瑞琳(ZOE)說。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參觀博物館的時候,是習慣租借個人語音導覽機?是喜歡參加團體導覽?還是覺得自己看自己的就好?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參觀博物館的時候,是習慣租借個人語音導覽機?是喜歡參加團體導覽?還是覺得自己看自己的就好?
Thumbnail
翻譯所產生的能耗。言語所無法清晰表達的思想 「翻譯」這個詞彙,讓人聯想到從一個語言轉換到另一個語言,藉由這樣的轉換來達成讓彼此了解對方的意思。我們日常生活中仍然存在這一個自古以來,人們為了瞭解與接觸不同文化時的行為。而如今,翻譯機的技術已經越趨成熟,我們得以跨過不同語言的高牆,跟不同時間地點的人聯
Thumbnail
翻譯所產生的能耗。言語所無法清晰表達的思想 「翻譯」這個詞彙,讓人聯想到從一個語言轉換到另一個語言,藉由這樣的轉換來達成讓彼此了解對方的意思。我們日常生活中仍然存在這一個自古以來,人們為了瞭解與接觸不同文化時的行為。而如今,翻譯機的技術已經越趨成熟,我們得以跨過不同語言的高牆,跟不同時間地點的人聯
Thumbnail
以往,多數人僅在候選人辯論等電視節目中才看過手語翻譯畫面,而本次臺北數位藝術節的聽障導覽,讓許多參展觀眾第一次近距離看到真人手語翻譯員,在現場以手語為聽障者進行作品翻譯,引發許多新奇與好奇的想像空間。
Thumbnail
以往,多數人僅在候選人辯論等電視節目中才看過手語翻譯畫面,而本次臺北數位藝術節的聽障導覽,讓許多參展觀眾第一次近距離看到真人手語翻譯員,在現場以手語為聽障者進行作品翻譯,引發許多新奇與好奇的想像空間。
Thumbnail
為了讓非視覺及聽障人士能夠無障礙地參觀這次展出內容,體驗數位藝術的無限可能,台北數位藝術節提供「非視覺導覽」的服務。由TABVA社團法人臺灣非視覺美學教育協會創辦人趙欣怡博士藉由口述影像,讓視障朋友聽到內容就彷彿身歷其境,體驗到的不比一般導覽少。
Thumbnail
為了讓非視覺及聽障人士能夠無障礙地參觀這次展出內容,體驗數位藝術的無限可能,台北數位藝術節提供「非視覺導覽」的服務。由TABVA社團法人臺灣非視覺美學教育協會創辦人趙欣怡博士藉由口述影像,讓視障朋友聽到內容就彷彿身歷其境,體驗到的不比一般導覽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