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人面對獨裁政權與革命歷史為何選擇沉默?
獨裁政府施暴者及受害者的後代該如何看待先輩的經歷?
階級隔閡是否必然難以消弭?
電影簡介
賴蒙德.戈列格里斯是瑞士伯恩一名歷史教授。一日,他救下一名打算跳河輕生的紅衣女子。紅衣女子隨後突然消失無蹤,只留下紅色大衣及大衣口袋中一張前往里斯本的車票,與一本由名叫阿瑪迪歐‧德‧普拉多的葡萄牙醫生所寫的《文字煉金術》。由於擔心紅衣女子的安危,賴蒙德搭上前往里斯本的火車。在途中,他讀完阿瑪迪歐的著作,並被阿瑪迪歐的文字及思想深深吸引。於是,抵達里斯本後,他尋訪阿瑪迪歐的故舊,試圖了解他的過去,同時也揭開葡萄牙人閉口不談的革命歷史……
康乃馨革命/四二五革命
1974 年 4 月 25 日,由中下階層軍官組成的組織「武裝部隊運動」(Movimento das Forças Armadas, MFA),在里斯本發動和平軍事政變,推翻葡萄牙 42 年來由薩拉查(António de Oliveira Salazar)和卡丹奴(Marcelo Caetano)先後領導的獨裁右翼法西斯政權。當時許多發動政變的軍人,以康乃馨代替步槍、或將康乃馨插於槍管及坦克砲管中,故「四二五革命」又被稱作「康乃馨革命」。
言論及政治自由的缺乏,以及鎮壓海外殖民地獨立的龐大軍費帶來之財政惡化埋下革命的遠因。1973 年,全球性的經濟衰退重創葡萄牙,成為革命的導火線。長年陷於殖民地戰事、待遇卻低下的中下層軍官終於忍無可忍、揭竿而起。
康乃馨革命的兩大訴求,是放棄海外殖民地,以及推動國家民主化。革命成功後,臨時政府承認海外殖民的的自決權;安哥拉、莫三比克、東帝汶等前葡萄牙殖民國相繼獨立,而澳門也被歸還予中國。而葡萄牙國內,則開始左右路線之爭。由於左派過度分裂,且未能爭取廣大中下階層支持,團結的右派菁英最後獲得勝利,重建資產階級代議制度。
儘管葡萄牙本身未能成功開展政治社會新氣象,康乃馨革命卻成為日後許多顏色革命及花朵革命的起源。美國學者杭亭頓更認為,康乃馨革命開啟 1970 年代以來,全世界第三波民主化浪潮。
電影中的隱喻
「眼鏡」
下定決心追查阿瑪迪歐過去的賴蒙德走在街上,卻被腳踏車騎士撞倒,使得眼鏡破裂。無奈之下,賴蒙德只好請當地驗光師配製一副新眼鏡。新、舊眼鏡象徵賴蒙德即將揮別平淡的俗世生活以及俗世的思想、價值,進入阿瑪迪歐精彩不凡的一生並領會其獨立叛逆的思想、精神。驗光師曾對賴蒙德說:「剛戴上新眼鏡總會有些不適應」、「也許剛開始你會忍不住覺得舊的眼鏡比較好,但久了才會發現新的才是真正好的」。這分別象徵剛開始轉換新人生思想總會覺得不適,以及甫轉換人生思想時總會懷疑自己是否做錯、是否仍應回歸舊思想;但漸漸地才會明白新的思想對自己才是有益的。
「從未進入談話的瑪麗安娜」
電影中,瑪麗安娜曾要求加入叔叔胡安及賴蒙德的談話,卻被叔叔拒絕。之後賴蒙德曾邀請瑪麗安娜加入與艾斯特方妮雅的談話;然瑪麗安娜婉拒;艾斯特方妮雅也曾幾度向賴蒙德邀請瑪麗安娜加入,但賴蒙德亦未再請她加入。前後兩情況的隱喻並不相同。胡安拒絕瑪麗安娜,或許是不希望瑪麗安娜聽到獨裁及革命時期的歷史,避免她從此需面對葡萄牙社會巨大的傷疤。瑪麗安娜婉拒加入與艾斯特方妮雅的談話,或許是認為這場談話是只屬於賴蒙德個人的精神探索。正呼應艾斯特方妮亞最後所揭示的,阿瑪迪歐最終也必須獨立探索自己的內心。然而,這並非表示瑪麗安娜是毫無所知的局外之人;相反地,她其實是看破一切的人(從她是賴蒙德新眼鏡的配製者可看出,她能看得清不同的人生路線,並做出正確的選擇)。或許,也因為如此,瑪麗安娜更無必要加入這些談話。
葡萄牙人的噤聲
康乃馨革命由中下階層軍官及民眾所掀起。但弔詭的是,革命後卻又是由舊社會菁英掌權。從此,獨裁時期與革命,成為牽動所有階層敏感神經的名詞。社會菁英唯恐人民再次起義顛覆政權,不敢提起獨裁過往、也不願提起革命,僅大聲疾呼國家需要的不是往回看,而是「向前走」。中下階層人民親眼見證左翼政治團體的覆滅,擔心右派社會菁英的報復,同樣也不敢提起獨裁及革命過往。葡萄牙社會空喊「向前走」,但實際上虛假民主外衣仍難以掩蓋嚴重階級隔閡及歷史傷疤。
結語
不論是從政治社會角度或個人精神探索角度而言,《里斯本夜車》這部電影都是十分細膩、有深度、發人省思的電影,值得讀者細細品味,並發展自己的分析。
責任編輯:許馨予 核稿編輯:黃琬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