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損受理到了第四天,我們前往山上受理申報。剛到達活動中心,裡面已經黑壓壓一片,滿滿的都是人。前幾天的經驗讓我知道一天可以受理的案件數,因此當發放的號碼牌已經超出負荷時,我趕緊喊停。
第一天到中午時剛好發放一百號,第二天上午發到一百三十號,同事差點沒時間吃午餐,此時此刻,上午九點已經發超過一百號,民眾幾乎要等兩到三小時才能輪到。
「不好意思,下午再來領號碼牌喔!」我跟里幹事協助宣導。一筆申請案要花五到十分鐘不等的時間,假如遇到一個人申請好幾十筆的地,更要花加倍的時間才能登打完畢。登打電腦需要時間,而且總要留點時間讓同事吃飯。
「你怎麼可以不讓人申報!」看到我勸退農民,一名主管不高興的問。
「總不能讓民眾一直苦苦等,我們下午會看人潮消化的情況繼續發牌子。」我回應該名主管。
「來多少人,就要受理多少件啊!你這樣會害民眾白跑一趟。」主管批評著,但看我不為所動,憤而轉身離開。
這麼厲害,都給你受理啊。
我承認我的控場能力不夠好,但我已經盡我所能控制時間。
「聽說你們不讓民眾申報?有人打來投訴了。」下午我接到區長的電話。
「……」
嗯,我怎麼好像知道這個「民眾」是誰。
「各位夥伴好,今天受理第四天了,大家的狀況如何?」夜晚,工作群組響了起來。我坐在公所辦公室,面對成堆的申請書,疲憊不已。
「我們已經破一百六十件了!」「我們五十件。」「這邊大概一百初。」「看來你們那區是好的開始喔!」
各公所討論起受理的案件數,我瞄了一眼電腦的數據,默默決定不參與對話。
……比他們的數量還多一些。受理天數才過去不到一半,民眾也沒有減少的趨勢。
頓時覺得前途黯淡無光。
旱災過後,氣溫驟降,開始下雨了。
「為什麼不早點下雨啊!這陣雨過後,果樹都要開花了。」Line工作群組中,某公所的同事哀號著。這幾天我都冒雨上山受理申報,對於這天氣同樣感到厭世。這些水果需要經過低溫才會開花,前一陣子連續的高溫正是造成本年度不開花的關鍵,也造就了農損救助。
「別傻了,這樣不會開旱災,會改開雨害補助!」某公所同事回答,「真的要開補助,什麼理由都可以,什麼都不奇怪!」
到了第十天,民眾才有減少的傾向。對照鄰近公所大約幾百筆的案件量,我們這區顯得突出,卻還不是最多的地區。
難以想像種植大宗龍眼、荔枝的地方公所如何撐下去。
這次災害只受理龍眼跟荔枝,案件量卻直逼往年颱風全作物品項救助的數量。究竟是本區農民真的以種植該作物為主,還是很多都其實沒種,想報就報?
好不容易結束了受理工作,我開始安排勘查人力,並且開始進行勘查前的準備。
「成哥,這戶真的有種嗎?看航照圖,這片好像不是龍眼……」出去勘查前,我先用各種圖資網站的航照圖進行對照,有時Google地圖的空拍圖及街景真的蠻好用的。先確認該筆土地的狀況後再出去勘查,可以省下不少時間。
「你一定沒聽過我們區的傳說,『龍眼樹上長椪柑,椪柑樹上長柚子』。」成哥拋來一句神秘的話,但沒多做解釋。他看了看我電腦螢幕的圖,說:「這不是龍眼,應該是椪柑吧。你看那裡顏色比較深,然後旁邊那個是荔枝。」
我轉頭回去看著一片綠油油的圖,航照圖從高空拍下來,只能依稀辨別一棵棵樹木,比較顯眼的竹子還勉強看得出來,但龍眼跟椪柑……?
默默懷疑自己其實是色弱。我連龍眼跟荔枝都分不清楚了,出去勘查真的沒問題嗎?
思索著成哥說的話,我調出往年的資料。某年颱風,作物補助對象是椪柑及柳丁,資料一頁頁滑過,停在我在查詢的地號上。
相同地號,相同的申請人,申報的作物竟然不一樣。當年一甲地都種椪柑,也領農損補助金了,今年全部申報龍眼是怎樣?椪柑及龍眼都是長期作物,可不會每年都砍掉重種啊。
原來這就是所謂「龍眼樹長椪柑」的由來嗎!
另外一筆土地,椪柑申請兩分地,但實際種植不到兩棵,一樣申請全面積的補助,那時是怎麼核定結果的啊?
農損是以面積去換算補助金,但許多農民都是混種不同作物,只要一開補助,拿著家裡土地權狀就來申報,並不管土地上種了些什麼。
拿著地目登記建地、也確實蓋滿房子的權狀來申報的農民就不多說了。
翻了越多資料越感到心慌,我決定不往回看,乖乖面對目前的考驗就好。不管怎樣,這次的損害率是比較容易判斷的,基本上該果樹幾乎都沒開花,只要確認確實種植的種類無誤、面積沒錯就好,不必糾結於合格與否。
我收拾起心情,在受理結束一周後展開勘查工作。
此時,果樹開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