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生活要繼續美滿,夫妻雙方要願意給彼此該有的放鬆、放空與成長的空間。
對現代父母來說,從家庭加入新成員的那一刻開始,便正式進入與工作及生活大小事的拉鋸與調整,面對婚姻生活、面對養兒育子,相信很多女性都會有好幾個階段的焦慮與挑戰,在這當中又該如何維持婚姻生活的品質?看看身邊爸媽們的夫妻相處之道,我發現了一個共同點:
有了孩子,並不代表爸媽就得失去跟朋友出遊的權利,或繼續學習或完成自我的可能性。前提是,夫妻倆能給對方多少的支持度,此外,除了夫妻倆,周邊能協助照顧孩子的人力資源也可能是關鍵,而且還需要考慮到自身是否有可以運用的渡假零用金等等。
身邊常往來聯絡的六對夫妻,幾乎都是彼此相互協調,輪流在不同的週末離開家庭生活,跟朋友去渡小假或進修學習。我的好友Petra生了兩個女兒,先生是英國人,她在星期一到星期五每天上班到兩點,下午帶孩子,每星期一晚上請保母帶小孩,自己去健身房運動兩個小時。等到週末,先生從英國回來了,她還可以在星期六不當媽媽;在她需要補眠時,小孩已學會不去吵媽媽,此時由爸爸負責帶孩子出去玩耍,她和先生兩人也常不定期跟家庭小別一下,各自去渡假。
有一回,她跟朋友去滑雪八天,回來後的她能量煥發。我在遊戲廣場上碰到她先生,他對我說:「老婆離家後回來就變新老婆啦!這樣的出走,每個女人都一定要勇敢去追尋。有捨就有得,暫時離開會更看得清我們擁有的是什麼。離開,可以吸取新知,令人身心愉悅、幫助夫妻婚姻幸福,這點可不能因為有孩子後就自動放棄!」
媽媽們可以離家渡假,那爸爸們呢?
屬於男人們的娛樂當然也要繼續下去,爸爸們會不定期的相約上電影院去看科技動作片,之後喝點小酒調節一下忙碌的生活也是一定要的!此外,不定期跟友人來個週末假期,沒有小孩與老婆,純粹男人與男人,也許是登山之旅,也許是看足球賽。好友Antja說,先生出門休假回家後,主動分攤家務事的動力變大了,而且每次都會額外帶驚喜禮物給她和兒子。
婚姻生活要繼續美滿,夫妻雙方願意給彼此該有的放鬆、放空與成長的空間是關鍵之一。不過,老實說,學習不定期短暫離開家庭,一開始並不容易,尤其對許多女性來說,或許多少會帶些罪惡感或放不下心,然而,只要踏出第一步慢慢練習,就會發現離開後妳變得更寬心、更開朗。
身邊友人們的生活方式影響了我,這兩年,我也在恩典上幼稚園上軌道後,開始一趟趟離家學習之旅,有時是去拜訪好友,有許多回是因為進修課程。還記得前些日子離家搭火車前往基爾(Kiel),光是在車上單獨一人安靜的看書及聽音樂,心裡就是滿滿的歡喜,五天課程結束後,我帶著更多滿溢的愛與幸福踏進了家門。
有了孩子的女人們,到底該如何在家庭生活與自我完成裡找到最佳平衡呢?
關於這一點,我想起多年前在為期一年的瑜伽師資訓練課程,結識了許多同樣是職業婦女的媽媽們。第一回連著兩天的密集瑜伽訓練課程結束前,有位媽媽激動地哭了出來,這是她生了兩個小孩(孩子已上國小)這麼多年後,第一次有機會重新單獨跟自己的身心靈好好相處,但她對於給自己個人時間其實抱著很大的罪惡感,直到先生推她一把,踏上自我追尋之路後,才慢慢放下那無名的罪惡感。
想必有許多媽媽們都像她這般,要為家庭、為孩子犧牲奉獻,然而,這幾年來,我有幸成為瑜伽老師,在外授課時常接觸到不同類型的媽媽們,我發現每一個願意踏進瑜伽教室的媽媽都有一個共識──再忙都要抽空來練瑜伽或運動,因為一星期兩回、每回三小時的瑜伽練習,總可以為疲累的身心靈轉化出平穩喜樂的新能量。
一個懂得照顧自己身心靈的媽媽,較容易擁有平安喜樂的能量,來與孩子和先生輕鬆相處。
不定期的離家小別,能讓婚姻生活更有新意,但如果沒錢也沒時間離開去充電,那麼我們可以從小單位的離開練習做起,找一家喜歡的瑜伽中心或健身房,培養自己的運動習慣,從一星期兩小時的運動時間,慢慢再追加到三小時。諸多研究都指出,培養運動習慣的人比不運動的人更容易有幸福感。
運動後腦內啡的上升,會讓我們更有能力以正向能量面對生活,來經營親子及夫妻關係;而留給自己喘息的空間與時間,也等於留給家人們空間與時間。德國許多媽媽們都擁有運動習慣,以此來增進自我身心的健康幸福感。
此外,德國很多爸媽們會不定期安排孩子去公婆家小住幾天,或與友人協調好,當夫妻想來個小約會時,請朋友幫忙帶孩子,下回若朋友有需要,換我們提供幫忙。在沒有小孩當「小燈泡」的兩人約會後,爸媽都會活力滿滿。
幸福來自願意放手離家一下,好好運動、跟自己的身心靈單獨相處;幸福是爸媽以身作則,不花太多時間宅在電腦、手機上,親自帶孩子走出去,與他們一起探索這個世界;幸福也來自一群爸媽積極參與孩子的學習成長,幸福需要練習再練習,很棒的是,這些練習都不會白費,它會一點一滴累積在我們的幸福基金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