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人,終其一生都在追尋自己與對方間的平衡,嘗試控制彼此間的距離,就像是在跳恰恰一樣,盡可能不踩到腳、一進一退維持著平衡。

舉例來說,長大之後之後結婚生子有了自己家庭,與另一半希望能住在雙方都上班方便、通勤減少的地方,但對爸媽來說他們希望即便結婚生子也應該留在身邊,有個照應等等,親情勒索的羈絆,就造成了與家人間不平衡,他越近我們就退的越遠,不舒服也很無奈。

下面我整理了10件因為找到平衡方法,讓目前生活很舒服、很放鬆。

與父母因「距離」而平衡:

現在的我與爸媽住在不同縣市,車程大約30分鐘左右,大約兩個禮拜就會回老家與爸媽吃飯,帶小孩回去和爺奶互動等,因為與爸媽有點距離的關係,讓我們彼此的互動更好,每次回去的心情也因為久久見一次更加珍惜。

焦慮因「運動」而平衡:

工作、家庭、交友間的不順會使我焦慮,現在的我因為養成每天運動習慣,跑步讓這些焦慮有地方抒發,所以即使天天都要安排時間跑步,我也覺得很值得花費這些時間。

事業、家庭、興趣因「存在」而平衡:

三者缺一不可,也因為這三者在日常生活中陪伴,我的情緒天秤不會傾斜到任何一個,保持生活上的平衡,事業不會是你的全部,因為有家庭而在工作上輕浮態度也是不對,維持住這三者對等關係,是我每日生活的重要課題。

3C產品因「閱讀」而平衡:

現在使用3C的時間可能都比看書時間多很多,太常使用3C產品無法讓腦袋思考,我會去借圖書館小說來看,或者上網看免費的電子書,利用閱讀減少滑手機的時間。

想法因「傾聽」而平衡:

以前我的爸媽因為工作忙碌而很少聽我的想法,那時候講的話似乎無法進到他們的耳朵,現在爸媽也已經退休,在遇到生活上的衝突時,我表達出自己對事情的看法他們漸漸聽的進去,在尊重且傾聽彼此想法,確實讓人與人間摩擦少了很多。

知識因「學習」而平衡:

因為遺願清單的關係,我開始挑戰一些以前不敢做的事情,例如參加人生第一場馬拉松,並從比賽中體驗到運動的樂趣,不侷限自己的學習內容,失敗也是一種體會,很可惜我在36歲才領悟到,人生已經過了二分之一。

相處因「尊重」而平衡:

我們家兩個小朋友,很喜歡把他們在學校遇到的事情帶回家與我和妻子分享,並把遇到的事情當下想法告訴我們,即便聽完之後覺得他們處理的方式有更好的方法,我與妻子第一時間也不會和他們說,我們覺得等小孩睡著後再討論出一個能夠讓小孩願意聽進去比較重要,我們尊重他的想法,他們才願意與我們分享。

勞累因「休息」而平衡:

從以前到現在我都覺得休息發呆是浪費時間,小時候只有在住院時候才覺得是真正需要休息的時候,但其實這個想法是錯的,就像是在跑課表時候,也是會安排每個禮拜休息的日子,讓肌肉能夠好好放鬆去迎接下一個挑戰。

親情因「陪伴」而平衡:

對家人如果能多花點時間陪伴,只是坐在他旁邊閒話家常就夠了,這樣的陪伴日積月累下,對方也能感受到你的關心,多了暸解少了誤會。

喧鬧因「安靜」而平衡:

在吵雜的生活環境,適時的給自己安靜的空間,讓思想能沉澱,讓情緒能平靜,自己安排一個時間靜坐也是一個很棒的方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303的沙龍
6會員
20內容數
303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12/12
很幸運抽中公司贈送的「赤心巔峰」電影票,12/15各戲院首映,推薦給大家。 赤心巔峰籌劃2年,海拔 3000公尺以上高山拍攝8天的紀錄片,光想在山上用跑的完成中央山脈縱走,大腿就開始酸了。拍攝不僅要克服天氣、地形、團隊磨合、身體狀況、以及時間的壓力,再將每天的片段濃縮剪成兩個小時多的影片,是我
Thumbnail
2023/12/12
很幸運抽中公司贈送的「赤心巔峰」電影票,12/15各戲院首映,推薦給大家。 赤心巔峰籌劃2年,海拔 3000公尺以上高山拍攝8天的紀錄片,光想在山上用跑的完成中央山脈縱走,大腿就開始酸了。拍攝不僅要克服天氣、地形、團隊磨合、身體狀況、以及時間的壓力,再將每天的片段濃縮剪成兩個小時多的影片,是我
Thumbnail
2023/11/13
「最有人情味的馬拉松比賽」 今年唯一一場的馬拉松比賽-田中馬拉松,從報名、抽籤、住選手村到最後完賽都有滿滿回憶,最棒和最難忘的馬拉松比賽。 前一晚先搭高鐵下彰化,主辦單位有安排免費的選手村讓外縣市的選手提前一天來,另外也有安排選手之夜,樂團的表演和夜市般的市集讓大家逛,蠻像嘉年華的感覺。 當天
Thumbnail
2023/11/13
「最有人情味的馬拉松比賽」 今年唯一一場的馬拉松比賽-田中馬拉松,從報名、抽籤、住選手村到最後完賽都有滿滿回憶,最棒和最難忘的馬拉松比賽。 前一晚先搭高鐵下彰化,主辦單位有安排免費的選手村讓外縣市的選手提前一天來,另外也有安排選手之夜,樂團的表演和夜市般的市集讓大家逛,蠻像嘉年華的感覺。 當天
Thumbnail
2023/03/20
去年參加萬金石馬拉松的抽籤,很幸運地有在第一輪抽中,家人也陸續在第二輪抽到挑戰馬10K,繼去年的長榮馬拉松後,今年的第一場馬拉松,抱持著想要突破自己在河濱公園自主練習的PB347,希望能在這場馬拉松跑進345,但事與願違最後還是沒達成目標,成績落在350,實在是太大意了,後半段上下坡加上獅頭山,以及
Thumbnail
2023/03/20
去年參加萬金石馬拉松的抽籤,很幸運地有在第一輪抽中,家人也陸續在第二輪抽到挑戰馬10K,繼去年的長榮馬拉松後,今年的第一場馬拉松,抱持著想要突破自己在河濱公園自主練習的PB347,希望能在這場馬拉松跑進345,但事與願違最後還是沒達成目標,成績落在350,實在是太大意了,後半段上下坡加上獅頭山,以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自從我小學時學習到「動態平衡」這個詞後,我便愛上了它。我覺得這個詞完美地詮釋了一個令人嚮往的理想狀態,即好的狀態不是永恆不變的,而是需要不斷地理解和調整才能維持。
Thumbnail
自從我小學時學習到「動態平衡」這個詞後,我便愛上了它。我覺得這個詞完美地詮釋了一個令人嚮往的理想狀態,即好的狀態不是永恆不變的,而是需要不斷地理解和調整才能維持。
Thumbnail
每個人,在邁向成熟的過程,需要經歷的就是修復與父母的關係議題。 事實上和父母的關係議題好壞,也會不自覺的投射相同的行為模式,或情感糾葛到伴侶、工作的職場環境上。 因為我們都來自於家庭,而一個孩子從小在父-母-子女的核心三角關係中的定位,還有定位下的互動方式,就很容易內化成孩子的方式,使孩子不自覺的會
Thumbnail
每個人,在邁向成熟的過程,需要經歷的就是修復與父母的關係議題。 事實上和父母的關係議題好壞,也會不自覺的投射相同的行為模式,或情感糾葛到伴侶、工作的職場環境上。 因為我們都來自於家庭,而一個孩子從小在父-母-子女的核心三角關係中的定位,還有定位下的互動方式,就很容易內化成孩子的方式,使孩子不自覺的會
Thumbnail
人,終其一生都在追尋自己與對方間的平衡,嘗試控制彼此間的距離,就像是在跳恰恰一樣,盡可能不踩到腳、一進一退維持著平衡。 舉例來說,長大之後之後結婚生子有了自己家庭,與另一半希望能住在雙方都上班方便、通勤減少的地方,但對爸媽來說他們希望即便結婚生子也應該留在身邊,有個照應等等,親情勒索的羈絆,就造成了
Thumbnail
人,終其一生都在追尋自己與對方間的平衡,嘗試控制彼此間的距離,就像是在跳恰恰一樣,盡可能不踩到腳、一進一退維持著平衡。 舉例來說,長大之後之後結婚生子有了自己家庭,與另一半希望能住在雙方都上班方便、通勤減少的地方,但對爸媽來說他們希望即便結婚生子也應該留在身邊,有個照應等等,親情勒索的羈絆,就造成了
Thumbnail
整個八月~九月中旬,因為沒有找短期打工,大部分都閒置在家,媽媽陪我說了很多話,有時候媽媽綿延不絕的展開話題,我會一邊處理自己的事,一邊打開耳朵,聽到關鍵字,好奇驅使就會探問的更多一些,有時索性放下手機、關上電腦,專心的聽她幾回。
Thumbnail
整個八月~九月中旬,因為沒有找短期打工,大部分都閒置在家,媽媽陪我說了很多話,有時候媽媽綿延不絕的展開話題,我會一邊處理自己的事,一邊打開耳朵,聽到關鍵字,好奇驅使就會探問的更多一些,有時索性放下手機、關上電腦,專心的聽她幾回。
Thumbnail
觀察到自己失衡的感覺,卻始終騷不到真正的癢處,我試著從書籍與文章中,心理師與諮商時時常提到的「每個情緒背後,都有一個心理需求」為方向,去探索我的不平衡是出於什麼樣的需求呢?
Thumbnail
觀察到自己失衡的感覺,卻始終騷不到真正的癢處,我試著從書籍與文章中,心理師與諮商時時常提到的「每個情緒背後,都有一個心理需求」為方向,去探索我的不平衡是出於什麼樣的需求呢?
Thumbnail
逢年過節就是陪家人的時間,今年回娘家待了一整週,雖疫情無法遠遊,只在自宅附近散步也感到溫馨。自從三十歲後便發現父母年老地明顯,婚後更珍惜和每一次相處的時間,就算要早起共進早餐我也覺得值得。每次回家他們總有一些變化,身軀更駝、步伐更慢,保健食品又多了幾罐,例行性檢查又多一項了,不得不感慨歲月的洗禮。
Thumbnail
逢年過節就是陪家人的時間,今年回娘家待了一整週,雖疫情無法遠遊,只在自宅附近散步也感到溫馨。自從三十歲後便發現父母年老地明顯,婚後更珍惜和每一次相處的時間,就算要早起共進早餐我也覺得值得。每次回家他們總有一些變化,身軀更駝、步伐更慢,保健食品又多了幾罐,例行性檢查又多一項了,不得不感慨歲月的洗禮。
Thumbnail
Q:「當你的生命只剩最後一個小時,你想要做什麼?」
Thumbnail
Q:「當你的生命只剩最後一個小時,你想要做什麼?」
Thumbnail
小時候爸媽工作繁忙,幼稚園到國小二年級左右的印象都是阿公、阿嬤帶大的,搞得學校老師都以為我們家是隔代教養,甚至也問過我是不是單親,但其實也差不多?因為爸媽幾乎只有晚餐時段會回來吃晚餐,然後又出門去見客戶、跑單、送貨等等,忙起來甚至會直接睡在公司,而會特地趕回來,只為吃一頓飯,也僅僅是因為阿公阿嬤的觀
Thumbnail
小時候爸媽工作繁忙,幼稚園到國小二年級左右的印象都是阿公、阿嬤帶大的,搞得學校老師都以為我們家是隔代教養,甚至也問過我是不是單親,但其實也差不多?因為爸媽幾乎只有晚餐時段會回來吃晚餐,然後又出門去見客戶、跑單、送貨等等,忙起來甚至會直接睡在公司,而會特地趕回來,只為吃一頓飯,也僅僅是因為阿公阿嬤的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