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安迪沃荷Andy Warhol 一起用餐 ! 一場結合食物設計的餐食展演 (上)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創作原本就是個人或團體共同成就的工作,個人和團體能展演出來的效果一定不同,但唯一相同的點是很多美好的創作都來自私密的醞釀,最後以大將之姿或華麗不奢登場。餐宴的創作不也是,但最難的是這場餐食展演最後還要邀請有想法的專業料理人或飲食相關工作者,聚集起來坐在一個長桌前,評斷創作者的作品,是相當有難度的,畢竟每個人對吃的感受及對用餐投入的想像與體驗都不同…

今年,很榮幸參與一位背景原本是工業設計轉而投入食物設計的朋友,她在今年六月舉辦了一場 以安迪沃荷 Andy Warhol為主題設計一場餐食展演。Andy Warhol是近代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同時也是第一位將藝術商業化最成功的藝術家,跨足領域也是最廣的,作品從畫作到音樂甚至電影都有涉及,而所創作風格普普藝術( POP ART )也是最親近於一般群眾的藝術派別,取材多為一般群眾生活所及。

在這場餐食展演除了可以透過創作者設計的餐食一窺Andy Warhol的作品外,創作者將Andy Warhol的生活態度帶進整場餐食展演中,帶您用不一樣的方式來感受Andy Warhol,不僅是一場不一樣的展show,更是一場別開生面的餐食饗宴。

這場秀從收到邀請卡的那一刻,便開啟了序幕。英文片語「Go bananas」,是什麼意思呢?(搔頭),想像飢腸轆轆的猴子發現香甜黃熟的香蕉,那種欣喜若狂的樣子,就叫「go bananas」,而我就收到香蕉邀請卡的那一刻起,就像一隻欣喜若狂的猴子,很期待這場餐宴的到來。

raw-image

邀請卡設計成小拼圖,讓參與者拼完才能得到所有的資訊,也就是要讓你從收到邀請卡的那一刻就開始參與「體驗」。花了一些時間,拼完得到所有資訊後,當天,原本以為會遲些趕上這場不想錯過任何環節的餐宴,但還好趕上了,一趕到門口就感受到自已「成名」的感覺,因為一到現場,就要先站在門口像明星一樣被拍照,呼應入場門口貼的一段話:

raw-image


創作者透過幫每位餐食者拍照,體驗當名人的感受,另一個用意是,Andy Warhol其實是一個很喜歡用相片記錄生活的人,他曾說過:「相片是他的視覺日記」,也曾說過:「那些你以為不重要的時刻,卻是很有可能成為你人生中的一段印記」,每個人一定都有那樣的時刻,所以創作者藉由拍照也同時記錄了用餐者「屬於你的那一個時刻」。

raw-image

接著,我們要拿出當時邀請卡裡附的入場卷: 2元美金,貼在入口處,為什麼以2元美金當作入場卷,據創作者說明是因為Andy Warhol認為錢其實是很重要的,他曾說過,「賺錢,是藝術,工作是藝術,商業則是最棒的藝術。」可見他對於金錢的愛好與重視,其一生「用錢買名,以名賺錢」,他也是第一位成功將藝術商業化的藝術家。

接著,入場後讓用餐者擲骰子,直到B才能往下一關前進,創作者設計此環節是因為擲骰子同時你就是在殺時間 ,如同Andy Warhol 自傳裡所言:「誰是B,B是任何可以跟我殺時間的人」。聽創作者的說明才知道原來 Andy Warhol其實是一個害怕寂寞、無法自處的一個人,所以他只要睡起來一睜開眼睛Andy Warhol就要打電話跟任何一個人講話,所以創作者設定關卡讓餐食者擲骰子,唯有擲到B,你才能進行到下一關(意味著B的存在),A(Andy Warhol)才存在(工作人員別A卡,代表Andy Warhol),代表你就是那個與Andy Warhol對話的人(沉浸式體驗的概念:讓你置身其中)。

raw-image
raw-image

過了擲骰子這關後,接著來到第二關翻牌。走到這關,其實漸漸會發現創作者透過設計每一個遊戲環節,以輕鬆有趣的式讓我們認識這位普普藝術大師安迪沃荷。在第二關,透過創作者的餅乾,才了解Andy Warhol作品有個很強烈的元素就是「重複」,而「濃湯罐」是他在呈現「重複」這個元素很重要的代表作。

創作者設計以融入台灣在地元素食材並印上安迪沃荷知名作品濃湯罐的餅乾撲克牌,將其以遊戲方式進行,透過這個作品,讓我們更深入認識安迪沃荷的作品精神--「藝術其實就在你我的生活之中」。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展場的主要色彩則以銀色作為呈現,因為Andy Warhol最初的工作室就叫做銀色工廠,就是以鋁箔紙貼滿整個牆面,因此創作者也將展場部分以錫箔紙的銀色作視覺呈現,帶領大家進入創作者的銀色工廠,體驗當時Andy Warhol的「FACTORY」,而背景音樂則選擇地下絲絨樂團的經典作品輪播(The Velvet Underground),而唱片專輯封面就是Andy Warhol操刀 ,堪稱世界上最貴的一支香蕉。

raw-image

在走完三關的遊戲關卡後,重頭戲才剛要開始。走進真正的用餐空間後,映入眼廉的是很熟悉的瑪麗蓮夢露、可口可樂、濃湯罐和Hershay巧克力,據創作者說明因為60年代的漫畫風格是普普藝術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創作者將Andy Warhol在自傳的曾經說過的經典名言,以漫畫對話框的方式呈現在展場設計。

raw-image
raw-image

Andy Warhol會選擇可口可樂當作創作作品,有個很重要的原因,因為它代表著美國精神:「平等」,我管你是富豪還是誰,你喝到的可口可樂不會跟我喝到的可口可樂不一樣。

賺大錢買糖果那個對話框的位置則是放一個糖果行李箱,這是要告訴大家Andy Warhol有多愛糖果,創作者說他曾經出國被海關查驗,打開行李箱,沒有衣服,只有糖果,所以現場會真實擺放一個行李箱,裡面放滿巧克力,另一說是Andy Warhol小時候只要完成一幅畫,他的母親便會給他巧克力作為獎勵。

raw-image
raw-image

走到這邊,我已經體驗到「吃的空間設計 Food Space Design 」、「食品設計Food Product Design」、「為食物而設計 Design For Food 後,下篇就要帶大家與創作者一同體驗「吃的設計Eating Design」 與「用食物來設計」(Design With Food),下篇就先從創作者設計的第一道有家鄉味道的蕃茄湯,設計概念同樣源自Andy Warhol的金寶湯系列…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食物設計_探索餐盤外的世界
39會員
37內容數
當我們談到「食物」,提及「思考」,就是食物設計。食物設計談的不只是食物本身,還有背後看似不相關的概念或實驗,但這些「不相關的」、「看不見的」往往超越了生理層次,反倒讓你我能用不同的觀點看見食物本質的意義,一窺餐盤內外的世界…
2025/03/30
☖ 不只是展覽,而是一場未曾有過的餐桌體驗 ☖ 「內容不食」結合「用餐」與「逛展」這兩件事,透過視覺、觸覺、嗅覺等多層次感官互動,探討人們在用餐時的行為、記憶與文化脈絡。 在內容不食的「菜單」裡,我們融入了人們的用餐習慣,像是候餐時把玩桌上的擺設、把免洗筷包裝折成筷架、或是偷看隔壁座位點了哪些餐
Thumbnail
2025/03/30
☖ 不只是展覽,而是一場未曾有過的餐桌體驗 ☖ 「內容不食」結合「用餐」與「逛展」這兩件事,透過視覺、觸覺、嗅覺等多層次感官互動,探討人們在用餐時的行為、記憶與文化脈絡。 在內容不食的「菜單」裡,我們融入了人們的用餐習慣,像是候餐時把玩桌上的擺設、把免洗筷包裝折成筷架、或是偷看隔壁座位點了哪些餐
Thumbnail
2024/08/13
「餐桌上的博物館」是里仁和UOVO 食物設計工作室,為了推廣永續飲食而進行的聯名策展。我們透過食物設計轉譯在日常生活中,能多觀察、關注在氣候變遷下的食物議題,進而產生永續行動。同時,放大鏡也讓大家觀察每一道餐點透露的資訊,品味每一道來自大地的隱藏訊息,探討永續飲食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4/08/13
「餐桌上的博物館」是里仁和UOVO 食物設計工作室,為了推廣永續飲食而進行的聯名策展。我們透過食物設計轉譯在日常生活中,能多觀察、關注在氣候變遷下的食物議題,進而產生永續行動。同時,放大鏡也讓大家觀察每一道餐點透露的資訊,品味每一道來自大地的隱藏訊息,探討永續飲食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4/06/23
在歷史裡,勞工與奴隸不存在姓名,白人殖民者刻意抹去壓迫與不公的痕跡。正當二十一世紀安靜地將這一切都流放時,Yassine Ben Abdallah以糖蜜、以利刃,捅破了這場沉默。 The Bittersweet Memory of the Plantation (種植園裡苦樂參半的記憶),是一場由
Thumbnail
2024/06/23
在歷史裡,勞工與奴隸不存在姓名,白人殖民者刻意抹去壓迫與不公的痕跡。正當二十一世紀安靜地將這一切都流放時,Yassine Ben Abdallah以糖蜜、以利刃,捅破了這場沉默。 The Bittersweet Memory of the Plantation (種植園裡苦樂參半的記憶),是一場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2019年曾在美國邁阿密的巴塞爾藝術展引起轟動的香蕉呢?這件當代藝術作品目前正在南韓首爾的Leeum三星美術館展出,不過也出現了小插曲...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2019年曾在美國邁阿密的巴塞爾藝術展引起轟動的香蕉呢?這件當代藝術作品目前正在南韓首爾的Leeum三星美術館展出,不過也出現了小插曲...
Thumbnail
一年一度為期四天藝博會於台北世貿一館盛大展開,集結了國內外共127家藝廊一同展出所藏的藝術作品,並推廣了極具淺力的新生代藝術家,活躍於藝文界的舞台之上。 運用不同媒材尋找藝術的可能性 當代藝術中,每個人對於藝術品的形成與所表達的意義不再拘泥於形式層面上的「看得懂」或是「看不懂」,而是一種與藝術產生精
Thumbnail
一年一度為期四天藝博會於台北世貿一館盛大展開,集結了國內外共127家藝廊一同展出所藏的藝術作品,並推廣了極具淺力的新生代藝術家,活躍於藝文界的舞台之上。 運用不同媒材尋找藝術的可能性 當代藝術中,每個人對於藝術品的形成與所表達的意義不再拘泥於形式層面上的「看得懂」或是「看不懂」,而是一種與藝術產生精
Thumbnail
紀錄影集《安迪沃荷:時代日記》是根據安迪沃荷過世後委託出版的日記,藉由這本日記敘述抽絲剝繭逐步揭開他生前的私生活。裡面探討安迪的過去、成名與和各段重要的感情史與友誼,還有他刻意在大眾面前營造的形像,這些都跟他生為一位陰柔的同性戀者息息相關,如一場美國戲劇般精彩的一生。
Thumbnail
紀錄影集《安迪沃荷:時代日記》是根據安迪沃荷過世後委託出版的日記,藉由這本日記敘述抽絲剝繭逐步揭開他生前的私生活。裡面探討安迪的過去、成名與和各段重要的感情史與友誼,還有他刻意在大眾面前營造的形像,這些都跟他生為一位陰柔的同性戀者息息相關,如一場美國戲劇般精彩的一生。
Thumbnail
帶著你趴趴走的四輪汽車-亨利·福特的理念 開展了人類移動的革命 深入人心的純真童話世界-華特・迪士尼的理念 開展了人類心靈層面的滿足與歡樂,也開創了我們人類的想像力 伴隨你左右的音樂饗宴-SONY盛田昭夫的理念 開展了音樂伴隨我們左右的時代,現在可以邊慢跑步邊聽音樂 被稱為「成名十五分鐘」理論。
Thumbnail
帶著你趴趴走的四輪汽車-亨利·福特的理念 開展了人類移動的革命 深入人心的純真童話世界-華特・迪士尼的理念 開展了人類心靈層面的滿足與歡樂,也開創了我們人類的想像力 伴隨你左右的音樂饗宴-SONY盛田昭夫的理念 開展了音樂伴隨我們左右的時代,現在可以邊慢跑步邊聽音樂 被稱為「成名十五分鐘」理論。
Thumbnail
如何寫出引人入勝的商品文案? 2021年7月17日 美國著名藝術家安迪・沃荷(Andy Warhol)曾說:「在未來,每個人都能成名15分鐘。」 您可能聽過這句話,或許也會覺得在素人網紅當道的今日,這句話聽起來很理所當然,並不感到意外。然而當年安迪・沃荷說出這句話的時候,那是連網際網路都還沒有發明的
Thumbnail
如何寫出引人入勝的商品文案? 2021年7月17日 美國著名藝術家安迪・沃荷(Andy Warhol)曾說:「在未來,每個人都能成名15分鐘。」 您可能聽過這句話,或許也會覺得在素人網紅當道的今日,這句話聽起來很理所當然,並不感到意外。然而當年安迪・沃荷說出這句話的時候,那是連網際網路都還沒有發明的
Thumbnail
普普藝術以玩世不恭的嘲諷態度,和大膽多變的美學視野震懾了世界。1950 年代它在倫敦初試啼聲,至1960年代在大西洋兩岸步入鼎盛期,影響力至今持續不墜,視覺文化圈從街頭藝術到高級時裝,從出版業到電影製片,無不存在普普藝術的身影。迄今它依舊是二十世紀以降最吸睛、最多人認得的藝術流派。
Thumbnail
普普藝術以玩世不恭的嘲諷態度,和大膽多變的美學視野震懾了世界。1950 年代它在倫敦初試啼聲,至1960年代在大西洋兩岸步入鼎盛期,影響力至今持續不墜,視覺文化圈從街頭藝術到高級時裝,從出版業到電影製片,無不存在普普藝術的身影。迄今它依舊是二十世紀以降最吸睛、最多人認得的藝術流派。
Thumbnail
記得那曾經轟動一時的天價香蕉藝術品嗎?那件用膠帶貼在牆上,被命名為〈丑角〉的藝術作品,是義大利藝術家卡特蘭(Maurizio Cattelan)的創作,2019年以美金12萬的價格售出。
Thumbnail
記得那曾經轟動一時的天價香蕉藝術品嗎?那件用膠帶貼在牆上,被命名為〈丑角〉的藝術作品,是義大利藝術家卡特蘭(Maurizio Cattelan)的創作,2019年以美金12萬的價格售出。
Thumbnail
藝術市場每隔一陣子,就會出現被高度討論的藝術作品,從裝屎的罐頭、黏在牆壁上的香蕉、刺青的豬、自毀的藝術品,或者被隕石砸到的教宗。這些作品引起軒然大波,並讓大眾陷入五里霧中,不知該如何解讀。藝術家林俊彬在因疫情崛起的社群平台「藝起加油ART」上發佈了一套作品,名為〈一千賣八百〉,以奇葩的姿態現世。
Thumbnail
藝術市場每隔一陣子,就會出現被高度討論的藝術作品,從裝屎的罐頭、黏在牆壁上的香蕉、刺青的豬、自毀的藝術品,或者被隕石砸到的教宗。這些作品引起軒然大波,並讓大眾陷入五里霧中,不知該如何解讀。藝術家林俊彬在因疫情崛起的社群平台「藝起加油ART」上發佈了一套作品,名為〈一千賣八百〉,以奇葩的姿態現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