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港式「爸爸電影」之特徵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在「法國電影新浪潮」中,導演杜魯福喜用「爸爸電影」這個名詞,來批評當時製作龐大且風格保守的法國電影,諷刺它們過時,是屬於上一代的電影,經不起時代的考驗。

今時今日,香港有沒有類似的「爸爸電影」呢?有,絕對有,而且數量不少,以下續一簡述港式「爸爸電影」之特徵:

一・ 迷信大製作及官能刺激

港式「爸爸電影」其中一個特色,就是迷信大製作,認為大製作、大明星才會吸引更多、特別是大陸的觀眾。五十萬成本的不是電影,首部劇情片只有數百萬成本實在過低,低過一個明星的片酬,只有大製作,才能在市場上贏出。

此外,港式「爸爸電影」陽剛味濃厚,對男性賀爾蒙充滿著迷,著重動作場面拍攝,這類動作場面跟李小龍般硬橋硬馬、強調真功夫的動作片不同,港式「爸爸電影」強調的是官能刺激,動作場面多依靠剪接和特技,特別是那些槍林彈雨的場景,冒求在爆炸、飛車等刺激場面做到強烈張力,讓觀眾看得過癮。

也許大家認為荷里活電影也是這樣,那麼大家再看看以下幾點吧⋯⋯

二・沉醉舊時港產經典

不少上了年紀的香港導演,對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港產經典如《英雄本色》、《古惑仔》甚為懷念,經常翻拍、募仿、拍攝前傳或續集,一來滿足中年人士的青春回憶,以符合所謂的市場需要;另一方面自己沒有更多新鮮的故事及提材,只好不斷的翻拍與募仿,並美其名為向經典致敬。

雖然向港產經典致敬的不只是香港導演,大陸及韓國導演也曾致敬,但為何香港導演拍的自我沉溺味道較之濃厚呢?一來香港同一經典的翻拍、募仿實在太多,大家看看近年有多少齣電影與《西遊記》有關?人致敬你致敬,大陸及韓國版的《英雄本色》都會找年輕一點的演員主演。香港呢?仍然找周潤發拍一場雙手持槍的動作戲作致敬,或者當年《古惑仔》原班人馬再次共同主演,他們的年齡,比現今青少年的父母還要大,名副其實的「爸爸電影」了!

除了對港產片懷舊外,也包括粵語流行曲的使用,片中播放這些經典金曲,讓大家回到當年的情懷⋯⋯

三・千遍一律的故事情節

主線是當年兄弟一起成長,然後反目,變成陌生人,最後遇上共同敵人,大家只好合作,最後大家重拾當年的友誼;支線是男主角家中有個妻子,由大陸演員飾演,對男主角經常不在家感不滿,或者妻子或未婚妻早已離世,成為男主角一生遺憾⋯⋯反派頭目也在良知、人性一面,並被主角發現,暗中欣賞,甚至共同遇到危機,兩者最終走在一起,發展出友誼⋯⋯

以上故事情節,不是很多港產片的劇情嗎?沒有好故事好劇本?不是,老闆認為兄弟情義之類傳統港產片題材深受市場歡迎,或者故事如何發展並不重要,甚或經常出現情節發展不合理的情況,最重要的,還是特技等官能刺激吧!

四・奇怪的演員配搭

港式「爸爸電影」的男主角,平均年齡五十歲或以上,當中超過一半都是張家輝、古天樂或劉德華為主角,其餘的是劉青雲、周潤發、郭富城、或年輕一點如吳彥祖、余文樂及謝霆鋒三位即將踏入中年的演員主演,而他們每齣電影之角色,非常類似,正如上段所說的人物,因此大家對這些角色印象難以深刻。

由於港式「爸爸電影」陽剛味重,女性角色因而被忽略,不少港式「爸爸電影」沒有女主角,只有女配角,而且大多由大陸演員像張靜初、周迅主演,即使是香港演員參演,也會是劉嘉玲為主,再加上男配角方面,廖啟智更是不二人選,使得港式「爸爸電影」主演平均年齡超過五十並不為奇。

香港沒有年青演員?不,只是投資者認為他們名氣不大,市場價值不高,而且他們不能引起觀眾對舊港產片的回憶⋯⋯

改變現狀,由自己做起

相信有不少讀者對以上特徵並不見怪,甚至腦海中已浮現某些電影,這些「爸爸電影」,在今日青年人來看,感覺過時,創作者彷如仍停留在上個世紀,自我感覺良好,不思進取,對香港電影之發展,是一種悲哀。

對此,我們要新的香港電影,青年導演應在題材上作更多的創新,不再沉溺過往「爸爸電影」的主旋律,觀眾也應多支持成本較低、相對獨立的電影,拒絕重覆父輩的保守創作之風,香港電影才會有好的發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子穎-avatar-img
2021/09/01
尋找千里馬需要眼力還需要持之以恆的耐性,在這個力求快速複製的世界裡,橋本忍與黑澤明的『共同編劇』時代已一去不復返啦!
袁廸旗-avatar-img
發文者
2021/09/01
😩
子穎-avatar-img
2021/08/31
以票房來決定一切的話,目前的確看不出未來的出路如何。 昨晚跟家人在重看《魔蠍大帝》,不知為何想起了1980-90年代的電影,當時因為娛樂市場需求變大,除了幾家耳熟能詳的大片廠,有更多是小型的甚至是獨立的製片公司,以炒短線、低成本的方式製作各種非傳統但蠻新鮮的電影,讓影劇界百花爭鳴。 曾幾何時,這些小公司不斷被大財團併購,幾家大企業獨佔市場,一昧迷信大卡司+大製作,反倒少了把故事說好的能力,妄想以特效取代核心價值,大家彷彿走進了互相攀比的死胡同裡。 唉!要何時才能醒悟呢? 感謝你的分享唷!
袁廸旗-avatar-img
發文者
2021/09/01
👍🏿,把故事說好很重要,不過有些人誤以為像《天能》般,不斷燒腦就是好故事,其實不一定。 如果說文中的港式「爸爸電影」,不只是導演缺說故事能力,可能連發掘劇本或編劇的能力也缺了。
avatar-img
筆記電影會:袁廸旗
24會員
49內容數
袁廸旗,「筆記電影會」召集人,影視工作者,眼見香港影視業問題多多,因此撰文分析及批評現今香港影視問題,希望問題得到大眾注意。
2023/12/29
2023年的香港電影可謂不乏話題、甚或特殊的一年。年初《毒舌大狀》破香港票房紀錄,甚至有人高呼香港電影踏入小陽春;但到下半年已明顯後勁不繼。另外也有過往較少出現的議題如紀錄片倫理、提名「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香港代表等爭議。不過在筆者看來,2023年香港電影情況,在之後會如何發展呢?筆者當中有不少疑問
Thumbnail
2023/12/29
2023年的香港電影可謂不乏話題、甚或特殊的一年。年初《毒舌大狀》破香港票房紀錄,甚至有人高呼香港電影踏入小陽春;但到下半年已明顯後勁不繼。另外也有過往較少出現的議題如紀錄片倫理、提名「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香港代表等爭議。不過在筆者看來,2023年香港電影情況,在之後會如何發展呢?筆者當中有不少疑問
Thumbnail
2022/10/25
最近《明日戰記》及《飯戲攻心》兩齣港產片票房成績優異,讓部分人士再度高呼港產片復興的聲音。不過,筆者對此反應頗為反感,明顯地把電影業的復興看得非常簡單,以為高票房就代表電影業發展良好,實際香港電影業仍充滿隱憂。 一.不客觀的票房成績 《明日戰記》、《飯戲攻心》,乃至《闔家辣》和《阿媽有咗第二個》也有
Thumbnail
2022/10/25
最近《明日戰記》及《飯戲攻心》兩齣港產片票房成績優異,讓部分人士再度高呼港產片復興的聲音。不過,筆者對此反應頗為反感,明顯地把電影業的復興看得非常簡單,以為高票房就代表電影業發展良好,實際香港電影業仍充滿隱憂。 一.不客觀的票房成績 《明日戰記》、《飯戲攻心》,乃至《闔家辣》和《阿媽有咗第二個》也有
Thumbnail
2022/07/13
近日有人發表電影宣言,如果計算近年香港出現過的電影宣言,以及與宣言性質相類似的的聯署、聲明,甚至評論及報導,你會發覺相關的文章數目不少⋯⋯ 這不只是電影界在變動,而是整個香港藝術文化慢慢引起的轉變,電影只是其中一環,政治問題是重要的漣漪。
Thumbnail
2022/07/13
近日有人發表電影宣言,如果計算近年香港出現過的電影宣言,以及與宣言性質相類似的的聯署、聲明,甚至評論及報導,你會發覺相關的文章數目不少⋯⋯ 這不只是電影界在變動,而是整個香港藝術文化慢慢引起的轉變,電影只是其中一環,政治問題是重要的漣漪。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本片在九龍城寨這片混亂、擁擠的鋼筋水泥中打造了一個如同現代武俠的故事。人與人之間的情義、各種利益間的爭奪與計算,套一句老話,有人在的地方就是江湖,千百年來彷彿都是如此。但總能在這片江湖之中找到能讓自己留下的理由。
Thumbnail
本片在九龍城寨這片混亂、擁擠的鋼筋水泥中打造了一個如同現代武俠的故事。人與人之間的情義、各種利益間的爭奪與計算,套一句老話,有人在的地方就是江湖,千百年來彷彿都是如此。但總能在這片江湖之中找到能讓自己留下的理由。
Thumbnail
在當代港產電影中,《潛行》的出現可能是對港片的某一種致敬,也是對港式警匪片傳統的一次回味。然而,這部影片也無形中凸顯了香港電影的多重困境和挑戰,以及在數位時代下的文化定位和市場變遷。
Thumbnail
在當代港產電影中,《潛行》的出現可能是對港片的某一種致敬,也是對港式警匪片傳統的一次回味。然而,這部影片也無形中凸顯了香港電影的多重困境和挑戰,以及在數位時代下的文化定位和市場變遷。
Thumbnail
《給十九歲的我》獲本屆金像獎最佳電影,不意外。意外是監製方又一次自製公關災難,顯然他們認為攝製方遭受霸凌,獲獎是平反、是公正。別儍了,最佳電影是一個獎項而已,不代表那部電影公認年度最佳。《十年》也得過最佳電影,它是一部「好」電影嗎?時勢使然,投票者希望它獲獎而已。 選民是理性的,但投票這個行為不是。
Thumbnail
《給十九歲的我》獲本屆金像獎最佳電影,不意外。意外是監製方又一次自製公關災難,顯然他們認為攝製方遭受霸凌,獲獎是平反、是公正。別儍了,最佳電影是一個獎項而已,不代表那部電影公認年度最佳。《十年》也得過最佳電影,它是一部「好」電影嗎?時勢使然,投票者希望它獲獎而已。 選民是理性的,但投票這個行為不是。
Thumbnail
這套電影由梁朝偉及郭富城主演,兩大影帝合作,票房卻慘遭滑鐵盧。在我看來雖有不足但不致于成為票房毒藥。為何?
Thumbnail
這套電影由梁朝偉及郭富城主演,兩大影帝合作,票房卻慘遭滑鐵盧。在我看來雖有不足但不致于成為票房毒藥。為何?
Thumbnail
隨著香港防疫政策鬆綁,電影院重開,近半年來大量香港電影上映,這些電影也陸陸續續來到台灣的電影院,一解我們對香港電影的久久期盼與思鄉之愁。這些電影既有香港最當紅的藝人,也有大量爆笑且節奏明快的情節,論製作論創意完全不輸美國日本韓國的電影。但台灣的電影院中,只要是上映香港電影,大概就是空場。
Thumbnail
隨著香港防疫政策鬆綁,電影院重開,近半年來大量香港電影上映,這些電影也陸陸續續來到台灣的電影院,一解我們對香港電影的久久期盼與思鄉之愁。這些電影既有香港最當紅的藝人,也有大量爆笑且節奏明快的情節,論製作論創意完全不輸美國日本韓國的電影。但台灣的電影院中,只要是上映香港電影,大概就是空場。
Thumbnail
1980到1990年之間長大的小孩甚至大人們應該都對「舊」港片不陌生,舉凡:《賭神》、《賭俠》、《上海灘賭聖》、《五福星》、《A計畫》、《警察故事》、《英雄本色》、《逃學威龍》、《廟街十二少》,大家應該可以在心裡自動接下去同年代很多其他的電影。
Thumbnail
1980到1990年之間長大的小孩甚至大人們應該都對「舊」港片不陌生,舉凡:《賭神》、《賭俠》、《上海灘賭聖》、《五福星》、《A計畫》、《警察故事》、《英雄本色》、《逃學威龍》、《廟街十二少》,大家應該可以在心裡自動接下去同年代很多其他的電影。
Thumbnail
十多年前,一位香港電影界的前輩在大陸拍電影,其後他分享是次製作的事宜時,提及大陸廣電總局對其電影的評價是「難得有香港劇本如此健康」,該電影涉及勵志和親情,在當時港產片或合拍片中,這類題材並不算普及。 一.結尾為大團圓結局,至少不會悲劇收場。 二.柔和的燈光。 四.至少有一場痛哭或人物情緒失控的戲。
Thumbnail
十多年前,一位香港電影界的前輩在大陸拍電影,其後他分享是次製作的事宜時,提及大陸廣電總局對其電影的評價是「難得有香港劇本如此健康」,該電影涉及勵志和親情,在當時港產片或合拍片中,這類題材並不算普及。 一.結尾為大團圓結局,至少不會悲劇收場。 二.柔和的燈光。 四.至少有一場痛哭或人物情緒失控的戲。
Thumbnail
平日宅在家,有線電視的電影台常常都播著七十年代香港的貪污相關電影,什麼雷洛傳、藍江傳等好像看到懂得背誦對白一樣。 而當戲院上映《金錢帝國:追虎擒龍》時,見到主演的陣容,包括了梁家輝、吳鎮宇、古天樂和林家棟等,再加上腦海常記掛著英治有自由的時光,就算疫情仍在上落之際,都決定去戲院看這套電影。 兩年前同
Thumbnail
平日宅在家,有線電視的電影台常常都播著七十年代香港的貪污相關電影,什麼雷洛傳、藍江傳等好像看到懂得背誦對白一樣。 而當戲院上映《金錢帝國:追虎擒龍》時,見到主演的陣容,包括了梁家輝、吳鎮宇、古天樂和林家棟等,再加上腦海常記掛著英治有自由的時光,就算疫情仍在上落之際,都決定去戲院看這套電影。 兩年前同
Thumbnail
圖片來源:香港電影金像獎 Hong Kong Film Awards 過往二十年,一直存在著「香港電影已死」的說法,雖然香港電影沒有真正的死去,但無可否認的是,今天的青年,就是成長於香港電影不斷衰落的年代,即使間中出現港產片發展不錯的年份,但之後呢?  近十年香港電影好像較以往多元化,不再是合拍片完
Thumbnail
圖片來源:香港電影金像獎 Hong Kong Film Awards 過往二十年,一直存在著「香港電影已死」的說法,雖然香港電影沒有真正的死去,但無可否認的是,今天的青年,就是成長於香港電影不斷衰落的年代,即使間中出現港產片發展不錯的年份,但之後呢?  近十年香港電影好像較以往多元化,不再是合拍片完
Thumbnail
在「法國電影新浪潮」中,導演杜魯福喜用「爸爸電影」這個名詞,來批評當時製作龐大且風格保守的法國電影,諷刺它們過時,是屬於上一代的電影,經不起時代的考驗。  今時今日,香港有沒有類似的「爸爸電影」呢?有,絕對有,而且數量不少,以下續一簡述港式「爸爸電影」之特徵: 
Thumbnail
在「法國電影新浪潮」中,導演杜魯福喜用「爸爸電影」這個名詞,來批評當時製作龐大且風格保守的法國電影,諷刺它們過時,是屬於上一代的電影,經不起時代的考驗。  今時今日,香港有沒有類似的「爸爸電影」呢?有,絕對有,而且數量不少,以下續一簡述港式「爸爸電影」之特徵: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