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像座白色巨塔,我們都該有的登山者精神——艾兒莎重讀《登山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雖然大家可能會覺得艾兒莎經常飛來飛去,但每次我的行李箱裡面一定會帶著書,只要有時間,即使再忙再累,我都會在睡前閱讀,甚至是在搭飛機或者是搭飛機的時候,這些零碎的時間艾兒莎也都會把握,閱讀其實可以從生活建立起來,同時不斷地充實自己。

而今天艾兒莎想分享的書是《登山者》,一本超級精采的小說作品,卻能從曲折的故事當中,反思個人對生命、工作上的種種情形。

[ 登山者 ]

悠木和雅是群馬縣地方報社北關的資深記者,幼時父親便無故失蹤,只剩下母親獨自扶養他長大,為了維持家計,他的母親便下海成為了性工作者,對他而言這件事一直心中想要隱藏的秘密。另一方面,他與自己家人(妻子與兒女)的關係也不斷地疏離,成為他最大的苦惱之一,而多年前自己部下身亡的意外,也是他內心最晦暗的一部份,這些事情都一直在悠木的內心中不斷糾葛,然而就在這個時候……一件改變他生命的事情發生了!

「日航123巨型客機疑似墜入群馬縣境內」

這一場死傷慘重空難,意外地讓悠木成為報導專案的負責人,但是,突如其來的工作卻讓他沒辦法和摯友安西結伴登山,卻讓人意外的是,原本應該去登山的安西,卻因為不知名的原因昏倒在燈紅酒綠的街道上(後來發現極有可能是報社工作過勞造成的),並從此成為植物人。

在感到詫異與愧疚之際,悠木還必須不斷跟著空難的新消息在走,這場報導大戰可謂是如火如荼地發展,對報社而言是一個分秒必爭且能夠鹹魚翻身的契機,同時間,悠木卻發現報社內正醞釀出一股不尋常的氣息─報社內的派系角力戰。而在這幾天悠木可謂是備受煎熬:

「一方是如火如荼、分秒必爭的空難報導大戰,一方是爾虞我詐、私利真理混淆難辨的媒體人鬥爭,加上降到冰點的親子關係、晦暗童年的羈絆……與災難對峙的這七天,悠木在度日如年、備受煎熬的一分一秒中認清了真實的自我……」

經過這一場腥風血雨之後的悠木,不僅更看透了報社的生態,也開始在人際關係與家人關係中找到出路、解開心結。記者們挖到的真相,可能會二度傷害當事人,但不公布一切,卻有可能傷害到新聞的專業與自由,到底新聞報導應該追尋什麼?記者們該如何在報導的天秤上找到平衡點?而同樣身為人,我們的生命價值是否有高低之分呢?對悠木而言,心中肯定已有了答案。

艾兒莎認為「登山者」這一詞,可以說是悠木從事多年記者工作的代名詞,上山是為了下山、人命的貴賤之分、新聞界因利益而生的巨塔,這三件事可說是《登山者》一書最主要在探討的三個議題,而在故事的發展下,不僅是悠木心中的天秤逐漸找到了平衡點,艾兒莎自己也是。

上山是為了下山,反思自己的工作狀態

  登山到底是為了什麼?作者透過登山者巧秒地來比喻,登山者的內心總是懷有不斷超越自己的心志,每當他們征服一座山,就會想要挑戰更高的目標,而工作似乎亦是如此,以記者而言,為了能取得獨家並呈現更完整的報導訊息,記者們總是竭盡全力,追求下一個巔峰。

  有趣的是,書中的主角悠木對這句話卻詮釋出另一番的韻味。

  艾兒莎認為對悠木而言,上山可以說是他追尋自我、回歸初衷的一個過程;而登上山頂則是他體悟到了身為記者該有的使命和精神,並找到了內心天秤的平衡點:下山則是暗喻他最後離開報社的決定。

  在書中,隨著情節的發展,「山」的形象也不斷變化,從「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又是山」,這樣改變也好似悠木進入新聞界的心路歷程,起初是對於報導的初衷和明確的目標;但待在報社多年後,卻又因此逐漸迷失自我和對工作的憧憬;到最後悠木又找回原本的自己,重拾自己的興趣。


  面對工作和職場生活,你是不是也有類似的感受?

  閱讀著這本書,體會這樣的變化,就像個三部曲一般,看似無意卻又讓人心生疙瘩、涵蓋深刻的意義,也逐漸反思自己的工作狀態。

人性即是現實,面對自己的能力有限

  故事中所談的這起空難事件其實是真實發生的,而記者出身的橫山秀夫即是當年親臨現場的採訪記者之一。作者把這件事放在心中潛伏多年後,才著手把這件大事寫成小說。

  主角悠木的處境是可憐的,接到了空難事件專案人的責任,卻遭到各報的競爭包夾,報社內部還有派系的鬥爭,以及各部份之間的角力,再加上自己內心的糾葛,與家中親人的疏遠,和好友安西成為植物人的意外,都要由他在短時間內一概承受,在這過程中也看見了人性的燦爛與糜爛兩面。

  這也不禁令艾兒莎體悟到,在現實生活中,科層組織的不同分工部門的角力,以及在職場上的人們逐漸利慾薰心,都可能讓每個人失去自我,你甚至會忘記經營自己的家庭與友情。

  我們無法對所有人傾注同樣的愛和關懷,因為我們的注意力和時間、體力也是有限的,在我們的人生中,總是有先後順序之分,沒有能像全能的上帝一樣,能無微不至地照顧好所有人。

  只要能對身旁或顯著的人事投以關切,就已經是最大的限度了吧!

  這種選擇性的情感投射,其實是出於無奈,因為身為人、因為能力不足,我們只能在最大限度內盡自己的心力,即使人性之中總存著希望幫助別人的願望,但我們也只能在自己的餘力範圍行事而已。

登山者的精神,堅持初心、記得自己

  如果說,主角悠木在這件事情的過程中如同登山一般,那麼就如艾兒莎在前段所述:對悠木而言,上山可以說是他追尋自我、回歸初衷的一個過程。

  短時間內突如其來的震撼,在如此掙扎中的悠木仍跌跌撞撞地撐過來了,同時,他也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另一條道路,並找到自己價值認定的平衡點,與拾回對自我的肯定。

  《登山者》這一本書,很像是新聞界白色巨塔的故事,登山者其實就是每一位在職場上工作的人們。作者將悠木比喻為在體制下受掙扎的一枚螺絲釘,而悠木也為了自己的堅持不斷與各方發展衝突。

  在故事中,我們不僅看到了在職場上,所有那些黑暗的「噬」「利」關係,甚至是影響人命的派系角力戰,還有工作者個人的內心掙扎。艾兒莎認為,登山之路的險峻,就好比職場生活的艱辛,一邊是實際山路之惡、另一邊則是抽象良心之責,當我們踏上了登山(工作)之路,我們所承擔的就非常多。

身為登山者最害怕的是......你忘了關著周遭的風景,你忘了與你互動的自然環境,你忘了與你同行的每一個人,你忘了你自己。

而身為失敗的登山者,最可怕的是,你只記得往上爬。

其實,在身為登山者,亦或是工作者的角色上,艾兒莎認為最有價值的是......在登山/工作的道路上,堅持初心、記得自己,同時,你該分享付出的時候,絕對不要吝於給予,不要恣意踩著他人上位,而周遭擁有的資源,也千萬不要浪費。

  最後,艾兒莎想要把書中悠木媽媽唱的曲子,做為這篇閱讀分享的結尾,不單單是勉勵自己,也希望能作為大家在生活甚至是工作上的一點小反思與智慧:


小事情 記得害怕

大事情 怕也沒用

小事情 記得害怕

大事情 總會解決

小事情 記得害怕

趁事小 記得害怕


書籍推薦


書名:登山者


作者:橫山秀夫


備註:

啊啊啊啊!艾兒莎發現這本好書好像絕版了!大家也可以去圖書館借借看,一起善用資源!

——

追蹤艾兒莎FB,掌握更多職場心法 >>

跟著艾兒莎IG,分享生活、分享心聲 #窮忙世代的翻身準則 >>

訂閱艾兒莎YouTube頻道,繪聲繪影、經驗不藏私!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艾兒莎的沙龍
1.4K會員
268內容數
我很努力很努力的,想要用盡一切方式,請年輕人,跟我一起出走。出走到那個前所未見的世界,體驗前所未聞的故事,實現前所未有的價值。這些出走後的世界,不只也美麗與震撼,也有殘忍不堪的現實。或許不會有純粹的正面或喜悅,但這段闖蕩,終將帶給我們的是無價又無可取代的資產。而生命到最後,比的就是資產不是嗎?
艾兒莎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4/01
我發現我超喜歡套用黃金圈理論到 everywhere,創業、個人人生探索、致富、活動企劃、一個抉擇的決定方向等等都會用到。「黃金圈理論」是由思考者、教育家西蒙·辛克提出的一種思考框架。黃金圈理論認為,成功的人們通常先思考「為什麼」,然後再思考「如何」和「什麼」,進而擁有深度思考的能力與全面向。當然,
Thumbnail
2023/04/01
我發現我超喜歡套用黃金圈理論到 everywhere,創業、個人人生探索、致富、活動企劃、一個抉擇的決定方向等等都會用到。「黃金圈理論」是由思考者、教育家西蒙·辛克提出的一種思考框架。黃金圈理論認為,成功的人們通常先思考「為什麼」,然後再思考「如何」和「什麼」,進而擁有深度思考的能力與全面向。當然,
Thumbnail
2023/03/22
這如果有follow我的人應該有看到,最近我開始學習滑板運動。但有趣的是,不只是學滑板這一件事,而是多項(古箏、滑板、滑雪、空中瑜伽、高爾夫、編劇、日文、頌缽)學習體驗、休閒、運動的學習後,這麼大量的學習體驗,讓我發現這些學習方式,是有精準方式的。就是每個學習都需要運用邏輯思考基準的策略。
Thumbnail
2023/03/22
這如果有follow我的人應該有看到,最近我開始學習滑板運動。但有趣的是,不只是學滑板這一件事,而是多項(古箏、滑板、滑雪、空中瑜伽、高爾夫、編劇、日文、頌缽)學習體驗、休閒、運動的學習後,這麼大量的學習體驗,讓我發現這些學習方式,是有精準方式的。就是每個學習都需要運用邏輯思考基準的策略。
Thumbnail
2023/03/16
一開始我只是把高爾夫球這件事當成一個休閒運動,但後來我在一步步深陷後,體會到不同的感受。從心動,有趣,挫敗,體悟,心流,到最後感受到,從一項活動中可以延伸到的人生、與學習格局的體悟。這中間,最驚豔的是 #學習格局。
Thumbnail
2023/03/16
一開始我只是把高爾夫球這件事當成一個休閒運動,但後來我在一步步深陷後,體會到不同的感受。從心動,有趣,挫敗,體悟,心流,到最後感受到,從一項活動中可以延伸到的人生、與學習格局的體悟。這中間,最驚豔的是 #學習格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澤木耕太郎《凍:挑戰人生極限的生命紀錄》 新聞中不時會出現某某人進入某座山登山後行蹤不明的報導,沒有在登山的我,對山的瞭解,最多就是來自澤木耕太郎《凍:挑戰人生極限的生命紀錄》,當初看這本書的時候,對登山家無畏氣候的惡劣、攻頂的執著,感到佩服與不可思議。澤木描寫的《凍》,是描繪著登山家的心路歷程,
Thumbnail
澤木耕太郎《凍:挑戰人生極限的生命紀錄》 新聞中不時會出現某某人進入某座山登山後行蹤不明的報導,沒有在登山的我,對山的瞭解,最多就是來自澤木耕太郎《凍:挑戰人生極限的生命紀錄》,當初看這本書的時候,對登山家無畏氣候的惡劣、攻頂的執著,感到佩服與不可思議。澤木描寫的《凍》,是描繪著登山家的心路歷程,
Thumbnail
因為脆弱,所以不見得能在第一時間做出正確的選擇、因為脆弱,有時迫於無奈而向現實妥協;但也因為脆弱所以理性能被感性所搖動,在意想不到的時刻華麗轉身,做出不違背良心的選擇。
Thumbnail
因為脆弱,所以不見得能在第一時間做出正確的選擇、因為脆弱,有時迫於無奈而向現實妥協;但也因為脆弱所以理性能被感性所搖動,在意想不到的時刻華麗轉身,做出不違背良心的選擇。
Thumbnail
# 63《心向群山》:登山記遊的經典之作!書的內容雖然為微深,但內容面向廣闊,包含地球地質史、西方探險史、探險文學、地圖學以及人類學等等,你也一定可以找到合你胃口的章節!你也是喜歡登山遊記的人嗎?那就不能錯過這本心向群山!
Thumbnail
# 63《心向群山》:登山記遊的經典之作!書的內容雖然為微深,但內容面向廣闊,包含地球地質史、西方探險史、探險文學、地圖學以及人類學等等,你也一定可以找到合你胃口的章節!你也是喜歡登山遊記的人嗎?那就不能錯過這本心向群山!
Thumbnail
和傳統偶像劇相比,職人電視劇近幾年大受歡迎。例如《火神的眼淚》、《做工的人》等等。場景除了更貼近日常生活、把每個角色對事情的看法、處理方式真實呈現在螢光幕前,引發多角度反思和討論。但職人小說和電視劇相比,仍有成長空間
Thumbnail
和傳統偶像劇相比,職人電視劇近幾年大受歡迎。例如《火神的眼淚》、《做工的人》等等。場景除了更貼近日常生活、把每個角色對事情的看法、處理方式真實呈現在螢光幕前,引發多角度反思和討論。但職人小說和電視劇相比,仍有成長空間
Thumbnail
「山不是為別人而爬的,而是為自己而爬。即使因此遭到別人的誤解也無可奈何,也無須接受別人的操控。如果憑堅定意志所進行的單獨行動,不是為了他人,而是為了自己,所有的一切都將回饋到自己身上。喜悅如此,危險也是。」 ── 植村直己
Thumbnail
「山不是為別人而爬的,而是為自己而爬。即使因此遭到別人的誤解也無可奈何,也無須接受別人的操控。如果憑堅定意志所進行的單獨行動,不是為了他人,而是為了自己,所有的一切都將回饋到自己身上。喜悅如此,危險也是。」 ── 植村直己
Thumbnail
1998年出生的劉宸君,與旅伴在2017年前往尼泊爾進行山區健行,卻遇上罕見的三月大雪,最後不幸喪生。《我所告訴你關於那座山的一切》正是作者的友人協助蒐集、整理她生前所著的遊記、詩、書信與雜文後出版的作品。透過這些文字,她不再是新聞事件中刻畫單薄的受難者,而是熱愛人生、具有豐富情感與生命厚度的作家。
Thumbnail
1998年出生的劉宸君,與旅伴在2017年前往尼泊爾進行山區健行,卻遇上罕見的三月大雪,最後不幸喪生。《我所告訴你關於那座山的一切》正是作者的友人協助蒐集、整理她生前所著的遊記、詩、書信與雜文後出版的作品。透過這些文字,她不再是新聞事件中刻畫單薄的受難者,而是熱愛人生、具有豐富情感與生命厚度的作家。
Thumbnail
這是一本關於台灣「森林護管員」——俗稱巡山員——的職人小說。
Thumbnail
這是一本關於台灣「森林護管員」——俗稱巡山員——的職人小說。
Thumbnail
一樁雪崩意外,兩個倖存者,卻出現彼此對立的言論。在形同開放式密閉空間的海拔6千公尺高山區,登山隊的罹難,究竟是單純的意外?還是精密謀畫過的謀殺?歷經劫難後的生還者,又背負著怎麼樣的命運?
Thumbnail
一樁雪崩意外,兩個倖存者,卻出現彼此對立的言論。在形同開放式密閉空間的海拔6千公尺高山區,登山隊的罹難,究竟是單純的意外?還是精密謀畫過的謀殺?歷經劫難後的生還者,又背負著怎麼樣的命運?
Thumbnail
      雖然大家可能會覺得艾兒莎經常飛來飛去,但每次我的行李箱裡面一定會帶著書,只要有時間,即使再忙再累,我都會在睡前閱讀,甚至是在搭飛機或者是搭飛機的時候,這些零碎的時間艾兒莎也都會把握,閱讀其實可以從生活建立起來,同時不斷地充實自己。       而今天艾兒莎想分享的書是《登山者》
Thumbnail
      雖然大家可能會覺得艾兒莎經常飛來飛去,但每次我的行李箱裡面一定會帶著書,只要有時間,即使再忙再累,我都會在睡前閱讀,甚至是在搭飛機或者是搭飛機的時候,這些零碎的時間艾兒莎也都會把握,閱讀其實可以從生活建立起來,同時不斷地充實自己。       而今天艾兒莎想分享的書是《登山者》
Thumbnail
作者:湊佳苗;插畫:牧野千惠;譯 者:王蘊潔;出版社:春天出版國際文化有限公司;定價:299元        
Thumbnail
作者:湊佳苗;插畫:牧野千惠;譯 者:王蘊潔;出版社:春天出版國際文化有限公司;定價:299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