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心向群山》:登山記遊的經典之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raw-image

今天要講的這本《心向群山》2019 年才出版,說起來也算新作品,不少跟登山有關的講座也推薦過這本書。剛巧我家附近圖書館有,於是就借來看看。不過呢...看這本書真的很像在爬山,我一直看到睡著、好幾次想直接放棄這本書,不過最後總算嗑完了,我真棒!(( 有什麼毛病

本書有精采生動的章節,但也不免有會讓人夢周公的堅實科普,尤其面對不熟悉的人名、地名、地景、時間,睡意的出現也是莫可奈何!另外這本書有得到一些文學獎,但我必須說文學獎的作品我大概只讀得下中文,畢竟是母語,其他語言甚或是翻譯...我可能不太行。不僅如此,很大的原因也是下意識我覺得它所描述的世界離我好遠好遠,我不是登山中人,會感到無聊實屬正常。

別聊聊自己了,來聊聊這本書吧!書的內容雖然為微深,但內容面向廣闊,包含地球地質史、西方探險史、探險文學、地圖學以及人類學等等,我唯一沒有睡著的一段就是在描寫馬洛里三度挑戰聖母峰的故事,而你也一定可以找到合你胃口的章節!

全書最精妙的點在於文字描摹之細膩,雜揉了對於山的恐懼、迷戀、不捨、依賴、希望、高尚...各種複雜的情緒,有的時候讀起來也會讓我起寒顫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讀這本 ─ 心之所向群山之巔吧!

登山的感受

不只是高山,早期人們對於這個世界的想像是什麼呢?

從人類的視角,未知的面紗彷彿等待我們去探險一樣。人們在安逸的生活裡,基於好奇心,好奇這個世界長什麼樣子、好奇這個世界怎麼運作,於是背起行囊,探索周遭的環境,橫跨國界、走入高山,在造船技術成熟後想要遠渡汪洋到達另一片新樂土。當然這只是一部分生活優渥的人的視角,或許對於更多人而言,遷移是被迫的,不過這些人在書裡不存在就是了。

登上高山的人類感受到了什麼?

對於生活安逸的人們,它們爬上高山,走近懸崖的邊緣,往下一眺,那種危險感湧上心頭,一個踉蹌,不只死去,還會粉身碎骨。對於這種「能夠控制的瀕死」,一名英國人描述為歡暢的恐懼、駭人的愉悅、興奮到了極點讓人為之顫抖。這種看似相反的情緒擺在一起,竟然沒有詞彙可以形容,只能利用矛盾的邏輯來闡述他的心情。

隨著越來越多人寫出類似的文本,登山這種追逐歡暢的恐懼深深影響了十八世紀歐洲人和荒野的關係,而人們後來把這種感受稱為 崇高 Sublime,指在混亂、激烈、巨大災變、宏偉規模和無規律中萌生的愉悅。這種情緒是種激情,為平靜的生活帶來前所未有的興奮。

生成崇高這種情緒的理由很多,書中也寫下了各方論點,裡面我最認同的是「體認自己的渺小」這件事。從我自己來說,也是年紀越長越大,越看清這個世界,才會感受自己是多麼地渺小無力。小時候想要改變的事或許做不到,但至少讓自己成為小時候會喜歡的大人總是行的。這種體悟渺小感的層面很廣,我們來談談其中兩種,一是空間上的,一是時間上的。

空間上的渺小在於當我們登上峰頂,我們所感受到的種種。在高海拔地區,視力幾乎是人類唯一的依靠,因為空氣稀薄,在沒有介質的情況幾乎只能聽到自己的呼吸聲;因為氣候寒冷,味覺、嗅覺等等需要水分滋潤的器官也幾乎全都失靈了。我們只能用看的去理解眼前的世界,而這種專注地看,更會讓人真切感受到環境的遼闊。

時間上的渺小在於我們觀察山川、冰河的變化。從冰河切割過的地形,人們會想像,有股力量拉著冰河往前進,拖過谷間的岩床,揭示移動過的軌跡。可是如此龐然大物看似紋風不動,甚至我們還能在上頭走跳,但實際上它卻背地裡碾碎了植物與岩床。這麼想來有點兒可怕,而且這種行為已經持續了好幾千年的歲月才能有這樣的地貌。相對於人類生命的短暫,即便我們覺得自己長大了,但對於冰河卻只是多走了幾步。

這種害怕循著人們對於高山上冰河的想像以及地球科學的研究發現,盤繞在十九世紀下半葉的人們的腦海中:人類所生存的年代,前後都有冰河期包夾,而在將來的某一天,氣候又會發生異常,全球溫度驟降,世界被冰封起來。......忽然間寫寫,想到這好像《FrostPunk》的遊戲背景,可見這樣的想法在西方是真的曾經盛行過的。

對環境的理解與想像

人們對於這些自然環境的變化,往往都想提個「為什麼」,但是早期人類對於世界的理解不足,即便觀察到某些性質或變化卻也多半只能推給神靈,像那些古希臘神話,但這些神話卻也給人類帶來更多的想像空間。或許事實是怎樣很重要,但對於事實的想像又何嘗不是饒富趣味

對於世界的過去的想像也是如此。有人相信聖經所寫的創世紀年表,並以此推斷地球誕生於西元前 4000 年,而世界上的山岳隆起、兩極凍結、熱帶地區變暖等過程則是在幾天之內結束。想當然爾學過現代科學、讀過現代地質證據的我們都知道聖經一堆唬爛,有關地球的誕生這件事,在歷史上所載明的時間點也是一改再改。

而地質學的證據真正影響當代歐洲人最深的是 — 原本亙古不變的山脈,竟然有可能是會改變的,只是以慢到我們無法發現的形式,經各種營力所影響才有了我們眼前的樣貌。一切並非如聖經所說世界一開始就是長那樣,這個世界其實是會變化的!

地質學的發現間接引起了民眾們的登山熱,讓人們覺得自己能做科學研究,透過觀察地貌或許就能夠發掘出新知識!這種對於未知的探索影響了帝國主義,歐洲人大肆探索世界,卻也將外部世界視為一種資源,無盡地掠奪。

雪中野兔

書中最後一章講到作者自己在爬花楸樹山的時候,爬到山頂附近,離開吃飯中的朋友去附近晃晃,享受那股與世隔絕。忽然間,發現幾步之遙有隻雪兔,往後蹲坐在壯碩的大腿上,盯著自己打量。

野生動物跟人的不期而遇是如何提醒我們動物也自有其路徑 ─ 我闖入野兔的路徑,正如野兔也闖入了我的路徑。

人們跟大自然的相遇,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形式,可以是敬畏、可以是扶持、也可以是掠奪。人類為了攻克大自然的威脅,試圖以各種方式侵略大自然,但在過程中,或許也失去了某種合作的機會。面對大自然的咆嘯,人類選擇侵略回去,這樣真的是好的嗎?還是只是冤冤相報何時了?

從帝國主義的版圖擴張到後來美國的獨立運動,我們可以想像那是原生者對於侵略者的反撲。可是人們可以發聲,那大自然呢?直到最後,雖然這本書講了很多人類觀點及對於山的種種情緒,但在最後也反思,人們在登山狂熱之下,對於大自然應該要採用什麼樣的態度才是要思考的課題。

結論

個人覺得探索這個世界是件很有趣的事情,就像許多人聽到環遊世界眼睛便亮了起來一樣。以前念大學的時候,我花了近一個月徒步環島,那時每到一個新的鄉鎮都像是一種新發現、踏上未知旅圖,那種期待感令我久久難忘。

然而旅途結束後,一切好像又回歸日常,心裡對於那些日子的冒險所感受到的悸動,了然於胸卻無處訴說。探險也是這麼一回事吧!對於那些登高的歐洲人而言,它們只是想要望那些至今都還沒有人看過的風景,讓自己能夠激動一番。這種激動就像毒癮一樣,回到了日常又會發作,給自己來趟冒險。

對於地圖還沒完整的年代,世界上還有無窮的地方可供探索。到了二十世紀初世界上只剩聖母峰還沒有被人走過,對於攻克聖母峰分成了兩派說法:一派說不應該有人登上聖母峰,這樣人們對於世界才有想像空間;另一派則試圖攻克聖母峰,成為登上世界第一高峰的第一人,並以此名留青史。

書中介紹馬洛里的故事,他也想成為登上聖母峰的第一人,嘗試三次,可是在第三次的徒中葬送了性命。我可以理解他對於登上聖母峰的熱情,是多麼地不想放棄,但書中作者也挑明,為了追求登高斷送性命對於妻子、孩子是種殘害 ─ 妻子沒有經濟來源、小孩子沒有父親倚靠,整個歐洲為他的事蹟歌功頌德,徒留餘下的人承擔磨難。

觀點的碰撞沒有給出結論,但我覺得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把尺,對於自己想追求的東西,有多麼的想追求、又願意犧牲什麼,只有當事人會有解答吧!

難易度:★★★☆☆
可讀價值:★★★☆☆
保存價值:★★☆☆☆
書名:《心向群山》《Mountains of the Mind: a History of a Fascination》
作者:羅伯特.麥克法倫 Robert Macfaranel
出版社:大家出版

歡迎大家按個喜歡或收藏,或者在下面留言與我交流分享你的看法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喝吧!
102會員
182內容數
閱讀能夠充實我們自己的腦袋,筆記是能夠讓自己將讀過的東西融會貫通。在閱讀筆記裡,我希望與你分享我從書中看到的知識,再點綴上一些自己的想法,希望在閱讀的過程中你我都能夠從書中學習更多。
喝吧!的其他內容
2025/03/15
這本書我去年只花了一天就看完了,讀得很順也真得好看。說起來我自己滿少看這種推理小說的,我純粹是之前看到別的推薦這本書,然後覺得這封面超美的,然後就買來看(喂!)。實際上內容也還真挺不錯的,電影當成看推理爽片,這就當成看推理爽書,也是不錯!
Thumbnail
2025/03/15
這本書我去年只花了一天就看完了,讀得很順也真得好看。說起來我自己滿少看這種推理小說的,我純粹是之前看到別的推薦這本書,然後覺得這封面超美的,然後就買來看(喂!)。實際上內容也還真挺不錯的,電影當成看推理爽片,這就當成看推理爽書,也是不錯!
Thumbnail
2024/02/10
《八尺門的辯護人》真是好看的劇。如果你覺得意猶未盡、如果你覺得有話想說、如果你覺得想聽聽別的觀點,那就一定要讀我這篇。我會先談談我本身對於選題的想法,再透過金句引出我想講的觀點。
Thumbnail
2024/02/10
《八尺門的辯護人》真是好看的劇。如果你覺得意猶未盡、如果你覺得有話想說、如果你覺得想聽聽別的觀點,那就一定要讀我這篇。我會先談談我本身對於選題的想法,再透過金句引出我想講的觀點。
Thumbnail
2022/11/19
#72《偽魚販指南》:魚腥味已經不是想洗就能洗掉的了,魚販生活的種種刻在作者的自我認同裡。作者回憶起生活中的各種點滴,做適當的排序,拼貼成了一幅魚販印象,最後成就了這本書。今天我想挑觸動我心的幾篇文章來跟大家分享。那就讓我們來一起看下去吧!
Thumbnail
2022/11/19
#72《偽魚販指南》:魚腥味已經不是想洗就能洗掉的了,魚販生活的種種刻在作者的自我認同裡。作者回憶起生活中的各種點滴,做適當的排序,拼貼成了一幅魚販印象,最後成就了這本書。今天我想挑觸動我心的幾篇文章來跟大家分享。那就讓我們來一起看下去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大多數時候都在自我懷疑、尋求認同,這兩個過程之間徘徊,但正是因為有了這兩個過程,我們才有辦法重新(從心)長出力量!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大多數時候都在自我懷疑、尋求認同,這兩個過程之間徘徊,但正是因為有了這兩個過程,我們才有辦法重新(從心)長出力量!
Thumbnail
去了一趟小奇萊,我一直很想去走走的山。 因為還沒有辦法去奇萊山,所以先從小奇萊開始。 就好像認識一個人,還沒有機會很完整的了解也沒關係,有很多方法,一步一步來,沒有關係。
Thumbnail
去了一趟小奇萊,我一直很想去走走的山。 因為還沒有辦法去奇萊山,所以先從小奇萊開始。 就好像認識一個人,還沒有機會很完整的了解也沒關係,有很多方法,一步一步來,沒有關係。
Thumbnail
「一般人看而不見,聽而不聞,吃而不嚐,吸而不覺,摸而不處,動而不醒,說而不思。」-達文西
Thumbnail
「一般人看而不見,聽而不聞,吃而不嚐,吸而不覺,摸而不處,動而不醒,說而不思。」-達文西
Thumbnail
在山上走久了就會知道,心裡的空間被打開,就會有更多的物事住進來,有時自己不小心走進自己內心裡面,整個人就會變成一座山。
Thumbnail
在山上走久了就會知道,心裡的空間被打開,就會有更多的物事住進來,有時自己不小心走進自己內心裡面,整個人就會變成一座山。
Thumbnail
為何人要往高處去?經歷過人生各種意義的攀爬,終須下山返家。如旅,如流星。而我以為自己只是默默盼望,能多走一步平路是一步。特別在這樣的年代。卻又在一次次用雙腳實際攀登後,發現自己從未停止追逐著,那淡而有味的生活。
Thumbnail
為何人要往高處去?經歷過人生各種意義的攀爬,終須下山返家。如旅,如流星。而我以為自己只是默默盼望,能多走一步平路是一步。特別在這樣的年代。卻又在一次次用雙腳實際攀登後,發現自己從未停止追逐著,那淡而有味的生活。
Thumbnail
「為什麼要爬聖母峰基地營?」若你當面這樣問我,我可能會說:「因為想嘗試未知的體驗。」但不就是登山嗎?何來未知的體驗?我沒漏聽心底冒出的微小聲音:「因為不知道自己能否做到,而且要是高山症發作,有可能會死人。」
Thumbnail
「為什麼要爬聖母峰基地營?」若你當面這樣問我,我可能會說:「因為想嘗試未知的體驗。」但不就是登山嗎?何來未知的體驗?我沒漏聽心底冒出的微小聲音:「因為不知道自己能否做到,而且要是高山症發作,有可能會死人。」
Thumbnail
# 63《心向群山》:登山記遊的經典之作!書的內容雖然為微深,但內容面向廣闊,包含地球地質史、西方探險史、探險文學、地圖學以及人類學等等,你也一定可以找到合你胃口的章節!你也是喜歡登山遊記的人嗎?那就不能錯過這本心向群山!
Thumbnail
# 63《心向群山》:登山記遊的經典之作!書的內容雖然為微深,但內容面向廣闊,包含地球地質史、西方探險史、探險文學、地圖學以及人類學等等,你也一定可以找到合你胃口的章節!你也是喜歡登山遊記的人嗎?那就不能錯過這本心向群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