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浮光掠影—山下工美25年創作展〉光影維度的世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聽說一個人踩到另一個人的影子,那麼兩個人便會永遠在一起不分離。
價值想法換位,崩解原有的認知。

小時候的世界,總認為那些謠言及故事是有可能性的,隨著年齡與見識的增加,那些純真的信任,往往被當作一種奇怪及看不清事實的分類。

跟隨著社會脈絡裡的談話資料夾中,我們的主題和內容總是向標準化看齊,而藝術則是幫助我們將心中那細微的感受力表達出來,讓不善於感受的現代人,透過藝術,將生活中微小的感動牽引出來。

raw-image
影子展現出事物的另一種維度,甚至比主體更具有真實感。

前年去看了《浮光掠影—山下工美25年創作展》,契機來自於看了攝影師李屏賓的紀錄片,觀後讓我試想:看待光影的時候,藝術家與影像創作者的角度有什麼不同?對山下工美來說,她的信仰價值為:「藝術是生活、是表達情感的一字一句。」真正偉大的是人和生活本身,而她的藝術就是為了讓人看見那些所謂平凡庸碌的生活裡被人遺漏的重要片段。

raw-image
我的創作就跟我的生活一樣需要呼吸,需要伸開雙手去感受世界,也要闔上心門凝聽體內的共鳴。

這是山下工美對這次展覽的堅持,動線沒有方向性很自由,給予空間很大的呼吸,觀眾可以照著自己對作品的感受選擇停留或是繼續前進,也可以依此選擇自己想要看的下一件作品,讓觀眾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觀展動線。

raw-image
raw-image

漸明漸暗的呼吸燈光,配合著 40 張人臉的摺紙,隨著光出現的是天空中綜合著星星、月亮和多彩的符號,像是插滿各國國旗的世界地圖。那些國旗像星星般閃耀,但即使是那麼的耀眼,隨著燈光消失我們卻也漸漸看不清楚了;感覺到世界上很多小國家在誕生時也是那麼的生氣勃勃,而消失的時候卻只是一瞬間。

她在創作的時候發現,當熟悉的事物無法被世俗定義時,那些東西其實是向她展示了其他維度的生活空間;她的藝術創作讓她意識到,通常在生活中被忽略極度微小片刻,其實擁有無法被預估的強大。

raw-image

我最有印象的是其中一個雕刻的驚嘆號,在沒有光和其他線索的情況下,已經在心中預設了一個會看到的形象。然而,你心理期待的,足以解釋你眼中所見的事情嗎?而影子在什麼狀況下的展現,才是真實的呢?

她的作品時常希望我們能夠質疑所有可能的預期。在一個秋天的下午,她坐在露台上、夕陽灑下;樹影隨著時間與角度的不同伸長及消退,光線也從橘色的暖色調漸漸變成冷色調的藍。對她來說,那是第一次感受到屬於光影的維度,也體會到或許它是比擁有更真實的東西。

raw-image

藝術對於山下工美來說,就是將自己調整到內心某種意識時候的狀態,所以她並不堅持任何特定的概念。而我們總是傾向於把看到的東西,通過轉化成「已知」來賦予定義,當熟悉的事物轉變為無法由傳統定義的東西時,他們給予的會是不同角度及價值的體會。

人們很容易被動地接受準備好的信息,往往不加質疑地接收知識、理念和價值觀,她希望能夠借助自己的作品,提醒大家如何去感知自己周圍的微小變化和內心事物。

當期展覽推薦:台南奇美博物館《有影無影?影子魔幻展》

展覽從今年 7/13 日起直到 2020/6/2 日,集結國內外15位/組當代藝術家的作品,串聯6個關於「影子」的提問,山下工美的作品也在此次的特展中,大家不妨趁這次機會,一訪台南吧!


追蹤我們的即時動態 on Instagra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ONFOTO STUDIO的沙龍
33會員
22內容數
愛上攝影有許多理由,進而想要用攝影說話則是創作的初步。 這個專欄將訪問在 Onfoto Studio 新型態攝影私塾學習的朋友們, 在創作路上最初與最近的想法,同時也聊聊未來想往那個方向走去。 ✶ 專欄編輯|青年藝術人才培育計畫 Doris
ONFOTO STUDIO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19/12/24
故事有很多不同生成的方式,詞彙也是。 在有些語言的體系裡,單詞與物體會被分為陰性跟陽性;而在我們生活的場景裡,會隨著情緒的帶動將詞彙變成一把短刃,亦或是一杯在冷氣團發威時喝到的熱茶。我們將之串聯形成一篇故事,傳遞出其中的想望;將那些鏽蝕的記憶還有打磨過後的想法,以一個新的形態讓他者去感受其脈絡並參
Thumbnail
2019/12/24
故事有很多不同生成的方式,詞彙也是。 在有些語言的體系裡,單詞與物體會被分為陰性跟陽性;而在我們生活的場景裡,會隨著情緒的帶動將詞彙變成一把短刃,亦或是一杯在冷氣團發威時喝到的熱茶。我們將之串聯形成一篇故事,傳遞出其中的想望;將那些鏽蝕的記憶還有打磨過後的想法,以一個新的形態讓他者去感受其脈絡並參
Thumbnail
2019/11/27
看不到氣味,感受不到光線,察覺不了氣溫的些微差距,能記住的僅僅只有發生在前十分鐘內的事情。 那狀態聽起來很弔詭,明明你正生活在社會口中的正常軌道上,但你卻覺得自己活得很用力,用力到你已經忘記自己曾經喜歡的東西。
Thumbnail
2019/11/27
看不到氣味,感受不到光線,察覺不了氣溫的些微差距,能記住的僅僅只有發生在前十分鐘內的事情。 那狀態聽起來很弔詭,明明你正生活在社會口中的正常軌道上,但你卻覺得自己活得很用力,用力到你已經忘記自己曾經喜歡的東西。
Thumbnail
2019/10/29
「暴力」是人類情緒運作下所做出的行為,它是一種生理與心理在渴求生存之下所衍生出來的發洩;是長期壓抑下潛意識的爆發,一種讓人回歸生物本能方式去解決心理性的情緒滿載。
Thumbnail
2019/10/29
「暴力」是人類情緒運作下所做出的行為,它是一種生理與心理在渴求生存之下所衍生出來的發洩;是長期壓抑下潛意識的爆發,一種讓人回歸生物本能方式去解決心理性的情緒滿載。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2018年高雄文學館邀請高雄在地創作者組成團隊,創造圖文專欄,希望帶給讀者由不同藝術領域構成,卻從同一種邊境、詩的啟蒙狀態出發的創作,促進讀者的感官聯覺,本篇為:太空星球。
Thumbnail
2018年高雄文學館邀請高雄在地創作者組成團隊,創造圖文專欄,希望帶給讀者由不同藝術領域構成,卻從同一種邊境、詩的啟蒙狀態出發的創作,促進讀者的感官聯覺,本篇為:太空星球。
Thumbnail
今天無意間看到 #宇多田光 回覆歌迷提問這段話,擊!中!我!心,而且說的好合理,可以直接的說明很多學習上遇到的狀況。 沒有輸入就絕對沒有成果,這個概念適用任何領域。
Thumbnail
今天無意間看到 #宇多田光 回覆歌迷提問這段話,擊!中!我!心,而且說的好合理,可以直接的說明很多學習上遇到的狀況。 沒有輸入就絕對沒有成果,這個概念適用任何領域。
Thumbnail
大家好, 今天繼續跟大家分享客觀藝術, 佛陀在《法句經》當中, 曾經說過一個故事, 這個故事是這樣的,它叫做 如影隨形。 就像一個人他站在陽光之下, 影子就會跟著他...
Thumbnail
大家好, 今天繼續跟大家分享客觀藝術, 佛陀在《法句經》當中, 曾經說過一個故事, 這個故事是這樣的,它叫做 如影隨形。 就像一個人他站在陽光之下, 影子就會跟著他...
Thumbnail
光雕是什麼 簡單來說,就是在可能平面或立體的物件上製作效果,有些會搭配聲音、氣味。 「在待會兒提到的光之影海洋展中,就會看到許多光雕作品喔!還在等什麼」
Thumbnail
光雕是什麼 簡單來說,就是在可能平面或立體的物件上製作效果,有些會搭配聲音、氣味。 「在待會兒提到的光之影海洋展中,就會看到許多光雕作品喔!還在等什麼」
Thumbnail
每個人看出去的世界 都必然不會一樣 除了最基本 五官感受到的光線,觸覺 到更形而上的 “氣” 場 甚至是靈魂此次來的目的 還有各種由經驗,預設立場 所構成的天然濾鏡 感光 就某種程度來說,一個人的感官系統,決定了他看出去的世界,長什麼樣 有種研究提出,眼睛看見外界 或許,不是單純的「看見」 而是光透
Thumbnail
每個人看出去的世界 都必然不會一樣 除了最基本 五官感受到的光線,觸覺 到更形而上的 “氣” 場 甚至是靈魂此次來的目的 還有各種由經驗,預設立場 所構成的天然濾鏡 感光 就某種程度來說,一個人的感官系統,決定了他看出去的世界,長什麼樣 有種研究提出,眼睛看見外界 或許,不是單純的「看見」 而是光透
Thumbnail
日本攝影師杉本博司在《藝術的起源》一書中說:「所謂藝術,就是技術,是為了將肉眼不能見的精神化為物質的技術。」藝術其實就好像一面鏡像,觀畫如同對鏡,當我們直觀一幅畫,就是拿自己的生命經驗去回應作品內涵,嘗試與創作者的內在對話。
Thumbnail
日本攝影師杉本博司在《藝術的起源》一書中說:「所謂藝術,就是技術,是為了將肉眼不能見的精神化為物質的技術。」藝術其實就好像一面鏡像,觀畫如同對鏡,當我們直觀一幅畫,就是拿自己的生命經驗去回應作品內涵,嘗試與創作者的內在對話。
Thumbnail
其實我可以理解大家想看懂藝術的心情,但絕大多數,是無法一言以蔽之,儘管有語音導覽、專人解說或是藝術品旁邊的小板板,似乎都還是不足以讓你透徹一件作品背後的想法。 其實有時候,我自認,藝術家也不知道是從哪想出的靈感,而是在一筆一畫之間有了感悟,用心去畫、去創作。 那到底要怎麼看待藝術?
Thumbnail
其實我可以理解大家想看懂藝術的心情,但絕大多數,是無法一言以蔽之,儘管有語音導覽、專人解說或是藝術品旁邊的小板板,似乎都還是不足以讓你透徹一件作品背後的想法。 其實有時候,我自認,藝術家也不知道是從哪想出的靈感,而是在一筆一畫之間有了感悟,用心去畫、去創作。 那到底要怎麼看待藝術?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