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紀錄片《搖搖晃晃的人間》我就是我,不是那些標籤

更新於 2019/08/07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拜網路之賜,中國的「腦癱詩人」余秀華以〈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這首「驚世駭俗」的詩,在 2015 年初爆紅。在看這部紀錄片之前,我對她的名字沒有印象,但對於那聳動的詩題還依稀記得。再加上片中談到的父權議題是我感興趣的,因此我這樣一個對文學毫無涉獵的人,在本次徵文活動「寫字的模樣」的片單裡,便選上這部片來觀賞和撰文。
不可諱言,余秀華會聲名大噪,除了和她詩中對情慾的直白描寫有關,也跟殘疾、農婦這些身分標籤脫不了關係。如果今天這詩出自一個上流社會的健全男性之手呢?想像一下就懂了。也因此我們在看待她這個人時,很難擺脫那些標籤帶來的濾鏡,甚至對於某些人來說,那些標籤更是昇華成女性自主和對抗殘疾的勵志光環。由於這個世界有太多苦難,對於活在苦難中的人,你很難說他們對典範人物的渴望有什麼錯。但對於余秀華本人呢?那些光環不是她的目的,寫詩不過是她活下去的方式罷了。
在網路時代,伴隨著名氣而來的便是大量的回應,其中負面評價是少不了的,這一方面是由於余秀華具有(和中國傳統價值相比)前衛的女權形象,因此有人稱她的詩是「蕩婦體」;另一方面則是社會對於身障人士的偏見:有些人認為身障者就是該「安分過日子」,沒有資格去談愛情和性慾這類東西。偏偏余秀華就不是那種服膺傳統價值和偏見的人,本片記錄的重點之一就在於她成名後與前夫協議離婚的過程。而她前夫是在她年輕時由母親決定的一門入贅婚事,她對前夫沒有感情,但老人家的觀念是「殘疾女人就該找個男人依靠」,反映出中國的父權體制對女性的壓迫。
本片忠實記錄了余秀華和父母、前夫之間的爭執,同時也用很多富有詩意的片段來書寫她的日常,導演范儉有意彰顯她身為「人」的那一面,而不是把她化約為一個挑戰體制、追求自主的異議者,即便這些標籤似乎是正面的。另外,余秀華居住的湖北小村莊,正面臨「新農村建設」所帶來的變革,片中記錄到一部分景象,隱約透露出導演對於純樸農村未來的憂慮。
透過本片,我們不只能看到性別和身障議題的探討,以及對於生命價值的追尋,更可以用中國的現況去反思台灣社會。標籤,不只構成別人給我們的第一印象,也是一種便於分類人群的方式,但一個人的本質絕不僅僅是各種標籤的總和。如果每個人在看待他人時,對於本質的重視都能勝於對標籤的執迷,我們與平權的距離將更近一些。
全片可在Giloo紀實影音網站上觀看。

延伸閱讀與觀賞

  • 余秀華接受上報採訪
  • Netflix 單口喜劇《哈桑明哈吉:愛國者法案》第二季的〈中國審查制度〉,這集談到中國女權運動的現況。
歡迎追蹤粉專 影劇業餘觀察團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這裡收錄我的影集觀後文,分為台劇、美劇、歐劇、紀錄影集等類別。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說在前頭,這件事跟台灣絕對有關,看完文章就知道為什麼了。另外,如果你不知道本片標題是指什麼事,簡單來說就是「劍橋分析」這家數據分析公司違法使用臉書用戶個資進行政治操作,包括英國脫歐與美國總統大選。
導演 Ava DuVernay 改編「中央公園五罪犯」(The Central Park Five)事件的 Netflix 迷你影集《別人眼中的我們》(When They See Us)明天上線,今天先來介紹這部由她導演、同樣為 Netflix 發行的 2016 年紀錄片。
本片由 Netflix 發行。導演吳皓用鏡頭記錄自己的中國家人,呈現他們如何面對,他在美國與同性伴侶結婚生子的事實。 今天真是個適合推薦這部片的日子。
「不要讓別人對你說『你做不到』。」本片是 Netflix 上週推出的紀錄片,背景為 2018 年的美國國會議員黨內初選,片中關注角逐民主黨黨內初選的四位素人女性,其中包含近期的政壇新星、現在已成為美國史上最年輕女性國會議員的 Alexandria Ocasio-Cortez(暱稱 AOC)。
提到民主、提到政治、提到社會運動,你的想像是什麼?本紀錄片以學運人士「陳為廷」和中國交換生「蔡博藝」為拍攝對象,記錄兩人、加上導演「傅榆」自己,在台灣參與社會運動(包含太陽花學運)的過程。
「奧匈帝國王儲斐迪南大公夫婦在賽拉耶佛被殺,引爆第一次世界大戰……」,這或許是許多人從教科書得知、對一戰僅存的印象之一。去年是一戰的終戰百年,但親眼見證這段歷史的人皆已逝世,似乎只剩無聲的史料能訴說那些遙遠的傷痕。而在這部紀錄片問世後,一切從此改觀。
說在前頭,這件事跟台灣絕對有關,看完文章就知道為什麼了。另外,如果你不知道本片標題是指什麼事,簡單來說就是「劍橋分析」這家數據分析公司違法使用臉書用戶個資進行政治操作,包括英國脫歐與美國總統大選。
導演 Ava DuVernay 改編「中央公園五罪犯」(The Central Park Five)事件的 Netflix 迷你影集《別人眼中的我們》(When They See Us)明天上線,今天先來介紹這部由她導演、同樣為 Netflix 發行的 2016 年紀錄片。
本片由 Netflix 發行。導演吳皓用鏡頭記錄自己的中國家人,呈現他們如何面對,他在美國與同性伴侶結婚生子的事實。 今天真是個適合推薦這部片的日子。
「不要讓別人對你說『你做不到』。」本片是 Netflix 上週推出的紀錄片,背景為 2018 年的美國國會議員黨內初選,片中關注角逐民主黨黨內初選的四位素人女性,其中包含近期的政壇新星、現在已成為美國史上最年輕女性國會議員的 Alexandria Ocasio-Cortez(暱稱 AOC)。
提到民主、提到政治、提到社會運動,你的想像是什麼?本紀錄片以學運人士「陳為廷」和中國交換生「蔡博藝」為拍攝對象,記錄兩人、加上導演「傅榆」自己,在台灣參與社會運動(包含太陽花學運)的過程。
「奧匈帝國王儲斐迪南大公夫婦在賽拉耶佛被殺,引爆第一次世界大戰……」,這或許是許多人從教科書得知、對一戰僅存的印象之一。去年是一戰的終戰百年,但親眼見證這段歷史的人皆已逝世,似乎只剩無聲的史料能訴說那些遙遠的傷痕。而在這部紀錄片問世後,一切從此改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在現在這個,眾多人渴望被看見的時代,如果你也擁有自己的自媒體,或者你也是一位創作者,你有沒有想過,你想要被看見的理由是什麼?動機,會決定方向,紀錄片《坂本龍一:終章》讓我認真的思考了這個問題,我想要我的品牌與創作,走到哪裡,留下什麼樣的影響力?
Thumbnail
每天專注於工作並不容易,其實要當第一名並不難,難的是如何持之以恆,做麵包真的很不簡單,不是只有加酵母,加糖放鹽就好,機器做不出真正的美味,美味必須靠人的心,只靠機器或機器人來做的話,很多美味的細節都會被犧牲掉;最簡單的最困難,各行各業都一樣,終生學習是必須的。
Thumbnail
看完紀錄片 #我的兒子是死刑犯 ,導演李家驊紀錄並訪談了台灣幾個死刑犯事件出發,從家屬、律師的訪談角度出發,更有震驚社會離我們非常近的鄭捷事件,我想起了那年我看《我們與惡的距離》的感受,非常不同,沒有戲劇與人物的刻畫,真實報導、家屬、犯罪的監視錄影畫面,感受到更深的負面與更無奈的情緒。
Thumbnail
對我來說,旅行的重要意義,在透過不同的空氣、土壤與文化的轉換,洗滌心靈,《尊瑪、尊瑪:我和她們在喜馬拉雅的夏天》讓我思念印度與尼泊爾;在全球疫情尚未結束,不知何時才能解封的此時,不妨透過影像,讓心靈在不同的時空馳騁,換一個不同的眼光,看待習慣的日常。
Thumbnail
《十二夜2》11/27上映。 前幾日去參加《十二夜2》的試片。 七年前《十二夜》上映時我沒有去看,但聽說有看的人都哭炸了,雖說我不是愛狗人士,但我淚腺發達,是看芭樂連續劇都可以哭到眼睛腫的那種人,還是有點擔心自己太過煽情、眼淚氾濫之類的,出發前還給自己做了心理建設,結果片子都剩下最後十分鐘了,我才默
Thumbnail
以湖北省的橫店村為舞台,導演范儉以「婚姻」作為整部影片的敘事主軸,串接起了余秀華與其父母、其前夫、以及整個社會的關係。
Thumbnail
隨著成名,詩人、腦癱者、農民,這些複雜混合在余秀華身上的標籤不僅僅是她個人的,還拉入了整個社會在裡面碰撞,或許是當人們突然看見詩竟然和疾病、貧苦並列在一起時,就彷彿是有什麽東西一下子被撕開而暴露出來,令人感到不安。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在現在這個,眾多人渴望被看見的時代,如果你也擁有自己的自媒體,或者你也是一位創作者,你有沒有想過,你想要被看見的理由是什麼?動機,會決定方向,紀錄片《坂本龍一:終章》讓我認真的思考了這個問題,我想要我的品牌與創作,走到哪裡,留下什麼樣的影響力?
Thumbnail
每天專注於工作並不容易,其實要當第一名並不難,難的是如何持之以恆,做麵包真的很不簡單,不是只有加酵母,加糖放鹽就好,機器做不出真正的美味,美味必須靠人的心,只靠機器或機器人來做的話,很多美味的細節都會被犧牲掉;最簡單的最困難,各行各業都一樣,終生學習是必須的。
Thumbnail
看完紀錄片 #我的兒子是死刑犯 ,導演李家驊紀錄並訪談了台灣幾個死刑犯事件出發,從家屬、律師的訪談角度出發,更有震驚社會離我們非常近的鄭捷事件,我想起了那年我看《我們與惡的距離》的感受,非常不同,沒有戲劇與人物的刻畫,真實報導、家屬、犯罪的監視錄影畫面,感受到更深的負面與更無奈的情緒。
Thumbnail
對我來說,旅行的重要意義,在透過不同的空氣、土壤與文化的轉換,洗滌心靈,《尊瑪、尊瑪:我和她們在喜馬拉雅的夏天》讓我思念印度與尼泊爾;在全球疫情尚未結束,不知何時才能解封的此時,不妨透過影像,讓心靈在不同的時空馳騁,換一個不同的眼光,看待習慣的日常。
Thumbnail
《十二夜2》11/27上映。 前幾日去參加《十二夜2》的試片。 七年前《十二夜》上映時我沒有去看,但聽說有看的人都哭炸了,雖說我不是愛狗人士,但我淚腺發達,是看芭樂連續劇都可以哭到眼睛腫的那種人,還是有點擔心自己太過煽情、眼淚氾濫之類的,出發前還給自己做了心理建設,結果片子都剩下最後十分鐘了,我才默
Thumbnail
以湖北省的橫店村為舞台,導演范儉以「婚姻」作為整部影片的敘事主軸,串接起了余秀華與其父母、其前夫、以及整個社會的關係。
Thumbnail
隨著成名,詩人、腦癱者、農民,這些複雜混合在余秀華身上的標籤不僅僅是她個人的,還拉入了整個社會在裡面碰撞,或許是當人們突然看見詩竟然和疾病、貧苦並列在一起時,就彷彿是有什麽東西一下子被撕開而暴露出來,令人感到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