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為什麼喜歡故事

2019/08/03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凡是活在世上的萬物的終極目的,就是追求其生命的存在。要一直存在有兩種可行的方法,一是追求永生即保全自己、二是繁衍即創造與自己相同特徵的後代,所謂特徵係指實至基因排序、虛至思想觀點。上述觀點,若想進一步了解可參考【自私的基因】一書。人類的策略可說三分採前者,七分用後者。
  人類會努力讓自己保持隨時可以繁衍的狀態,讓自己保持健康,換句話說,可以隨時進入發情狀態。為了維繫甚至增強狀態,人們努力追求更好的生活條件,試圖掌握更多資源,繁衍更多子嗣。如此就必須向未知之地進發。因應如此連結,大腦就演化成一套具回饋性的獎酬機制。
  只要人們待在可以控制的地方太久,大腦就停止分泌多巴胺,這時候人們就會感覺無聊。人們一旦開始冒險,探險未知之地,大腦就會開始分泌多巴胺,若是成功獲得資源,就會分泌大量多巴胺獎勵,這兒包含繁衍子嗣這檔事。一開始分泌少量的多巴胺產生的感覺就是有趣,成功後大量多巴胺創造的愉悅則稱之為成就感,成功征服未知之地後,此處的人事時地物就會進入你的認知,最後你就會控制它,然後開始感覺無聊。
  若是冒險遭遇失敗或是未知之地的狀況實在是超出當前認知,大腦會停止分泌多巴胺,甚至開始分泌腎上腺素,此時人們會感到緊張與恐懼。為了解決這種不適感,人們會戰鬥打破現狀或是逃回其領地。
   若是凡事都要親身去冒險才能驗證,這實在對人族的發展不利,耗損率實在是太高了。所以人類又發展出一種機制,人類擁有了同理心,也可以稱之為同情心。前輩用說寫的方式傳達他的認知,後輩則可以透過聽讀來模擬冒險情境。最有感覺的模擬情境就是作夢,潛意識會匯集你的一切認知,致力創造你可能面對的冒險。最棒的是,前段的獎酬系統在這種體驗方式也能發生效用。所以人們喜歡故事,透過這種低風險的增強認知能力的方式,也可以掌握對生命的利益威脅。
   下次坐雲霄飛車或是其他刺激性遊樂設施時,觀察其他人的表情,你發現很多人在恐懼的時候,當下居然在笑。事實上根據研究,笑會刺激多巴胺分泌,多巴胺可以產生興奮的感覺,消除不安感。靈長類動物遇見危難卻沒辦法逃離險境的時候,就不自覺使用笑容來紓解。對人而言,無法認知是一件可怕的事,人類試圖對任何事物產生解釋與連結,例如:古代對於打雷這件事,就解釋有雷神,若無法瞬間連結,會笑出來。因為同理心的緣故,人類也會透過聽故事的方式產生此種情感。這種故事我們稱之為笑話。
   大家的笑點都不同,這是因為大家對事物生命利益威脅感的認知不同。過程都在認知之內的故事,你會覺得無趣,例如:甲委託乙印名片,上邊寫著「專業顧問」,乙就好好地印給甲,故事結束。如果這個故事你都笑得出來,我想你應該是在牙牙學語的小朋友。這個故事邏輯沒問題,太符合情理了,劇情發展完全在你意料之中,想打個哈欠是很正常。然而,我們來改一下這個故事,如:甲委託乙印名片,上邊寫著「專業顧問」,乙不小心印成「專業顧門」,甲向乙反應少了一個「口」,於是乙就回去補了一個「口」,變成「專業顧門口」,故事結束。這下你的嘴角應該守不住笑意,這故事變得是在情理之中,但是令你意料之外,不過你的大腦很迅速去解釋這個「失諧」-不太符合常理的情境,於是你理解了,就猶如征服,腦袋就會發出多巴胺獎勵你,最後,你笑了出來。
  再來說一個笑話:甲問當你和一個殺人兇手、一個強暴犯和一個律師被困在房子裡,你的手槍只剩兩顆子彈,你會怎麼做?乙答道:射律師兩槍。有的人會笑到地上打滾,有的人卻無動於衷。因為他們對律師的認知不同,在美國,大家覺得律師很好訟,可看看這個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L11_9BcdXA
   凡是以錢至上,黑的都說成白的,雖然很有邏輯,但時常不合道德,許多人因此痛恨律師。那些不笑的人,沒有這個認知,大腦無法處理這個訊息。這種需要自己去聯想的笑話,學術上稱為「橋界推論型」,許多腦筋急轉彎與雙關語冷笑話都是屬於這類。還有一個笑話:一位蛀牙病患到牙醫診所看牙齒,醫生就讓他先張開嘴巴,看看他的牙齒狀態,接著醫生就說:「洞太大,洞太大。」病患很不高興的說:「洞太大就洞太大,不需要重覆二次吧!」醫生搖搖頭說:「洞太大,洞太大。有回音、有回音。」,這種也屬於「橋界推論型」,但還有「誇大型」的成分。
   最後來說說黃色笑話,為什麼有的人喜歡,有的人厭惡,這也是認知的緣故,而且這類笑話很極端,所以最好是在很熟悉彼此的情況,在私密的場合,分享比較好。因為這直接影響到生命,對那些厭惡的人來說,這主題就像前段冒險遭遇失敗或是未知之地的狀況。
   下面就是文字的圖示化,希望各位都能成為說故事的好手呢!
風擎子
風擎子
我是風擎子,這裡分享我的想法,以淺顯易懂的方式撰寫,希望大家喜歡,如果可以,請打賞一些,感激不盡。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