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色與特別之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第一次戀愛的時候,我曾驚訝地發現到自己從未想過的一點:原來「特色」與「特別」,這兩個看似如此相似的詞彙與概念,其實所指的,是不一樣的東西。一個人可以有很多特色,但並不因此,他就是特別的;反過來說,一個人可以很特別,卻不一定有什麼明顯的特色。更有意思的省思是:很多時候,特別,似乎是不需要特色的。意思是:為了成為某種特別,人並不需要強調自己的某些性質,而只要簡單、自在、完整地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想法……就夠了……

大學的畢業門檻裡,有一個要求是學生必須完成一項被稱為「社會服務學習」的東西。為了完成這個東西,我選了一堂社區營造的課程。而在課程期間,我們參訪了嘉義縣的其中一個社區 — — 新港鄉板頭村,觀摩他們為了恢復農業、鄉下社區的活力,吸引人潮,如何重新設計、營造、行銷自己社區的特色。

那次的參訪,是一個令人愉快的旅程。除了天氣很好外,一路上,也看到許多當地的特色:寺廟、鐵道彩牛、交趾陶大壁畫、交趾陶工藝園區等等。這些景點都有他們有趣的地方,也讓人對這個社區有一些認識。不過我覺得最特別的,是百年復興鐵橋那裡的景色。

百年復興鐵橋座落在北港溪上,最早是一條用來運送甘蔗的鐵路。後來糖業沒落後,現在那兒的景色給人一種荒涼的感覺。在旁邊一道厚厚的河堤上望去,沒有什麼人煙。雙眼看到的,也不是潺潺的溪流,而是位於枯水期中,被茂密叢生的植株所佔據的北港溪。與其說是溪流,反而更像是一片綠油油的大草叢。

黃昏的天空,荒廢的鐵路,生鏽的步道。在這座鄉村裡,除了流露一股沒落的氣息外,卻也帶來了愜意的氛圍。讓人很想在這兒遊晃、發呆。任由靜謐的感受在心底慢慢流動。其中,仔細想想,我才覺得有意思的地方在於:當我們講保留、保存一個遺跡的時候,莫不是意味著要將某一處遺址儘量地恢復以往的樣貌。但是,仔細想想,這種「保留」並不是為了被以「保留」的方式給觀看。鐵道在這裡,雖被以鐵道的樣貌而保留下來,卻早已不是為了作為鐵道而被觀賞。他變成像是一條步道,讓人能夠在上面漫步、散心。但這種從「鐵道」變為「步道」的變化,卻是透過其本身的不變化來達成。居民們將板頭厝車站保留,雖是保留了車站的面貌,但並不是為了讓他之後能夠繼續被以車站的感覺來觀看。

這是一種事物在情境的變化裡,透過使其本身的不變化,成為了另一種變化的現象。而所謂的「特別」似乎就是由此而來。更進一步講是:一個事物在過往中原來的面貌,與他本身,是不一樣的。所謂的保留,或著,真正成功、成為特別的文化保留,並不是單單指保留其歷史面貌,做出紀錄,而是透過此舉,釋放文物被過去歷史所束縛的本身。在鐵道旁的河堤上,我們感覺我們是在看鐵道被保存以前的模樣,但事實上並不是。我們所看的,是鐵道「本身」。

「保留」,恰恰相反的,並不是為了保留,而是一種「釋放」。是為了讓他從過去的看法和認知裡被解脫、被重新省思。「傳承」同樣也是類似的處境。不論那是一種技藝,抑或是單純的知識。「傳承」不應只是為了「傳承」而傳承,要不然他只會淪落為「束縛」的「束縛」。換句話說,技藝要作為一種「傳承」,不應是只是為了做為一種「技藝」而傳承。他之所以要傳承,是為了想辦法使其本身變為更多樣、更不同的東西。

人的獨特性,也是如此產生、創造出來的吧~

所謂的「特別」,透過一種彷彿沒有變化的方式,去改變了事物被觀看的方式。悄悄喚醒不同以往的意境,釋放人們對沒有經驗到的過往、歷史、文化的想像。這也是為什麼百年復興鐵道是那次參訪中,我感到最深刻的原因。他是那次旅程中,最能讓人感受其本身的景點。就像會令我們深深著迷的人、事物、記憶一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藍玉雍的沙龍
1.1K會員
122內容數
「我只知道掌握不住自己靈魂的人,才是真正的落伍者。」 — — 坂口安吾〈何去何從〉
藍玉雍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11/19
文學實驗室的追蹤者,您們好: 四年前,過去這個專題剛成立的時候,主要是寫文學書評為主,雖偶有電影、動漫的雜論,但在初始的期間,並沒有成為本專題主要發展的評論類別,數量也不多。因此在當時這些非文學類別的評論文章被塞進一個匆匆隨意設立的「電影、動漫、隨筆」(它更早的名稱是:實驗室的海邊,一個我覺得更自
Thumbnail
2023/11/19
文學實驗室的追蹤者,您們好: 四年前,過去這個專題剛成立的時候,主要是寫文學書評為主,雖偶有電影、動漫的雜論,但在初始的期間,並沒有成為本專題主要發展的評論類別,數量也不多。因此在當時這些非文學類別的評論文章被塞進一個匆匆隨意設立的「電影、動漫、隨筆」(它更早的名稱是:實驗室的海邊,一個我覺得更自
Thumbnail
2023/10/07
為什麼我們總是會很自然而然地、完全不會猶豫地認為夢中出現的「自己」真的是自己?
Thumbnail
2023/10/07
為什麼我們總是會很自然而然地、完全不會猶豫地認為夢中出現的「自己」真的是自己?
Thumbnail
2022/06/21
這首詩是送給我的數學老師的。
Thumbnail
2022/06/21
這首詩是送給我的數學老師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初抵菁桐車站,就愛上這裡特有的樸實懷舊。綠茵畫面充滿詩意的美麗風情,廢棄的鐵道枕木平鋪成地板,別有古拙風味。老舊的建築物攀爬恣意生長的綠,悄然而至的午後微風,輕輕緩緩的吹徐著,將煩悶糾結的心情層層梳理;懷著念想寫下心情寄語,吊滿祈願的棚架,如同萬物甦醒的春天,各展其妍;迎面走來濃情蜜意的熱戀情侶..
Thumbnail
初抵菁桐車站,就愛上這裡特有的樸實懷舊。綠茵畫面充滿詩意的美麗風情,廢棄的鐵道枕木平鋪成地板,別有古拙風味。老舊的建築物攀爬恣意生長的綠,悄然而至的午後微風,輕輕緩緩的吹徐著,將煩悶糾結的心情層層梳理;懷著念想寫下心情寄語,吊滿祈願的棚架,如同萬物甦醒的春天,各展其妍;迎面走來濃情蜜意的熱戀情侶..
Thumbnail
現在網路上出現的旅遊介紹百百種,該怎麼塑造自己的風格呢?收看我們的文章或節目,可以得到跟收看其他人的文章那些不一樣的東西呢? 答案就是,要跟別人不一樣! 1.獨特性 而要怎麼跟別人不一樣呢...? 2.實用性 把自己想像成一個正要去旅遊的人,你需要什麼呢...? 3.知識性 人類都有求知慾,當發
Thumbnail
現在網路上出現的旅遊介紹百百種,該怎麼塑造自己的風格呢?收看我們的文章或節目,可以得到跟收看其他人的文章那些不一樣的東西呢? 答案就是,要跟別人不一樣! 1.獨特性 而要怎麼跟別人不一樣呢...? 2.實用性 把自己想像成一個正要去旅遊的人,你需要什麼呢...? 3.知識性 人類都有求知慾,當發
Thumbnail
「春天從高雄出發,我在城市旅行」。 這是當時等了8年、高雄捷運終於通車時的一句頗吸引人的標語,即使知道這是帶有商業性質的口號,相信高雄市民樂於迎接這種新的感受。
Thumbnail
「春天從高雄出發,我在城市旅行」。 這是當時等了8年、高雄捷運終於通車時的一句頗吸引人的標語,即使知道這是帶有商業性質的口號,相信高雄市民樂於迎接這種新的感受。
Thumbnail
本文由好好玩授權提供,原文出處在此 國內旅遊踩點絕對少不了《老街巡禮》,處處皆見證從早期繁華街主要幹道演變成次要懷舊巷弄的過程。而在桃園的大溪老街也不例外,大溪老街最令人注目的就是《傳統閩南風格》融合《西式巴洛克》的建築,一路上還有不少熱門景點、大溪老街美食及甜點,最後還有伴手禮要推薦給大家,《 桃
Thumbnail
本文由好好玩授權提供,原文出處在此 國內旅遊踩點絕對少不了《老街巡禮》,處處皆見證從早期繁華街主要幹道演變成次要懷舊巷弄的過程。而在桃園的大溪老街也不例外,大溪老街最令人注目的就是《傳統閩南風格》融合《西式巴洛克》的建築,一路上還有不少熱門景點、大溪老街美食及甜點,最後還有伴手禮要推薦給大家,《 桃
Thumbnail
雙溪車站是個繁榮過後被時間遺忘的寧靜山城。 曾經是往來台北宜蘭的必經之地,曾經繁榮的景象如今都還存在,但如今只是個繁榮之後被時間一樣的寧靜山城。
Thumbnail
雙溪車站是個繁榮過後被時間遺忘的寧靜山城。 曾經是往來台北宜蘭的必經之地,曾經繁榮的景象如今都還存在,但如今只是個繁榮之後被時間一樣的寧靜山城。
Thumbnail
自由奔向憧憬的那一方,成為自己想要的模樣。 原本計畫在生日時去一趟台中的小旅行,因失望而落空,剛好公司在今年重啟了因疫情緩了兩三年的員工旅遊,同事們都難掩雀躍之情,也正好以此稍彌補一下當時的失落。 東豐自行車綠廊舊名為東豐鐵路,又稱東勢支線,建於民國47年,為台灣山線鐵道的支線之一,貫穿豐原、石岡、
Thumbnail
自由奔向憧憬的那一方,成為自己想要的模樣。 原本計畫在生日時去一趟台中的小旅行,因失望而落空,剛好公司在今年重啟了因疫情緩了兩三年的員工旅遊,同事們都難掩雀躍之情,也正好以此稍彌補一下當時的失落。 東豐自行車綠廊舊名為東豐鐵路,又稱東勢支線,建於民國47年,為台灣山線鐵道的支線之一,貫穿豐原、石岡、
Thumbnail
近年,隨著台鐵舊鐵道支線開放觀光,或廢棄無人車站陸續整建,以往只能搭火車欣賞到的絕美景觀,將能改以徒步探索鐵道方式展開,吸引許多背包旅人、鐵道迷或攝影師再度踏上鐵道旅行,探訪不被過度打擾的隱密秘境,更深入地走進森林、海濱、鄉間、古道、聚落的鐵路風景與自我回憶之中。
Thumbnail
近年,隨著台鐵舊鐵道支線開放觀光,或廢棄無人車站陸續整建,以往只能搭火車欣賞到的絕美景觀,將能改以徒步探索鐵道方式展開,吸引許多背包旅人、鐵道迷或攝影師再度踏上鐵道旅行,探訪不被過度打擾的隱密秘境,更深入地走進森林、海濱、鄉間、古道、聚落的鐵路風景與自我回憶之中。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