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詩|虛數的性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如果數學也是生活上,一種精練而美的語言

那麼,我的心靈便是……

一個虛無縹緲的亂數

遊走

在語言的迷霧裡

存在卻毫無

大小和明確的數值

彷若數界裡

一個……

沒有實體的靈魂

默默地

獨自徘徊在數系最外圍的花園

摸索著

自身虛幻的圖形和軌跡

最後於茫茫的暮色中

在現實這片

載浮載沉的座標上

豎起一根

人們看不見的桅杆

度量一方嚮往

附註:這首詩是送給我的幾個數學老師的,感謝他們對數學的教導,可以讓我看見他們對數學的熱情,明白數學也是一種很美的語言。另外這首詩曾僥倖得過台南文學獎新詩佳作。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avatar-img
1.1K會員
122內容數
「我只知道掌握不住自己靈魂的人,才是真正的落伍者。」 — — 坂口安吾〈何去何從〉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藍玉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世界是閉上眼睛的,如果我們不睜開眼睛看向他人,我們是無法建立關係的……。」——芥正彥
所謂的我 是一種靜謐的 紛擾
所謂的性別並不是單純性別的身份認同,而是人們用來探索自己身體的一種方式;「性別」的枷鎖也不是單純對身份的規範,而是對人們可以怎麼理解身體以及和身體想形成怎樣的互動、關係的標準。在這種視角下,性別本身可以視為人和自己的身體形成的第一關係和第一印象,甚至就是人在和自己的身體互動時所產生的最初自我。
影子,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裡好像是一種微不足道的東西。雖然它遍佈各地,而且無時無刻無不存在於我們身邊。但它本身不具實體,只是我們以及各種物體的存在因為光所產生的效應,一種存在的副產品、附屬物,一種在世界上似乎顯得多餘的事物。然而,正是在這種看似多餘的東西裡,成了許多藝術作品誕生的靈感。
大部分《奇巧計程車》的角色,雖然在不同地方工作,但攤開來看,其實都有類似的煩惱。他們彷彿都被自己追求的東西所困住,卻沒發現他們所追求的事物儘管看似美好,實際上只不過是一種幻影。
此文為方格子徵文:臺灣郎的疫情日記,所作。同時這也應該可以算是一個近期的公告,告訴大家這陣子文學實驗室的IG會有一些新的活動。 從疫情爆發、全台警戒等級都列為第三級期間,老實講,最讓我意外的,其實是我的生活好像沒有因為疫情的升溫有巨大的改變。 主要是因為,自己其實好像本來就不太常出家門,除了三餐可能
「這世界是閉上眼睛的,如果我們不睜開眼睛看向他人,我們是無法建立關係的……。」——芥正彥
所謂的我 是一種靜謐的 紛擾
所謂的性別並不是單純性別的身份認同,而是人們用來探索自己身體的一種方式;「性別」的枷鎖也不是單純對身份的規範,而是對人們可以怎麼理解身體以及和身體想形成怎樣的互動、關係的標準。在這種視角下,性別本身可以視為人和自己的身體形成的第一關係和第一印象,甚至就是人在和自己的身體互動時所產生的最初自我。
影子,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裡好像是一種微不足道的東西。雖然它遍佈各地,而且無時無刻無不存在於我們身邊。但它本身不具實體,只是我們以及各種物體的存在因為光所產生的效應,一種存在的副產品、附屬物,一種在世界上似乎顯得多餘的事物。然而,正是在這種看似多餘的東西裡,成了許多藝術作品誕生的靈感。
大部分《奇巧計程車》的角色,雖然在不同地方工作,但攤開來看,其實都有類似的煩惱。他們彷彿都被自己追求的東西所困住,卻沒發現他們所追求的事物儘管看似美好,實際上只不過是一種幻影。
此文為方格子徵文:臺灣郎的疫情日記,所作。同時這也應該可以算是一個近期的公告,告訴大家這陣子文學實驗室的IG會有一些新的活動。 從疫情爆發、全台警戒等級都列為第三級期間,老實講,最讓我意外的,其實是我的生活好像沒有因為疫情的升溫有巨大的改變。 主要是因為,自己其實好像本來就不太常出家門,除了三餐可能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外遇是一場感情的試煉,撕裂了信任,也暴露了關係中的隱形裂縫。它讓人深陷傷痛與困惑,但同時也提供了一次重新審視自我與關係的機會。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度解析外遇的成因、對愛情的影響,以及如何在裂痕中找到修復或重生的可能性,幫助你面對這場情感的挑戰,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稍早跟朋友聊天,她向我詢問一個關於現階段她所遇到的一個選擇,目前找不到答案,一切混沌不明,問我她是不是一個「靈性沒有升級的」鬼打牆之人?電話打來的時候,恰好從行天宮參拜結束,我就一路從行天宮走到
有一頭鯨魚,到今天還一直在人們心中唱歌。牠從一生下來,聲音的頻率就比較高,有 52 赫茲那麼高。所以別的鯨魚聽不到牠的聲音,也聽不懂牠的意思。這頭音頻特殊的52 赫茲鯨魚,從被發現後就持續引起關注。科學家長期探尋,希望能找到其他的 52 赫茲鯨魚,據說後來真的有人發現一群「52 赫茲」在同時鳴唱。
  你心中有故事,卻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出來?   你想寫小說,打開文檔,卻發現自己的腦袋跟word一樣空白?   你想動筆,卻發現每個人寫的小說都長得不太一樣,讓你無從參考?   那麼,這篇針對小說格式的教學文,應該可以幫上一點忙。   許多人都想寫小說,卻不是每個人都注重基本格式。然
外遇是一場感情的試煉,撕裂了信任,也暴露了關係中的隱形裂縫。它讓人深陷傷痛與困惑,但同時也提供了一次重新審視自我與關係的機會。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度解析外遇的成因、對愛情的影響,以及如何在裂痕中找到修復或重生的可能性,幫助你面對這場情感的挑戰,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稍早跟朋友聊天,她向我詢問一個關於現階段她所遇到的一個選擇,目前找不到答案,一切混沌不明,問我她是不是一個「靈性沒有升級的」鬼打牆之人?電話打來的時候,恰好從行天宮參拜結束,我就一路從行天宮走到
有一頭鯨魚,到今天還一直在人們心中唱歌。牠從一生下來,聲音的頻率就比較高,有 52 赫茲那麼高。所以別的鯨魚聽不到牠的聲音,也聽不懂牠的意思。這頭音頻特殊的52 赫茲鯨魚,從被發現後就持續引起關注。科學家長期探尋,希望能找到其他的 52 赫茲鯨魚,據說後來真的有人發現一群「52 赫茲」在同時鳴唱。
  你心中有故事,卻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出來?   你想寫小說,打開文檔,卻發現自己的腦袋跟word一樣空白?   你想動筆,卻發現每個人寫的小說都長得不太一樣,讓你無從參考?   那麼,這篇針對小說格式的教學文,應該可以幫上一點忙。   許多人都想寫小說,卻不是每個人都注重基本格式。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沒生命的數字 掌握著有生命的人 不是代數方程式 也不是微積分 只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零 數字排列成不同的組合 寫在每個人身上 給人評頭品足 世界變成一張考試卷 拿起筆把格子幫滿 合格與否誰來定義 看不見的愛情 掛上看不見的數字 誰人來解讀一切 為何 要給屬於兩人
如果是來自比較數學與理論的學科, 尤其研究對象是人群的學科, 幾乎不可能自己重做一次實驗, 看看這些數學理論「是不是實際上好用」。 我那時候就體會到, 數學只是一種空中樓閣, 我們還需要有具體的實驗數據, 來把數學與世界接地。 而什麼領域既能有數學理論,
2012年,我21歲。 當時我是一個普通的台灣大學數學系三年級學生,沉迷於代數拓撲、微分幾何、李群與李代數的學習。每天,我都在齊震宇教授的指導下探索代數拓撲,在王金龍教授的課堂上學習微分幾何,並在林惠雯教授的教導下鑽研李群與李代數。這些課程讓我沉浸在對宇宙物理的無限想像與探索中。 ▋台大
Thumbnail
在夜空的盡頭,滿星喜氣開亮,吉兆定綿綿來。我合眼無所思,自消除無限感,只是任隨夢境空現,就掃見到一名男同學挨近女學生,瞧她在做什麼,她翻開數學課本,忽然問道,「你會算數學嗎?」他對她說著,「數學家在算複雜的題型,大問題,都要在數字間絞盡腦汁算清,給世人簡單明瞭的答案。」他語畢說完,我便看見試題上寫著
有經驗的人會知道,真正有靈魂的數學家寫作,不會是我們平常看到的那樣。其實這件事,我在台大數學系三年級的時候就有感覺到。當時我意識到這件事,就覺得數學系裡面的人,很多問題很大。但數學很經典的文章,又需要自己底子夠深才看得懂,所以就造成數學文章,許多的表達都是要通靈才能意會。
Thumbnail
你的消息已經過季 在春末的落泥裡,千言萬語在發酵 從此不再計算對話框間隔的 七天四個小時零五分 你送我的狗娃娃困在角落,我可不可以相信 垂釣只是一份差事,你只是喜歡聽海的聲音 半徑是我們忽遠忽近的距離 畫不出圓滿的軌跡,太豐滿的 夢想,失竊在一片海 我只值一顆瘦骨嶙峋的句號
你過得好嗎?我是六年級的你。 你現在有跟以前一樣這麼熱愛數學嗎?還是對國中的數學一竅不通?背那些公式背得要死?運動呢?你現在是一位跑很快的飛毛腿?還是班上跑最慢的呢? 還記得以前那位數學老師林暉恩,你還記得他嗎?你當初能分到他的班級,真的很幸運,他帶你了解了數學,去參加數學奧
Thumbnail
數學至理與淨土莊嚴(象山慶24.3.17)     有人說:       數學裡有個美好的詞,叫「求和」;有個遺憾的詞,叫「無解」;有個霸氣的詞,叫「有且僅有」;有個悲傷的詞,叫「無限接近卻永不相交」。還有個模糊的詞叫「約等於」,遙遠的詞叫「未知數」,單調的詞叫「無限循環」,堅定的詞叫「絕對值」
在我21歲的2012年, 我也像一個普通的台灣大學數學系三年級的學生, 沈迷於學習代數拓墣,微分幾何,李群與李代數。 當時與齊震宇教授學代數拓墣, 與王金龍教授學微分幾何, 與林惠雯教授學李群與李代數, 每日每日,都沈浸在對宇宙物理的想像與探索之中。 然而,
Thumbnail
1.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2. 能量看不到,卻統籌物理世界(形而上統籌形而下) 3. 數學與物理的不同:數學「定理」:絕對真理,不因時空轉換;物理「定律」:找到自然背後的律,而非證明 4. 數學的本質:建立在不能再問的「公理」上 5. 歐式平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沒生命的數字 掌握著有生命的人 不是代數方程式 也不是微積分 只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零 數字排列成不同的組合 寫在每個人身上 給人評頭品足 世界變成一張考試卷 拿起筆把格子幫滿 合格與否誰來定義 看不見的愛情 掛上看不見的數字 誰人來解讀一切 為何 要給屬於兩人
如果是來自比較數學與理論的學科, 尤其研究對象是人群的學科, 幾乎不可能自己重做一次實驗, 看看這些數學理論「是不是實際上好用」。 我那時候就體會到, 數學只是一種空中樓閣, 我們還需要有具體的實驗數據, 來把數學與世界接地。 而什麼領域既能有數學理論,
2012年,我21歲。 當時我是一個普通的台灣大學數學系三年級學生,沉迷於代數拓撲、微分幾何、李群與李代數的學習。每天,我都在齊震宇教授的指導下探索代數拓撲,在王金龍教授的課堂上學習微分幾何,並在林惠雯教授的教導下鑽研李群與李代數。這些課程讓我沉浸在對宇宙物理的無限想像與探索中。 ▋台大
Thumbnail
在夜空的盡頭,滿星喜氣開亮,吉兆定綿綿來。我合眼無所思,自消除無限感,只是任隨夢境空現,就掃見到一名男同學挨近女學生,瞧她在做什麼,她翻開數學課本,忽然問道,「你會算數學嗎?」他對她說著,「數學家在算複雜的題型,大問題,都要在數字間絞盡腦汁算清,給世人簡單明瞭的答案。」他語畢說完,我便看見試題上寫著
有經驗的人會知道,真正有靈魂的數學家寫作,不會是我們平常看到的那樣。其實這件事,我在台大數學系三年級的時候就有感覺到。當時我意識到這件事,就覺得數學系裡面的人,很多問題很大。但數學很經典的文章,又需要自己底子夠深才看得懂,所以就造成數學文章,許多的表達都是要通靈才能意會。
Thumbnail
你的消息已經過季 在春末的落泥裡,千言萬語在發酵 從此不再計算對話框間隔的 七天四個小時零五分 你送我的狗娃娃困在角落,我可不可以相信 垂釣只是一份差事,你只是喜歡聽海的聲音 半徑是我們忽遠忽近的距離 畫不出圓滿的軌跡,太豐滿的 夢想,失竊在一片海 我只值一顆瘦骨嶙峋的句號
你過得好嗎?我是六年級的你。 你現在有跟以前一樣這麼熱愛數學嗎?還是對國中的數學一竅不通?背那些公式背得要死?運動呢?你現在是一位跑很快的飛毛腿?還是班上跑最慢的呢? 還記得以前那位數學老師林暉恩,你還記得他嗎?你當初能分到他的班級,真的很幸運,他帶你了解了數學,去參加數學奧
Thumbnail
數學至理與淨土莊嚴(象山慶24.3.17)     有人說:       數學裡有個美好的詞,叫「求和」;有個遺憾的詞,叫「無解」;有個霸氣的詞,叫「有且僅有」;有個悲傷的詞,叫「無限接近卻永不相交」。還有個模糊的詞叫「約等於」,遙遠的詞叫「未知數」,單調的詞叫「無限循環」,堅定的詞叫「絕對值」
在我21歲的2012年, 我也像一個普通的台灣大學數學系三年級的學生, 沈迷於學習代數拓墣,微分幾何,李群與李代數。 當時與齊震宇教授學代數拓墣, 與王金龍教授學微分幾何, 與林惠雯教授學李群與李代數, 每日每日,都沈浸在對宇宙物理的想像與探索之中。 然而,
Thumbnail
1.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2. 能量看不到,卻統籌物理世界(形而上統籌形而下) 3. 數學與物理的不同:數學「定理」:絕對真理,不因時空轉換;物理「定律」:找到自然背後的律,而非證明 4. 數學的本質:建立在不能再問的「公理」上 5. 歐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