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理性效應 (1)大腦習慣追高殺低

2019/08/12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狗的天性喜歡追逐

大腦習慣追高殺低

身為理性的投資人,我們都知道金融市場要獲利,就是要買低、然後賣高,但為什麼我們卻時常出現相反的行為,追漲殺低呢??
投資人在剛進行的一筆交易前,都會認為自己是很理性的,大腦決策的理性中心也會在此時也最為活躍。但,這僅限於在我們遭遇意料之外的虧損之前...
1.我們可以嘗試理解大腦的運作慣性:
大腦天性習慣追求快樂,然後逃避痛苦。
虧損的心理痛苦指數是獲利時快樂指數的兩倍。

上漲趨勢時,大腦會「追求快樂」而願意冒更多的風險(追漲),但來到下殺走勢時,卻又因「逃避痛苦」而變得保守(殺低)。

一旦我們面臨一定程度的虧損狀態時,因為痛苦指數是快樂指數的兩倍,大腦會開始出現想規避損失的情緒反應,因此會引發一連串的非理性行為來嘗試中止這種痛苦感。

請記得德國股神科斯托蘭尼曾說過:
「投機賺的是痛苦錢。」

2.人類的遠古祖先在野外碰到急迫性的存亡壓力時,會反射性出現三種應對行為:
迎戰、逃跑、甚至嚇到動彈不得。

這些演化的機制至今仍存在我們的基因裡,當投資部位虧損時,大腦開始面臨生存壓力,投資人可能會選擇繼續攤平跟它拼下去(迎戰)、或者識時務者為俊傑立即停損(逃跑)、而遇到意料之外的快速大幅度虧損(想像你在野外,一隻大熊突然出現在你的面前...),很可能會整個人腿軟無法做出任何反應(放棄行動)。

當開始面臨虧損之後,大腦的情緒中心隨即進行接管主導(就像尼士尼動畫《腦筋急轉彎》中的怒怒、憂憂或驚驚),因此很容易就會出現失控的非理性行為效應。


安納金心法應對追漲殺低:

1.如果你沒有擬好出場的策略,你就不能進場。

只能在「既定的策略」下按照紀律去執行,沒有策略就不能執行交易。
先前講了希臘奧德修斯在海上遇上美麗妖精的做法,就是出航前先將自己綁在桅杆上,然後要求水手們不能鬆綁。沒有擬定好策略,就不能出航。

制定適合自己的規則,在什麼樣的條件下才能進場(避免追高),什麼樣的條件應該出場(避免殺低),要避免大腦習慣追高殺低的非理性行為,就必須依靠遵守紀律。


2.在相對高檔的時候減碼,相對低檔的時候加碼。


多頭趨勢市場,不追漲殺低的方式之一就是逆勢操作,在相對高檔的時候持股少,相對低檔的時候持股多。如此,大盤指數根本不需要創新高,隨著時間經過,資產總值就會自然創下新高。
若這篇文章讓您有收穫或是啟發的話,歡迎留言交流! 也歡迎您小額贊助鼓勵作者,支持我持續創作 (一杯手搖飲料的金額,我就會非常開心的XD),感謝您的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416會員
78內容數
喜愛閱讀、好書推薦、生活感想。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