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故事的魅力>>真的還是假的?

說故事的魅力>>真的還是假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那天說了一個故事,故事結束後,我問孩子們:「你看過的故事或影片中有什麼角色是又恐怖又可愛,會讓你喜歡的?」

疑問/談論/生活經驗

軍立刻舉手發言:「我爸爸給我看過一個影片,有大蟒蛇吃小老鼠,我覺得大蟒蛇很恐怖但是我很喜歡。」

然後我們的話題就聚焦到「蛇」身上了。

宇告訴大家:「有一次我去同學家,看到他家的外面有一條蛇,蛇就朝我過來,」他邊做出牛仔甩繩的動作邊說:「然後我抓住牠,給牠甩甩甩……」

「騙人!」蓮立刻打斷宇,指著他的鼻子說。

「我有一次在田裡看到一條黑蛇,我阿公就把他抓起來丟進垃圾桶。」靜接話,聲音小小的,但很清晰,眾人的目光向他聚集。

蓮仍然露出懷疑的表情。

偉接著說:「對!我知道。」他從椅子上跳起來,「是這樣丟進去然後拿蓋子蓋起來!」一邊演示了「丟」和「蓋」的動作。

被插嘴的宇還想繼續說下去,蓮吐槽:「他是編的,是假的。騙人!」

其他人跟著附和。

「為什麼妳覺得那是假的?」我問蓮。

「因為他怎麼可能抓到蛇!」蓮很肯定的回答,孩子們也點點頭表示同意。

「那,我也要說一個跟蛇有關的事。」我說,「有一次我騎機車要去臺東大學上課的時候,經過西康路(現在叫大學路),兩邊都是稻田,那時候太陽很大,大概是中午的時候,我看到一條蛇,從一邊的草堆裡鑽出來,像這樣咻──咻咻的要過馬路,然後有一隻家八哥飛過來想啄牠,蛇還抬起頭來吐舌頭喔!」我特別營造了一點兩相對峙的緊張感,孩子們眼睛瞪得老大。

我一邊說,一邊比畫出蛇和鳥的運動方式。

「然後呢?」

「然後啊,家八哥一直追著牠啄,蛇就咻──咻咻的逃進另一邊的草叢裡,不見了,家八哥就飛走啦!」說完,我攤攤手。

「那你們覺得這個故事是真的還是假的?」我問。

「假的。」熙說,「因為我沒有看過鳥會咬蛇。」

「可是老鷹會把蛇叼走。」軍回應,「我覺得是真的。」

「蛇不會過馬路!」伶說。

「那條蛇有多長?」熙問。

「嗯……」我想了一下,雙手比出大約一百公分的長度,「大概這麼長。」

「那牠有這麼粗嗎?」熙把兩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圈起來。

「沒有啦!沒有那麼大。」我把一隻手的拇指和食指圈起來,「大概是這樣。」

坐在我旁邊的全,拉拉我的袖子,問:「妳真的有看到嗎?」

「有。」我用非常肯定的語氣回應他,「就在我要去學校的路上。」

「應該是假的。」靜說,「因為妳剛剛說是『故事』啊!」他露出可愛的笑容。

「故事是假的嗎?」我問靜。

原本鬧哄哄說著話的小孩都安靜下來。

「我以前有去一個朋友家玩,他給我看一本筆記本,裡面有很多圖跟字。」軍說,「他說那是他哥哥跟他講:如果平常有發生什麼事,就可以畫在上面,像一本書一樣可以翻。」

孩子們又安靜了幾秒鐘,軍接著補充:「雖然是像書一樣,可是都是真的。」

我想軍要表達的是──「故事也可以是真的」。

幾個小朋友露出有點疑惑的表情。

「好,那我再說一個。聽好囉!」我看著他們,繼續說:「有一次,我要去臺東大學上課,那一天下毛毛雨,我在西康路上看到一隻鴨媽媽從一邊的草叢裡鑽出來,後面跟著一二三四五六七,七隻黃色的小鴨,牠們要過馬路。」我邊說,邊在黑板上畫了馬路和鴨子們移動的路線。

「鴨媽媽走在前面,走幾步就停下來,後面的小鴨還會撞在一起,擠成一團喔!那時候,我的對面還有一台紅色的汽車,我們都停下來,等鴨媽媽跟小鴨們過馬路。真的喔!」

說完,我再問大家:「那你們覺得這是真的還是假的?」

這次,我刻意避免說出「故事」兩個字。

「假的。」熙想了想,回答:「因為鴨媽媽應該是帶著小鴨在池塘裡啊!怎麼會過馬路?」

「應該……是真的吧?」伶不敢肯定。

「那老師妳有停下來嗎?」全再度拉拉我的柚子,我轉頭看著他,他盯著我的眼睛,再次確認。

「有啊!我跟紅色的汽車都有停下來。」我肯定的回答他。

這一次,為了取信他們,我在黑板上畫了更詳細的圖,說明事件發生當時,鴨媽媽移動的方向、鴨寶寶排隊的樣子,還分別標出了我的機車和對向車道上紅色汽車的停等位置。

小孩們七嘴八舌一番之後,決定開始投票,有人覺得蛇的事件是假的,鴨子事件是真的;有人覺得相反。也有人覺得兩個都是真的。

小孩們反反覆覆的投票,無法決定出哪個是真的,哪個是假的。

我請大家再想想,回去準備「說一件事」,下次碰面時來說說看。

說謊/騙人/故事

三天後的課堂上,大家輪流說一件事,接續討論哪些是「真的」、「假的」,或者是「一半真的一半假的」。

孩子們提到「說謊」、「騙人」和「故事」的差別。

「說謊是騙人。」蓮說。

「故事不是。」軍說,「故事也有可能是真的。」

「有的可能是假的。」嵊說。

昊準備了一個摔車事件說給大家聽:「有一次,我騎腳踏車下坡,騎太快了,就跌倒,腳踏車翻了一圈、兩圈、三圈……我也一直滾滾滾。」

「那你早就死掉了!」蓮很不客氣地對昊說。

「對對對!」眾人跟著表示同意。

「而且你會很痛。」全說:「會受傷。」

「真的!你們看這邊。」軍舉起左手,指示大家看他的手肘上有個傷口,他聲援昊:「我有摔過,很痛,還沒有好!」

軍這個舉動,引起了一陣「展示傷口」的小騷動,每個人都有一些受傷的記憶可以說,越說越多,傷口怎麼來、怎麼擦藥怎麼痛,過了好久好久還不好……虛實相摻,每個疤痕都是故事。

但這一說,連原本相信昊的孩子,都開始質疑起摔車事件的真實性。

事件越演越烈,昊眼看情勢不對,於是改口:「好啦好啦!我亂說的,沒有一圈、兩圈、三圈。其實只有一圈而已啦!」

還是有人用懷疑的表情看著昊,不過,這一次沒有人再提出反駁。

輪到全說。

這回不只是摔車,腳踏車還沿著山坡往下衝,全離開位置,在教室裡跑來跑去,邊演邊說,很是激動:「我的車子一直衝,經過我朋友的家,我還看到他們在看電視,我就說哈~囉~」他手舞足蹈,口沫橫飛:「我沒有看前面,就一直滾一直滾,衝進他們家,然後就『砰!』把他們家的電視撞到壞掉了!」說完,站定,笑咪咪的看著大家。

接下來,小朋友們分別說了自己的事。

宇一邊說一邊用盡方法提出證據,說服大家相信他。

嵊把漢一起說進事件中,當遭受質疑時,漢就會馬上聲援他,兩人一搭一唱,不管嵊說什麼,漢馬上點頭稱是。

真的/假的/重要的

在我聽來,孩子口中這些「真實事件」,「真實」的部分其實破綻百出,有的甚至天馬行空,奇幻到一個境界,從聽眾們提出來考驗「當事人」的問題,不難發現:大家都知道這些虛實相摻的「經驗」中,「虛」比「實」要多的多。

說的人不怕被問,聽眾的疑問越來越多,故事就越說越長,真真假假始終沒有結論,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這些孩子正在享受「故事」、正在享受「說故事」,真的、假的都沒有關係,在這個說的當下,不管他們是不是事件的「當事人」,在敘述的時候,他們都是精采的「說書人」。

avatar-img
董小狐的沙龍
11會員
9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董小狐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天啊!他們要拿水泥蓋樓了!很有趣,可是,怎麼辦?」我在擔心:「如果我說不能用水泥,那他們會有多失望!」 孩子們的對話,在我掙扎(等待)的過程中有了新進展,隨著蓮的發言,孩子們被拉回來面對現實狀況,我也跟著冷靜下來,孩子們不只自己替問題找到出口,也解除了我的窘境。
好不容易檢討完每張考卷,終於跟孩子們宣布:「好,完畢。今天沒有功課,那我們就來看書跟畫畫好了!」我放下心中的大石,孩子們卻瞪大了眼。 「還沒吧!」他們提醒我。 「還要做什麼嗎?」我問,「哪一張考卷沒有說到?」 「你還沒有打我們。」一個小女孩說,語氣很認命。
讓參與的孩子們知道我們可以互相信任,可以被支持、可以成為夥伴。也讓很少提出或是不曾提出疑問的孩子,有練習「說不」、「討論不」的機會。 我甚至鼓勵孩子們反對我、質疑故事、在敘事邏輯裡挑錯,提出另一種見解。有一位老師說:「當孩子看的見那個錯,甚至開始『玩』那個錯的時候,他們一定知道什麼是對。」
「我們知道,大部分的作品,需要在抽屜裡坐一下。」他說,自信的語氣裡有溫柔和充滿欣賞的眼光落在畫家身上。 「在抽屜裡坐一下」,我覺得這個說法真是好。於是,陪伴孩子的時候,我也常常邀請他們一起「坐一下」......
四歲的小女孩,總是一個人在家裡塗塗畫畫,可以畫好久好久。 第一次見面,她站在離我好遠的地方,靜靜的、疑惑的、睡眼惺忪的看著我。 「哈囉!妳好。我是小狐。」 她沒有想靠近我的意思,一句話也不說。 「妳想聽我說故事嗎?」我試著邀請她。 小女孩點點頭,但還是不肯靠我近一點。 於是我就這樣開始說故事
我不知道「好老師」要怎麼做,也沒想過要當一個真正的「老師」,但「是的,船長!」,我很確定的是:我一定不要馬上指責小孩、我願意等待、我要盡可能對孩子誠實、我願意讓小孩發現「我不知道」和「我不會」,還有就是,我想要當一個可以跟孩子好好講話的大人。 烏龜和兩隻鹽酥雞
「天啊!他們要拿水泥蓋樓了!很有趣,可是,怎麼辦?」我在擔心:「如果我說不能用水泥,那他們會有多失望!」 孩子們的對話,在我掙扎(等待)的過程中有了新進展,隨著蓮的發言,孩子們被拉回來面對現實狀況,我也跟著冷靜下來,孩子們不只自己替問題找到出口,也解除了我的窘境。
好不容易檢討完每張考卷,終於跟孩子們宣布:「好,完畢。今天沒有功課,那我們就來看書跟畫畫好了!」我放下心中的大石,孩子們卻瞪大了眼。 「還沒吧!」他們提醒我。 「還要做什麼嗎?」我問,「哪一張考卷沒有說到?」 「你還沒有打我們。」一個小女孩說,語氣很認命。
讓參與的孩子們知道我們可以互相信任,可以被支持、可以成為夥伴。也讓很少提出或是不曾提出疑問的孩子,有練習「說不」、「討論不」的機會。 我甚至鼓勵孩子們反對我、質疑故事、在敘事邏輯裡挑錯,提出另一種見解。有一位老師說:「當孩子看的見那個錯,甚至開始『玩』那個錯的時候,他們一定知道什麼是對。」
「我們知道,大部分的作品,需要在抽屜裡坐一下。」他說,自信的語氣裡有溫柔和充滿欣賞的眼光落在畫家身上。 「在抽屜裡坐一下」,我覺得這個說法真是好。於是,陪伴孩子的時候,我也常常邀請他們一起「坐一下」......
四歲的小女孩,總是一個人在家裡塗塗畫畫,可以畫好久好久。 第一次見面,她站在離我好遠的地方,靜靜的、疑惑的、睡眼惺忪的看著我。 「哈囉!妳好。我是小狐。」 她沒有想靠近我的意思,一句話也不說。 「妳想聽我說故事嗎?」我試著邀請她。 小女孩點點頭,但還是不肯靠我近一點。 於是我就這樣開始說故事
我不知道「好老師」要怎麼做,也沒想過要當一個真正的「老師」,但「是的,船長!」,我很確定的是:我一定不要馬上指責小孩、我願意等待、我要盡可能對孩子誠實、我願意讓小孩發現「我不知道」和「我不會」,還有就是,我想要當一個可以跟孩子好好講話的大人。 烏龜和兩隻鹽酥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