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藝術與行動藝術的區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表演藝術:

透過肢體與聲音的表達、聯想與創意的發揮、戲劇與舞台的演出、讓觀眾欣賞具有審美價值的作品。

可以從話劇、音樂、舞蹈、歌劇、音樂劇、魔術、雜技、Cosplay等形式表現出來。

通常使用兩種方式演繹,

一是無語方式,僅用肢體動作表達所要表演的故事;

另一種是語言和表演同時進行以達到標準。表演藝術也是中國傳統的藝術。

表演藝術和視覺藝術不同,視覺藝術是指本質上是以作品來呈現藝術,而作品是以視覺目的為創作重點,例如繪畫、攝影、版畫和電影等,有關三維立體空間物件的作品,例如雕塑和建築則稱為造型藝術。而表演藝術是以表演者來呈現藝術。

表演者來呈現藝術是表演藝術的一大特點,表演者包括演員、舞者、音樂家、歌手、魔術師等。表演藝術也需要其他相關領域工作者的合作,例如詞曲創作者、劇場技術、編劇等。

表演藝術中有一種稱為行為藝術的項目,其中強調行為藝術者和觀眾的交流。

歐洲的表演藝術可回溯到西元前六世紀的希臘古典時代,像劇作家索福克勒斯等創作的希臘悲劇。在希臘化時代時喜劇也開始廣為流傳。後來到了歐洲黑暗時代,表演藝術挶限在宗教劇,後來文藝復興時強調人文主義思想,在音樂、舞蹈、歌劇都有許多的作品。十八世紀時隨著莫扎特的《費加洛的婚禮》等喜歌劇,大眾開始接觸歌劇。十九世紀時美國的非裔藝術家開始發展爵士樂和藍調。現代舞在二十世紀初開始受到大家的注意。

近年更可以與科技藝術結合,達到更加衝突的視覺美感。

如Alexander McQueen 在1999年時尚發表會的Dress no. 13,以歌劇開頭,介入了機器人的表演。故為表演藝術與科技藝術的結合。

行為藝術(Act Art)

通常視覺藝術範疇中前衛派(avant-garde)或與觀念藝術並行(conceptual art)的一種。

行為藝術是指在特定時間和地點,由個人或群體行為構成的一門藝術。行為藝術必須包含以下4項基本元素,除此之外不受任何其他限制:

  • 時間
  • 地點
  • 行為藝術者的身體
  • 觀眾的交流

該藝術不同於繪畫、雕塑等僅由單個事物構成的藝術。

雖說理論上行為藝術可以包含一些相對而言更為主流的活動,比如:雜耍、噴火、體操等雜技,以及戲劇、舞蹈、音樂等,但這些一般歸為表演藝術

最著名的行為藝術有出生於台灣台南的謝德慶,曾因非法移民美國等因素,藉由作品〈打卡〉(1980-1981)中,他每小時打卡一次,一天打卡24次,持續一年。來讓大眾反思。

raw-image


1990後由湯皇珍所帶進台灣的行動藝術(Performance Art)

目前每年不斷發表新作品,時常活躍的行動藝術家湯皇珍,是少數一直以行動藝術為創作重心的藝術家,自1991年回台後,除了每年皆有發表新作品,持續關心台灣藝術文化生態,並積極策動更多不同的文化藝術家。

為何說行動藝術框架更大呢?首先我們再來看一次,上述謝德慶的打卡。

raw-image


"打卡"這個動作,本身就是一個"日常性"的行為,甚至說,打卡本身就是有一個文化符號在其內。

甚至我們可以說,在外國藝文界了解都是先從東方的行為藝術開始去了解的,因為大量的大陸藝術家毫無空間可以去發展,因此發展出非常多的從自身文化符號動作衍伸出的行為藝術。如林一林的1995年《安全渡過林和路》。也是一個日常性的動作出發的行為藝術。



行動藝術(Performance Art):更具有表演性、互動性,儘管是日常動作,但跳脫日常氛圍意義。

raw-image

行動藝術在視覺藝術範疇中是往往是較為前衛派令人感受到衝擊感,且是觀念藝術的一種。通常是提出一個問題或新的哲學思維,新的思考方法或觀點,因此,在這一方面,表演藝術與行動藝術兩種藝術的目的在此就有明顯的不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哞哞糖的沙龍
4會員
6內容數
原本我從事展覽策畫,現在政府文創已經癱瘓了,我就只好自己去記錄些甚麼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表演藝術的精髓在於綜合性學習與鍛鍊,但真正的核心是超越公式化表演,回歸演員的本真。正如葛羅托夫斯基所言:「演員再生不僅是重塑演員身份,更是重新塑造一個完整的人。」
Thumbnail
表演藝術的精髓在於綜合性學習與鍛鍊,但真正的核心是超越公式化表演,回歸演員的本真。正如葛羅托夫斯基所言:「演員再生不僅是重塑演員身份,更是重新塑造一個完整的人。」
Thumbnail
  以前很常聽學姊談行為藝術,像是瑪莉娜(Marina Abramović)《節奏零》(把自己變成物品,任由參與者使用現場工具與之互動,包含一杯水、一件外套、一隻鞋、一朵玫瑰,也有刀子、刀片、鐵鎚,一把槍並附上一顆子彈)或是謝德慶《打卡》(一小時打卡一次,一天打卡24次,維持一年)。
Thumbnail
  以前很常聽學姊談行為藝術,像是瑪莉娜(Marina Abramović)《節奏零》(把自己變成物品,任由參與者使用現場工具與之互動,包含一杯水、一件外套、一隻鞋、一朵玫瑰,也有刀子、刀片、鐵鎚,一把槍並附上一顆子彈)或是謝德慶《打卡》(一小時打卡一次,一天打卡24次,維持一年)。
Thumbnail
如果你經常看Time、Economist雜誌或是在捷運上免費索取的藝文推廣刊物,可以看到編輯群幫讀者整理近期好看好聽好玩的書籍、音樂、電視、電影或者是藝文表演。 這些都是「文化」的呈現方式。 藝文表演這一個文化呈現項目,不管是舞台上或街頭上的表演,指的是一個人或一群人用肢體和音樂,表現出團隊創發想法
Thumbnail
如果你經常看Time、Economist雜誌或是在捷運上免費索取的藝文推廣刊物,可以看到編輯群幫讀者整理近期好看好聽好玩的書籍、音樂、電視、電影或者是藝文表演。 這些都是「文化」的呈現方式。 藝文表演這一個文化呈現項目,不管是舞台上或街頭上的表演,指的是一個人或一群人用肢體和音樂,表現出團隊創發想法
Thumbnail
燈光,閃閃爍爍;舞曲,悠悠揚揚;翦影,雙雙對對。 恰恰,吉力巴,探戈,華爾滋,布魯斯,…… 熱情、歡笑、浪漫,喜悅,優雅,溫馨,滿溢人心。 妳,佇立一角;我,敬邀一舞。 我們手携手,步輕移,滑步前,滑步後,滑步左,滑步右。 節拍緊隨韻律,靈魂契合肢體。旋律優美,舞步多情。 朦朧的身影,迷離的眼神。唇
Thumbnail
燈光,閃閃爍爍;舞曲,悠悠揚揚;翦影,雙雙對對。 恰恰,吉力巴,探戈,華爾滋,布魯斯,…… 熱情、歡笑、浪漫,喜悅,優雅,溫馨,滿溢人心。 妳,佇立一角;我,敬邀一舞。 我們手携手,步輕移,滑步前,滑步後,滑步左,滑步右。 節拍緊隨韻律,靈魂契合肢體。旋律優美,舞步多情。 朦朧的身影,迷離的眼神。唇
Thumbnail
【Second Body 數位體驗-實驗版】 一場結合舞蹈、投影與光影,虛實交錯的精采演出! 日前欣賞「Second Body 數位體驗-實驗版・謝杰樺x安娜琪舞蹈劇團」的表演,一片漆黑中、裸著上身的女舞者,隨著光線微亮慢慢活動身體關節,若非親眼所見,可能會以為眼前是機器人在活動身體關節。後續當影像
Thumbnail
【Second Body 數位體驗-實驗版】 一場結合舞蹈、投影與光影,虛實交錯的精采演出! 日前欣賞「Second Body 數位體驗-實驗版・謝杰樺x安娜琪舞蹈劇團」的表演,一片漆黑中、裸著上身的女舞者,隨著光線微亮慢慢活動身體關節,若非親眼所見,可能會以為眼前是機器人在活動身體關節。後續當影像
Thumbnail
今年秋季度,韓國觀光公社台北支社為了推廣韓國自由行,策劃了一系列與"大學路"(대학로)相關的韓國音樂劇(Korean Musical, K-Musical)播映活動,除了連續8周的線上播映外,還限定一個周末,在台北與台南的電影院展開免費的音樂劇《飛躍吧,跆拳道》官攝播映。
Thumbnail
今年秋季度,韓國觀光公社台北支社為了推廣韓國自由行,策劃了一系列與"大學路"(대학로)相關的韓國音樂劇(Korean Musical, K-Musical)播映活動,除了連續8周的線上播映外,還限定一個周末,在台北與台南的電影院展開免費的音樂劇《飛躍吧,跆拳道》官攝播映。
Thumbnail
他們並不去想接下來要去哪裡 ── 一切生發開落,都依賴此刻的直覺。
Thumbnail
他們並不去想接下來要去哪裡 ── 一切生發開落,都依賴此刻的直覺。
Thumbnail
「這不是一支獨舞(This is Not a solo dance)」,這個表演由兩個「她」所創造而成,一個「她」,從小到大,都不是長輩期望中的「乖巧」女孩;而另一個「她」,同樣對性別框架有所感悟,希望結合個人表演式繪畫的專業,透過「反覆書寫『女』字,反思女性在社會中的位置」。
Thumbnail
「這不是一支獨舞(This is Not a solo dance)」,這個表演由兩個「她」所創造而成,一個「她」,從小到大,都不是長輩期望中的「乖巧」女孩;而另一個「她」,同樣對性別框架有所感悟,希望結合個人表演式繪畫的專業,透過「反覆書寫『女』字,反思女性在社會中的位置」。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