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台灣說中概股,指的是母公司在台灣,但有工廠設在中國,或是有銷售在中國,或是有工廠在中國,利用當地較便宜的勞工將產品銷售到全球的台灣公司。但是,對中國大陸投資人而言,所謂的中國概念股是指中國公司至美國發行ADR或ADS的公司,例如百度、阿里巴巴、拼多多、攜程網、新東方、網易、蔚來汽車等等,公司非常的多,也自成一個族群。甚至於紐約梅隆銀行還為了這個族群編了一個中國ADR指數,這個指數今年的表現如下:

我主要還是看好中國人的消費實力會慢慢增加,不僅一、二線城市習慣互聯網和新零售,下沈市場也一定會接受,像最近拼多多的股價漲了六成,就和它精於在下沈市場經營電商有關和社群購物有關。附帶一提,我也有拼多多(代號PDD)的股票,不多,才600股。美國的股票買賣可以一股一股買。
當然,我目前持有的瑞幸咖啡、拼多多以及阿里巴巴的股票,我都對它們賣了價外或平的call,每天晚上都可能要監測它們的call,如果遇到價內結算,我通常會它這些call進行轉倉交易,也就是買回原來賣出的call,在重新佈局更價外更遠到期的相同標的物的call。
這個covered call的策略我們在上一篇提過,先要說明的是這個策略最大的問題就是它直接限制了你投資組合的上漲程度,所以對一個會發功的個股,這個策略不太適合。但這個策略很適合一支長期溫和上漲的股票。更不適合的的股票是一檔會下跌的股票,但是,相較於你買一支會下跌的股票,和使用covered call策略,當然是covered call策略要好上很多。
申言之,當你買中國概念股的時候,你可以在它上漲之際同時賣它的call,形成covered call策略。在美國的個股都有個股選擇權,一口對應100股,而且美股的選擇權很多時候有完整的周選序列,有連續六周的周選都掛出來了所以只要你高興,只要你願意,你可以每周賣出價外1%的call,每周坐收權利金。不要小看這樣的權利金,一年下來,你投資一檔股票花10萬美金,這樣的策略權利金可能可以收3萬以上。